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52|回复: 9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审除细惑.从根解结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F2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分三)
G1满慈蹑前以起二疑 G2如来次第以除二惑 G3大众领悟赞善谢益 
G1分四
H1赞叹如来妙示 H2泛叙自他疑情 H3确陈二种深疑 H4望佛大慈开示
今H1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当尔之时,就是阿难说偈赞佛之后,“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就是那位“满慈子”。富楼那弥多罗尼,翻译中文叫“满慈”。富楼那,译作“满”,是他父亲的名字;弥多罗尼,译作“慈”,是他母亲的名字;子,是儿子。他的名字是父母的名字合起来,所以他叫“满慈子”。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他在大众里边,即刻就站起身来了。佛的弟子对佛都特别有礼貌,想问什么话,就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这么问。偏袒右肩:他露出右边的肩臂。“偏袒”,就是露出来。所以中国出家人搭衣(袈裟),右肩为什么没有衣,这也就表示“偏袒右肩”。
在印度那个地方,冬天、夏天都不冷的,所以常常露出来右肩,也都可以的,不会冻着。在中国有些地方非常之冷,如果你右边的肩臂常露出来,就会很容易伤风,很容易冻出病来。所以在中国,就在袈裟里边穿上衣服。这就是“因时制宜”,因为当地气候、地理、人习惯的关系,所以就里边穿上衣服,外边搭着衣。
在印度,这个衣没有钩环这么勾着的。中国为什么有这钩环呢?这个来源,就因为中国气候的关系。如果你里边穿着衣服,外边披着衣(袈裟),没有钩环勾着它,衣就掉下去也不知道,所以用钩勾着它,它就不会掉了。这是中国的祖师,因为天气的关系,发明出来这么一个办法。
现在印度、暹罗、缅甸、锡兰、泰国、高棉,行持南传教法的和尚,衣也是这么多块,但是不像中国有这个钩环。在暹罗、缅甸,他里边不穿衣服,披着衣,就算搭衣了,所以衣若掉下来,他就知道;因为它贴着肉皮子,有一种感觉。在中国,这个衣不贴肉皮子,它掉下去都不知道的,所以用钩环勾着它;这是中国当时的祖师发明出来的办法。所以在中国的这个衣,和暹罗、缅甸多少有不同的。
富楼那尊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右边的膝盖跪到地下,合起两只手掌,恭恭敬敬地对佛说。在现在暹罗、缅甸的和尚,都还是行这一种的礼貌,譬如和尚去见上座老和尚,到那个地方,讲话不是站着讲的,都要跪到那个地方,右膝着地,合起掌来。对上座的法师说话,还这样子!
大威德世尊:佛是大威德的,可以折服三界一切的众生,能救拔三界一切的众生。“威”,就是有折服一切众生的力量。“德”,就是感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闻风向化,听着佛名字,就改过迁善了。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敷”,就是分布开、分析开。“演”,就是演说。佛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教化众生,为众生演说如来这第一个最妙的道理。
就衣这个“钩环”的问题,我出家之后,曾经向中国很多位老和尚、老法师来研究这个问题。我问他们:“为什么外国的和尚就没有这个东西?中国的和尚就多弄出这么一个东西来呢?外国那个衣,就往身上这么一披,也没有钩环。”我问他们中国这个钩环的来源,是什么道理有的呢?这些位老和尚和老法师都晃晃头,不知道。这个问题虽然是很小的问题,但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以后究竟谁告诉我的呢?没有人告诉我。我一想,把中国的气候和印度、暹罗、缅甸的气候一比较,所以我知道这个来源,是最初到中国的这位祖师,大约因为中国气候冷,就穿上衣服。穿上衣服,你再披上那个衣,掉了不知道的。所以以后那么研究,哦,用一个钩环把它勾着,披到身上,它就不会掉了!这个理由,我和一些老法师、老和尚一提,他们说:“喔,是这样子!”都说是这样子。究竟是不是这样子?这是我这么想像,大约是这样子。
这个问题是很小的,但是没有人知道。就因为它小,所以就没有人知道了。我因为美国很多人都愿意研究道理怎么来的,所以今天把这个意思讲一讲,免得有人向我问这个问题。那么现在不要问我,我先把它发表了!
**H2泛叙自他疑情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前边富楼那尊者这样子向佛叩头顶礼、祈请,为什么?就因为他有所怀疑了。阿难尊者现在没有怀疑了,而富楼那这位“说法第一”的人,他生了怀疑。他对佛说的法不明白,于是他就向世尊说了。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您常常推荐、推选说,讲经说法的人里头,我富楼那是第一名,善说诸法妙义。啊,经典若是给富楼那一讲,那真讲得天华乱坠、尽见莲华!不像我现在讲得乾燥无味,把人听得都要睡觉了。富楼那若说法,那是微妙第一,他分析得清清楚楚地,善分诸法相。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现在我听见世尊您所说微妙清净的法音。可是怎么样呢?犹如聋人:我富楼那现在好像聋人似的,佛所说的法,我是格格不入,没听见;聋人还不要紧,我这个聋人又逾百步外聆于蚊蚋:距离一百多步远地听蚊子叫唤。本所不见,何况得闻:我连蚊子都看不见的。这一百步远,你怎么能看见只蚊子?这蚊子看不见的,因为它太小了!况且听得见蚊子叫唤呢?这听不见的。
“法音”,就是佛讲法的声音。“微妙法音”,有的人说:“这个‘微妙’,就是很小的声音,佛说法声音很小的。”说“微”是很小的声音,这不对的!并不是声音小,这个“微”,是微细而玄妙,讲得最清楚。为什么有的人把佛说法的声音比作蚊子的音量呢?就因为他照这个字义就这么讲去了,所以才说佛说话的声音小,就像隔百步远听蚊子叫。我以前讲过这一句话,“囫囵吞枣”;有很多“囫囵吞枣”的法师──懂不懂什么叫“枣”?枣,这是一种水果;拿桃来讲,就好像把桃整个吞下去了,不知道什么滋味。
有很多“囫囵吞枣”的法师说:“聋的人,你大声他都听不见,何况说的声音像蚊子叫那么小?”他依文解义这样讲,是不对的!这只是个比喻,富楼那比喻自己是个聋子。佛说的微密微妙的法音;就好像离这个聋子一百步远有蚊虫叫,那个聋子是不是会听见呢?他听不见,也看不见。又有的人说:“喔,这富楼那是不是骂佛,说佛是蚊子呢?”不是的。不要这样怀疑!
富楼那是做比喻,比喻他自己是个聋子,并不是比喻说佛就好像蚊虫。这个意思就是:他已经聋了,那么相离一百步远,又是好像蚊虫那么小的声音,聋子听不见,也看不见的;这表示佛说的法,太微妙了!妙得太厉害,妙到极点了!所以他虽然在这法会听见,就好像是个聋子,听不明白。
所以有的人说:“现在听经不明白。”那真难怪你!你看,富楼那尊者说法第一,他都发生了疑问,都说他不懂,都说他自己像个聋子!我们现在还可以听得见?你不管懂不懂,都可以听得见,这比富楼那还强胜百倍。你不要自暴自弃!
那么他听不懂,就好像聋人相离一百步远听蚊子叫那个样子。这是比喻,佛说的法是微妙到极点,所以他不明白。这也就好像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二乘人“有眼不见卢舍那”,看不见佛的千丈卢舍那身,就看佛是一个丈六老比丘相;“有耳不闻圆顿教”,有耳朵也听不见佛说的妙法。现在这富楼那,也就有这个情形。所以这并不是骂佛,也不是佛说的这个法他不相信,就因为他听不明白,所以举出这个来做比喻。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佛虽然宣说这个妙法,特别详细,特别明白!令我富楼那和在会的大众,把疑惑都除去,使疑惑的思想都没有了。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我现在还没有明白这个究竟的道理,还没令我没有一点疑惑的地方。
世尊!如阿难辈:像阿难这一类的人。这个“辈”,就是和阿难同等的人。这不单阿难一个人,还有和阿难同等的这些阿罗汉。虽则开悟:虽然他们开悟,明白成佛的道理了,可是习漏未除:他们这种余习还没有尽。“习漏”,是多生多劫的习气和漏。漏从什么地方来的?也就从习气这儿来的。
所以,习气不是一天有的,是从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习染来的、学来的,就有种种的漏。什么叫“漏”?就是烦恼,烦恼就是“习漏”。习漏未除,他的烦恼还没有除尽,这种习气没有去尽,这叫余习。余习,就是余留的习气,由前生那儿来的,也就和这个“业”,是差不多的性情。
讲到这个“习”,佛有个弟子叫毕陵伽婆蹉。他证了果后,每次到要过河的地方,一过河的时候,他就叫河神了;河有河神,这河神,是个女性。叫什么呢?他说:“小婢住流!”小婢,就是“使奴唤婢”的婢,就是仆人。以前中国不是有丫环、奴婢的吗?就是这奴婢。
毕陵伽婆蹉尊者叫“小婢住流”,就是说:“你这个小奴才!赶快给我把水停止住,我好过河!”因为证果的罗汉过河,可以叫水不流的。他有这种权利,令水不流;没有水了,他可以走过去,有这种的神通。那么住流,这一定要河神来住流,所以他到那地方,就叫“小婢住流”。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一次、右一次都这样叫,这个河神因为他是阿罗汉,也敢怒不敢言。很多次后,这河神于是就到佛那儿去控告毕陵伽婆蹉了,说是:“您这个弟子,这个毕陵伽婆蹉!他一过河的时候,就对我叫‘小婢住流’。啊,我真是气得不得了!佛您要教化这个弟子,不要让他这么粗野。怎么叫我‘奴才’?叫我‘小婢住流’呢?”
佛一听说,就对毕陵伽婆蹉说:“毕陵伽婆蹉!你过来,向这位河神来道道歉!”道道歉,就是认认错,再不要这么讲了。你说毕陵伽婆蹉怎么样啊?他说:“小婢!你莫怪!”他就是因为叫河神“小婢”,所以她就生烦恼了。现在他道歉,还叫她“小婢”,说:“小婢啊!你不要怪我!”这样子,这个河神更气坏了,说:“佛您看您这个弟子!当着您,都这么叫我‘小婢’!”
释迦牟尼佛就说:“你知道为什么他叫你‘小婢’吗?因为在五百世以前,你是他的工人来着,做了他的工人很久很久,所以他叫‘小婢’叫惯了,叫顺口了!现在他见着你就叫‘小婢’,这是一种余习,以前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现在还这样称呼你。”这样一讲,这河神才没有话讲了。喔,这原来是一种因果!所以这个事情也就解决了。为什么总这样叫她“小婢”呢?这就是“习漏未除”,过去生中所习染来的,他还没有改变。
富楼那尊者说,我等会中登无漏者:我们现在在这法会里头的一切圣众,已经得到漏尽通,已经得到无漏果的人。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虽然都没有一切漏了,可是现在我们听见世尊您说的法音,尚纡疑悔:在这个地方都还纡扰着这种疑悔的思想,都不明白。得到漏尽果的,尚且没明白,何况阿难现在仅仅证到初果呢?所以他就开悟了,相信也是没明白。
到什么果位算漏尽了呢?第四果。第四果的阿罗汉,这叫得到漏尽通了;在初果,还没得漏尽通呢!
**H3确陈二种深疑(分二)
I1疑万法生续之因 I2疑五大圆融之故
今I1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富楼那听佛前边所说的这一切道理,生出疑问来了。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假设这个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根”,是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尘”,是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阴”,是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处”,是十二处,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和眼、耳、鼻、舌、身、意。“界”,是十八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中间就生出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
皆如来藏清净本然:这世间一切的六根、六尘、五阴、十二处、十八界这一些个道理,都是如来藏所生出来的法,这都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本来都是清净的。既然是这样子,都是清净的如来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为什么在如来藏里头,又忽然间生出来山、河、大地,生出这么多的东西来呢?诸有为相:所有有相的,都叫有为相;这山河大地都叫“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它们很有次序地迁变而流动,终了了又开始,终了了又开始。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完的时候呢?没有的!这是什么道理呢?他生怀疑而请问世尊。
**I2疑五大圆融之故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又者,世尊您说: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这四大的本性圆融无碍,都是周遍法界,湛然而常住不变的。究竟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富楼那尊者大约比阿难尊者或者聪明多少,阿难尊者对这些个问题,当时也想不起来,现在富楼那尊者在旁,就生出怀疑,来问这种道理。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富楼那说,假设地性是周遍法界的话,就不应该有水了!地性是土克水的,有土就没有水。因为土和水不相和,也不相合作,有土就没有水的。土性既然是周遍了,水怎么又会有呢?这两种东西不可以合作的!
水性周遍,火则不生:若是水性周遍法界的话,就没有火。为什么?水克火。有水,就不能有火,水就是专门灭火的。水、火不能并立的,这是一定的道理啊!所以若水性周遍到法界,火就一定会跑了。这就好像以前佛问阿难,说是“有明则无暗,有暗则无明”(原文是: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现在佛的弟子,用这个方法来问佛来了!
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您又怎么能说明,水、火这两种东西,都遍满虚空呢?有水就没有火,有火就没有水。总而言之,若是只有一种可以周遍,我(富楼那)还相信,而这两种东西根本就不相合作的,怎么可以都周遍呢?
富楼那为什么没有问“空”、“见”和“识”呢?这都是看不见的,没有形相的。识也没有形相,见也是没有形相,空也没有形相,所以他不问这个,他单问地、水、火、风,这都有形相可见的。他就问佛说,这个不合理啊!您怎么知道水、火这两种性,它们都遍虚空不相陵灭:而互相不斗争呢?你若欺负我,我就欺负你──火大,水就没有;水大,火就没有了。这两种东西在虚空里头,都周遍法界,它们究竟谁战胜谁呢?究竟是谁被谁打败了?佛您怎么知道它们两个在虚空里头不相陵灭,互相不斗争呢?水、火不能相容的,您又怎么知道它们可以并行而不相悖,并立而不相害呢?你也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你?您怎么知道有这个道理呢?
世尊:或者恐怕佛被他讲糊涂了,或者恐怕佛睡着了,所以他又叫了一声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地”的性质是有障碍的,是有形质的。“空”的性质是虚通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有地,就没有空;有空,就没有地。怎么又说这两种的性质都周遍法界呢?而我不知是义攸往:佛您现在讲的法,真把我讲糊涂了!我现在不知道这个道理,究竟它的旨归──那个究竟的目的在什么地方?佛您说这些个道理,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H4望佛大慈开示

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富楼那说了这些个理论,他并不是向佛来辩论,的确他心里生出一种怀疑。生了什么怀疑?就是这水、火不能在一起,不能做兄弟的,它们不能在一个家庭里住。这个地和空,也是互相不能相容的──他这儿没有说风,就说空。这些个道理,的确他是不明白,所以他这才着急了。喔,这还得了!水、火怎么能都一起周遍法界呢?所以他就慌上来了,不顾一切地向佛来请问,也不管有没有礼貌了!
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我只愿世尊您宣说,流露出来您的大慈悲心,拨开我的迷云。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像有云彩掩盖住似的,这是一种迷云。不单我有这种怀疑,大众都有这种怀疑。
作是语已:说完了这话之后,大约他自己觉得多少也有一点过火了,于是就五体投地:赶快地跪倒叩头,向佛来请问。或者不像我这个傻徒弟韩光先,磕头就磕响头似的。哈哈,他不会磕响头!(韩光先:“什么?”众笑。)哈哈,你听不懂是吗?那我也没讲!
钦渴如来无上慈诲:“钦”,就是恭敬;“渴”,就渴望。好像自己口乾,渴得不得了,就等着如来用法水来滋润,等着佛无上的慈悲教诲。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5: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1-9 21: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2-1 10: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1 07: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7-16 15: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0-5 09: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0-5 10: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9 09: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