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801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9-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7-4-9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口业如山
诗曰:「言招苦果孽愆因,闭口如哑似木人,恶毒相师殃子祸,不祥远弃离王亲」。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之时,曾当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慕魄。慕魄出生后,便知自己的宿命,无数劫来一切善恶、苦乐、美丑都清楚明白,好像发生在现前似的,因此对恶报心存布畏,便寡言。
在太子十三岁时,忽然大转变,闭口不语,如聋、哑、盲似的像木偶泥人一样。因国王只有这位太子,备受举国敬爱,眼见太子虽用衣食,不说饥寒;虽有耳目,不存视听;本来是聪明智慧的人,如今变成石人一样。
国王非常忧虑,于是请教有学识的婆罗门教徒。相师便胡乱禀报说:「太子相貌虽然端正,可是身藏祸殃,欲害父母,危国灭宗,所带来祸患,不久将至,又因国王没再生育其他王子,都是这位恶子妨碍的缘故,应该把他活埋,才能保存国家,再生贵子,否则国王和国家都非常危险」。
国王听信相师妖言,为此深感忧愁,坐卧不安,于是召集亲近老臣共议此事,是将太子远弃深山或溺沈水中?有一位大臣建议,可在荒郊野外造一深坑地室,将太子关闭其中,并派人照顾起居饮食。国王采纳这个意见,因为比较合乎父子亲情。此时太子悲愍大众的疑惑,既已闭口不语,即任由他们所为,不起计较之心。
太子的母后听闻后十分悲伤,自叹无权制止,只好把太子的衣物、珠宝、璎珞等日用物搬运前往地室,更挑选善良的宫人,侍候太子。
当那地室尚未完成时,太子思惟:「父王、母后以为我真是痴哑,殊不知我所以不说话,是为了要脱离口业,安身避祸,如今反被邪人诬害,如果再不纠正,便会危害更多人」。于是太子安详的走到水边沐浴更衣,佩挂璎珞、珠宝,来到造地室的地方,开口问工人们:「为何造此地室」?工人们说:「国王有一太子名慕魄,瘖哑聋痴,年已十三,尚不能说话,我们造这地室,是要把他关禁于此」。太子便说:「我就是慕魄」。众人不信,便仔细观察太子的威仪、言语、行动,都和常人一样,使他们深感诧异,太子即问他们:「你们详细观察后,是否像那邪人所说:外貌端正,内怀不祥,欲害父母,危国灭宗呢?为何你们要听信狂妄之言」?
众人先是惊疑,继而惶惧伏地哀求赦罪,太子便说:「奉令行事,没有罪咎」。并对劝请回宫的随从说:「我已被弃,就不愿再回宫中了」。随从人员飞奔回宫禀报,国王、母后得知,立刻乘马车前往地室,在国王尚未到时,慕魄太子心想:「如今已脱离王室的束缚,正好在此,一心学道」。
不多时,国王到临,远见太子举止安详,出言文雅,不禁兴奋莫名,欣喜无比,即催促太子回宫。太子惊怖,退避数步,合掌对父王说:「慕魄出生至今十三年,多生往事,一切业报都尽在眼前,记忆犹新,没有一件忘失。人之所以遭受苦痛,都是由于口业造出来的,一生中如有一言失检,就会遭受千万年的罪报痛苦,我深畏地狱的罪报,所以出生以后少有开口说话,才能断绝祸根,以免再造口业」。
太子又说:「我在往昔曾为一国王,名为须念,以正法治国,惠施仁爱,救济穷困,当时有很多小国王见须念国王的慈愍待民,便投诚座下,须念国王便宴请各小国王。为了招待嘉宾,厨房必须准备佳馔美食,但必须杀牛羊等,因此禀报须念国王。国王本来很仁慈,不杀生,但为了款待嘉宾,事非得已,即点头说:『好吧』!因此一言之失,死后堕在地狱偿还杀生的血债,历经六万余岁遭受着煎煮剥裂等罪报,惨苦难忍,这是我在过去世因一言之失而受无量苦报的情形经过,为了要断绝一切的痛苦,所以决心出家学佛」。
国王知道太子的心意坚固,就同意他出家修道,太子一心精进,累积功勋,遂成就佛道。
释迦尊者这故事中指示我们祸从口出,一言不慎,即招无量苦报,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言语中,必须多加谨慎,如果有人在佛教中搬弄僧尼出家人的是非,或是破和合僧,此人的罪业更为严重。因此便知恶因业果惨报会将如何?慎思口业如山!请详阅《赞僧功德经》。
(五)供佛马车,得佛授记
佛在舍卫城,有一天到王舍城去化缘,途中遇见一位婆罗门乘着马车与世尊同路,几乎并排而行。婆罗门见佛陀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于是将自己的马车供养佛陀。佛陀于是显示神变,坐在马鞍上方的虚空中。这位婆罗门更加生起信心,世尊也是开颜微笑,自放白、红、蓝、黄四光,到地狱处消除了恶趣众生的热恼与寒苦。当他们知道是佛陀的大悲心神变所致时,立刻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因此消尽了他们的恶业,即得转生到天人中去了。
有的转生到四天王天,有的转生到四禅天,有的转生到三十三天,到了天界后听到了空、苦、无常、无我的法语,共诵偈曰:「生起出离心,入于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净行,远离轮回苦」。世尊放光绕三千大千世界,最后入于佛的白毫间,以示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将得到独觉的果位。
刚好阿难尊者见此,便恭敬合掌请问:「世尊,今以何因缘破颜微笑?身放四色毫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若无因无缘,世尊不会如此。愿为演说」。
世尊告曰:「诸如来正等觉无缘无故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你刚才看见那位婆罗门了吗」?
阿难回答:「见到了」!
佛告阿难:「刚才那位婆罗门以供养马车的善根,将在未来的十三大劫不堕恶趣,又将于十三大劫转生天人享乐,最后转人身出家,并在阿兰若处独修三十七道品,现前独觉果位,名曰施马车独觉,故此我放光授记,欢喜微笑」。
(六)六国争娶,毅然出家
佛在舍卫城鹿野苑,当时有位著名的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过着祥和的生活。不久,王妃怀孕,十月后生下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孩,取名「嘎希美女」。国王为她请了八位姨母,分门别类从吃喝拉撒睡到玩耍戏乐,精心地照顾抚养她。嘎希如海中的莲花很快地成长,自幼便学习各种文武理数、经史诗赋等,并对释迦牟尼佛有无比信心,还经常藉父母之力供养三宝。
这时,嘎希美女青春芳龄,窈窕贤淑,非常美丽,堪称世间第一,以致六国的国王无不知晓,均想占为己有。各国便派信使到梵施王那里请求通婚,国王听到后心里很是不安,心想:「我仅有一女,若答应其中一位,则其余五国必定挑战,将危及到全国臣民」。故没有答应任何一位国王。六位国王不悦,各自统帅大军向鹿野苑进军,准备抢人。
一天早上梵施国王登上鹿野苑的城墙时,看到六国的军队,觉得一切都完了,内心万分焦急,拖着沉重的脚步,无精打彩地回到房里凝思。这时嘎希美女来到国王身边,见父王满面愁容,忙问:「父王为何心事重重」?父王回答:「因为六国竞相争娶,我都回绝,以致今日六国兵临城下,这可如何是好」?嘎希美女略作思惟便问:「父王,女儿有没有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利呢」?国王马上回答:「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嘎希美女得到开许后,对父王宽慰说:「父王请不要担忧,请您告诉六位国王,我将亲自挑选他们」。国王听完这些话,心里轻松了许多,便派了六位信使将此事告诉六位国王,请他们收兵,稍候几天,准备参加候选。
那六位候选的国王各自兴修宫殿,身着各种宝饰,带着大象财宝及眷属,倾其所有,准时来到了鹿野苑,他们各自为阵,坐在狮子座上,等候着嘎希美女的到来。
嘎希美女着妙衣宝饰,骑着大象,从每一位国王面前走过,最后真诚的告诉他们:「我不愿与任何人过世间真真假假的生活,我愿意礼拜释迦牟尼佛」。说毕离去。
六位国王及眷属都看着她姗姗远去的背影,深感失望,但又觉稀有,这么美丽的女子,不贪恋世间生活,又不愿享受人生的荣华富贵,居然情愿皈依佛陀。梵施国王及眷属们也目睹了嘎希美女此举,半信半疑地尾随着观其真相。
嘎希美女一路风尘仆仆的到了佛陀圣居,见到佛陀后,她于佛足下合掌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净戒,唯愿恩准」。佛陀欣然应允,叫来比丘尼之首亲自交予给她剃度出家,授具足戒,传授佛法。她积累资粮,精进修持,断尽了三界轮回的根本,证得了圣者罗汉的果位,因此也得人天赞叹。
在目前五光十色的社会中,有几人能不顾名声地位出家修行呢?如果有同门发大菩提心,要剃度出家授具足戒来修持正法,传佛慧命,我们要赞叹、恭敬供养,并随喜护持其修行;反之,若障碍及破坏他人出家因缘,而断其慧命者,这种因果业报是累劫处在暗无光明的地方,不管是堕三恶道还是为人,双目皆会失明,其恶因果极为可怖,不可不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