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23|回复: 0

[佛教经藏]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七十四】琴瑟箜篌,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海仁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11-12 19:52 编辑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间语言入佛知见。譬喻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癸三结责迷情
如何是深责之词,世间谓有情世间,三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界众生,依因感果,因果不亡,谓之三有。声闻缘觉,指正觉世间,二乘虽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我空;但仍迷此如来藏性,圆三谛理。纵然权教菩萨,亦未明此理,但菩萨法执较轻,二乘法执较重,故佛举而责之。以所知心,即分别妄想心,三界众生所知心,即前七识;二乘所知心即第八识,二皆妄想情虑。如来是能证之人,菩提是所证之法。又菩提为能证;三如来藏为所证。佛以实智菩提,证空藏;以方便智菩提,证不空藏;以真性菩提,证空不空藏。故此三如来藏,乃佛所证境界。今凡夫二乘,以所知分别之心,妄想测度佛以三智所证之极果,实际徒劳无益。佛果菩提,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为利生,于无言说中,方便说示而已,众生不解言外之旨,反于言语之中,妄起分别,用世间因缘自然和合及不和合,互相陵灭,及互不相容等语言,岂可进入佛之知见!无上菩提约果,佛之知见,约因。佛知见即如来密因;无上菩堤是佛极果。非开圆解,无以修证,岂世间语言可能证得?
琴瑟箜篌,以及琵琶,皆乐器中其音最雅者。琴相传为古代伏羲氏所制,用以禁止邪淫,而归雅正。长三尺六寸,以象三百六十日,徽用十二,以象十二律。用桐木制,古止五弦,以明五音,所以有帝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章之说。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合君臣之德,即今所用七弦琴。瑟谓萧琴,其声萧箫而清彻,弦有二十五,古诗所谓二十五弦弹月夜,即指瑟。箜篌十四弦,乃师延所作,声自空出,有卧竖二种,相传唐太宗伐日本,至百济国而得之,故亦名百济琴。琵琶四弦,手向前推出名琵,向后却曰琶。四种皆丝属之乐,音皆美妙,喻凡夫外道声闻缘觉,各具藏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妙用。乐器虽具妙音,若无妙指善弹,终不能发音;如众生本具藏性,若无妙修,妙用终不能显。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是以法合喻;谓汝满慈及一切凡小,亦如前喻。琴等乐器如宝觉明心,琴具妙音,喻凡小本具真心,各各圆满。但因缺乏妙修,用不能显。佛有妙修,既证藏性,而且能起妙用,故能按指,海印发光。海印,三昧名,出华严经。佛修此三昧,一切法皆现于此三昧中,如大海映现万象,谓之海印发光。本经佛以手摩阿难顶,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只陀林灌如来顶;此即按手指海印发光之例证。又净名经佛云:“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心疑我佛释尊,因中为菩萨时,意岂不净,云何娑婆佛土,如此不净;当时佛以足指按地,此娑婆界,即成净土,顿变庄严,如极乐国,此是按足指海印发光。汝暂两句,合无妙指,谓满慈及诸凡小,虽然本具藏性妙用,但无妙修,故暂时举心动念,尘劳烦恼已先起。其因何在?皆因凡小,不肯勤求佛之无上觉道,而爱念小乘,得小为足之过。小乘发心。畏惧菩提路远,爱念小乘,易于修证。而厌苦断集,慕灭修道,纵成无学,得一切智,但去佛果,犹为遥远。若然得少为足,不再进修,何来妙智,契此妙理。正如琴等乐器,如无妙指,不能发音。故曰,汝与众生,亦复如是?此即弹偏斥小,属方等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0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