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5|回复: 10

[佛经摘录] 持戒佛经集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长阿含经》:凡人犯戒,有五衰耗;凡人持戒,有五功德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不遂。
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
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
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
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
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
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
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时。夜已半。告诸信士。宜各还归。诸清信士即承佛教。遶佛三匝。礼足而归。
——《长阿含经卷第二》
华严经》贤首菩萨答文殊菩萨发问,回答的“持戒偈”:
若信恭敬一切佛,则持净戒顺正教;
若持净戒顺正教,诸佛贤圣所赞叹;
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
-----《华严经》
经典依据:何为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五戒十善才算!
窥基大师《阿弥陀经通赞》云:
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语优婆塞、优婆夷之译,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善男子经〉云︰
云何不善男子?谓杀生者,乃至邪见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谓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善男子。
结论:由上可知,至少能受持五戒十善,才是善男子、男女人的正确标准。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1、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
2、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
3、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
4、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
5、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
7、慕乐涅槃,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槃乐。
8、得无缠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缠缚患。
9、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诸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戒五辛资料:
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
-----------《楞严经》
荤,正指葱韭薤蒜之物,故从草。梵网经明五辛大蒜葱、(即韭)慈葱、(即葱)兰葱、(即小蒜,薤即是此。)荤物,此方只有四种。西域加兴渠,故名五辛。亦名五荤。有外道以芫荽为荤者,又有以红萝葡为荤者,皆属妄作。此五荤,本是菜类,以其臭秽,故不许食。食之诵经念佛,皆无大利益。
-------印光大师复康寄遥居士书二
五荤,我国只有四,即葱韭薤蒜。薤,即小蒜。西域有兴渠,吾国无此一种。有以芫荽为五荤之一者,乃外道所立耳。
-------印光大师答善熏师问
以前住酒店,大家知道酒店床头,都会放一些性生活用品。
有次拿起来看,居然某种催情的,号称什么印度神油的东西,里面有一种成分,是“韭菜籽油”
所以,诸位想想,天下闻名的催情剂印度神油,尚且要仰赖韭菜。
所以,大家也就知道,《楞严经》中,佛陀为何严禁五辛了!

《大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大集贤护经》
《优婆塞戒经》五戒能令众除怖畏,若离五戒,不能成大小乘圣果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优婆塞戒经》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

《佛说大乘戒经》若人持戒当得见佛;若犯律仪,远离涅槃不到彼岸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有破坏戒行寿命者。有断灭善根者。出家难值发精进心坚固守护。若诸苾刍等。于佛法中求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恶苦恼。如佛所说宁舍身命而趣无常。不得纵心犯其戒律。若人舍命只坏一生。若复破戒令百万生沉沦恶道。若人持戒当得见佛。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持戒得名闻。持戒获安乐。如是命终时。复得生天上。佛言。苾刍。若犯律仪。譬如盲人不见众色。亦如无足不能行道。远离涅槃不到彼岸。若持戒人成就一切法宝。譬如贤瓶圆满坚固。能盛一切珍宝。如是破损珍宝散失。若破律仪。则舍一切善法。先曾犯戒。而后心欲求涅盘。如去眼耳对镜照面。何所堪能。佛言。苾刍。女人无信不可亲近。王恩虽胜不可恃怙。水沫无实不可撮摩。富贵无常不可久住。色相如花须臾变异。寿如熟果不可久停。如急流渡船。如朽屋暂住。宁食毒药不得饮酒。宁入大火不得嗜欲。佛说是经已。时彼苾刍及诸菩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乘戒经》
《随机羯磨》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
《月灯三昧经》中记述了受持五戒的十种利益:
一、满足一切智。
二、如佛所学而学。
三、智者不毁。
四、不退誓愿。
五、安住于行。
六、弃舍生死。
七、慕乐涅槃。
八、得无缠心。
九、得胜三昧。
十、不乏信财。
《大宝积经》持十善业戒者,有五事利益:
一、能制恶行;
二、能作善心;
三、能遮烦恼;
四、成就净心;
五、能增长戒。若人善修不放逸,八万四千无量戒品皆悉在十善戒中。
-----------《大宝积经》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遗教经》不得算命
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佛说四天王经》受五戒有25位护戒神护持
《佛说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斋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佛说四天王经》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远酒避花香,高床过中食,圣人皆远离,如是等八戒,汝等应受持。持此受斋功德,不堕三途,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轮,得无上菩提。
------------《受十善戒经》

《大智度论》有云:人天为求世间福乐,故以十善布施为其道;声闻及缘觉等二乘为求涅槃,故以四念处,乃至八正道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为其道;菩萨为求佛果,故以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六波罗蜜为其道。其中,十善为世间道,故称有漏道;三乘法为出世间法,故总称无漏圣道。


《梵网经》能持梵网菩萨戒者,未成佛道间,得五种利益
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梵网经》
编者注:依照《梵网经》菩萨戒,为10条重戒,48条轻戒,有别于《优婆塞菩萨戒经》优婆塞菩萨戒之6条重戒,28条轻戒。


《梵网经》中称赞受持菩萨戒者,即于一念之中,具足八种殊胜功德。
《梵网经》中称赞受持菩萨戒者,即于一念之中,具足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去道场殊胜,譬如大鹏一飞过十万里,菩萨戒心亦复如是,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如昔有一沙弥侍一罗汉而行,发菩提心求受菩萨戒,此阿罗汉返身恭敬,为担衣钵,让路而行,可见小圣不及大凡也。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阎浮提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以彼运心广大敌。
四者,功德殊胜,受小乘戒,譬如之萤火光,但能自照,受菩萨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圣外道,以戒的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故。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萨戒者,若在胞胎常为天龙善神共守携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江为酥*变大地作黄金,一念中超越千生,一日内广度群品故。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萨戒者,当生莲花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故,诸佛子等,如今既受菩萨戒已,既获如是殊胜功德,各个善守护持,于行住坐卧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常持浮囊欲度大海,如如草系比丘,长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以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心起一念二乘者非菩萨,即是故应当珍敬,慎勿懈退。
------《梵网经》

《出曜经》:食血肉鬼如何持五戒之不杀生戒?
鬼白佛言。自受鬼身以来。恒食生人不食死人肉血。设当修奉五戒者。云何得全其命。
佛告鬼曰。去此直北有无量众生。彼国常宜国主大臣父母宗族。有死亡者以刀画面。或画胸唇血出如涌泉汝可食之。又不毁戒得全性命。即受五戒为优婆塞。尽其寿命不得杀生。亦不念杀亦不教人杀。
(注:貌似这也算三净肉吧?)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云:“勿自持持戒,轻毁犯戒者。恃戒陵于人,是名真破戒。”
《维摩诘经·佛国品》云:“自守戒行,不讥彼阙(缺)。

《毗罗三昧经》记载:“瓶沙王问佛:何故日中而食?”
佛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为鬼神食”

至心发露忏悔可以不受恶果
《分别善恶报应经》:佛言:复云何业而不得果?所修恶业回心发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厌。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
----从这段经文看,至心发露忏悔可以不受恶果。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说业报差别经》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
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 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






管理   
回复 编辑
评分
.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施,持戒,忍辱,此三种波罗密打好基础,精进就不难成就!
请看佛语:
《解深密经》云: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云:复次,菩萨布施,常于受者生慈悲心,不著于财,自物不惜,何况劫盗?慈悲受者,何有杀意?如是等能遮破戒,是为布施生戒。若能布施以破悭心,然后持戒、忍辱等,易可得行



关于日中一食:
《佛说处处经》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
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
一者少淫。(减少淫欲心)
二者少卧。(减少过度的睡眠)
三者得一心。(容易制心一处,入静、入定)
四者无有下风。(无屁或少屁)
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
-----出自《佛说处处经》

《舍利弗问经》非时食者,是破戒人、犯盗人!
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非时与者。亦
破戒人。亦犯盗人。盗檀越物是不与取。非施
主意施主无福。以失物故。犹有发心置立之
善。舍利弗言。时受时食。食不尽者非时复
食。或有时受至非时食。复得福不。佛言。时食
净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
人良友。是即天人导师。其不净者。犹为破戒。
是大劫盗。是即饿鬼。为罪窟宅。非时索者。以
时非时非时辄与。是典食者。是名退道。是名
恶魔。是名三恶道。是名破器。是癞病人。坏善
果故。偷乞自活。是故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
道梵志亦不邪食况我弟子知法行法。而当
尔耶。
--------《舍利弗问经》


《菩萨善戒经》《大悲咒经》念咒“灵验”和“不灵验”的原因
1.“大慧。诸善男女。冢间树下阿兰若处寂静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术。
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
2."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
---------《楞伽经》

菩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故有五法不得为。
一不食肉。二不饮酒。三不食五辛。四不淫。五不净之家不在中食。
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恶毒病无不能治。
---------《菩萨善戒经》

“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惟除不善。除不至诚。”
“生少疑心者,必不得果遂也。”
“惟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
--------《大悲心陀罗尼经》


述曰。夫咒是三世诸佛所说。若能至心受持。无不灵验。
比见道俗。虽有诵持无多功效。
自无志诚谤言无征。或有文字[言*为]替。
或有音韵不典。或饮噉酒肉。或杂食荤辛。
或室宇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
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

若欲忏悔先立道场。悬缯幡盖烧众名香。
四门护净禁止杂人。随其出入每须澡浴。
多觅和香口内常含。至诚殷重自责己躬。
愧谢十方一切贤圣。然后普为四生六趣。
心心相续剎那匪懈。如是恳已定验不疑。

----------《法苑珠林》


关于饮酒害处的经律论三藏依据
《俱舍论》十四曰:
‘契经说:诸有苾刍称我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亦不应饮。’
《梵网经》下曰:
‘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大佛顶首楞严经》:
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大般涅槃经》:
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
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荤物,悉不食之。是故,其身无有臭秽。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念住经》:
制酒、饮酒、令他饮之人,多转生嚎叫地狱。
《宣说善恶经》:
今生饮酒后,久睡不醒;死后,转生饮铁液之地狱中。
《分辩善恶经》:
饮酒之人,将转生饮铜液之地狱中,此间感受罪业之果报。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喜饮酒醉,犯三十六失者,死堕沸屎泥犁之中。出生堕狌狌中,后还为人愚痴,生无所知。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乱酒无礼节,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狱中,洋铜沃其口。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复有众生,或癫或狂,或痴或騃,不别好丑。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时,坐饮酒醉乱犯三十六失。后得痴身,如似醉人。不识尊卑,不别好丑。八万劫堕沸屎地狱,狱卒斩锉,求死不得,求生不得。五穷六极,长夜受苦。以坐贪酒过。受罪已,始得为人,癃残跛蹇,为人之所憎嫉。行逢接他,横事常无乐时。以酒过犯,故获斯罪。

《长阿含经》之《善生经》第十二 :
当知饮酒有六失:
一者失财,
二者生病,
三者斗诤,
四者恶名流布,
五者恚怒暴生,
六者智慧日损。
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分别善恶报应经》:复次,饮酒三十六过。其过云何?
复次,饮酒三十六过。其过云何?
一,资财散失。二,现多疾病。三,因兴斗诤。四,增长杀害。
五,增长嗔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渐寡。八,福德不增。
九,福德转减。十,显露秘密。十一,事业不成。十二,多增忧苦。
十三,诸根闇昧。十四,毁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信婆罗门。
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法。十九,亲近恶友。二十,舍离善友。
二十一,弃舍饮食。二十二,形不隐密。二十三,淫欲炽盛。二十四,众人不悦。
二十五,多增语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属嫌弃。二十八,受持非法。
二十九,远离正法。三十,不敬贤善。三十一,违犯过非。三十二,远离圆寂。
三十三,颠狂转增。三十四,身心散乱。三十五,作恶放逸。
三十六,身谢命终,堕大地狱,受苦无穷。
---------《分别善恶报应经》


《大庄严论》饮酒的十种过失:
一、颜色恶 谓饮酒之人,颜貌容色,因此变常,无有善相也。
  二、下劣 谓饮酒之人,威仪不整,动止轻薄,人所贱恶也。
  三、眼见不明 谓恣饮狂痴,瞻视昏瞀,而色境莫辨也。
  四、现嗔恚相 谓醉酒之人,行不善法,不顾亲属贤善,恣肆忿怒也。
  五、坏田业资生 谓恣饮放逸,破费产业,资财散失也。
  六、致疾病 谓饮酒过度,身体失调,以致疾病也。
  七、益斗讼 谓醉酒发狠,与人争竞,不惜生命,而斗讼益增也。
  八、恶名流布 谓耽饮纵恣,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远近流布也。
  九、智慧减少 谓饮酒昏迷,狂騃愚痴,而智慧减少也。
  十、命终堕恶道 谓朋狎饮酒,善行不修,恶业日增,命终之后,而堕恶道也。

佛说身、口、意三业之恶行,唯酒为根本,复堕恶行中。
——《翻译名义集》
《大智度论》卷第八:
有人施酒,及自饮酒,得狂愚报。

《瑜伽师地论》七十一卷:
何所应受?谓清净物,如来所许。除酒、肉等所不应饮,不应食物。齐何应受?谓知量而受。勿令自损,或损于他。

护不饮酒戒五神:
一、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二、那罗门阇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
三、鞞尼干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
四、荼鞞斗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
五、伽摩毗那阇尼佉,护持戒人不为凶注所牵。(凶注者,谓阴司注写凶恶之事也。)      
——《三藏法数》

【五种不应施】之〔二、酒及毒药〕:
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故不应施与人也。
——《法苑珠林》

学佛之人不得算命、星象、择日、卜问!
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和合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佛遗教经》

佛言:‘为佛弟子,可得商贩营生利业,平斗直尺,不可罔于人,施行以理——不违神明自然之理。葬送之事,移徙、姻娶,是为世间事也。世间意者,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禁、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日、良时。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智度论》有五种邪命,以求利养:
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
一、诈现异相,向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
二、自说功能,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者。
三、占相吉凶,学占圤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
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则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于彼称说之;以求利养者。
-------《大智度论》

《三藏法数》详解五种邪命
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二、【自说功能】,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自逞功能,令所见者,心生信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三、【占相吉凶】,攻学异术,圤命相形,讲谈吉凶,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四、【高声现威】,大语高声,诈现威仪,令人畏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于此称说;于此得利,于彼称说,令人动心,而求利养。
------《三藏法数》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之人戒做媒: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
不依世禮故名非理。若自行欲若媒合他。
此二皆名欲邪行攝。

《六趣轮回经》
若人于他娶,  常乐作媒伐,
后怀恶相离,  死作步多鬼。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
八关斋戒功德:
《菩萨处胎经》云:“八关斋戒者,是诸佛之母。”
《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云:“今我得佛道,本从是八戒起。”
《大般涅盘经》梵行品云:“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
《佛说普达王经》云:『先王在世时,有持盖小儿,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
《犍陀国王经》云:『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弟,共作优婆塞。持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敢懈怠,现为国王。』
《百喻经》云:『佛言,迎叶佛时,有二婆罗门,共受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还,诸婆罗门,劝与共食,求生天者,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不食者得为国王』
《优婆塞戒经》又云:“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乘。”
又云:“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
又云:“善男子!是八斋戒,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
 我今归命胜菩提  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  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  后修八众长养法
 楼主| 发表于 2017-4-1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受三皈依可以灭除罪业恶报
《增一阿含经》云:有忉利天子五衰相现,当生猪中,愁忧之声,闻于天帝,天帝闻之唤来告曰:“汝可三归,即时如教,便免生猪。”三自归已,生长者家,还得出家,成于无学。
------可见,至心皈依三宝,依三宝加持,便能减灭诸障,而得解脱。
(二)、皈依三宝、忆念三宝能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
《稀有校量功德经》云:“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尊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受持三皈依,既有36位护法善神,保护自己!
佛言:梵志,汝能一心受三自归已,我当为汝及十方人,勅天帝释所遣诸鬼神,以护男子女人辈受三归者。
梵志因问佛言:何等是也,愿欲闻之,开化十方诸受归者。
佛言:如是灌顶善神,今当为汝略说三十六神——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罗婆(此言善光) 主疾病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呵娑(此言善明) 主头痛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逻波(此言善力) 主寒热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抗陀罗(此言善月) 主腹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陀利奢(此言善见) 主痈肿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娄呵(此言善供) 主癫狂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婆帝(此言善舍) 主愚痴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悉坻哆(此言善寂) 主瞋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菩提萨(此言善觉) 主淫欲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提波罗(此言善天) 主邪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呵娑帝(此言善住) 主伤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若罗(此言善福) 主塚墓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苾阇伽(此言善术) 主四方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隶娑(此言善帝) 主怨家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阇遮(此言善主) 主偷盗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修乾陀(此言善香) 主债主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檀那波(此言善施) 主劫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多那(此言善意) 主疫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婆那(此言善吉) 主五温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钵婆驮(此言善山) 主蜚尸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三摩陀(此言善调) 主注连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戾禘驮(此言善备) 主注复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陀(此言善敬) 主相引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此言善净) 主恶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虔伽地(此言善品) 主蛊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毗梨驮(此言善结) 主恐怖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陀那(此言善寿) 主厄难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林摩(此言善逝) 主产乳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留伽(此言善愿) 主县官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阇利驮(此言善固) 主口舌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伽驮(此言善照) 主忧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诃婆(此言善生) 主不安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娑和逻(此言善至) 主百怪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此言善藏) 主嫉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固陀那(此言善音) 主咒诅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韦陀罗(此言善妙) 主厌祷
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辟除邪恶,消灭不善。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
------可见,皈依三宝、忆念三宝能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



关于不说僧过!
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

若有菩萨见有比丘畜於妻子,随意说过者,是名犯第三重戒。

--------《大方等陀罗尼经》

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如是破戒恶行苾芻,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楼主| 发表于 2017-4-1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菩萨所问经》能安住如是决定之心,一切业障消灭,一切善根增长

尔时,诸菩萨等闻佛所说,举身毛竖,深生忧悔,便自抆泪,前白佛言:

“世尊,我今发露悔其过咎。我等常于菩萨乘人,轻慢、嫉、恚及余业障,今于佛前,如罪忏悔。我等今日,于世尊前,发弘誓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见有违犯,举露其过,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戏弄讥嫌,恐惧轻贱,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以五欲乐游戏欢娱,见受用时,终不于彼伺求其过,常生信敬,起教师想。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悭亲友家及诸利养,恼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以一粗言令其不悦,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昼夜六时不勤礼事,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为欲护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声闻及辟支佛,以轻慢心,谓于彼等不胜于我,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罗及于狗犬,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自赞叹,于他毁呰,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怖畏斗诤之处,去百由旬,如疾风吹,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持戒、多闻、头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业惭愧发露。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尔时,世尊赞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说如是觉悟之法,善发如是广大誓愿!能以如是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为欲清净诸业障者,当发如是广大誓愿。”

------------------《弥勒菩萨所问经》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方广总持经》开示谤法的范围、谤法的恶果!
“文殊师利,若有愚人谤微妙法,即是谤佛,亦名谤僧。又作是说:‘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是菩萨学,此非菩萨学。’作是说者亦名谤法。复作是言:‘过去佛已灭,未来佛未至,现在佛无住,唯我获得陀罗尼法。’作此说者亦名谤法。以谤法故言得陀罗尼者是不净法,于真法师毁谤所修,复谤法师虽有解慧不如说行,复谤法师行违于道,复谤法师身不持戒,复谤法师心无智慧,复谤法师意无明解,复谤法师言无辩了,复于如来所说文字心无信受。复作是言:‘此修多罗是,此修多罗非。此偈经是,此偈经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见正说者妄作异论,于听正法者为作留碍:‘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此是时,此非时。’诸如此说皆名谤法。
  “复次,文殊师利,若声闻说法、若菩萨说法,当知皆是如来威神护念力故,令诸菩萨等作如是说。文殊师利,如彼愚人于佛现在犹生诽谤,况我灭后受持我法诸法师等而不被谤?何以故?魔眷属故,当知是人堕于恶道。如彼愚人贪求利养以活亲属,于如来法心无信念,而复破坏如来教法。彼人亲戚以朋党心,往婆罗门家及长者所 ,作如是说赞彼愚人:‘于法于义能知能解,明达根欲善为人说。’受他信施曾无惭愧,以谤法故,身及眷属俱堕地狱。
  “文殊师利,我终不为无信之人说菩萨行,亦不为贪著在家之人说清净法,不为二见之人说解脱法,不为一见之人说出世法,不为乐世之人说真净法。文殊师利,我于恒河沙等法门,以无著心为人演说;又于恒河沙等法门,以有著心为众生说。若有乐空众生为说空法,若有乐智众生为说智法,若有乐无相众生为说无相法,若有乐有相众生说有相法,若有乐慈众生为说慈法,若有乐因缘众生说因缘法,若有乐无因缘众生说无因缘法。此是有威仪法,此是无威仪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为法,此是无为法;此是摄受法,此是覆盖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圣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罗蜜道!彼愚痴人在所言说,不依如来真净教法,谤佛正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是愚人以近恶友现身起谤。如是,世尊,以何因缘能免斯咎?”
  佛告文殊师利:“我于往昔七年之中,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从是已后乃得清净,经十劫已获得法忍。文殊师利,当知此经是菩萨乘,未觉悟者能令觉悟。闻说此经若不信受,以此谤因堕于恶道。是诸菩萨明受我法,然后乃可为人宣说,如是受持能远恶趣。”
  佛告文殊师利:“有四平等法,菩萨当学。云何为四?一者、菩萨于一切众生平等,二者、于一切法平等,三者、于菩提平等,四者、于说法平等。如是等四法。菩萨当知是四种法,菩萨知已为众生说,若有信者远离恶趣,若不信者当堕恶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当知是人不堕恶趣。复有四法。云何为四?一者、于诸众生心无退转,二者、于诸法师而不轻毁,三者、于诸智人心不生谤,四者、于诸如来一切所说恒生尊重。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学,终不堕于诸恶趣中。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以恒河沙等诸佛刹土满中七宝,于恒河沙劫日日奉施恒河沙等诸佛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如是大乘方广微妙经典乃至一句一偈,读诵三遍所获功德,胜前布施所得功德。若有诵持此经典者,所获功德倍多于彼。设复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文殊师利,如此经典名义广大,无与等者。汝诸菩萨摩诃萨应善修学受持读诵,广为众生分别解说。”
  尔时,一切大众乃至十方诸来菩萨摩诃萨等俱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等受持。”
  说此法时,三十恒河沙诸菩萨等得无生法忍,七十恒河沙诸菩萨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六十三亿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众,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于八十劫度生死流,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经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无上菩提。彼诸菩萨及一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奉行。

(一)、妄语恶果、不妄语善果对比: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华严经》十地品
《大智度论》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
一口气臭。
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
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
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
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
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常多忧愁。
八种诽谤业因缘。
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
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十善业道经》离妄语者得八种殊胜功德:
1、口常清净,优钵花香;
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3、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十善业道经》

佛陀有关“大妄语”开示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楞严经》卷六
发表于 2017-4-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4-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两舌恶果、不两舌善果对比: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毙恶。
-----《华严经》十地品
《十善业道经》离两舌者,得成就五种不可坏法!
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十善业道经》


(三)、恶口恶果、离恶口善果对比:
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
----《华严经》十地品
《十善业道经》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善果!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
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十善业道经》.

(四)、绮语恶果、不绮语善果对比: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华严经》十地品
《十善业道经》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十善业道经》


《起世经》卷四,佛陀以偈告诉诸比丘说:
世间诸人在世时 舌上自然生斤鈇
所谓口说诸毒恶 还自衰损害其身
应赞叹者不称誉 不应赞者反谈美
如是名为口中诤 以此诤故无乐受
若人博戏得资财 是为世间微诤事
于净行人起浊心 是名口中大斗诤
如是三十六百千 泥罗浮陀地狱数
五頞浮陀诸地狱 及堕波头摩狱中
以毁圣人致如是 由口意业作恶故

《分别业报略经》说:
粗言触恼人 好发他隐私
刚强难调伏 生焰口饿鬼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偈云:
士夫生世间 斧在口中生
还自斩其身 斯由其恶言
应毁便称誉 应誉而便毁
其罪口中生 死则堕恶道

《成实论》卷八说:
“若人恶口骂言:汝何不食草食土?是人随语受生,食草土等。”
由此可知,口业能随言受报。

《发觉净心经》卷上,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偈云:  
莫于他边见过失 勿说他人是与非
不著他家净活命 诸所恶言当弃舍


《妙法圣念处经》卷二,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

《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谤法恶果) 
所有一切阎浮处  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  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  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  其罪获报多于彼。


《僧伽吒经》卷二说:
“若有众生行口恶者,彼堕地狱、饿鬼、畜生不可数知。众生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受大苦恼,时彼众生无救护者,于三恶趣独受剧苦。口行恶者,是恶知识;口行善语,是善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头鱼怪----恶口骂人,果报如此!
出《佛说贤愚经》
  如来一日有事要进毗舍利城,经过犁越河,远远地听得人声鼎沸,知道目前有一点化多众的极大因缘到来,便止步稍休,静待劝策。
  那犁越河边,原来是一个绝大的生利地方。河流下面,因为水活鱼多,常常有几百号渔船寻觅生计。河岸一边,万顷平原,人稀草秀,常常有几百个牧人驱羊来往。当时有一渔翁,趁大潮涨足时,在上流头撒钩饵捕鱼。忽然把根绳牵动,觉得非常沉重。知道钩上已擒着了大鱼,在水里拖走,已觉沉重得了不得,拖出水来定然不易。所以一面拖走,一面招呼别只渔船上的三朋四友。众朋友围拢来,取出了快钩利叉,准备擒鳌。人声喧杂,惊动多船,密层层的拥上来。直到浅滩边,那鱼太重大了,陷在浅滩浮泥中。少数人着力,休想拖动。旁边看客。都拿出双臂的气力来,相帮拖拔,也休想拖动。人多声杂,一时间,闹得沸泛遥天。犁越河边,几位好奇的牧童,赶到滩边多人聚集处看热闹,知道捕着了大鱼,这么多众还拖不起来。牧童中喜欢多管闲事的,急忙返身,从上风头一路叫喊,劝许多牧羊人,大家去看奇鱼,助一臂力。当时借着千人百众的威力,一声喊起,陡然发出千钧大力来,方才把这条大鱼拖上了犁越河岸,任大众饱看。此鱼状貌生的万分怪异,他的大头周围,密密的生着百个小头,每头每样,各各不同。豺、狼、虎、豹、牛、羊、猪、狗、驴、驼、獐、鹿、猴、狸、猫,、鼠。家兽、野鲁。著名没名各头都备,群众围观,骇然不语,疑为梦见。
  如来移步至怪鱼前,那怪鱼的宿孽,早被如来宿命通力所照澈,便在千人百众前,唤出鱼的姓名来,说道:“你就是迦毗离么?”怪鱼居然作人言答应道:“我实是迦毗离。”弟子阿难合掌问佛:“此鱼以何因缘生此怪相?”如来便把此鱼的宿世历史讲起来,使阿难与多众明白知晓:“昔日婆罗门教民某,生一男儿,取名迦毗离。聪明特达,博闻强记,自小就有神童的令誉。一日,其母问子:‘汝今多才,世上更有胜汝的人否?’答言:‘惟有沙门多智,为儿子所弗及。’母言:‘青出于蓝,色深于蓝。儿何不折节就学,领受沙门一切的善法呢?’迦毗离奉母教,即就沙门学。经律论三藏义理无不通晓,但好胜量窄。因好胜故,善与人舌战;因量窄故,造无数口过。平时与比丘辈谈经论道,理若短屈,即恶口骂人。每每说道:‘你等蠢物,如某畜生,知晓何法?’百兽名字常在口边,借以骂人,当作武器。因此口业如山,故今生变为百头鱼身,自食其报。”
  时捕鱼的、牧羊的共有千人,闻佛说作业受报事,毛发悚然,求为佛弟子,以免业缚。佛为说苦谛法,言世界种种无非苦趣。凡此千人,顿时开悟,漏尽结解,即成菩提。此时阿难及随行诸弟子,闻佛所说,怅然若失,既悲且惧,同声发言:“身口意业。不可不慎!

-------《佛说贤愚经》

《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王言。大师。何者根本罪。答言。大王。有五种罪。名为根本。何等为五。一者破坏塔寺焚烧经像。或取佛物法物僧物。若教人作见作助喜。是名第一根本重罪。

《大智度论》有云:
人天为求世间福乐,故以十善布施为其道;
声闻及缘觉等二乘为求涅槃,故以四念处,乃至八正道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为其道;
菩萨为求佛果,故以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六波罗蜜为其道。
其中,十善为世间道,故称有漏道;
三乘法为出世间法,故总称无漏圣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1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