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1|回复: 1

[佛教文档] 什么叫实证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实证佛教其实就是佛教,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把佛教当成信仰或哲学,而忽略了佛教实证的本质,所以在佛教前面加上“实证”二字,以兹区别。

**    现在研究佛教的人有两种,第一种是佛教徒,因为他信佛教的关系,他就研究佛教。另外一种是不信佛的学者,这些学者研究佛教跟佛教徒的态度,差别很大。怎么说呢?今天如果是一个佛教徒,他会认为经典只要有这么写,那当然就是真的。他心里头相信佛经里头讲的东西是事实,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是从信心开始而入手的。比方说,佛说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听佛陀说极乐世界那么美好,你去到那边不只是享受而已,又可以听闻佛法,大家就起了很大的欢喜心,你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你会累积福德,还会念佛,具足信、愿、行。信徒学佛的态度,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    但是有另外一种研究佛学的方式,就是非信徒的方式。大概在两百年前,英国人占领了印度,在那边发现了很多古文献,包括经典和各种文物,有些文字是刻在石碑上,有些是刻在山石上面的摩崖石刻,有些是刻在器物上,有各种古文物。那个时候佛教在印度基本上已经灭亡了,但是英国人发现这些古代的文献和文物之后,他们想要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就做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所做的研究,跟佛教徒差异非常大,因为他们基本上不是佛教徒,大部分是基督徒,有一些是无神论者。他们研究的结论,说:“阿弥陀佛是佛教徒捏造出来的东西。”又说:“大乘经典也是后世佛教徒捏造出来的。”他们就得到很多这样的结论。甚至他们也说:“佛陀根本没有那些神通,都是编造出来的神话。”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学者,走的就是这个路线。他们认为,不相信才是对的。

**    但是佛教徒会说:“佛经讲的一定是对的,佛陀不可能欺骗我们。”你会发现这两个方法,根本就是水火不容。佛教徒看学者写的书,会看得很心痛:“极乐世界是真有的,为什么学者说它是捏造出来的东西。”

**刚才我们讲的那两种观点,一个是相信,一个是不相信,我现在请问你:“相信比较高明,还是不相信比较高明?”(有人回答:相信。)那我现在问你:基督教他们也有信徒啊,对不对?他们的《圣经》说:“除了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以外,其他的神你都不可相信。其他的神都是偶像,统统都不是真的,你不要崇拜偶像。你崇拜偶像的话,你就不能往生到耶和华住的那个天堂去。”如果今天一个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和一个相信佛经的佛教徒,两个人在一块儿争执:“我的相信是对的,还是你的相信是对的?”这个时候要怎么办?这很麻烦了,对不对?(大众笑。)所以,诉诸信仰显然有些问题。

**    那么,不相信难道就比较高明吗?其实也不一定。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调查好了。我现在说:“我现在手上有一张一块钱的人民币,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有人说:相信。有人说:不相信。有人说:不知道。)

**那我现在的问题是:“相信我手上有人民币的人比较高明,还是不相信我手上有人民币的人比较高明?”我先问一下。(有人说:“不相信的人比较高明。”大众笑。)(把手打开)现在请大家自己来看一下。现在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现在你看到了,这个是一块钱的人民币嘛!那我刚才在讲的时候,你还没有看到,还没有求证过,就因为这样,才有相信跟不相信的问题,对不对?如果你已经看到了,问你相信还是不相信,你会说:“我不是相信,也不是不相信,我已经知道它是有了。”这个时候你会说:“相信、不相信,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不对?好!你看到有一块钱,这件事情是什么?它是事实。刚才你不知道,你要弄清楚它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是什么?这是实证。当你有了实证之后,原先的相信跟不相信重要不重要?已经不重要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

**    实证跟相信差别非常地大。如果我告诉你:“要相信我的话喔!我绝对不会撒谎,我也绝对不会骗你。”就算你再怎么相信我,你心里头还是会有所怀疑,对不对?你会想:“会不会到时候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你心里头会不踏实,这个怀疑没有办法消除掉。但如果是你眼见为凭,你会怎么样?你会接受这个是事实,不再怀疑。刚才我们提到,很多学者是用不相信的立场来研究佛教,佛教徒是用相信的立场来接受佛教。“这两种态度都比不上实证”,我们得这么说。

**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一开始也认为佛经里头讲的都是真的,但是后来发现有些经典显然是伪造的,比方说以前有一部经典叫做《老子化胡经》,它说中国的老子出了函谷关,跑到印度去,变成了释迦牟尼,然后开导了很多胡人。如果有一部经典这样子讲,你会不会相信?你一定不相信。因为这个是很离谱的事情,你一定不会相信。如果说它讲得有点像,又有点不像,那就很难判断了,对不对?这个会造成问题。
    其实以佛教的道理来讲,佛陀是教我们要实证。所以你相信还不够,你得要实证,对不对?刚才我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与否,这个命题的实证比较困难。为什么我说比较困难?《阿弥陀经》讲,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现身,告诉你什么时候走,这叫预知时日。预知时日也是实证,但是要等到快要走的时候,才有办法证明。即使如此,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与否,你还是没有看到,对不对?这中间是有差别的。所以说,你在活着的时候,要证明极乐世界的存在,有现实上的困难。但是呢,佛教某些法义的实证,它不用等到死后,你活着的时候就可以实证它的真实性。这种实证在佛教里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以,佛教徒和学者之间,还是找得到交集,这个交集就是实证。遵循四依四不依的佛教徒和坚持理性与科学的学者,可以透过实证,而同意彼此的看法。因此,现在没有办法验证的命题,例如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存在,我们先搁置、暂时不去讨论和判断。我们优先探讨现在就可以实证的命题,主要是三乘见道的命题。
    三乘是哪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见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见到那个道路,见到那个真理。如果说你是声闻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阿罗汉的方法。如果说你是缘觉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辟支佛的方法。如果说你是菩萨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究竟成佛的方法。
    这个部分很现实,跟西方极乐世界比起来,这个法义非常地现实。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来讲,没有到最后关头你证不了的。像经文里头讲的大菩萨有神通,一下子就飞到极乐世界去,你如果有这个本事,亲眼看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你当然一定会接受,这个就是实证。但问题是对于一般佛教徒来讲,这个是做不到的事情。三乘见道的法义则是一般的佛教徒在活着的时候就可能实证的命题。所以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三乘见道,分别写在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另外,第三章的因明学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因明学大家比较陌生,因是因为的因,明是明白的明。因明的意思,就是把因和果的基本原则,弄得清清楚楚的。这相当于逻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类的学问都叫因明学。
    佛教的方法论是四依四不依。第一个原则是依法不依人,就是说你不要看释迦牟尼是个佛,或者你看这个是耶和华、阿拉,你不要因为他的身相,他讲的话你全部都相信了。或者你认为某某人很诚实可靠的,所以他讲的一切东西,你统统都当作是事实而无条件地接受。只要你会这样子,就叫依人不依法。佛陀不要我们这么做,他教我们要依法不依人。你不要因为他是佛陀,你就全部都相信,而是因为他讲出来的道理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接受,这是第一个原则。
    如果这一个原则,我们把它放到学术界,我说:“请问某某学者,你不相信佛教没有关系,但是我请问你,依法不依人这个道理对不对?”他会说:“对!事实上我们也是这个样子,我不管你是谁,你只要说的是正确的,我就接受,你说的是错误的,你是谁我都不接受。”学者他们也是这样子。
    再来就是第二个原则:依义不依语。义,是意义。语,是语言文字。为什么依照意义而不依照语言文字呢?因为语言文字很麻烦,有时候语义模糊或者有歧义,有时候一个东西有好几个名称,或者一个名称有好几个意思,你必须依照上下文以及当时的环境、文化背景去判断语言文字的真义。如果你是依语不依义,以为“同样的文字就是同样的意思,同样的事物一定要用相同的文字来表达”,就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果说现在问一个学者,你问他说:“我们要依照语言文字,还是要依照语言文字的真正意义?”你猜他会怎么说?他会说:“我们要依照意义,而不依照语言文字。”二十世纪有一门新的学问叫语意学,语意学有提到这个问题,他们也承认依义不依语。所以这个原则,学术界也会承认。
    再来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陀告诉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简单地说,不了义法是简单易懂,可以将就着用,但是不准确的法则;了义法则是复杂难懂,但是很精确,不会被极端事例推翻的法则。以物理学来说,传统物理学相当于不了义法,相对论、量子力学相当于了义法。为什么呢?因为尖端的物理学,与一般的常识,差距非常大,而且很不好懂。所以,教小学生、教中学生,不能教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你得到大学的时候,才能跟他们讲:“以前跟你们讲的那个有点问题,现在你必须按照修正之后的道理才是对的。”比方说,一辆车时速六十公里,另一辆车时速五十公里,两辆车相撞的力量,相当于一辆车以时速一百一十公里去撞墙壁。中学的物理学会这样教你。但是在相对论里头这个规则就被修正了。因为在相对论里头,所有的相对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所以如果今天有一个光子或者是电子,以光速从北往南,然后另有一个光子或是电子以光速从南往北,你还用以前的方法,说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倍的光速,就会错得很离谱。但是在中学里头还是继续那样子教,继续教你两辆车相撞的时候,它们的相对速度就是两个加在一起。
    然后你去问学者:“如果说一个道理有究竟的,有不究竟的,我们要依止究竟的法则,而不依止不究竟的法则。”他们会不会同意?他们也会同意。因为物理学就是这个样子,非常地明显。你跟教育学家讲,他们也会同意:“教小孩子一定要浅显易懂,为了求浅显,只好牺牲一点精确。”也就是说,教小孩子要用不了义法,教大人要用了义法,是不是这样子?
    第四个原则: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的智,识是认识的识。简单地讲,就是依于现量,不依比量跟正教量。所谓的现量,就是现前观察所得。比方说,刚才我讲一块钱,眼睛看到的,这是现量。你现在眼睛看到我握拳,我手张开,你看到有几根手指头,这都是现量。但是很多东西,我们没有现量,所以要依赖正教量。像刚才讲的极乐世界的存在,那个是正教量。正教量我们的定义是:有实证经验的人告诉你他所见的事实,你所产生的理解。这样子有没有听懂?
    佛陀,释迦牟尼,他亲自到过极乐世界,他知道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地美好。因为他亲见的关系,他就告诉我们,我们听了以后得到的理解就是正教量。而且他还知道众生要怎么往生到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这个也是正教量。极乐世界不是任何人想去就可以去的,不是说干了一辈子坏事,临死的时候随便说一句“我要去极乐世界”就可以往生的。去极乐世界是有规则的,你得念佛,完全不念佛的人去不了。如果是坏事干太多了,福德因缘不够,也去不了。或者虽然有念佛、你有福德,但是你不想去,也去不了。你觉得还是留在人间比较好,那去不了。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是有规则的。
    极乐世界是一个事实,怎么样去极乐世界是一个规则,这个事实和规则被佛陀亲自验证了,对佛陀来讲叫现量;然后他告诉你,他所讲的话称为正教,你得到的理解就是正教量。
    像刚才这个一块钱的事情,我在问你们之前,我已经有现量啦,我已经知道我手中握有一块钱的人民币;因为我刚才去拿的,我自己摸到了,这个是现量。我讲出来,对听到的人来讲是正教量。你觉得“这个人看起来不会骗人”,然后你愿意相信他,这个是正教量。如果不相信,就是你不承认这个是正教量。等到你看到的时候,刚才那个相信、不相信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今天来了一个学者,你问他:“如果别人做了一个实验,你看到他的实验报告,跟你自己亲自做的实验结果不符合,这时候你会相信哪一个?”别人做的实验,你看到他的报告,这个算正教量。我亲自做的实验,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则是现量。你猜他会相信哪个?他会相信自己做出来的实验:“我已经亲眼看到,我当然是相信自己啊!我怎么知道他是在哪种状况做的实验。虽然他说是他亲眼看到,他亲眼看到的东西对我来讲是不算数的,所以我宁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以,学者也会接受依智不依识这个原则。
    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四依跟四不依的探讨。你会发现,如果我们今天是按照四依四不依的原则,来做一切的论证的话,佛教徒可以接受,学者也可以接受。我们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用学者可以接受的证据方法,来证明佛教核心义理的正确性。
    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服那些欧式佛学研究者:“你们不要再乱搞佛教了!”因为他们做成的一些结论莫名其妙,佛教徒看了都会受不了的。你们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欧式佛学研究者写的书,如果翻了几页还看得下去,那我佩服你。欧式学者写的书,一般佛教徒是看不下去,因为欧式学者写的书,你看了会很生气:“什么东西啊!把它扔了。”你会产生这种感觉啊!
    对佛教徒来说,这本书也是很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强调实证。你可能会觉得:“知道佛经怎么说就好了,我们还要去怀疑它做什么?”但是是我得告诉你:“佛陀希望我们不要听了就算了,如果这样你就没有办法解脱生死,没有办法证阿罗汉果,也没有办法成佛,你统统没办法。”你也可以讲说:“那你又是谁啊?我不相信佛陀的话,我竟然要相信你的话,那不是更奇怪!”如果是佛陀跟我比起来的话,你当然要相信佛陀的,你这么想不奇怪。所以我必须举出经教的依据。---摘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7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