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随喜功德

大安法师 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文字版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一讲)

下面呢,蕅益大师又施设了十二个问题来解答七种疑问。它难信就在于有怀疑嘛。那么有怀疑就得破疑——才能生信。所以我们来看这七个疑问。首先第一个疑问就是“不必观想”疑。有人就问:“《观经》里面都谈到观想法门,十三观从日观、水观、地观、宝树楼阁观等等这些观下去,那为什么你在这里说不劳观想呢?你不跟《观经》的话就有矛盾吗?”好,蕅益大师回答,观想法门确实出在《观经》,但是要有智慧呀,要有看经之眼哪。《观经》是讲了十六观。《观经》前面的这种观想法门是应韦提希夫人的请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来说的。这是随他意说。但《观经》还有一个是佛随自意说——随自己的意思说的。就是观照我们众生的根机开显的三福九品,这是随自意说的。好,那前面的十三观叫定善了——定心观想,这不是我们末法的凡夫心力所及的。你能观想出那样的莲华吗?你能观想出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的佛的身高吗?你能观想出那个白毫像五须弥山那样高度吗?那个眼睛像四大海一样的情况吗?观不清楚啊!所以《观经》里面在第十三观就特别开显了劣相之观,就是你观丈六八尺的阿弥陀佛像。你观不了报身,先观劣应身。但是劣应身的这个佛像对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还是观不清楚——不容易。就丈六八尺,你观想他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观想一下看看。观想他的白毫这种八楞、白毫的旋转都很难。就叫我们观想一个初日观,观想落日——状若悬鼓的落日,然后观想开眼闭眼都是这个落日,你试试看,也都很难。你就知道我们的心是多么的散乱、浑浊。所以《观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到了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这一观里面开显称名念佛的法门。所以读《观经》要注意,《观经》里面对于我们末法的业障深重的众生来说,主要要专注第十六观。这是蕅益大师开佛知见的一个观点哪!《观经》这个观点跟善导大师观点是非常一致呀!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说:“虽然佛说了定善十三观,散善的三辈九品,望佛本意唯愿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实际上《观经》最后还是导归执持名号的。由此蕅益大师得出结论:你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未尝不是“心作心是”啊。所以你观劣应的阿弥陀佛像,就不需要观报身的这种相;而你执持名号,劣应的佛像也不必去观想。你直接——蓦直——称念名号就可以。弥陀名号里面就具足着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你只要执持名号,到了心佛一如的时候,自然就会显现弥陀的相好光明。这就不劳观想,解决这个问题。

好,第二个疑问就是“不必参究”疑。我们知道蕅益大师是参过禅,也开过悟。原来早年他还有点禅净双修,到了写《弥陀要解》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纯粹的净土祖师,把禅全都放下。这叫消禅归净。所以在这里非常严峻的说不必参究。那对于很多参禅的人,他就有怀疑了。比如有人就问:“像天奇本瑞禅师,像毒峰本善禅师,这些祖师都主张参‘念佛是谁’的话头。那你怎么说不必参究呢?”好,你看看蕅益大师在这里面的气概。首先告诉这个提问的人:这个话是出在天奇、毒峰祖师,但是你要理解他的本意在什么地方。这些祖师就是由于念佛人不能契合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法门的彻底悲心,他就把念佛作为开悟的话头,而不是作为往生成佛的目的价值,那就是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悲心了——惠以众生真实大利的大悲心,这些祖师看到你不理解,在旁边就不甘心了,就直下来指你,所以让参“念佛是谁”——就提醒你。提醒你呢,就是“何止长夜复旦”啊!参禅常常是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但是他所谈到的那种“唯心”都是缘影心哪!缘影心里面哪有净土啊?所以这缘影心就是“长夜”呀——无明长夜呀。那么把这个长夜“复旦”,是要显现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光啊!这无量光运载名号的功德:才能解决我们的轮回问题呀!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不是一般的开悟,是悟证无生法忍。一般禅和子不了解这个情况,就是参“念佛是谁”的话头。指向的目的有问题,让这些祖师用这样的提醒。那么我们不了解祖师的本意,到了现在还“不肯死心念佛”,还要把这个念佛作为话头去参。这就类似于拿着敲门的瓦子来向屋子打亲生的爹娘一样。要知道这个名号就是金砖哪,你这个金砖不要,找了一块破瓦片,而且打自己的爷娘。这个屋子代表着身体,心性就像亲生爹娘。实际上是头上安头哇,叠床架屋哇。蕅益大师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主张禅净双修了,完全就是念佛。名号里面就是无上深妙禅,不需要在这个名号之外另外去找什么禅。如果你还是把这个念佛作为话头去参,就像拿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爹娘。这样你就对这些祖师:你不理解他的心意,不能“善顺”,就成了“恶逆”。是这个意思。这是特别的一种理解。那这个问话的人进一步问:“念佛跟佛愿、佛心相应,他有这个信心才可以;如果他没有这种信心,不承认这个,那怎么能跟净土法门相应呢?”那回答是“噫……”,“噫”就是恨其不争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噫,就是由于你不肯相信,不肯念佛,也就说你这个名号没有信愿去庄严,你把这个名号作为做功夫的手段去了,这就是很遗憾的事情。所以就要跟你说,让你真的是“肯心相应”。但是你们这些人对弥陀名号的正信没有开显,不了解真正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宗旨,还具有我执、法执,就像“生牛皮”不能屈折。了解这个名号的功德的人,就好像他的正信的眼目开了。正信的眼目开了,就没有必要去参禅了。这就等于中午太阳已经很光亮,你还要在太阳底下去点燃一盏油灯吗?那盏油灯,它在中午的太阳底下有什么作用呢?!所以有正见的人不需要。但是没有正见的人,又何必在中午太阳当中去苦苦的找一种灯炬呢?大势至菩萨一个开示——“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圆通章》里面的。你只要以众生心忆佛念佛,最后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个过程不需要其他任何方便:不需要观想,不需要参究,不需要打坐,不需要持咒。所有的都放下,就是忆佛念佛,自然如来藏性打开,自然得到无生法忍。而且他是“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的法。所以大势至菩萨就像文殊师利菩萨一样,给我们开显的是一行三昧。“一行”——专门修这个执持名号,没有二行、三行。你就通过“一行”——专持名号,得到正受正定这样的三昧、这样的善果。所以这样的话就像“大火聚”的语,你只要敢去挑战,就会被触烧。这“大火聚”就代表般若智慧。你看,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代表智慧的这些菩萨都告诉我们一门深入。专持名号,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不需要搞得那么多名堂啊!

好,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会不会是魔所显现呢?很多人现在都有这个问题哟。就像昨天提问,都不敢生起发愿见佛的心,怕着魔。这里面又跟修禅的人不一样。修禅——禅宗,要扫荡,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净土法门不是这个样子。回答是:如果修禅宗的人,他本身就是要从空入手,向上本分——本来面目,不染一尘,不立一法,所以他平时不作佛像之观。甚至有的古代很多禅宗道场都不立佛像,怕着相,怕向外寻求。所以你不作佛像观想,忽然临命终时佛还现前了,跟你平时的修行正好相反了,这可以说是魔事。但是念佛净业行人不一样。他每天都是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他的因行就是这个,他果上显现阿弥陀佛现前,这是因果相应了。所以这就不是着魔现象。更何况这个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兑现愿力,带着观音、势至前来接引,有西方三圣现前,更没有着魔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念佛行人临终见阿弥陀佛,你就放一万个心,跟着阿弥陀佛走,你不要又想到:“阿弥陀佛来了,这是不是魔啊?你要我上莲台,我还不去呢!”那不去就麻烦了。所以不需要有怀疑,不需要有忧虑。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二讲)

好,下面又问:“七天一心不乱是平时的功夫呢,还是临终的功夫?”回答是平时:平时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好,那么又问:“七日一心不乱之后,他又起惑造业了,还能往生吗?”那蕅益大师有一个回答:果然通过七日念佛得到一心不乱的人,他就不可能再起惑造业了。不可能有这个事情。但是这点要注意哟,那个一心不乱前面讲的最低是伏断见思惑。比如你断了见思惑,你已经我执都破了——人我空了,当然你不可能再起见思惑造业了。

好,下面就问:这个大本《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十念往生、《宝王三昧》里面讲一念往生,是指平时还是指临终?这个回答: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通两时,通平时,也通临终。这个对我们也是很有作用的,你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晨朝十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都会来接引的。还有一种临终的情况是:他一生没有闻到净土法门,到临命终要下地狱的时候,遇到善知识跟他说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威神愿力。“只有阿弥陀佛能救你!”这时候他产生信愿,能够以大惭愧心、大忏悔心念佛,也能感通佛力,带业往生——下品下生。但是这个事情你不要侥幸。“噢,临终十声、一声都能往生,我现在就不念了,等临终再念。”那就不行了,因为这个事情你不能抱侥幸的心态。一生造恶,闻不到佛法,临终遇到善知识讲净土法门,这是一万个人里面也难得一两个。这也是他多生多劫善业的种子,在临命终时被这些要下地狱的恶种子现行逼出来了,所显现的一个净土行人跟他讲净土法门,他一听就相信了。这也不是偶然的。

好,下面一个疑问就是“遥远即到”疑。问题是: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刹之遥远,那怎么就能当下往生呢?这么长的距离,你就是用光速走的话也得很长时间。那么这里面正面回答有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十万亿佛刹这样的空间概念,还在我们一念心性之内;仗着我们自心的阿弥陀佛的悲愿接引,当下往生。这就显示了净土法门的“海印三昧,大圆镜智”的特点。空间的概念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注照之下,它是消解的。可以说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也就是在当处。大家看《无量寿经》,你看最后阿难尊者顶礼,希望见到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在虚空如黄金山,放出炽盛的光明,在光明当中你看十法界全都现前。无论是天法界的宫殿,还是他方的净土,还是三恶道,乃至阿鼻地狱,全都打开,都在一起。说明空间也就是我们众生业力感召的虚幻之相。在阿弥陀佛法性的真实光明当中,是超越了这些空间。就像一面镜子现出重重无尽的境界,都朗然现前了。“一照俱了,见无先后”啊!所以就不要怕距离远。

好,下面呢,是“二行差别”疑。就是:前面判这个持名为行行,则是助行,为什么叫正行呢?回答是:这个信、愿、行是相即相入的辩证关系,依照“一心”——真如一心——来说信、愿、行的差别的科目,实际上这三者没有先后的差异,也不能说他一定是三者,它可以圆融为一。圆融为一,到一心可以展开为信、愿、行三者。但从圆融的角度看,这三者一定是要辩证统一起来的。这句话跟大家念一下,很重要。“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称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如果你没有愿,没有执持名号的行,你就不能说你有真信。这个概念界定对我们很重要。你说,你怎么表达你的信?你的信是个形而上的东西,摸不见看不着。好,那对于摸不见看不着的这个:有不有信,我就看你有不有发愿,有不有老实念佛。如果你真心发愿去,每天能念几万声佛号,才说明、才证明你有“真信”。那怎样才能证明你有真愿呢?实际上也得落实在你的信心和你执持名号当中。所以没有执持名号的行,没有事上和理上的信,也不能称为“真愿”。那么什么叫你净土宗的“真行”呢——真正的正行呢?就是你的名号当中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不是拿这个名号去作功夫的,去降伏烦恼的,去要求开悟的,去要求得神通的,甚至要求得点人天福报的。你这些都是没有信愿的。没有信愿,就不是净土的真行。所以“无信愿不明真行”。那这话说得很好,是我们辨别的标准。现在全都由于有信愿称名,这个信、愿、行三资粮就在每一声佛号的持念当中圆满的具足。你圆满具足信、愿、行三资粮,这才叫多善根、多福德、无上因缘。你有这样的称念名号才能像《观经》所说的“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观经》讲念一声佛号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不是泛泛悠悠的念一句就能有这个功德的,它是要具足信愿的。念佛像突围的心,非常猛利的心去念,你才有这样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啊!

好,那么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问:“临终的时候以猛利的心念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平时至诚心称念名号也能除灭罪业否?”好,这里面回答是告诉我们:我们大家都想忏除业障,忏除业障的方法很多,在所有忏除业障方法当中,执持名号是最好的、最胜妙的的方法。这就比喻成:好像这种实相如慧日啊,太阳出来,这种业障的黑暗自然就消失。用这个“如日出,群暗消”来比喻:称念洪名,你多生多劫的罪业就会灭掉。

好,下面再问——“散心除罪”疑。前面说的是猛切的心念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那平时如果散乱心称念名号能不能除罪业呢?蕅益大师回答:也是可以除的。为什么?是由于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虽然能够除这么多的罪业,但我们无量劫以来造作的这种罪业非常之多,如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哪怕我们用一百年的时间念佛,一昼夜念十万声佛号,十万声佛号每一声都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样来念,那么所灭的罪就像手上的土,没有灭的罪就像大地土。所以我们还是带业往生,不是消业往生。有很多人觉得“我要念佛把业障消除才能往生”。据说还有一种修行方法,天天跺着脚念阿弥陀佛——他们所谓“行般舟”,说:“让病气、业障从脚板底下走掉,然后消掉业障,临命终时就能走;如果还有业障,就走不了。”蕅益大师这段话对我们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我们这一辈子是消不了多少业障。才知道这个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对我们多么的重要。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就像巨大的航空母舰,我们的业障就像大石头,这块大石头放在航空母舰上你就不要担心,它不会沉到水里去。如果放不到船上去,你就是消了很多,哪怕拳头大、巴掌大的石头——哪怕指甲大的一点“小石块”,也得要沉下去。所以净土法门不要害怕业障多重。净土法门最担心的是:有不有信心?它的障碍不在于业障,它的障碍是在于怀疑!没有怀疑的话,你就是再大的业障都能走;你有怀疑的话,你再轻的业障也走不了——也往生不了。是这样关系。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三讲)

好,那么下面又谈到:称名就能成为成佛的种子,就像金刚种子一样入到心里,终究不能坏。这里举了个例子是《大庄严经论》里面谈到的。佛世里有一位老年人想求出家,正好那一天佛陀没有在精舍,五百个阿罗汉就都观察他的善根,发现他八万大劫以来都没有善根。没有善根呢,就不能让他出家——出家也得不到利益。这个老人被拒绝之后,就在路旁边哭哭啼啼。正好遇到佛陀回来,看他哭得那么哀伤,就问他怎么回事。这个老人说:“我求出家,五百个尊者都说我没有善根,不让我出家,所以在这里痛哭。”佛就说:“你就跟随我出家吧。”就把他带回来。在佛陀座下出家之后,很快就证到了阿罗汉果。于是五百个弟子就很奇怪,问佛陀:“哎!他没有善根,怎么能很快断惑得阿罗汉呢?”佛就跟这些弟子说:“这个老人善根是在无量劫前。”因为阿罗汉对八万大劫以前的事情,他没有这个宿命通;但佛的宿命通是无量劫以前他都了解的。说他一个远因,是无量劫以前他曾经有一世作樵夫——砍柴的,在山上碰着老虎要咬他,他就赶紧跑,跑到一棵树上——就爬上树逃命,跟着老虎就在下面还要把那棵树弄倒,他就很害怕,在恐惧之余念了一声“南無佛”。念了这一句“南无佛”,就是他的善根。“这个善根就像金刚种子,到了今世成熟了,就值遇我释迦牟尼佛,就得到阿罗汉的证位,这不是声闻、缘觉的道眼所能知的。”所以由这个公案可以知道《法华经》讲的,如果你在过去佛所以散乱心称念佛的名号,皆已成佛。“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些都是圆顿的不可思议的教理。

好,最后蕅益大师就劝勉无论出家在家、无论有智慧还是愚痴的众生,对这样至简至易、直捷无上的圆顿法门提醒四点。不要以为它很难,就生起了退转和推诿的心。确实有的人觉得:“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好,那肯定很难往生;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多么远啊!太难了,我去不了。”那就会退。第二个,“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他有时候觉得太容易了:“十声、一声都能往生。哎!那既然这么容易,我就等着往生吧,天天搓麻将、喝酒、吃肉没关系。”也不要这样。第三个,“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就是有些空腹高心的所谓宗门教下的人,他看到念佛法门很浅显:“你看老太太都能念,我哪跟她一样啊!我一定要修很高明、很复杂的法门,我一定要大开圆解,我一定要大彻大悟。”念念佛,“心外求法”——求净土,他不看在眼里;并且认为这是权教,是小乘佛法,是自了汉,是化城,是终极解脱的中转站,等等。他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后,就对念佛法门生起了蔑视的心,生起了轻慢的心。所以蕅益大师警示不要这样。那第四点,也不要把这念佛法门看得很高深,而不敢当下担当。有的人觉得:“哎呀,念佛法门都是文殊、普贤、大势至菩萨修的法门,我哪修得了啊?我哪能往生哪?”他不敢承担。所以难就难在:这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要了解这个大平等心所生起的大平等的法门,它像大海包容一切。所以看过去,净土法门似浅而深,似深而浅,似难而易,似易而难,它内在的这种辩证的转化关系太微妙了。甚至微妙到:用世间法说,就是吊诡的程度;用佛法,就叫大可思议的程度。它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你既不可以说它浅,也不能说它深;也不能说它近,也不能就它远;也不能说它难,也不能说它易。它非难非易,又既难既易。也就是我们的概念系统、教理系统没有办法给出它一个明晰的答案。这就是不可思议。所以最后蕅益大师就劝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是由于我们所持的名号是实相。实相是离四句,绝百非的,是离开凡夫情执的,它是大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个所持的名号是大不可思议的。然而我们能持的心性也是实相,也是大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两种不可思议的一种整合,就使得它所产生的结果也全体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你信愿执持一声“阿弥陀佛”,这一声佛号就是不可思议的;你执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的“阿弥陀佛”名号,那你每一声都是不可思议。所以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为什么总是说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能信这个法门的人不可思议,能修这个法门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既然是全不可思议,我们就作一个老老实实的不可思议之人。这种不可思议之人,佛就赞叹是人中分陀利华。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个后面有四次的劝愿,那真的是:释迦牟尼佛是这样的苦口婆心不断的反复的叮咛、劝勉。所以就告诉舍利弗“我见是利……”,就是“我见到净土法门这样的利益,来说出这样的语言,如果有众生闻到这样经文的宣说,就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好,“我见”,这个“我见”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不是一般人的见了,是佛眼所见。佛眼称为“五眼圆明”,具足天眼通——天眼。具足肉眼;天眼就是没有障碍;法眼能观察差别之相;慧眼能了达真空;佛眼就能够像杲日升空,遍照一切。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念佛往生的利益是佛眼所见,不是一般的人见到的。它是究竟圆满、明明白白的,是现量亲证的。“我见是利”,这个利是什么?这个利直接体现为三种。第一,就是你信愿称名“横出五浊”——就是横超出了这个五浊恶世。这个五浊恶世,用通途的教法来修行是很难出去的;但是你信愿称名,带业往生,很容易走,解决分段生死问题。第二是“圆净四土”,圆融的清净极乐世界的四土。直到你得到三种不退——圆证三种不退,得到一生补处,究竟成佛。所以这对于十方众生、一个念佛的修行人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无量寿经》就把它作为是:恵以众生真实之利。

好,那么“我见是利”这个“是利”还包括什么?接引问题——临终接引。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到临命终时,都是会颠倒的。就是神识离开的时候濒临死亡,第六意识的主宰已经消失了,然后第八识的业力种子翻腾、翻滚。所以在这个秽土靠自己的力量修行,到了这样的生死关头是“最难得力”的,大修行人都很难保证如如不动。所以无论是只有点事相上的修行,或者还是空腹高心的“狂慧”,他到这个“生死关头”都用不上了。别说一般的修行人,就是一生非常认真负责的——对自己的法身慧命非常认真的人、开悟了的人、持戒禅定功夫用得非常绵密的人,到了临命终时如果他的习气还没有除掉,还都摆脱不了随业力最重的来轮转的格局。蕅益大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谈五十六岁两次大病,两次大病之后他才感觉到平时参禅的功夫、阅教的功夫都用不上了,唯有哭着念弥陀的名号。他平时还算真实用过功夫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功夫还没用到这个份上的人——该是怎么样?所以了解这一点,我们才深刻的感恩阿弥陀佛临终来接引的这个大愿。所以靠通途的自力修行,真的就像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十个人就有九个人会走错路头啊!中阴身的境界一现前,随着业力最重的——“瞥尔”——很快就随着业力的牵引轮回去了。这时候开悟的功夫都派不上用场了。为什么就是谈后生问题?五祖师戒禅师后生就是苏东坡,草堂青禅师的后生就是曾鲁公,真如喆禅师的后生成了一个亡国的皇帝,等等。他们都是大修行人。开悟者都是这个样子。你就是断见惑的初果,在七次往返天上、人间的时候,你出胎的时候都会昏昧;小菩萨出来也有隔阴之迷。所以在这个生死轮回的过程当中,你是很难作主宰的。所以才衬托出净土仰靠佛力的容易和必要。唯有信愿持名,全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故。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已经成就了,他临命终时来接引决定不会虚设。千江有水千江月,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只要有一个众生信愿称名,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不会有分别心,说:“我来接引你,不接引他。”不是,都会来接引。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四讲)

好,这个接引对我们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圣众现在前面的时候,来安慰我们,来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心不颠倒。如入禅定,如如不动,不是自己自力修行的功夫,完全都是阿弥陀佛现前、佛光注照的结果,令我们自在的安稳的往生。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很多人会提一个问题,包括最近也在提:临命终时这一念一定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如果没有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于是就谈功夫,这就是又回到自力的功夫了:我一定要念念念,念到临命终时,无论怎么样,都是“阿弥陀佛”念头出来。那么你能有这个功夫,当然我们赞叹,但问题是:你没有这个功夫,能不能往生?如果碰到一个横死、一个突发现象,这一念没有出来,能不能往生?包括在睡梦当中去世了,能不能往生?这是一个大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曾经也以净土问答的形式,向大家给出了一个回答。我们在功夫上要赞叹,要提倡,所以我们要求大家打佛七、百万佛号闭关,乃至一天一万、三万佛号,都是让我们千念万念把这往生的一念念成熟了,增上往生的品位。我们要提倡,要赞叹。但是,你不能有另外一个说法。临终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是不是能往生?这是要辨识的。怎么辨识?你平时没有信愿称名,临终这一念又不在阿弥陀佛上,那绝对不能往生。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种情况,平时有“信愿称名”,临命终时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但是能不能往生呢?应该肯定的回答:决定可以往生。为什么?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往生,那你把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救度众生、临终接引的愿,就放在了一个无用的地位。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是看到我们秽土自力修行临终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才发这个愿的。这个愿就是要解决我们临终的困难。我们临终是很难把握得住自己的:我们不知道临终是怎么死的。谁能保证临终这一念就在阿弥陀佛上?如果一定要建立这么一个观念,我一辈子念佛都在恐惧不安里面度过去——不安心哪!如果阿弥陀佛在我们最需要帮忙的地方,他不能来帮忙——不慈悲;没有能力帮忙——没有威力。那阿弥陀佛会这样吗?他是大慈悲、大威德的一尊佛中之王啊!所以我们看到蕅益大师在这儿讲的这个话,我们才放心。阿弥陀佛圣众现前安慰引导的时候,“故得无倒”。我们心不颠倒是来自阿弥陀佛那边——阿弥陀佛的加持,“自在往生”。阿弥陀佛是见到我们这些业力凡夫临命终时这种迷惑、颠倒、散乱、业力沸腾的苦难,就特别发出临终接引愿,来保证我们往生这桩事情。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殊胜,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殷勤再三劝请我们发愿往生。因为你只要发了愿,就能感通弥陀的大愿,阿弥陀佛就会现前,帮我们解决往生过程当中的一切问题。你说是不是难信?但是,是不是感觉到两土世尊慈悲到了极点?

好,看下面。又有人问:“佛既然是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接说自佛,而处处必须以他佛为殊胜呢?这为什么呢?”这是蕅益大师自己设问。确实通篇的是从“全他即自”——站在阿弥陀佛的力量来令我们产生信愿行成就往生——这一面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往往我们中国宗门教下的修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无论是“唯心净土”哇,“自性弥陀”啊,自己自力修戒、定、慧呀,断惑证真啦,功夫啊,都是站在自力的角度。现在转了一个角度,站在佛的角度来谈加持,来谈功夫,来谈往生,来谈成佛。这样的过程,它展开的面貌完全不一样。这是个非常特别的声音,但却是净土宗最本质的声音。所以有人就问:“为什么你只是老谈他佛为殊胜,不直接谈自佛呢?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回答就是:这个净土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净土法门的信心就在“了他即自”:了达全体的他力就是自力。如果你很忌讳谈他佛,说明你“他见未忘”。“他见”未忘,你的“我见”也就存在嘛:他见跟我见是相对的了。那么如果说你一定要“偏重自佛”,却成就了你的“我见颠倒”——我执。更何况四种悉檀它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先不从世界悉檀让众生产生对极乐世界的这种信心、欢喜的话,那么厌离娑婆的破恶的利益、欣求极乐世界生起善根的利益,你就不能得到;你不能得到这种厌离心,就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义悉檀的无量光寿的利益你就得不到。

好,所以这里唯有从事相上下手。从事相上执持弥陀名号,达到理持,知道“心作心是”。阿弥陀佛临命终时现在面前的时候,就是“本性明显”。这时候你见到阿弥陀佛,相当于禅宗的明心见性。然后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从莲华里面出来——华开见佛,闻法,这就是“成就慧身”。就是报身现前,就是本有的法身慧命现前,“不由他悟”。你见阿弥陀佛的这个时候已经就是三不退,至少是圆教初住的水平。那这个跟一般的开悟啊,功能作用差别那是太大了。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它非常的深邃,非常的奇妙,“破尽一切戏论”。“戏论”,那些不实之辞。“斩尽一切意见”,凡夫的——包括通途教理的——这些意见都在这里用不上。唯有像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这些,才能以他们甚深的智慧,闻到这个法生起信心,“彻底担荷得去”。像其他的“世智辩聪”啊,通点儒家的经典啦,空腹高心的这些禅和子啊,他用自己的心意识去思惟,越思惟就越远。因为净土法门建立在佛果地上的这种智慧——“二乘非所测”哟,他是考量不清楚的——是大不可思议的。倒不如那些愚夫愚妇,他“老实念佛”:我什么都不懂,没有关系,我就老实念佛。好,他老实念佛实际上跟马鸣、龙树菩萨形成两端: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要么上智人能够担荷;要么“下愚”,他不懂也没关系,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执持名号的时候,就是通达到了阿弥陀佛的智慧。每一声佛号都有阿弥陀佛的智慧现前,因为他通过跟众生同体的心性——真如法性——显发出来了。“暗合道妙”,暗暗的就得到了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加持,得到奇妙的往生成佛的利益。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见到这样的大利益,就来宣说劝你们往生的语言。”这就是分明以佛的五眼、佛的那种梵音来印定念佛往生之事。作为我们这些业力凡夫,还敢不听从吗?还敢去违背、违抗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听话,听话就能得大利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五讲)            

请看经文。“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那么下面就是流通分了。流通分有劝信流通、劝愿流通、劝行流通。那么劝信流通就谈到六方诸佛的赞叹。这部经典的宗旨——信愿持名一法,是圆收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就叫圆收;“横与一切法门迥异”就是圆超,圆超就在于它带业圆超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从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的秽土圆超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那么这是甚深的境界,无人可问,释迦牟尼佛就无问自说。无问自说了上面的正宗分之后,那到了最后谁来流通呢?这个法门是建立在佛的果地上的境界,也只能是唯佛与佛才能够流通。正如阿弥陀佛因地发大愿之后,发了诸佛称扬赞叹愿,表明这个净土法门也只有让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佛佛来传扬净土法门。为什么要让佛佛来传扬净土法门?由于这个法门是在诸法实相的果地上建立,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的实相,唯佛与佛才能够现量亲证了知。所以只有佛佛才堪有资格流通。那么这部《阿弥陀经》亦复如是。所以佛就告长老舍利弗“如我今者……”,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像我在这样的一个法会上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名号功德、净土的依正庄严,也就在当下,不仅我——娑婆世界的教主——在这里称扬赞说,乃至于东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就用“恒河沙”来比喻数量,恒河沙那个沙子很细,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佛。你看,往东方这个方位有这么多的诸佛都在称扬赞叹。在这东方的恒河沙数诸佛当中,标显出几个重要的佛: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这几尊。他们都伸出广长舌相在自己的国土上——“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说出真诚实在的语言:汝等众生,应当相信这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好,这十六个字,实际上就是经题。上面是称赞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下面是谈到六方诸佛的赞叹。所以从这部经的文句来看,是他方诸佛在自己的刹土当中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功德,释迦牟尼佛就转引过来。转引他方诸佛的这种语言,来证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功德的真实存在,让释迦牟尼佛座下的信众、众生产生信心,产生恭敬。

好,这里谈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哪几种呢?蕅益大师概述了五点。第一,就是横超同居三界,不需要断烦恼,就能够离开三界到极乐世界去。这第一,这带业往生。第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得阿鞞跋致,就能一生成佛,往生同居土就等于生到上三土,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表明他不是次第的、渐渐的证悟,而是顿证。顿证无上菩提,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从他的行持上来看,只要执持弥陀名号,不需要去借助禅观啦,观想啊,参究哇——这些方便,就这个名号足够了,念这个名号就成就往生,就成就成佛。第四个功德之利就是修行的时间短,若一日或者若七日。不需要像通途佛法,成佛要经过多少多少劫,藏教的也至少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乃至于别教、通教说更长的时间。净土法门快速的离开生死轮回,快速成佛,时间来得快捷。第五点呢,就是这个法门它在法界当中能得到法界诸佛的护念,你只要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得到十方恒河沙数诸佛的“护念”——保护系念,念一尊佛号的名字就等于持到了一切诸佛的名号。上面的五点功德之利,都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行之所成就,就叫“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那这五点功德之利,在整个法界的诸佛当中是具有特点的。如果没有特点,他方世界诸佛不可能去称扬赞叹。只是大愿发出的非常具有特点,胜过十方诸佛愿力的核心,大畅十方诸佛度化众生的本怀,所以十方诸佛才把阿弥陀佛推到第一线,以阿弥陀佛为主,尊称他为“佛中之王”。所以十方诸佛就为伴,来称扬赞叹,来辅助他。好,净业行人依照这部经所开示的“信愿持名”老实去念,就能够获得一种利益,一种转化,就全摄阿弥陀佛的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香光庄严”。这一点就是净土宗不共的特点:以果地觉,作因地心。阿弥陀佛把他所有的功德无条件地恩赐给众生。所以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这正是表达着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那么这是所称扬赞叹的阿弥陀佛功德。

能称扬赞叹的诸佛名称很多。实际上佛证到的法身、报身,佛佛道同。每尊佛都有无量的功德。如果要表达这种功德应该也有无量的名号,所以佛本身离开名字相的。但为众生故,顺应众生的根机建立名号,它是一个度化众生的方便。那么这些佛立名号,或者取他因地上的行持,比如无量精进佛呀,或者取他果地上的功德,或他的体性,或他的表现形态,或他发的愿,或他行持特点来建立名号。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他方世界佛的名号,就透过这个名号知道那个世间的众生根机特点是什么。名号就提供了一种教化众生的内容、宗旨在里面。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释迦”是能仁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好,能仁寂默就是教化众生的方法。这个世间众生不仁爱,很残忍,所以就得要施设“能仁”之教;这个世间众生很散乱,掉举很多,所以就要寂默,来让他回归自性。一一名号诠显如来的功德,你就是用这个长劫多寿来说之,都不能说得尽。那么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也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教化众生的诸佛也不可尽。这里列举恒河沙的数量,来表达东方诸佛的数量。这些东方无量恒河沙数的诸佛,各在自己的刹土伸出广长舌相来宣扬、赞叹、劝信这部经典。这里面就是大事因缘了。

当我们在此土——娑婆秽土,听到讲这部经的时候,殊不知就在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诸佛都在讲《阿弥陀经》。而且他所现出的瑞相,那非比寻常。为什么要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呢?现出这个瑞相,他是有原因的。在我们此土来看这个舌相,一般的人三世没有讲一句假话,他的舌头可以伸到鼻尖。如果三大阿僧祇劫没有讲一句假话,他的舌头可以覆盖面部,就是可以伸到发际把面都覆盖住哪!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讲法的时候——跟那些外道婆罗门,特别讲不可思议的法,外道婆罗门都不相信的时候,佛有时候就把舌头伸到发际。这些外道婆罗门他也知道,《四韦陀》也都有记载的——有这种瑞相的人不会讲假话的,马上他就会相信。好,那证实一般的事情或者添到鼻尖,或伸到发际,现在要证实这个大乘圆顿的净土法门,那就要用什么舌相来证明?伸出的舌相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盖住了,那你想想出现这种瑞相的这个佛,那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了,乃至于尘点劫又尘点劫没有讲过一句假话的人,来证明阿弥陀佛功德之利、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无尽的庄严是真实不虚的。如果看到了十方诸佛这样伸出广长舌相来劝我们相信这部经,我们还生起不了信心,那真是“冥顽”到了极点,那真的辜负了佛恩。也辜负了尘点劫没有讲过一句假话的人来证明这样事情——你还不相信。所以这些都是要给我们很大的信心。

那么鸠摩罗什翻译这部《阿弥陀经》直接翻译成了《佛说阿弥陀经》,就善巧的符合着这部经典持名的妙行。玄奘大师也翻译过《阿弥陀经》——它的名称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句翻译有详略的差异,但是义理并没有增减。现在世间所流通的也都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部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六讲)

好,请看下面经文。“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好,我们把六方诸佛的赞叹就都把它经文念出来了。这些诸佛的名号教化众生的四悉檀的利益,我们在这里就没有时间详细展开了。玄奘大师翻译的是十方诸佛,那么鸠摩罗什大师就翻译成六方。六方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意思:东、南、西、北,加上上、下。你看我们下方,下方世界有师子佛,说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下面还有重重无尽的世界。我们知道我们的地下就是水轮,水轮是用金轮托住的,下面有风轮,在风轮下面就有——比如师子佛所住的世界。下界的世界就有非想非非想天、四禅天、六欲天、须弥山……在那个师子佛住持的下面又有这样的世界。所以我们的下方又有重重无尽的世界。那么我们的上方:我们这个世间最上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在非想非非想天上有上面世界的风轮、金轮、水轮所托着的世界——也是重重无尽。所以这样一个天文学的概念都不是我们这些凡夫靠点肉眼,或者靠点科技——射电望远镜,所能观照到的。这是佛眼所见。好,那么这么多的世界都在讲说着《阿弥陀经》,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法界当中阿弥陀佛的知名度最高,法界当中极乐世界是首都,就在于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诸佛都在宣传、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之利,都在劝勉与会的弟子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也是千经万论的劝勉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好,于是就有人提出怀疑了。第一个怀疑就是“偏赞西方”疑。就有人问:“你看,十方诸佛必定也有无量无边的净土啊,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乃至他方世界诸佛偏偏称扬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呢?”蕅益大师回答:“你这个问题提的不是善问,有点戏论。如果说释迦牟尼佛赞叹东方的阿閦佛国,你又要提问了,怀疑为什么偏偏要赞叹东方阿閦佛国。为什么不赞叹其他方的刹土呢?”这是展转戏论。那戏论有时候就可以置答,不需要去回答,因为你是戏论。就好像讨论一个石女——一个不会生小孩的女人,你跟她讨论她的孩子以后上什么小学。没有讨论的余地。

好,第二个是“遍缘法界”疑,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只是遍缘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善问。但是呢,既然问出来了,也勉强给他回答。有三个理由。第一,是让我们初机的念佛行人“易标心故”。标心在一处,我们心才能收摄。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心有个特点:散乱。制心一处都收摄不住,如果你标的目标很多,他心就更散乱了。所以标显一处,指方立相。标显一处让他容易定下心来,这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阿弥陀佛本地发的大愿非常殊胜,这个大愿巨大的磁力场容易摄受我们。这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分。这个“偏有缘故”,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可以知道,在无央数劫以前,五十四尊古佛次第的在这个世间示现——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从开始的锭光佛到最后的世自在王佛,就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有一位大国王,闻佛说法,发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好,那么这种历史的追溯,我们就了解:原来阿弥陀佛因地弃国捐王发大愿,是在娑婆世界出现的事情。当他发愿之后,无量劫积功累德的修行,随形九法界,所以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缘。好,这“最有缘”是作为一个法门施设和产生效果的重要原因。佛很多,但佛度化众生或众生能不能接受他的教化,这中间的难易浅深、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有不有缘。佛度有缘之人,有缘就好度;没有缘,你水平再高——你就天天跟着他,他也不理你。好,那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的时候,他已经深知这个原因,所以他就不断的跟众生结缘。你看他每一次的示现都要布施,都要从手掌心里面出无尽的宝藏来布施给众生,都要去供养诸佛。他结缘是由于他要度这些众生。要度这些众生,先要跟他们结缘。为什么佛门常常说未成佛前先结人缘?你没有结上缘,成佛之后你也是光杆司令。因为你没有结上众生缘。好,这个结缘的过程实际上是他布施慈悲、恩德的过程。好,他结上了众生缘了,等他修行证果成就之后,他对众生施设种种的教化、种种的启发,就能令众生欢喜,能令众生对他讲的法产生信心——能够证入欢喜益;然后你的讲法就能够触动、激活众生多生多劫的善的种子,这就是为人悉檀;通过你的讲经说法,他如教奉行,就能够使他的五阴魔、烦恼魔各种恶障都摧毁,能够破恶——对治悉檀;能够生起善根,破除恶障,就能让他开显如来藏性——第一义悉檀。所以结缘——结众生缘,就包括四悉檀。一个菩萨修行到最后度众生,首先先要结好人缘,结好众生缘。

好,那么阿弥陀佛是从法身所垂的他的迹门,包括《阿弥陀经》讲的“成佛已来于今十劫”,也是迹门。这个迹门的度化众生的过程,是由于他在因地无量劫以来跟众生结了甚深的法缘。所以他无论是在世间还是在出世间的种种行为作略,都是不可思议。就在这一期的教化当中,释迦牟尼佛作为阿弥陀佛功德之利、大悲愿力的宣传者,一代时教处处宣扬阿弥陀佛的功德。这就“尊隆于教乘”,在所有盛大的法会上来举扬净土法门。你就在《阿弥陀经》的法会上,他的人数之多我们都不能算清楚。欲界、色界的天人都过来了,天人护法都过来了,他方菩萨都过来了,都参与这个盛大的法会。这是一个海会呀!那么这个净土法门的宣说,是释迦牟尼佛惊入火宅之门要把三界火宅的众生运度出去的一种最好方法。唯有这个法门才能把三界火宅的众生安稳的度化出去,这就“沁入于苦海”。那么这样度化众生都是让他究竟成佛,契入第一义谛:慈契于寂光。所以这个法门才得到十方诸佛的称扬、赞叹,才能得到十方诸佛刹土的众生像“群灵拱极”、众星拱月一样的奉行。

这个“佛种从缘起”,《法华经》里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重要。“佛种”,一切众生都有佛的种子,就是正因佛性。但正因佛性被我们的无明、分别、烦恼给遮盖住了,它要生起来,一定要有缘。“佛种从缘起”,那么净土法门就给出了一个缘,而且不是一般的缘,是强缘,是增上缘。这个缘就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凝聚的名号,恩赐给众生,众生接受这个名号的强缘,他就能够成就往生,他就能够成佛。所以这个名号——这个缘,就是法界。既然它是法界,法界当中是事事无碍的,所以你念一尊佛就等于念到一切佛,你生到一个净土就等于生到一切净土。那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于你去忏悔,接受佛的授记,接受佛的摩顶、佛的垂手接引,都能够互融互摄,事事无碍。所以净土法门提供的增上缘就叫“法界缘起”。我们理解这个“法界缘起”:净土法门在这个法界当中生起来不是一个小缘,不是少部分缘,乃是无量因缘所缘起的一个大事。所以能够念阿弥陀佛名号就等于是遍缘法界了,不需要在事相上遍缘法界。你念一尊佛求一个净土,就是遍缘法界。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即一切。所以这个法门对于业力凡夫来说,他就可以下定决心,专求往生。这叫“浅位人”。对于上根利智,他也不必舍西方净土去别求华藏净土。这里特别指出,有一种观点来自于李通玄长者。这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作《华严合论》。但是他有个观点,就分别、执著的认为:西方净土是权,华藏世界是实;西方小,华藏世界大。这个说法全都是众生的遍计所执的情执。蕅益大师对这个观点作了一个很严厉的驳正:是由于他这种观点不能了达权、实本身是一体的,大、小是无性的。在法界缘起当中,一法具足一切法的,所以这里净土法门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极乐净土是法界藏土。这是法界缘起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七讲)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好,这是真实经题。佛就问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就是听到上面这些经文,你意地当中是怎么认为的?为什么这部经称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啊?实际上这个问题提出来,舍利弗也是莫名其妙,他解答不了。所以佛是自问自答:“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信这部经典而且依教受持者,以及闻信六方诸佛的名者,那么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就能为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之所护念,都能于无上正等正觉得不退转。是故舍利弗,你们就应当信受我的法语,以及十方诸佛所说的征信。”好,这部经非常独特的诠释十方诸佛无上心要。“独诠”,就是其他的经典没有的,唯有这部经独具。这部经文是“能诠”了,那“所诠”的有三点。第一是诸佛的心要——“无上心要”,也就是一切众生现前一念的心性;第二个独诠呢,是诸佛的名字——名号的功德,也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它是法界实相;并且诠显“无上圆满究竟万德”。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的时候,他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圆满证入,所以就令闻这部经典的人都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好,那么这段经文还告诉我们:如果你执持名号就能够得十方诸佛护念。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十方诸佛“所护念故”。十方诸佛所护念,当然十方的菩萨也在护念。那么经典也说,一个至诚念佛的人有二十五位菩萨隐形保护。《观经》也讲有观音、势至隐形保护。所以一个真正发出深信切愿称名的众生,真的就有佛菩萨护念。你有佛菩萨护念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哦!这次我们到绵阳北川听到地震灾区的一些居士谈到,确实有很多事例表明:真心念佛的人得到了保护,得到了护佑。本来应该要死的,结果有一个特殊因缘——或者梦中听到什么声音、有些预告,哎,他们都幸存下来了。都是有名有姓的,很神奇的。所以真正念佛的人还真的会有佛菩萨的护佑。这一点,要有坚定的信心。

好,那么下面就问:“但闻诸佛名,没有受持这个经典之义,是不是能得到护念呢?是不是能得到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对这个问题回答,蕅益大师说:“回答这个,有狭隘的一种回答,有圆通的一种回答。”如果从通途佛法来看,得佛护念是要有条件的:得佛护念,一般要得到“一行三昧”,得到相似的无生法忍,才能够得佛护念。也就说,你至少要得到事一心不乱,乃至于得到理一心不乱——破无明,你才能够得佛护念。这是通途佛法的局意。好,如果从净土圆通的广泛意义来说,十方诸佛无缘的大慈悲心——尤其是阿弥陀佛那种无缘的大悲心,它是大不可思议的,你执持的名号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你只要一闻到阿弥陀佛名号,不管你是专心去念,还是散心去念,不管你是有甚深的信心,还是有一般的信心,都能成为诸佛护念的因缘。何况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大平等的,不管你是冤亲债主,还是什么人物,视一切众生等同一子,救度众生无疲无厌。所以只要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十方诸佛必定会加以护念,不要有任何的怀疑。通途佛法讲,你一定要得到圆教初住水平,或者别教的登地水平,入到了“同生性”,才能得十方诸佛护念。这是靠自力。所以得十方诸佛护念很不容易的。但是现在净土法门是仰靠他力;仰靠他力,你是相似位就能蒙到护念。“相似位”就是断见思惑,就能得佛护念,不一定非得破无明不可。进一步说,你相似位都没有,你就是名字位,乃至“理即佛”位,你都能够获得十方诸佛护念。这就是非常大胆的而且非常契合净土本宗义理的一种解释。我们凡夫众生称念弥陀的名号,都能得十方诸佛的护念。乃至最低限度:你一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就在我们同体的法性当中熏习一颗新的种子,滋养我们的法身起现行——起我们善根的现行。它的作用:可能今生你没有深信切愿,但也能够作为未来生的往生的金刚种子——“远因”,终于也可以得到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圆证三不退的意思,“一生成佛”的另外一个表称。

所以佛就在这里劝勉舍利弗以及与会的大众,都应当信受:闻弥陀名号,功德是这样巨大。那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如是,十方诸佛也同样宣说如是,我们还不能相信吗?这就是叫“劝信流通”。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好,这是“劝愿流通”。这个净土法门非常重视愿。这段经文甚至直接表达:你有愿就能往生。佛告长老舍利弗,如果有缘,有人已经发往生净土的愿,有人现今发往生净土的愿,或者有人当来发往生净土的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欲生”,欲就是好乐,希求。这个“愿”是好乐、希求的意思,就是一门心思、一往情深欣慕阿弥陀佛的极乐刹土,有这个愿。好,就这些发愿的众生,都能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为什么会不退转?因为他一发愿,就汇入到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当中,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紧紧摄受不舍。阿弥陀佛的愿里面,其中有一个住大乘正定聚愿,让他直接契入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被这个愿摄受之后,他永远不会退转了,不会退到邪定聚,不会退到不定聚。就是这样真诚发愿的人,他的因——发愿的因,马上得到果报:就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土。你已发愿就已往生,今发愿就今往生,当发愿就当往生。它是这样的对应,这里直接就是这么圆顿。所以佛就告舍利弗发愿是这么重要:你们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如果相信这部经典所诠释的阿弥陀佛的功德——名号功德,就应当发愿生到极乐净土。这些都是非常圆顿的教理,圆顿到有时候我们都太不相信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往生净土好像很难?“哪那么容易,发愿就能去啊?没有什么修行,哪能去啊?”轻视发愿。但佛是很看重发愿:你已发愿就已往生,今发愿就今往生,当发愿就当往生。这是佛说的啊!

这就是显示:依照你产生的深信——深信前面讲的三种不可思议,你在这个信心基础上所发的愿是功不唐捐的,是马上能产生作用的。那这个愿:你没有信,是发不出这个愿的;你没有信愿,你也往生不了的。所以往生特别的强调信愿。所以这个经典才说:如果你有信心,就应当发愿。你只要有这个信愿,你就可以往生。蕅益大师前面讲的“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他是对《阿弥陀经》的义理掌握得非常深遂所说出来的,是有经典依据的。你只要有信愿就能往生!你说这是多么不同的声音!那为什么发愿就能往生?这个愿是凝聚着信在里面的,是“信”字的文劵。文劵就好像你跟谁签了一个契约,一个人拿着一份,你拿着一份凭据那就是具有它的法律效应的,就有它的作用了。那这个愿又能引导你的行持。像门枢一样,你启动这个门要门枢。所以这个愿:你发愿里面包含信,含摄行。愿里面就含摄信、愿、行三资粮。而且在这三种当中,发愿更为急务。你的愿里面就有行在里面,就有信在里。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典当中三次殷勤劝愿——三番劝愿。你看正宗分第二科,由于闻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众生生者都能得到不退转,所以就初步劝他: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到了正宗分第三科又闻到念佛能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临终见佛,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又重新劝: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者。那么到了现在又劝愿: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三次劝愿,还有一次劝信。那个信——劝信,实际上也包含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八讲)

好,那么这个愿实际上也就是大乘菩萨道的菩提愿的核心。你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具足了厌离娑婆和欣求极乐两门。菩萨四弘誓愿是从苦、集、灭、道四圣谛所生发出来的菩萨精神。依苦集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依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的大愿,所以你厌离娑婆就跟菩萨四弘誓愿的前两种相应;你发欣求极乐的愿,就跟道、灭二谛所发的二种弘誓愿相应。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是学法门的,依照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大愿,依照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的誓愿。所以你看,为什么说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你在愿里面就已经含摄着菩萨的四弘誓愿了。好,当你发愿跟四弘誓愿相应的时候,那可不是对无上正等正觉不退转了嘛?菩萨四弘誓愿是推动我们六度万行的原动力,六度万行的圆满也就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好,下面就有个问答。这个问答很重要。有人就问:“今发愿应该说当生,为什么说今发愿今生呢?”“当生”,比如我们现在发愿,应该说临命终时往生哪。怎么去理解“今发愿今生”?好,这里面回答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从我们的分段生死来看——从我们这一期的寿命,把这一期业力的寿命称为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决定往生,所以就是“今发愿今往生”。好,这是从我们一般人接受的常态去解释,觉得也能够说得通。但实际上“今发愿今生”有更深邃的意思在里面。这,对念佛法门有深入的人才能相信。我们的念头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像激流水。好,那你每一个念头——刹那的念头,就是今。你的一个念头起来就是生,你的念头灭下去就是死,念头的生、灭就是一个生死。那临命终时这个“终”,有时候就在念头当中它灭的当下,都有着阿弥陀佛愿力的兑现。好,当一个刹那的念头为今的时候,你具足信愿的这个念头当下就往生,这叫“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那这种因果就奇特,不可思议,就叫妙因妙果。因为你起的这个念里包含你的愿,这个愿马上在西方极乐世界作出了一种回应。净土经典有很多证明,《圣贤录》里面表明:你只要起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马上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华出来,标上你的名字;然后你信愿称名的功夫越精勤,那个莲华就越灿烂,越大;如果你中途退转了,不念了,懈怠了,这个莲华就枯萎。那你看,你真诚发愿的当下,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莲华出来,可不就是“一念相应一念生”嘛!所以对往生这一点,不是说非得要等娑婆世界这个业报身尽了,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从究竟圆顿的净土教理来看,你就当下信愿称名这一念,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华就出来了。可以说当下你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你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嘉宾了!这是不是太圆顿了,太不可思议了?所以蕅益大师都赞叹:这叫“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信受。虽然圆顿到让人难以相信的程度,但是“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今发愿则今生”这样的圆顿境界真实不虚,就看我们“今发愿”的那种真诚度、那种感通的力量。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好,这段经文是“劝行流通”,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是他方诸佛转赞;第二,是我们本土教主总结性的赞叹。佛就告诉长老舍利弗:“就像我现在在这法会上称扬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那么六方诸佛等也在称扬赞叹我不可思议功德。”那么怎么称扬?“我”就是指释迦牟尼佛,这些六方诸佛怎么称扬释迦佛的功德呢?释迦佛就转述他方诸佛赞叹的语言,是这样说的,说释迦牟尼佛能够做甚难——极为困难的——极为稀有的佛事。这是总赞。那具体是什么佛事呢?有两种。就是能够在这娑婆世界忍土五浊恶世非常深重的时候——五浊包括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在这样浊世当中,得人身都很难保持的这样一个环境当中,还能够修行,还能够成道,还能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太难了。而释迦牟尼佛做到了,这是第一难。第二难,成佛之后还要为娑婆世界这些业障深重、烦恼深重的众生,说这么一个九法界众生都难以相信的净土法门,那就更难!那么这样的一个转述实际上告诉我们,对这个净土法门要产生稀有难遭之想。那蕅益大师在对这段经文的注解当中,非常精辟的阐释出五浊恶世,这个法门对我们的必要性、重要性。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

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我们逐步标显出这个净土念佛一法之难,难在什么地方。第一层次,你在净土修行成菩提道容易,在五浊恶世修行成菩提道难。五欲六尘诱惑太大,烦恼很重,戒、定、慧很难成就,六度万行很难圆满;进一退九,处处都是退缘,处处都是让我们堕落的因缘。所以浊世修行难。第二重,从讲经说法来看,为净土众生讲经说法容易,由于他善根深厚,心地清净,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非常认真。但是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讲经说法难,他迷失了,他甚至认为修行是没有必要的:“我钱都赚不够,我当官还没有当够,五欲六尘还没有享受过,我还去关心你什么佛法!”觉得你还是迷信呢!你为浊世的众生讲经说法难。他不放在心里,这就是他的愚痴。第三重,即便五浊恶世的众生有一点追求生命终极关怀的意向,有点解脱的这种需求,你跟他讲经说法,讲这个渐法容易,讲顿法难。渐法就是前面的藏教哇,通教哇,别教哇,讲点四圣谛呀,十二因缘法呀,讲点人天法、五戒十善啦,这个他相应,还觉得很好;你跟他讲大乘圆教的法,讲万法唯心,即心即佛,这很难,真空妙有,这不容易。好,进一步,第四点,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大乘其他的圆顿法还容易,但如果你要宣说净土——能够横超、能够顿证这个法,难!他就执著:一定要断见思惑才能出去,一定要修禅定,一定要修这个修那个。他爬惯了楼梯,你说有个电梯,他不相信,他很难信。进一步,你在净土法门当中,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净土这个观想啊,观像啊,他还觉得挺好——但是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你进一步说“你只要称念名号,你就能够带业往生,就能得到不退转”,你说出这样一个胜妙的、横超的“第一方便”,你让他接受,让他依教奉行,那就更难。这叫“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正因为这样难,十方诸佛都推我释迦牟尼佛是太勇猛了。“这是很难相信的,一般都相信不了,你还去说。”但释迦牟尼佛就有这么深重的悲心,哪怕这个地球众生有一个人相信,他也会去说。有一个人相信,也就成就了一个众生成佛。“偏为勇猛”啊!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净土法门在五浊恶世的必要性。这个必要性,要了解五浊恶世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要了解时节因缘。在五浊恶世选择什么法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抉择。蕅益大师在这里很清醒的告诉我们:五浊恶世,你只有选择净土法门才能出得去;你不是修净土法门,必定不能度过五浊。这个话是斩钉截铁的,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没有一点空间可以回旋的。我们看到这些《要解》的文句,真的感恩祖师。

你看“劫浊”,劫是一个时间概念,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五浊恶世,人寿到了平均七十来岁的这样的时代,是种种浊恶的法聚集的时代。人伦关系,人心的险恶,道德的沦丧,善法的消隐,恶法的增上,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仍,战争随时爆发,地震、海啸、干旱、水灾,每一天面临:它就是这么一个种种恶法聚集的时代。所以在这个时代当中,你还能够去消业,断惑,去解决这个问题吗——轮回的问题吗?不可能哪!所以这个时代唯有称念弥陀名号带业横超这个法门,才能够突围得出去哟!离开念佛一法,必定不能度脱这个劫浊。这是第一个结论。好,看见浊。“见浊”就是指我们知见上的颠倒,邪知邪见增盛——这个“五利使”: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和邪见。“身见”,执著身体是真实的;那么在身体“真实”当中,又是执断执常——“边见”;见取见,非果计果;戒取见,非因计因;以及拨无因果、不信轮回的邪见。在知见上极为颠倒,极为昏沉,就是浊。好,在这个见浊当中,他的知见很多,又很傲慢,你跟他去讲这个道理、那个道理,你都没有办法跟他去理得清楚这样知见颠倒的线索。所以干脆:“不跟你讲这些,你专门念佛吧!”在这个见浊当中,唯有称念弥陀名号“不假方便之行”,才能够出得去。“不假方便”就是:你专称名号就解决问题了,你懂不懂都没有关系。如果你不是这样的,非得在知见上还辨别得很清楚不可,还要怎么样,你就麻烦了。因为你没有这么辨别的智慧。唯有这个执持名号往生一法,才能够超越见浊。所以愚夫愚妇反而成功:什么都不懂,也不跟你辩论,反正“我就是念佛”。你说这个知见,也是“阿弥陀佛”;说那个知见,也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给他摆平。要么你跟他说不清楚。这见浊。

看“烦恼浊”。烦恼浊是:思惑——我们的“贪、瞋、痴、慢、疑”,在我们内心“烦动恼乱”,就是浊。你看,在这个烦恼浊当中,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每天都是烦恼,在这里煎熬,对五欲六尘我们充满着贪心,贪不到就瞋恨,有贪瞋的烦恼就愚痴,而且表现得非常傲慢——贡高我慢,对一切善法——尤其对净土法门,产生深刻的怀疑。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你选择什么法门?也唯有净土一法,来念佛,“即凡心是佛心”,不取不舍,你才能度过这样的烦恼浊。看“众生浊”。由于我们有知见上的颠倒,由于我们有思惑的烦恼,所以感得我们的身心结构都很粗糙,都很暗钝:这种色、受、想、行、识——五阴——假合的一个众生。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全面的“陋劣”:身体常常生病,心理有种种的焦虑、种种的不健全——心理障碍。这就是浊。在这样的众生浊当中,唯有净土一法——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这样的行持,才能够超脱出去。取舍炽然——取极乐净土,舍娑婆秽土,才超越这样的众生浊。然后“命浊”。命浊呢,就是我们的寿命短促。由于前面有见思惑的烦恼,还有众生浊的这个陋劣,感得我们的寿命很短暂。现在寿命也就是七十几岁,最高寿也不会超过百岁太多,所以就叫浊。好,你在这样寿命短暂的命浊当中,修一种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成果的法门已经是不可能了。净土一法,它就是不需要你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你精勤、勤苦的苦行,你只要念佛——这种安乐行。转佛功德为自功德的、若一日若七日乃至十声一声的这样一种法门,才能够度脱命浊。蕅益大师在这里,他的语言表达形式是:非什么什么必不能度。非念佛法门必不能度,用这种表述方式。这就从正面肯定:这个五浊恶世,离开念佛法门你出不去的。这里没有一点其他的余地的。那这是蕅益大师敢用这个“非什么什么必不能度”。一般的人不敢讲。一般人最多说“大概、也许、大部分”。这里都没有,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就是斩钉截铁。这是开佛知见的祖师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我们就得要老老实实的这么认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讲)

好,再就进一步赞叹:这个阿弥陀佛名号转五浊为五清。你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用信愿去庄严的,就能够转劫浊为清净海会。我们娑婆世界的劫浊是各种恶法、浊法聚集之处,你透过信愿称名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它是种种清净的法聚会一处,这就“转劫浊为清净海会”。在这个世间我们充满着知见上的颠倒,这就是见浊,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见浊变成“无量光”——智慧。“转烦恼浊为常寂光”:烦恼浊就是我们的思惑,我们在思惑当中,通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它就成了对烦恼浊的断的功德,断了烦恼浊的当下,它就是常寂光。“常”是法身德,“寂”是解脱德,“光”是般若德。“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在这个世间我们众生色身都很陋劣,十月胎生,充满污秽,那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莲华化生,就是金刚那罗延身体——“清虚之身、无极之体”,马上转化。那“转命浊为无量寿”:我们这个世间“石火电光”——寿命短促,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就圆转五浊。

好,具有这样圆转五浊的功德,那就进一步赞叹,实际上是揭示这个名号:一种法界的奥藏。“这一声阿弥陀佛乃是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句话不是相当证悟的祖师说不出来了,也不是藏、通、别三教的人能够承认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菩提树下所证到的成佛的法,是什么?是阿弥陀佛!“一声阿弥陀佛”。我本人原来看这句话也觉得很难理解。你说藏教的行人会同意吗?通教的行人他也不同意。三年前我到印度菩提迦耶,也就坐在菩提树下,对着菩提树我还在思惟这个事情:“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到的法,就是这句名号吗?”结果在那里坐一坐,感觉到是事实。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到的圆教的佛法,就是这句名号。无量光、寿,法界当中的佛法界。这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境界、果地上的觉悟。所以他一代时教处处要宣说的、最想宣说的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就把这个“果觉”——弥陀名号的果觉,全体的授与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授与”就是处处宣说。让我们相信,让我们信受了,就是授与成功了。所以这桩事——证到这句名号功德以及宣说这个名号功德,乃是诸佛所行的境界,难行能行。他不成佛,不能现证“二有”;没有大慈悲愿力,不敢宣说。所以这个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性相究竟了达,不是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所能相信,所能理解的。所以我们面对这个大乘圆顿的净土法门,每个人都必须谦卑一点。你不能说:“我修行很长时间,靠着我修行的资历,我就可以说三道四。”这是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信解的。这个话真的是把净土法门推到了非常终极的、崇高的地位上去了。所以对净土法门无论是修因证果、往生,都要靠圣言量;离开圣言量,什么人的话都不能作为标准。

为诸众生说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这个“诸众生”就是特别指出我们五浊恶世的恶人。你看蕅益大师指出“五浊恶人”。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哦,在这个五浊恶世我们都是恶人。是不是啊?善导大师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叫“罪恶生死凡夫”哦!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一个善人。你想想我们每一天的举心动念、行为造作,是恶还是善?恶的成分多,还是善的成分多?可以说我们就是五浊的恶人。所以《观经》的下品往生是针对我们说的。你不要以为我们有那种定善,可以把十三观观想清楚,没有那个水平。那么针对五浊恶人来说这个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切世间”是代表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都难以相信的法门,却要为五浊恶世的恶人去说,你说这难不难?这确实很难哪!“是为甚难”哪!难能才可贵,所以十方诸佛才赞叹释迦牟尼佛的悲心勇猛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一讲)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好,这是释迦教主最后总结性的赞叹。前面是劝信流通,乃至于十方诸佛付嘱本土的流通。那么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娑婆世界的本师——付嘱之语。这里的付嘱,“汝等众生”就包括文殊菩萨、摩诃迦叶这些,都在嘱咐之列。佛就告诉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在这个五浊恶世行这样的难事……”这样的难事就是下面两种:在这个很难成佛的五浊恶世,还竟然成佛了,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还为一切世间说此净土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那么我们要体会佛为什么告诉舍利弗,讲“是为甚难”的本意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包含着他深切的付嘱,和劝勉众生死心塌地奉行这个法门的悲心。前面不断的谈到:信愿称名这么一个行法,你只要信愿称名感通佛力,不需要你作很多的大修行,施设你的作为。“不涉施为”。只要信愿称名,就能够“圆转五浊”为五清。那这个法门特别强调信心,“唯信乃入”。你有怀疑就是门外汉;你有怀疑,就得不到这个法门的真实利益!而且你要把这个法门思惟清楚——用我们的心意识去思惟,也不得其门而入。它不是我们凡夫的知见认知的范围,不是我们的境界。所以,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五浊恶世示现八相成道,示现在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桩事情,以及以他的大的智慧——一切种智,以他同体的大慈悲心,现量见到这个法门这种真实之利,“见此,行此”——就修行这个念佛成佛的法门,行此之后就“说此”——宣说这么一个念佛往生成佛的法门,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一个示现,这样的一个证悟和宣说,那么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哪有福报来听闻呢?哪有可能去修行这个法门呢?所以我们能够信这个法门,修行这个法门得利益,首先要感恩释迦牟尼佛哟!

进一步谈五浊恶世这种“是为甚难”。而且,特别谈到五种决定。在这个五浊恶世,我们一定受这个五浊恶世的制约。前面谈到:五浊恶世,你不是修念佛法门必定不能度。这里进一步谈到:不能度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而靠念佛能够度的理由何在。五种决定,此文也是非常明晰的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我们该怎么选择法门。谈到我们处在这样的劫浊:决定被这个劫浊的时代所局限,为这个劫浊的种种苦难所逼恼。我们每天生活在不安、恐惧里面,连吃这顿饭是不是安全都有问题:这个时代决定的。处在见浊当中,也决定会被这个邪的智慧所缠绕,就容易碰到“邪师”,被邪师所迷惑。处在这个烦恼浊里面,也决定我们:内在的烦恼——这种淫欲、这种瞋恨,像沼泽地带把我们陷在那个地方。由这个烦恼造作恶业,遭受果报。这是决定的!为什么叫五阴炽盛苦?每天都烦恼重重,就是我们内在烦恼的种子太多。你就不干什么事,它都往外冒哦!你睡觉都不得安稳啰!都得要一大把大把安眠药,才能够让自己睡点觉——烦恼太重了。这是处在烦恼浊,决定是这个样子。你处在众生浊里面,对自己的色身——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不干净的,但是我们颠倒会认为它干净,我们洞察不了我们身心的不干净,身心的苦、空、无常。还要在这个臭秽的身体上面天天去擦脂抹粉,去做整容,去爱得不得了。就是甘于这样身心的陋劣、怯弱的身体,而不能奋飞,我们内心那种终极的、清净的、道的心不能出来。这就是身体的业障,众生浊的决定情态。好,处在这样的命浊当中,我们也决定被这个无常大鬼所吞噬,生命就像“石火电光”,让我们措手不及。这个时代,谁说你能活七十、八十、一百岁呀?这次到北川一看,听他们一讲:地震来了裂开一个很大的口子,大家都栽进去了,陷进去,这个地又平了。“措手不及”,逃无可逃哇!尤其现在这个世界种种的灾难这么多。还有,由于气候问题、生存资源的匮乏,也可能是导致世界大战的一个因缘。如果真的是各个国家战争出来了,那它的高科技都用在高精尖的武器上,尤其是核武器方面。所以你看看,我们真的是:遇到什么灾难,措手不及,决定被这个无常所吞噬。我们了解五浊恶世是这五种决定的话,你是逃不出去的。

由于五浊恶世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果我们不了解,还处在懵懵懂懂、无知的状态,那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错误。所以,一定要生厌离心。如果我们不能深切的了知五浊这样的情态决定了我们难以出去,也不了解念佛才必然度脱的话,那么我们可能还就有偷心。心里还有想:“是不是其他的法门更优胜一点?”现在有偷心的人不少哦!听说密宗很殊胜,即身成佛不错;听说参禅能够当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听说修点内观可以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反正一听到,哎,他心里就动摇了,觉得很好,这个念佛法门可以放在一边。你还以为有其他的法门可以出五浊恶世的话,就决定了你是在见浊当中被缠缚。你知见上完全是颠倒,完全是没有智慧。被邪的智慧所缠绕,被邪师所迷惑,你才会心里存着偷心:“哦,我可能选择其他的法门比念佛法门更好。”就在这个五浊恶世火宅里面,“戏论纷然”哪!还在争长较短哪!还在优劣、上下的比较哇!蕅益大师在这里多么痛心的告诉我们:你这样做就完全没智慧。所以,唯有“深知”——从内心世界深切的了知——靠其他的法门要离开五浊恶世是不可能的,甚难出去。要绝望,你才能够回心,死尽偷心哪!死尽偷心,才能够把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所宣说的难信之法像珍宝一样的看待,去奉持啊!所以这句有个批语——成时大师的批语:这几句话“功在万世”呀!我们就是偷心太多啊!没有几个死尽偷心老实念佛的人哪!还是心里在摇摆呀!还是今天想寻找一个法门,明天想修修那个法门哪!他没有一个正确知见。其他的法门绝对出不去五浊恶世的——“必不能度”哇!决定被这些五浊、恶世所缠绕,所陷害的。对这个,你一定要有决定的心,你才能够“死尽偷心,宝此一行”。你能有这样的一个信心和择法的建立,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这里不断的说“甚难、甚难”而深切的付嘱我们应当知道的本意所在。他说这个经文,不是随便说的啊!就是要让我们死尽偷心,宝此一行。为什么印祖赞叹蕅益大师注解这个《阿弥陀经》那是自古以来宣说这部经典第一注解?竟然是:哪怕是古佛再来注解这部经典,也不能超过这个《要解》。真的是把这个经文的最核心的意义和盘托出,而且悲心切切!所以我们要听佛的深刻的嘱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

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道众生成佛的缘成熟了,就“无问自说”。无问自说呢,令与会的大众得到四悉檀的利益。这种法雨的滋润教化,就让与会的大众欢喜信受。与会的舍利弗呀,诸比丘哇,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好,这是世界悉檀。他怎么欢喜呢?哦!知道极乐世界这么美好,到那儿去一生成佛,只要执持名号就可以。这时候身心充满着欢喜哟!大喜遍涌身啰!这就”欢喜“——世界悉檀。好,他这个欢喜里面当然就包含着信。一点疑惑都没有,这就是“信”!欢喜信——受,“受”就是“领纳不忘”,执持在怀。你这个有信心的善根就是为人悉檀,生起了稀有难遭的善根。这样,这些与会大众感戴释迦牟尼佛无比巨大的恩德,就投身皈命,这就叫“作礼”。作礼呢,这就是对治悉檀——破恶。破恶,为什么叫破恶呢?在十法界里面唯有佛的功德最好、最高,当他一心皈命到佛那里去了,就破除了九法界之恶。这就有破恶的利益——对治悉檀。然而这些众生作礼之后,不是听了就当耳边风,而是“作礼而去”。什么叫“而去”呢?不是说听完了,我疲倦了去睡觉。而是听完了:“哎呀!这么稀有难得,这么大利益,赶紧找个地方去念佛修持,赶紧往生,得不退转。”这就是“而去”的意思。这一“而去”,就念佛往生,得以成佛。这就得到了第一义悉檀——入理的利益。

好,那么这部经就基本上串讲完了。下面有个跋语,我们简单说一下。这是蕅益大师最后的一个跋语——后序。这个后序从四个地方来说。第一,是表明这个净土法门当机。引用经典说:末法的时代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这已经是佛早已悬记了的,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唯有依靠念佛法门横超三界,得道,度脱两种生死。一定要明白这个佛的悬记本意。所以就慨叹,现在正是佛悬记的末法的时候,唯念佛得度。舍去这不可思议的念佛法门,谁能够得到修行的利益呢?那再回想自己——“旭”就是他自称,说他相信这个法门的因缘。蕅益大师说自己刚出家的时候,以上根利智这个根器自负哦!自负宗乘,就是宗门、教下他都能够一一通达。开始对禅宗向上一路非常的好乐,对于经典——“教典”——都不放在眼里。尤其对教典当中这个净土念佛法门,认为是中下根的人所修行的;自己是上根利智,就不必修这个法门了。原来他是有这个知见。后来,他在二十八岁的时候闭关,得了大病。这时候他才发现参禅的功夫没有办法得力,所以才回归到念佛法门,一心一意求往生。由于这个因缘,他就研究四明尊者的《观经妙宗钞》,还有幽溪大师的《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以及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这些书。通过研究这些大德们的书籍,才开始了知、信受:念佛三昧真实的是无上宝王,是一切三昧当中之王。从此以后,才肯死心塌地的执持名号。一万牛的力量也不能挽回这样的信心。这时候表达他舍禅归净。“不谈玄,不说妙,一句弥陀真风调”。

那么这个《要解》的因缘是:有一个道友叫去病,他很长时间都修行净土法门;这个去病居士呢,想令这部《阿弥陀经》大的纲宗、要旨用简略的语言把它展示出来,就请蕅益大师来作一个要解。蕅益大师有菩提心,就想:“普益法界有情,同生极乐世界。虽然自己水平不够,也是辞不获已,理上不可推却。”就开始述这个《要解》。作这个《要解》是在顺治丁亥九月二十七日,就是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年。写了九天,九日就完成了。这不简单啰!好,最后发愿回向。九天完成之后——四十九岁写完之后,蕅益大师还不断的讲这部《要解》,到五十五岁的时候还在讲,以及到病重临往生之前三个月,还口述让弟子来进行修改。发愿这个《要解》一句一字都作为往生的资粮,有见闻这部《要解》的有缘众生,都能够得到不退转位。无论是有信心,还是有怀疑,都种植净业的道种;无论是赞叹这部《要解》,还是诽谤这种《要解》,都能够平等的得到大解脱。“仰唯”,仰唯就是仰祈:十方诸佛菩萨来摄受、加被,来证明这部《要解》的正确性;同学友人呢,也希望“随喜加被”。最后是“西有道人”,西有道人是他的别号。“蕅益智旭搁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四十九岁。

好,这样我们就用六次的时间,非常概略的把《弥陀要解》作了一个串讲。由于自己水平非常有限,福德、智慧浅薄,讲的时候都有点胆战心惊。真的感觉到蕅益祖师这种悲心广大、智慧深邃,我们的理解非常浅薄。所以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
发表于 2012-12-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您啊蕅益大师顶礼您啊印光大师顶礼您啊大安法师
叹哉叹哉!慈父翘盼子归,六字洪名,继承亿万家业。
穷子啊,欲成富豪,还要拼命打工乎?
不肯认父,妄自努力,苦也苦也!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愿法界众生皆念佛。
发表于 2013-2-1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的视频,还想自己整理文字呢,可叹工程量太大了,感恩在这里找到!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2-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大安法师!听法师讲经,增加了很多信心,也破除很好迷惑。
发表于 2013-5-31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11-1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发表于 2014-3-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心,就是实相,就是一真法界

大安法师

  实相念佛就是这种离开生灭、有无、能所的对待,契入到自性清净心,所谓自性天真佛,这是实相念佛。一般宗门下的,就是直接指向这个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实相念佛。
  持名念佛,就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呀在这四种念佛当中,前三种都有它的困难:观像念佛,像在的时候勉强可以观一观,像一离开观想难成;观想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非常地微细,我们能观的心非常地粗劣,所以观想难成呀;实相念佛也不是我们凡夫所能契入的。所以唯有持名念佛,简单,直接,而且功德殊胜呀!因为这句名号,既简单又能融摄前三种念佛的功德,这句名号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念佛契入到一心不乱时,阿弥陀佛就现在眼前,所以持名念佛含摄观像念佛呀!这句名号具足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念得一心不乱,不作观,就自然显现西方净土的依正庄严,所以持名念佛含摄观想念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心,就是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呀!我们安立在弥陀的名号当中,念念都是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实相念佛。所以持名一法,含摄前三种念佛,而且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假方便呀

  持名何以有这样殊胜的德用呢?这实在是体现了阿弥陀佛普度九法界众生彻底的悲心和智慧呀!我们在讨论阿弥陀佛大愿缘起的时候已经谈到,阿弥陀佛是用五大劫的思惟来建构四十八大愿,其中一个主要的课题,是要找到一个普度九法界众生的方法呀!而且这个方法一定要简单、容易呀!如果稍微复杂一点,只能够度一部分、某一类别的众生,就不能实现平等普度,所以法藏菩萨在考察他方,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好乐的基础上,最后从悲智心流现了一个以名号度众生的方法。法藏菩萨偈颂说: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法藏菩萨表述,我如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话啊!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名号——无量寿,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因为无量寿即是寂静,净极光通达就有光,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那么众生闻到了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会觉动他的善根,生起愿往生心,那么这一念愿往生心,都能蒙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俱来我刹中,都能往生到我的刹土。所以法藏菩萨因地当中,这种以名号度众生的愿心,在他自然而然成就大愿自致而成阿弥陀佛的时候,就在果地上来酬答他因地的大愿!所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遍传虚空法界,作为传达阿弥陀佛全体的悲心愿力的一个载体

  这句名号我们来表述它,简单是它具有的第一个特点,简单特点在我们表述就是方便。诸佛如来的悲心愿力,最终要体现在他的善巧方便上!如果说你讲得很有智慧、很有慈悲,很威神、很平等,但是众生很难接纳,不能下手,那不行,一定要方便。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只要念佛就是无上甚深的修行,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大利益

  那么这个方便的方法,为什么能得到大的利益呢?这里就体现了第二个特点——庄严。那是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呀,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所有的功德呀,以及果地上佛的十种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涅槃的种种的功德,来庄严这六字洪名呀!所以这六字洪名成为万德洪名,就是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来庄严的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具足了所有功德,我们称为名具万德。既然名号具足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那么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呀,法界藏身是诸佛之王呀,所以名号换句话来说,是具足着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所有的功德。我们要认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我们每天念的这句名号是多么地不寻常呀,多么地沉甸甸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法报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都在这六个字里面。它是无尽的宝藏呀!那么我们每一声去念这句名号,都是开采这个宝藏呀!我们能把六字洪名的宝藏完全开显出来,我们也就成佛了,万德洪名,名具万德。

  含藏在名号里面的万德,是要等待我们开启的,所以我们念佛就是名召万德。我们每一声念这个名号,就把这名号内具的万德召唤出来,挖掘出来,挖掘出来的佛的功德,就变为我们这些凡夫众生的功德。这就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为我们自己的功德。这种摄过来的功德成为我们的功德,是法尔自然的,因为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就是为我们来积累的,就是要遗传给我们的,恩赐给我们的,我们挖掘出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于是佛的果地上的功德,传达到我们凡夫修行的因地呀,就叫香光庄严!阿弥陀佛果地上的法身香,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和般若智慧光,一切种智的光明呀!就来庄严我们的本觉心佛,所以我们就香光庄严了。

这句名号可以让我们顿超三界六道轮回,让我们快速成佛,所以这句名号是无量功德所成就的,含摄着所有的法门,这样的一个修行的方法。因此我们理解祖师,特别是蕅益大师,特别强调,信愿持名念佛一法,是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圆收一切法门,表明竖与一切法门浑同,那么圆超一切法门,是迥异一切法门呀,横与一切法门迥异,它有大不可思议的秘密存在,这个秘密,就是这句名号是法界的秘密呀!因为诸佛如来,阿弥陀佛这种法身的功德,报身的功德,涅槃的功德,是无形无相的,无形无相的功德传达给我们众生,一定要借助一个有形相的,有音声的,有相的中介来传达,用有相来寄托无相,是这么一个关系!


我们修通途法门,要讲到怎么契入到无念、无相、无住的心体去,那么对我们来说很难,因为我们的心,念念都是攀缘啊!所以念佛法门就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进入无念并不是凡夫的水平所能做到的,你还是有念,但这个念,原来是念五欲六尘,现在就念这句名号。五欲六尘,你越念越轮回,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是佛心,是清静,是般若,所以越念越让我们醒过来。就住在这个相上,这个相是清净的相,这个相当体就是空性。所以就住相证果,证到菩提正果,无相的功德借助有相的行为来寄寓。因此念佛法门有个特点,指方立相,住相证果呀!这里就以名号的建立来传达给我们。昨天我们讲到光明,十二光如来,乃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如来,在这句名号当中就有光明的功德,光明和名号同源,是作为普度一切众生的两个重要的操作手段。所以念佛法门它很简单,操作很简单,原理却是非常地深邃呀!这是八地的菩萨思惟了五大劫才想出的一个方法,就像编程序呀!四十八大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包括普度一切众生的软件程序,要编好呀!编好了在果地它就是无作妙用,自然地去运作,只要我们一接通,四十八愿的所有的功能,就显现出来呀!


你想,《观经》也讲这五逆十恶的罪都能往生啊!杀父,杀母,破和合僧的罪恶众生,能够临终蒙善知识开导,忏悔念佛往生。我们想一想,我们了解这些是不是对往生更有信心了。我们虽然业障深重,造作了很多坏事,但是还总不至于到杀父杀母的程度啊!那种五逆的罪人都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往生呢?虽然我们没有智慧,没有文化,比较愚痴,但总比八哥、鹦鹉、老鼠要有智慧吧!那么这些动物都能往生,为什么我不能往生呢?阿弥陀佛的大愿是平等普度九法界的众生,是一个众生都不遗漏的,我也是这个众生之一,既然他慈悲一切众生,怎么就不慈悲我呀!


从阿弥陀佛的角度来看,他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从我们个人来看,实际上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对一”的关系,阿弥陀佛是为我发大愿的,为我建立净土,为我建立这个名号啊!为我放射慈悲的光明呀!我们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勾摄之下是不能跑的啊!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呀!所以这个名号,我们称为是秘诀啊!是总持陀罗尼啊!陀罗尼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啊!是大明咒啊!是无上咒啊!是无等等咒啊!这种口诀啊,密语啊,是法界当中,甚深的密藏的结晶啊。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名号当中的无量光无量寿,名号的建立跟我们的自性是同构对应的,如果我们没有无量光、无量寿的这个心性德能,就不会有这个名号的建立呀!这个名号是建立在我们心性基础上的,然而我们本具的无量光寿,乃至于无尽的庄严,离开了这句名号也没有办法显发出来啊!所以这句名号,跟我们是有这么亲切的关系啊!名号当中具足一切德能,就是法界的奥藏秘密啊!当这句名号投到我们凡夫众生的心,那名号当中的清净、平等,这些德能,就会转化我们浊染的心,分别的心,转凡成圣啊!念佛能够变化气质,能够降伏烦恼,能够开发智慧啊!我们无论是学习佛典,学习讲经说法,开发智慧辩才,都要从这个念佛里面去找到消息,都能够得到啊!


所以执持名号,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愿就等于成就一切大愿啊!这里面啊,圆成佛果,普度众生啊!离一切苦难,得究竟涅槃的快乐,都在这句名号当中完整无余地具足!所以我们对这名号要全身心靠倒它!这颗无价的摩尼宝珠,就是世界上一切的荣华富贵都不能跟它去交换的。如果说现在啊,你现在不要念佛啊,给你个总统当一当,你交换不交换啊?千万不要去交换啊!这句名号的功德,超过任何的荣华富贵啊!希望大家执持在怀,拳拳服膺,全身心靠倒,那么往生决定!成佛决定!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