- 积分
- 271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2-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地藏法门教愿。地藏在大乘佛法体系中代表大愿,以“行愿为宗”,称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教信众立愿,也称许愿。立愿,也就是俗家所说的立志、树立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占察经》卷上云:“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立愿。”《本愿经》和《十轮经》也都强调了学地藏菩萨立愿、行愿的重要性。“诸佛因地,莫不有愿;菩萨修行,亦莫不上愿上起。愿有总有别:总愿者,如四弘誓五大愿是;别愿者,如释迦五百愿、药师十二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千手六愿、普贤十愿是。除二乘人生尽故不须愿外,凡发大乘心者,若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趣。”学佛之人,若无誓愿,就迷失了方向,没有目标,从而无所适从。地藏菩萨要“度尽众生”,这个别愿是最难、最特别、最殊胜的,因而超过了其他菩萨。
** 地藏菩萨的大愿是要普度众生,他教信众发愿的愿心、愿望,是清净的、无我的、利他的、善良美好的愿,不是自私的、邪恶的、有我的、损人的欲望。有大德指出:一般不了解佛教如何修行的人,总把佛、菩萨想象成"有求必应"的万能的神,总把佛教一些简化易行的修行方式,看成是达到实现自我欲望的捷径。一旦不能满足,反而视其为毒药,甚至诅咒怨恨起佛、菩萨来,说烧香拜佛如何的不灵,这是不了解佛教如何修行而产生的可怕的恶果。净土宗倡导念佛就可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佛说念诵地藏、观音等菩萨名号功德无量,无非是要学佛之人集中思想念佛,从主观上摒除思想杂念,清净自己的心灵,按佛、菩萨的教化规范自己的言行,按佛旨的要求为人处事,而不受客观外部境界的干扰与诱惑。信众若不能“自净其意”,那么“境界一来”,就容易被外部客观因素所干扰与诱惑,心智必迷失,言行必不当,甚而出现过错。心无垢识,自然就无非分之想,“贪嗔痴”三毒就不会害己害人,也就会远离困惑烦恼。如果信众把烧香拜佛许愿看成满足欲望的快捷手段,或者施舍财物与僧尼,而言我已许愿,以此来达到诸如发财升官之种种目的,或弥补自己的过失救赎自己的罪行,那是办不到的。
**
愿心和欲望的区别在于,愿是清净的、无条件的、无我的,而欲望是不清净的、有条件的、有我的,因而愿与欲望有本质的不同,不要把欲望代替了发愿。
修习地藏发愿法门,要从菩提心发愿。如果信众的菩提心在信众的愿就如法,符合佛法。菩萨心是求觉悟的心。菩提心最重要的是无我,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地藏发誓要度尽六道众生,这个菩提愿心就是无条件的、无我的、清净的。所以学佛修行之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如法立愿,立愿才确定了你学佛的根本方向。如果没有愿,就没有方向立场,那么你的修行就将是盲目的没有成就的。
地藏法门教孝。《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地藏是大乘佛教菩萨中广孝天下的大菩萨。地藏本生故事之婆罗门女、光目女救母为信众树立了行孝的典范。孝即孝慈。“孝名为戒”,戒就是不作为的意思。在世闻法中,违反人伦道德和法律的事不能做;在佛法体系中,违背戒律、违背愿心的事不能做,这就是戒。慈即慈悲。慈悲就是无缘、无条件。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不需要讲条件。地藏要度尽众生,他跟别人提出交换什么叫?他跟众生讲条件了吗?没有。愿出于悲,悲大愿大,愿大福德大。我们说观音慈悲,地藏愿大,故地藏又能与观音同体大悲。
** 真正的大孝慈悲是无条件的。地藏菩萨所教所行之孝,不是对自己一家人或这一世父母是孝子,而是对众生来说,你都是孝子,这才是大孝、广孝。
**
地藏法门教施。施,即布施、施舍。布施的对象是那些所有需要帮助的众生,而不是专指出家的和尚、尼姑。布施是一种高尚纯洁的行为,出自菩提心、觉悟的心,完全是自愿的、不图回报的。别人强迫你布施,你也不甘心情愿。布施于那些需要帮扶的对象,不一定就是物质财富上的施舍。人之贫富贵贱,评判的标准,非常现实适用的标准,就是你拥有财富的多寡。靠正智、正业、正道争取到的财富是好事,但不要为财富所累,“为富不仁”。世间绝大多数人都为财富所累,因而处心积虑地去发财,甚至于以不法手段聚敛攫取者有之,谋财害命者有之,坑蒙拐骗者亦有之。布施物质财富,主观上不图回报,但客观上一定会有福报,所以地藏菩萨教信众布施是教信众修福报的法门。除了财施,更重的是法施,即布施精神财富。从大的方面说,帮人解疑惑,指明人生道路是法布施从细微入手,对那些遭遇挫折而精神萎靡的人,予以劝说安慰,使之精神振作,也是法布施。总之,财施法施皆能修得福报,舍的另一面就是得,舍与得是相辅相成的,但佛教以为法施即提供精神食粮比财施所得之福报更大。
** 地藏法门教信。“信则有,诚则灵。”信是对佛法的正信与诚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佛法的缘起说、因果轮回说等。“信、愿、行,是往生西方净土的三个资粮。要信、要愿、要行。这个信,不单纯是理念上的相信与否。信,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而不光是用思想想念,是实践它。这个信是道源功德母。信是学道的根本,是产生功德的母亲。信众能够修道,能够做功德,都是由信里头产生的。道源功德母,即道之本源。学佛的步骤,是信、解、行、证。信仰它,理解它,行即修行它、实践它,证即证得它。而第一步就是信,这个信圆满了,于是信满成佛。所以关键在于要能够真正地得到‘正信’。”
**
在正信佛法的基础上,信众才能有愿、有孝、有行、有施、有证。没有信仰是人生之中最可怕的事。拿佛教常用的一句话,即"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来说,菩萨是相信因果的,故而重视“因”,不让恶因引发恶业、产生恶果凡夫不信因果,更不注重业因,一旦出了错或犯了罪则愧悔不已,悔不当初,更有甚者,不但不忏悔以弥补犯之罪过,反而心存侥幸,千方百计欺瞒掩盖,以逃避罪责,直到沦为阶下囚,这才相信。
下一章 地藏菩萨与九华山道场之八——地藏法门(六、持真言陀罗尼种子字)
**我寺定于2017年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举行放生法会**随喜放登记:http://demo.jhsyts.com/index.php/index/fsfh**
联系方式:QQ: 2721302648
客堂电话:18792154940
微信公众号:jhsytsyfd
寺院微信号:jhsyts 或 jhsyts-2
**九华山圆通寺官网:www.jhsyts.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 关注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