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97|回复: 8

想阴虚妄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O3想阴(分三)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我现在再给你讲这个想阴,想阴的来源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好像有一个人,你一讲酸梅这个滋味的时候,口里头就会有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就这么想自己站到悬崖边,两个脚心就会发软、发酸的,觉得好不舒服那个样子。“蹋”,也就是“踏”。“悬崖”,就是很高的山,它一边不连山坡,好像悬在空中似的,底下很深很深的。你不要说设身处地到那个悬崖上面去,你就现在这么一想,脚心里边就会发生这种酸涩的感觉。这由什么生出来呢?就由这个想阴生出来。 本来你没有吃酸梅,一讲起酸梅,说:“啊,这酸梅好酸的!”这口里就有水出了。中国有这么几句话,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画这么一个饼,不能充饥的;但是望梅,可就能止渴。你人要是口非常渴,你就想:喔,前边有很多酸梅的树!一想这酸梅的树,即刻就不会渴了。那么望梅为什么止渴呢?就因为这是想阴生出来的这种感觉。 曹操是中国三国时代和关公同时的人,他是最奸的。他带着百万大兵出征,偏偏迷路了,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了。军队没有水喝,也没有饭吃,人都好像有病,不能走路,都要渴死了。那时,曹操就下命令说:“我们大家不要休息!前边有一片梅树林,我们到那个地方,大家去吃一点梅子去!”他这一讲“梅”的时候,这些个将士口里就都生出水来,统统都不渴了。于是乎又往前赶路,就找这个梅林,结果也没有梅林。他不过一讲这个梅,大家就都不渴了,口里都生出水来了。 讲这个“画饼不能充饥”,我想起来中国人的一段故事。什么故事呢?不单中国人,我相信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人,这叫“孤寒种”──就言其这个人,无论什么东西,都舍不得。 那么舍不得,这个人想给人送礼,就说:“什么时候是你的生日啊?我给你送个礼物。送多少钱呢?一块钱!”那个人也是个孤寒种,说:“喔,那我谢谢你了!等你生日的时候,我也送礼物给你,我要还礼!”“你送什么东西给我啊?”“我送一个饼给你!”于是拿起笔来,就在纸上画一个饼,说:“我就送你这个礼物!”另外一个孤寒种就说:“欸,你这还是麻烦!如果你生日的时候,我给你送一个大饼,多大的?有这么大!我现在这么一比,已经算送给你了!我也不必画了!” 你看!第一个人孤寒,就舍一块钱;第二个人更孤寒,一块钱也舍不得,就画个饼;最后那个孤寒种,还认为第二个不够孤寒,说我这么一比,就算是送给你生日饼了。方才我说“画饼不能充饥”,就想起这三个孤寒人互相竞争,看看究竟谁孤寒?结果这一比,最后这个考第一名。 想阴当知,亦复如是:这个想阴,你应当知道,也是像这个样子! P2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思蹋悬崖,与说相类。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酢说”,就是说酸梅的那个味道。阿难!你要知道,这种一说酸的味道,口里就有水出;这不是从梅生出来的,也不是从口里生出来的,而是因为有一种想阴的作用。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像前边我所说这样的情形,阿难!假设这个水是由梅生出来的,这个梅应该它自己会说,何必还要等待人来说,口里才有口水出呢?可是这个梅自己没有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说口水是因为口,而有这口水;那么,应该由这个口来听见人说梅,何必要等待着耳朵去听,才有口水呢?口它听就得了嘛!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假设这个闻性单单耳朵有,耳朵和口没有连带关系的话,这个水为什么不从耳朵出来啊?它是耳朵听见人讲这酸梅的啊!你听听,有没有这个道理呢? 思蹋悬崖,与说相类:那么你想像自己站到万丈悬崖上边,你那个腿就软了,脚心就发酸了。林叔明医生!你说有没有这个情形?(答:“有!”)你是做医生的,你应该知道,他怎么这样子脚就会发酸了呢?你不要说设身处地,站在悬崖那儿去,你就这么样一想:“啊,我现在站在万丈悬崖这个地方,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去!”这时候,这个脚心就发酸软了,腿也软了;你说这是一种什么道理呢?这一般人叫敏感,怎么他就会有了敏感呢?这敏感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若追究它那个来源,这想足蹋悬崖,和那个说酸梅口就有水出,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由想阴而成的。 P3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因为这个,所以你应该知道,阿难!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想”这种阴是虚妄的,虚妄而生,虚妄而灭。那么这个虚妄而生,又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这是从如来藏妙真如性里边生出来的;由真起妄,才有这些个虚妄。好像你只讲一讲梅,口里就有水出;你只是想一想“站在万丈悬崖的上边”,脚心就酸软了。这个道理,怎么来的呢?这从虚妄那儿来的。虚妄又从什么地方来?就从如来藏妙真如性那儿来。所以这也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发表于 2017-3-2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宣化上人。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8-24 06: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6: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6: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27 15: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21: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6 10: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17 14: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0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