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22|回复: 0

[佛教经藏]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八十三】佛为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海仁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堤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丁二宣示法义分二。戊初住家叙意
结集经者,叙述佛意,一则为哀愍现会,已回小向大之缘觉声闻众,虽悟藏性本具,但未得修行方法,不能证入,故于菩提心,未得自在。次则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者,开无上乘妙修行路。佛灭后,正法住世一千年,像法住世一千年,末法住世一万年。今正末法时期,众生障重慧浅,而能发菩提心,诚难能可贵,故佛预为此辈求无上菩提者,开示妙修行路。无上乘亦名最上乘,一佛乘,或如来乘。三如来藏为一乘体;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为一乘行;三菩提为一乘果;遍法界,尽未来,普度众生为一乘用。先开圆解,次起圆行,名妙修行。行为能趣,路为所趣;行是流动,路乃安住。路即不生灭理;行即妙三观门。依不生灭理,起三妙观行;进趣五十五位,名妙修行路。佛无非为此,故宣示阿难,及法会诸大众言。
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戊二如来正说分二。己初总示因心分二。庚初正明二义分二。辛初总征示
汝等三句,是佛重按其请意。妙三摩提,亦名三摩地,译云妙定、正定、大定。此乃诸佛如来,所修证之首楞严王大定。不生疲倦,其意有二:一汝阿难既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又请求开示“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又欲得陀罗尼入佛知见。足见求法精进,无有疲倦。其次是如来所证,三摩提,非精进不懈,不能修证,不应或生疲倦。应当谓理所当然,先明,即未起行之前,应当首先明白,发觉初心,即最初发起始觉智,向本觉理之心,亦即最初之因地心。决定义,指十方三世诸佛,所共遵守。云何初心,二义决定,是征起。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辛二别释分二。壬初应审观因地发心分二。癸初总劝审观
第一义者,是指二决定义中之第一种,非指第一义谛。汝等三句是重按其请意。捐舍声闻修菩萨乘,是回小向大,菩萨有四教之分:今约圆教菩萨,初发心时,即观诸法实相,修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有功用道,名菩萨乘;无功用时,即名佛乘。菩萨乘是能入,佛乘是所入。故曰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以下,是劝审观因心。因地发心,若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则与果地所证,本觉不生不灭之理是同,否则即异。同则如水乳融;异则如同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故曰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癸二正示审观分二。子初立喻
初句承上起下,次二句劝阿难起智观察。器世间,即山河大地,皆因缘生法,有生灭,可作为,故皆迁变坏灭。反观虚空,非可作为故,由始至终,不曾坏灭。此约俗谛言,若据第一义,虚空亦因迷真起妄而有,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故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今约俗谛:器世间有变坏,喻众生生灭之身心;虚空不坏,喻佛性不生灭理。器世间一切无不包含于虚空中,喻众生生灭之身心,不离无生灭之觉性;而不生灭性,亦非离生灭之身心。二者名殊体同,非细心观察不可。若能审察世间一切,相妄性真,因而舍妄归真,称性起修,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自可契证果觉,不生灭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5 2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