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7|回复: 1

[其它相关] 谈皈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8 11: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篇文章为您揭开佛教与皈依的神秘面纱
2017-04-08 柳师兄 微尘世界温暖你我

心上莲花
谈皈依


佛教是佛法的教育。教导大家一些因果规则、调整心理及解脱痛苦的方法,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自求解脱之道。佛菩萨只是愿意接受这种教育的人的老师。
  当然佛教中,有很多菩萨、金刚、天人、鬼神等护法神灵,发愿护持修习佛法的人,一旦受皈依,就可得到佛门护法神的终身护卫。
  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如果能按到佛的教诲行事,自然身心安乐。但如果只是相信,而没有皈依,就不算正式的佛门弟子。如同加入了某组织,就与这个组织荣辱与共。只是认同这个组织的理论,而没有加入,这个组织的盛衰荣辱都与自己关系不大。
  皈依是由出家人在佛像前,举行一个仪式,表示从此皈依在佛、法、僧,做佛门弟子。如果仅只是皈依而没有受戒,只要求只信佛即可,没有其它硬性规定。至于佛教提倡的一些善行,只是一个目标,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不会因此产生副作用,就如学校也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当五好学生。
  如果确实没有条件受皈依的地方,比如周边很远的地方都没有寺院与僧人,也可自己在佛像前自受皈依,先祈请佛、菩萨、护法神,然后念三遍“今弟子某某自今日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即可。在心理上认同自己是佛门弟子。以后有了条件还是要想办法受个正式的皈依仪式。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佛的教诲。受皈依后,要多看一些佛教方面的书,多了解佛教的知识,并努力将佛的教导落实到生活中。

      1、皈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思是从此加入佛门,做佛的弟子,接受佛的教育,以贤圣僧为师。
   2、佛门的皈依不是皈依授皈依仪式的法师,而是皈依整个佛教团体。授皈依的师父叫皈依证师,即皈依的证明人。
  3、皈依只有一条硬性要求,即在信佛期间,不能同时信其他宗教或迷信。其他方面都只是提倡的行为。一些佛教的要求,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不强求。天长日久,在佛法的熏陶下,自然就能做到了。
  4、受皈依后做了坏事,并不会因为受过皈依而加重罪孽。
  5、皈依后,才是正式的佛门弟子,信佛从此正式入门。如不皈依,还是佛门外的人。
  6、一般情况下,你去寺院求一次,佛菩萨与护法神只能加持你一次。但皈依后,终身得佛、菩萨、龙天护法的加持,得36位护法神日夜不离地守护。轻业渐消、重业也可轻报。
  7、皈依后,只要遵循最基本的佛的教诲,可下一生不落三恶道。最低也会生在人道。
  8、皈依不是举行个仪式就完事了,而是要从心里完全认同自己从此就是佛门弟子,从此向佛学习,接受佛的教化,这才会起到皈依的作用。以后念经、做功课、供佛之时,经常自念三自皈依,反复强调这种皈依。如果皈依完后,把这事就放下了、忘了,这种皈依是算不了数的。
  9、暂时没有条件到寺院去受皈依的人,可在佛像前先自受皈依,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然后忏悔以前一切罪孽,再念三遍:“弟子某某从今日起,尽未来际,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当然这只是个权宜之计,以后有了条件还是要到寺院去正式受个皈依。
  10、皈依本身是一种极大的功德,远远胜过人世间其他的求福之路。

  受持三皈依的功德
  1、《校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人以四事供养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塔庙,复以香花种种供养,其福虽多,不如有人以纯净心,皈依三宝所得功德。”
  这一则的意思是:连续20000年尽心尽力供养无数的佛,所得之福,还比不上以纯净之心皈依三宝。说明皈依的功德极大。
  2、《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世尊告阿难言:此阎浮提地,纵广七千由旬,形如车葙,南狭北广。假使满中须陀洹人,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如是一切须陀洹人。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满一百年,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恭敬礼拜。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塔庙,皆以香华、苏油、灯烛,作倡伎乐,缯彩幡盖,种种供养。于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阿难白佛:甚多,世尊!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大意是:世尊说:这个阎浮提,大约方圆约七千由甸,南窄北宽。假如里面布满了须陀恒果的圣人,如同植物的树叶那样密集。这样,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于一百年间,以种种物质财富,布施供养这些圣人,而且恭敬礼拜,最后起舍利宝塔,继续供养。这个福德,和其以清静心称颂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功德比较起来,连其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以数字比喻都无法形容。
  3、《善生经》云:“若人受三自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4、《大毗婆沙论》:“谓为受已信敬三宝,诸天善神必拥护,不令橫死、不遭病难,不堕恶趣、得生天人中”。
  5、《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四有州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皈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惟三宝胜故”。一篇文章为您揭开佛教与皈依的神秘面纱
2017-04-08 柳师兄 微尘世界温暖你我

心上莲花
谈皈依


佛教是佛法的教育。教导大家一些因果规则、调整心理及解脱痛苦的方法,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自求解脱之道。佛菩萨只是愿意接受这种教育的人的老师。
  当然佛教中,有很多菩萨、金刚、天人、鬼神等护法神灵,发愿护持修习佛法的人,一旦受皈依,就可得到佛门护法神的终身护卫。
  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如果能按到佛的教诲行事,自然身心安乐。但如果只是相信,而没有皈依,就不算正式的佛门弟子。如同加入了某组织,就与这个组织荣辱与共。只是认同这个组织的理论,而没有加入,这个组织的盛衰荣辱都与自己关系不大。
  皈依是由出家人在佛像前,举行一个仪式,表示从此皈依在佛、法、僧,做佛门弟子。如果仅只是皈依而没有受戒,只要求只信佛即可,没有其它硬性规定。至于佛教提倡的一些善行,只是一个目标,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不会因此产生副作用,就如学校也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当五好学生。
  如果确实没有条件受皈依的地方,比如周边很远的地方都没有寺院与僧人,也可自己在佛像前自受皈依,先祈请佛、菩萨、护法神,然后念三遍“今弟子某某自今日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即可。在心理上认同自己是佛门弟子。以后有了条件还是要想办法受个正式的皈依仪式。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佛的教诲。受皈依后,要多看一些佛教方面的书,多了解佛教的知识,并努力将佛的教导落实到生活中。

      1、皈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思是从此加入佛门,做佛的弟子,接受佛的教育,以贤圣僧为师。
   2、佛门的皈依不是皈依授皈依仪式的法师,而是皈依整个佛教团体。授皈依的师父叫皈依证师,即皈依的证明人。
  3、皈依只有一条硬性要求,即在信佛期间,不能同时信其他宗教或迷信。其他方面都只是提倡的行为。一些佛教的要求,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不强求。天长日久,在佛法的熏陶下,自然就能做到了。
  4、受皈依后做了坏事,并不会因为受过皈依而加重罪孽。
  5、皈依后,才是正式的佛门弟子,信佛从此正式入门。如不皈依,还是佛门外的人。
  6、一般情况下,你去寺院求一次,佛菩萨与护法神只能加持你一次。但皈依后,终身得佛、菩萨、龙天护法的加持,得36位护法神日夜不离地守护。轻业渐消、重业也可轻报。
  7、皈依后,只要遵循最基本的佛的教诲,可下一生不落三恶道。最低也会生在人道。
  8、皈依不是举行个仪式就完事了,而是要从心里完全认同自己从此就是佛门弟子,从此向佛学习,接受佛的教化,这才会起到皈依的作用。以后念经、做功课、供佛之时,经常自念三自皈依,反复强调这种皈依。如果皈依完后,把这事就放下了、忘了,这种皈依是算不了数的。
  9、暂时没有条件到寺院去受皈依的人,可在佛像前先自受皈依,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然后忏悔以前一切罪孽,再念三遍:“弟子某某从今日起,尽未来际,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当然这只是个权宜之计,以后有了条件还是要到寺院去正式受个皈依。
  10、皈依本身是一种极大的功德,远远胜过人世间其他的求福之路。

  受持三皈依的功德
  1、《校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人以四事供养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塔庙,复以香花种种供养,其福虽多,不如有人以纯净心,皈依三宝所得功德。”
  这一则的意思是:连续20000年尽心尽力供养无数的佛,所得之福,还比不上以纯净之心皈依三宝。说明皈依的功德极大。
  2、《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世尊告阿难言:此阎浮提地,纵广七千由旬,形如车葙,南狭北广。假使满中须陀洹人,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如是一切须陀洹人。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满一百年,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恭敬礼拜。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塔庙,皆以香华、苏油、灯烛,作倡伎乐,缯彩幡盖,种种供养。于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阿难白佛:甚多,世尊!佛言:阿难!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于彼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大意是:世尊说:这个阎浮提,大约方圆约七千由甸,南窄北宽。假如里面布满了须陀恒果的圣人,如同植物的树叶那样密集。这样,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于一百年间,以种种物质财富,布施供养这些圣人,而且恭敬礼拜,最后起舍利宝塔,继续供养。这个福德,和其以清静心称颂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功德比较起来,连其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以数字比喻都无法形容。
  3、《善生经》云:“若人受三自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4、《大毗婆沙论》:“谓为受已信敬三宝,诸天善神必拥护,不令橫死、不遭病难,不堕恶趣、得生天人中”。
  5、《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四有州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皈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惟三宝胜故”。
发表于 2017-4-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4 1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