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8|回复: 0

结合分别论、佛经经文,综合来看四念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长部,等诵经

云何为四念处耶?于此,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于受随观受而住、于心随观心而住、于法随观法而住,精勤有正知与正念,断世间之贪、忧,此即为四念处。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二

云何为四念处耶?于此,比丘于内身住循身观,于外身住循身观,于内外身住循身观,具足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爱。于内受住循受观,于外受住循受观,于内外受住循受观,具足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爱。于内心住循心观,于外心住循心观,于内外心住循心观,具足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爱。于内心住循心观,于外心住循心观,于内外心住循心观,具足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爱。于内法住循法观,于外法住循法观,于内外法住循法观,具足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爱。此即为四念处。

小插曲:看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这段论述,末学整个人都惊呆了,这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啊,在大乘般若部排名第0001部,正统的大乘佛经啊,居然和南传《分别论》中对四念处的描述一模一样。有些学佛的,不是说小乘是外道,就是说大乘是外道,不应该啊,南传汉传是一家啊,这个就是铁证啊。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分别论

四念处者,于世有比丘,于内身循身观而住,与外身循身观而住,于内外身循身观而住,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内受循受观而住,与外受循受观而住,于内外受循受观而住,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内心循心观而住,与外心循心观而住,于内外心循心观而住,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内法循法观而住,与外法循法观而住,于内外法循法观而住,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


再来看分别论中四念处的具体论述

于身随观身而住

于此,有比丘于内身观察、于外身观察、于内外身观察。足蹠之上、发顶之下,皮内种种不净之充满,[身体之中有筋、骨、血、心、肝、脾、肺、肾、粪、尿],如是比丘,于内身观察、于外身观察、于内外身观察。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

于受随观受而住

于此有比丘,于内受观察,与外受观察,于内外受观察。知乐受为乐受,知苦受为苦受,知不苦不乐受为不苦不乐受。如是比丘,于内受观察,与外受观察,于内外受观察。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

于心随观心而住

于此有比丘,于内心观察、于外心观察、于内外心观察。有贪心则知有贪心,离贪心则知离贪心,有嗔心则知有嗔心,离嗔心则知离嗔心,有痴心则知有痴心,离痴心则知离痴心。如是比丘,于内心观察、于外心观察、于内外心观察。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

于法随观法而住

于此有比丘,于内法观察、于外法观察、于内外法观察。未生诸恶不善法令不生,已生之诸恶不善法当断,未生之诸善法令生,已生之诸善法令住不失、倍增、广大、修习、圆满。如是比丘,于内法观察、于外法观察、于内外法观察。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