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1|回复: 0

[佛教经藏] 楞严咒句偈疏解【七】----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楞严咒句偈疏解,八,宣化上人彼部主明王。皆佛菩萨。终不嗔害。所有侍从天龙。猛毒鬼神。见其过故。便即损害。二。金刚顶瑜伽念诵经云。凡修瑜伽教者。须具智慧。明了三昧。及真言法。住菩萨戒。修菩提心。如是功德。许入念诵。三。菩萨善戒经云。受持神咒。五不得为。一。食肉。二。饮酒。三。五辛。四。淫事。五。在不净家饮食。具此五戒。能大利益众生。能治恶神毒病。四。法苑云。道俗诵持。无功效者。自无志诚。谤言无征。或文字讹替。或音韵不典。或饮酒啖肉。或杂食荤辛。或触手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八种法戒。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



【彼部主明王。皆佛菩萨。终不嗔害。所有侍从天龙。猛毒鬼神。见其过故。便即损害】:佛部、莲华部、金刚部、宝部、羯摩部部主皆是明王,即佛或菩萨。他们有大慈悲心,不会损害众生。但是那些护法、天龙、猛毒鬼神都有很大的脾气。猛鬼恶神见到修法的人有过错,便给他一点灾害,让他不自在,或者给他很大的麻烦。【二。金刚顶瑜伽念诵经云。凡修瑜伽教者。须具智慧。明了三昧。及真言法。住菩萨戒。修菩提心。如是功德。许入念诵】:凡修这个咒的人应该具有智慧,明了一切的定及咒里严密之法。咒里的言语法则也要知道。一定要守梵网经中的菩萨戒,发菩提心。如此,有持戒的功德,又有发菩提心的功德,才许可你修这个法。【三。菩萨善戒经云。受持神咒。五不得为。一。食肉。二。饮酒。三。五辛。四。淫事。五。在不净家饮食。具此五戒。能大利益众生。能治恶神毒病】:受持一切神咒有五种是不可以犯的。五辛即葱、蒜、韭、兴渠。不净家即妓女之家或总作染污形的家庭。若能守持这五戒再修法一定得到大的利益,并且能利益众生。若守这五戒吃了毒菇也会好的。所以萧居士吃了毒蘑菇,我们给他一求,观音菩萨便显神通医好了。这都是证明。【四。法苑云。道俗诵持。无功效者。自无志诚。谤言无征。或文字讹替。或音韵不典。或饮酒啖肉。或杂食荤辛。或触手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八种法戒。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法苑珠林上说为什么出家人及在家人诵持经咒没有功效呢?因为没有志诚恳切的心。修一修觉得没什么灵感就开始毁谤。说没有什么证明,没有什么了,或饮酒食肉,或吃了五辛,或去厕所大小便手也不洗,就拿着咒的本子,或说些世俗,不守规矩的话,什么张家长李家短。或穿的衣服不干净,或住的地方不严净。犯了上面所说的这八种法戒,会令鬼神都不恭敬。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了过错。



若欲行持。每须澡浴。口当含香。志诚殷重。普为六趣。发心匪懈。如是至意。定验不疑。五。显密圆通云。金刚顶。苏悉地。准提经等。皆说行者。用功持诵。或梦见诸佛。则须策发三业。加功唪念。不得宣说咒中境界。衒卖与人。惟同道者。不为名利敬赞。放得说之。



【若欲行持。每须澡浴。口当含香。志诚殷重。普为六趣。发心匪懈。如是至意。定验不疑】:假如你想修楞严咒的法,必须要洗澡沐浴,以净水漱口。很至诚恳切地发殷重心,时时刻刻不忘。普为六道众生,即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众生发大菩提心,总也不懒惰。像这样至诚恳切,一定会有应验的。【五。显密圆通云。金刚顶。苏悉地。准提经等。皆说行者。用功持诵。或梦见诸佛。则须策发三业。加功唪念。不得宣说咒中境界。衒卖与人。惟同道者。不为名利敬赞。放得说之】:在显密圆通上说在你用功持咒时,或梦见自己拜佛,梦见佛放光明,梦见佛来摩顶,梦见佛为你讲经说法,或梦见菩萨、缘觉、声闻圣僧、或天上的天将,或种种不同的、非常出奇的异相。或梦见自己腾身虚空、会飞了,或骑马、渡江,或见种种祥瑞的香光,这些都是好境界。若得到这种应验,更应该很小心地修身口意三业,令其清净,发大菩提心,更加用功来念咒。不可宣说咒中的境界。不可以对人说有什么感应了,叫人相信你,对你有好感,或叫人恭敬你、赞叹你,这些都是不可以的。只有对同修的人,不为恭敬或赞叹,才可以说的。



六.大悲经云。若人紧切念时。或逢种种魔障。或忽然怕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舌难持诵。或见诸异相。或于咒疑心。或多分别想。或无明着有。若对治者。应观梵书[口*蓝]字。或观众阿字彼谐境想。自然消灭。当知因缘法本空也。上诫禁说。今经全具。惟恐忽略。故重详引。

(注: 梵书[口*蓝]字: 阿字: )



【六.大悲经云。若人紧切念时。或逢种种魔障。或忽然怕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舌难持诵。或见诸异相。或于咒疑心。或多分别想。或无明着有。若对治者。应观梵书[口*蓝]字。或观众阿字彼谐境想。自然消灭。当知因缘法本空也】:大悲经上说,若人紧切念的时候遇到种种魔障,或忽然恐怖起来,身心不安,或脾气大,或爱睡觉,或舌头不会念,或见到一些妖魔鬼怪异相。这里所说的异相和前边所说的异相不同。这里是坏的异相。或者对楞严咒生出疑心,分别心,或起无明执着诸有,你看什么样业障的人都有,现在你能好好念这个咒是很难得的。若有上面这些不吉祥的境界应该观想梵书字[口*蓝]就能令你清净,或观想阿字,那么前边那些可笑的境界就会自然消灭。应该知道因缘法本是空的。【上诫禁说。今经全具。惟恐忽略。故重详引】:上边所说诫劝行者的话,经上都已经说过了。惟恐你们各位忽略,所以再引来详细说说。



下之五会真言。虽依古德翻译。后来引传法者。临咒说默随意。不必局定。应讲不讲。孔云。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是故孟子。有五种教。有五不答。楞伽经中。亦四种说。密部不翻。为推伏诸魔外也。前来开明三义。皆为法中紧要。特于咒首。预表出之。



【下之五会真言。虽依古德翻译。后来引传法者。临咒说默随意。不必局定。应讲不讲。孔云。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是故孟子。有五种教。有五不答。楞伽经中。亦四种说。密部不翻。为推伏诸魔外也】:下面五会真言虽然依据古德的翻译,向将来的人传法时,或有声念,或在心里念,不必一定执着怎样。应该讲的你不讲,如教人怎样修行你不说,不应讲的你讲了,如说你得到什么好处,灵验,开悟证果、成佛。这是打了大妄语,不可说的。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有知识的人说话不会错过机会,也不会说错话。孟子也有五种不答复。《楞伽经》中也有四种话。密部有的不翻是为了摧伏天魔外道的缘故。【前来开明三义。皆为法中紧要。特于咒首。预表出之】:前边所说的三种意思,对修法是很要紧的。现在特别在咒的前边预先说一说。下边是咒释。



咒释分二。子先。五会真言。所以有五会者。显密圆通云。藏经神咒。不出五部。一。佛部。谓诸佛咒。二。莲花部。诸菩萨咒。三。金刚部。谓诸金刚王咒。四。宝部。谓诸天咒。五。羯摩部。诸鬼神咒。前坛室中。五佛。表五部主。又五佛。即佛部。观音。莲花菩萨部。刚藏。金刚明王部。释梵。宝生诸天部。频那夜迦羯摩鬼神部。此之五会。诸五部咒。悉总持也。又香花钵镜。每十六者。亦金刚顶瑜伽经中。说受十六大供养法也。就分为五。丑初。第一会真言。瑜伽中有四种念诵。一。音声念诵。出声念也。二。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三摩提念。心念者是。四。真实义念。如字修行。又或开五。一。出入息诵。想咒字语。随出入息。息出字出。息入字入。字字朗然。如贯明珠。前后无间。二。瑜伽持诵。想心月轮。内外。分明。咒字次第。从前右旋。周布轮缘。终而复始。三。金刚持诵。口中微微默转。四。微声持诵。字字分明称念。但令自而闻之。五。高声持诵。令他闻之。灭恶生善。详金刚顶。五字。准提等经。



【咒释分二。子先。五会真言。所以有五会者。显密圆通云。藏经神咒。不出五部。一。佛部。谓诸佛咒。二。莲花部。诸菩萨咒。三。金刚部。谓诸金刚王咒。四。宝部。谓诸天咒。五。羯摩部。诸鬼神咒。前坛室中。五佛。表五部主。又五佛。即佛部。观音。莲花菩萨部。刚藏。金刚明王部。释梵。宝生诸天部。频那夜迦羯摩鬼神部。此之五会。诸五部咒。悉总持也。又香花钵镜。每十六者。亦金刚顶瑜伽经中。说受十六大供养法也。就分为五】:佛部即诸佛所说的咒。莲华部即菩萨所说的咒。金刚部即所有一切金刚密迹的咒。宝部即宝生部的咒,是管诸天的。羯摩部是所有管鬼神的咒。在前边所说的悉坛,要三密相应。所说的佛表五部主。【丑初。第一会真言。瑜伽中有四种念诵。一。音声念诵。出声念也。二。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三摩提念。心念者是。四。真实义念。如字修行。又或开五。一。出入息诵。想咒字语。随出入息。息出字出。息入字入。字字朗然。如贯明珠。前后无间。二。瑜伽持诵。想心月轮。内外。分明。咒字次第。从前右旋。周布轮缘。终而复始。三。金刚持诵。口中微微默转。四。微声持诵。字字分明称念。但令自而闻之。五。高声持诵。令他闻之。灭恶生善。详金刚顶。五字。准提等经】:瑜伽中有四种念诵的方法:

一、出声念诵。

二、金刚念诵。

三、三摩提念,就是心念。

四、真实义念。如梵字修行又有五种念诵法。一、出入息诵法。想梵字,随出入息,息出字也出,息入字也入,每一个都念得清清楚楚,好像一串明珠前后没有间断。二、瑜伽持诵法。想心里有一个月轮,内外分明,梵字次第从前边向右旋,周布心月轮之缘,终而复始。三、金刚持诵法。口里默默地念,说没有声音又能听见,说有声音又似没声。四、微声持诵法。很小的声音,每一字都念得清清楚楚,自己耳中也听得清清楚楚。不是慌慌张张得念,自己也不知道念了没念。

五、高声持诵法,令其它的人也听见。在金刚顶念诵仪、五字、准提等经中有详细的说明

#楞严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