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97|回复: 2

[实修交流] 净土法门点窍一:念佛与情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5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念佛专修群,出生死念佛会,群号161154656
正知正见,秉承历代净土宗师遗教,实修实证。专修专宏,不掺杂外道邪说,提持持名念佛。群主为多年出离专修行者,禅净同参。启建这群是操刀上阵,发愿为净土一脉杀出一条血路,群主会根据自己修行见地见解结合教理上撰写念佛法门文章,全为真修实证后所发,毫无虚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ebccf0101c6u7.html

             净土法门点窍一:念佛与情人       
                     主讲/小衲同学

念佛一法,表面上是显教法门,但其实是真正的密宗。密宗还不算,而且还要加个大字
。这样的宣示,南怀瑾先生就说过好几次。“净土宗的修法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大密宗
,当然真的禅宗也可以说是大密宗,空有双圆,是真正的密宗。(南怀瑾)。”民国时期
密宗红教祖师诺那活佛(也就是南老师的红教上师)来汉地后也盛赞净土一门是大密宗。
夏莲居,黄念祖老居士等也直指,净土法门其实是密教显说。南老先生为当代显密圆通
大士,谈到密宗时就多次强调,如果不懂唯识的道理,就不可能修密宗的!“无论东密
与藏密,它的基本学理依据,就是印度后期佛教的唯识学。所以过去在西藏修学密宗的
严格规定,必须先要花十多年的时间,研究精通了大小乘全部佛学以后,才能正式修习
密法。 ”(南怀瑾。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那先我们用南老师的讲解,简单了解下唯识的道理。唯识学将整个体心也就是我们这个
身心的总体的作用和功能,分作八个部门来解释,前五识是眼识耳识口识鼻识舌,然后
到第六,七,八识。识这个词就一般唯识学里有的解释就是,分别了别的意思。

下面还是引用南老师”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的讲义。
唯识学所谓的识,依一般传统观念的解释,它是具有“识别”的作用。其实,这也只是
从名词上所作的注解。如果真实了解全部唯识学的道理,它之所以称谓“识”者,是有
别于一般“唯心”的笼统观念。因为它的基本功能,便自具备有造作“意识”的分别作
用;同时又具备与物质感应的触觉,而构成心理状态的感受,以及生起粗浅浮动的思想
作用,和静止清寂的思维等功能。
因此,它指出一般所谓的生理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口舌以及整个的身体,都各自
具有各别对外界反应接触的识别作用,而以“前五识”称之。也可以说,在生理感官的
本身上,还没有与“第六意识”配合而生起作用时,这种“前五识”的本身,它本自具
有反应事物的鉴觉功能。它是造作“意识”分别的先驱,同时也自具有感受的连带功能
。例如一个人碰到特别的遭遇,心理有所专注时,虽然他的眼睛面对事物,耳朵听到周
围的声音,但却不会像平时一样,由于声色的反应而立刻引发心理“意识”的思维分别
作用。虽然当时他对现实在前的声色,是有反应感受的,但是因为心不在焉,所以没有
像平时一样,立刻和“意识”作用配合起来,而对境思维分别,引起情绪上的种种变化


“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的先驱,譬如用兵,“意识”是全权的指挥官,“前五识”
犹如各个不同兵种的前哨。“第六意识”主要的任务是前通于“前五识”,后接于“第
七识”、“第八识”。一切思维分别和情绪等等的作用,都受它的支配左右。它也相当
于现代公司组织的总经理,上面接受董事会(第八识)和常务董事(第七识)的决策,
下面指导督促“前五识”达成各种业务。
但是“第六意识”,它还不是真正的主人,它只是活人的一个账房总管而已。它的后台
老板,便是“第七识”。在唯识学上的译名,叫作“末那识”。这个名词包括了很多意
义,在此暂时不多作解释,普通一般人叫它作“我执”,或“具生我执”,也并无太不
妥当之处。它是“第六意识”之根,也可以说便是真正“意识”的泉源。”
但是,“第七识”还是连根的分支,譬如一丛蔓草,它只是原始丛中连根分支的一脉而
已。它的真正的主人翁,就是“第八识”,唯识学称它为“阿赖耶识”,这个名词的意
义也很多,暂时不去详讲。总之,它是心物一元,宇宙万有同根的一本。它是精神世界
与物理世界混合的同一渊源。宇宙万有由此而出生,也还灭而归化于它。它是一个“生
生不已”、“生灭不停”无止尽的仓库。

这里就简单解释了8识的作用。我们念佛成就的道理,就是通过第6识也就是意根为外缘
,不断摄取”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形成种子,然后收藏生根在“阿赖耶识”这个大仓
库里头,这个阿赖耶识别名又叫藏识,具有能藏,所藏的作用,在很多经论里有把他比
喻为我们心底里的一块田,所以也叫8识心田,也就好比一个储存器。然后在一生中逐渐
培育这个“阿弥陀佛”的菩提种子,修持深入的,在一生内就能大彻大悟,甚至断尽无
明成就圆满菩提,最下品的,甚至是罪大恶极的人,(除了五逆和诽谤正法那些)在临
终时得遇善知识引导,一念回机,在十念中心不颠倒,忆念弥陀名号,亦得往生极乐世
界达不退转位,永脱轮回,这就是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特色。往生极乐世界
后,就等于跳出生死苦海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净土一法无论如何都是属于即生成就的
无上大法。有人怀疑,究竟去了极乐世界的能达到什么程度,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的四
十八愿中的第二就作了解答。“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
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
取无上正觉。’”

按南老师的那个比喻,那我们把我们念佛看成是一种购买行为,那我们要在我们自己的8
识田中要收购的“阿弥陀佛”的菩提种子的关键,起主导是不是应该是第七识而不是作
为那个账房总管的第六识。例如我们再看看南老师在讲“唯识与中观”时讲解的第七识
”现在是讲第七识。第 七识一般的习惯没有办法翻,不翻意,翻音、叫“末那识”,这
个“那”字在过去读“ 诺”。这个“末那识”第七识,尤其现在研究心理学的同学们更
要注意,现在心理学所 讲的潜意识、下意识,乃至什么“第六感”等等,并没有超过第
六识的范围。所以“末 那识”没有办法翻译成什么识。理念上的理解它,它是真正第六
识(的根),叫做“意根”,意的根。那么我们如果加以进一步的理解,普通就叫“唸
”,这个才是“念”, 念头那个念。因为第六意识我们容易分别了解它,人的思想、分
别、头脑的清楚、对于事情的思考周详,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七识所谓是“意根”啊
,有时候好像不起分别 、没有分别,那个境界里头,这是我们有念,尤其我们在这里,
大家都是注重修行求道 ,打坐静坐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点杂念都没有,清清净净坐到——
那个正是念,那个正是 第六识的根、意根。”

通过这样的解释我们就更加清楚了,也就是所谓“唸佛跟念佛”的区别,就是究竟是第6
识的作用还是第七识的作用,要做到真正的念佛,要意根起的作用才能真正起到薰习“
阿弥陀佛”这个菩提种子的作用。唸佛是没多大用处的,就是口在念的意思,这个菩提
种子落不到自己的8识田里面的,这点要切记切忌。大家知道,楞严经是大乘佛法里非常
重要的一部经典,自古以来,越是有修有证的大德就是越重视这部经典,譬如我们净土
宗的九祖蕅益大师在“阅藏知津”一书里就点出,“楞严一经乃通融性相之枢机也,”
性就说空与般若道理的一派,相就是说有的一派,也就是唯识的道理。楞严经与净土法
门的关系,印光大师更加指出,“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
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明代高僧交光大师在批注这部经时,就用了“舍识用根”
这四个字来概括这部经的经义。“(楞严)经文十卷。可一言而蔽之曰。斥识用根。四
字而已。以依识不得漏尽。依根得成菩提故也。至哉楞严。归真捷径。(交光大师)”
。交光大师这个认识。得到了后世很多高僧的认同,譬如到了现代,新中国佛教灵魂人
物之一的圆瑛法师(圆瑛法师也是楞严注解大家)也用舍识用根,来概括楞严大义,
认为这是佛法取证的根本原则,包括用在念佛法门上。说到底这个所谓的“舍识用根”无非也
是要我们念佛是要用意根真念,并非是用第六意识那个口念。识是什么意思呢,弥勒菩
萨就说到了,“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唯识学把我们的成佛过程称为“转识成智”
也 就是让我们舍弃这些分别思维,才能求证得真正的智慧。大智度论里的四依法,其中
之一的,“依智不依识”说的也是这种道理了,分别的就是识,无分别下的才是智。很
多修行人,修持这个念佛法门,感觉不得力,很难相应,甚至能往生极少,归咎起来,
其实都是不懂得舍识用根这个归真捷径。正如,《八识规矩颂》中说到的,“愚者难分
识与根”。这个愚者就是指没有觉悟的凡夫了。如果某一修行人能一念回机,根尘脱落
,见着自家本来,那些识识根根的道理马上会彻然明白,因为见性的时候见的就是根本
智,根本智又称为无分别智。那么这些分别跟无分别的道理就无须再花费周章与唇舌。
但以普通人的智慧,的确也是很难分清根与识的。

那么我们不妨先换个角度,另僻蹊径,以世间情爱的法则,来启发同修们来认识这个根
根识识的道理。禅宗六祖大师,有句名言,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
菩提,恰如觅兔角”,兔子是没有角的大家知道,大师的这个话就是说,佛法的道理,
肯定是在世间法的道理里的,通达了佛法就肯定通达世法,通达了世法就自然也通达佛
法。说到情爱法则,我这里特别举出的就是那位一代情僧兼法王,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
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个仓央嘉措风流成性,偷情成性,留下的66首情诗,是西藏僧
俗两界都朗郎上口的美妙诗篇。在藏学里,对这个六世达赖的研究是最有争议的事,对
他的诸多方面,譬如行持,,世寿,生卒去向等等,都有很多的说法和结论。譬如有一
种说法,是说他当时在青海湖旁边并没有真的圆寂,而是逃遁去了蒙古,在那里继续传
法,活到80多岁等等。我本人就认为,因为研究仓央嘉措,如果不了解佛法,不从佛法
的角度,的确很难研究出个究竟的。,譬如,他这样的一个风流成性的人物,但作为他
本身的教派格鲁派,甚至整个藏传佛教也没有把他作为真正叛逆之人,甚至也没有否定
他作为一个大成就者的地位。更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我们汉族人把他的诗翻译为情诗,
但在藏文本身,并没有把他的诗称为情诗,是称为“道书”。这就更加奇怪了。在南怀
瑾先生的“习禅录影”一书里。对六世达赖的修行成就也评价极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权限不够每次只能发一千字~~全文请到我博客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专修群,出生死念佛会,群号161154656

正知正见,秉承历代净土宗师遗教,实修实证。专修专宏,不掺杂外道邪说,提持持名念佛。群主为多年出离专修行者,禅净同参。启建这群是操刀上阵,发愿为净土一脉杀出一条血路,群主会根据自己修行见地见解结合教理上撰写念佛法门文章,全为真修实证后所发,毫无虚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7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