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8|回复: 3

[佛教知识] 持戒为修学的根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在这个末法时期,即使只是一天持守一条出家戒,其功德也大过用数量如恒河中的沙粒那般广大的食物、饮水、华盖、油灯和花鬘来供养一百万个佛的功德。
  如果一个人缺乏戒律而无法自利,那么想要去利他是可笑的,因此,不留恋轮回持戒,乃是菩萨的修行。
  戒律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所有正面的品质得以培养发展。如同所有的海洋和山峰被位于下方的大地所支撑,小乘、大乘、金刚乘的所有修行法门都由戒律这条脊柱来支撑。
  在小乘、大乘、金刚乘这三乘之中,戒律包括三个对应层次的誓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大乘三昧耶戒。这三套戒律应该彼此协调一致。
  别解脱戒。此一戒律的目标是让自己从轮回中解脱。
  当你的修行随着次第从小乘、大乘进展到金刚乘的时候,先前道乘的誓戒没有被丢弃,而是被转化了,如同铁炼成金一般。别解脱戒的戒律始于受阪依戒,进入佛法的道路。那个时候,一个受到脱离轮回的强烈决心所激发的人,将舍弃俗务,持守一个在家弟子的誓戒、沙弥戒,或僧、尼的具足戒。在这个基础之上,大乘的戒律增加了菩提心,即带领一切有情众生圆满证悟的誓戒。因此,大乘的修行者持守在家弟子的誓戒或出家戒,并希望一切有情众生能够圆满持戒来脱离轮回的束缚,同时实行各种菩萨的戒律。如此结合菩萨的发心,戒律的力量大为增进。戒律的最高层次是金刚乘的戒律,也就是持守三昧耶戒。三昧耶戒是上师和弟子之间的神圣连结——金刚乘的生命力。
  没有戒律,既无法达到从痛苦中解脱的短暂安乐,也无法获得证悟的究竟大乐。不论你受了什么誓戒——不论是别解脱戒的两百五十三条誓戒、菩萨戒的十八根本支分戒,或金刚乘的十万条三昧耶戒——它们全都要小心谨慎地持守,如同一个农夫用尽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作物免于野兽、盗贼、雹暴和所有其他具有伤害性的事件侵害。
  因此,护卫戒律,如同保护眼睛那般小心翼翼。就戒律而言,如果你能够持戒,戒律是大乐的来源;如果你违反戒律,它就成为痛苦的来源。
  有三种要持守的戒律。第一种是放弃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所有行为。第二种是透过修持六波罗密来从事善行。第三种是竭尽所能地去利益他人——在他们的今生和来世。
  若无戒律,你甚至永远无法达成任何个人的目标,更遑论帮助他人。为了持守清净的戒律,花时间和良善正直的朋友相处是有帮助的。放弃执着和贪欲,记住因果报应不爽的法则,思量轮回的痛苦悲惨,遵循三种誓戒。据说,那些持守圆满出家戒的人不但会广受人们的敬重,他们死亡时,天道众生也会取下他们的袈裟,安置在天道的舍利塔内。如佛陀说的:
  在这个末法时期,即使只是一天持守一条出家戒,其功德也大过用数量如恒河中的沙粒那般广大的食物、饮水、华盖、油灯和花鬘来供养一百万个佛的功德。
  圆满的戒律是用时时的观照,以及用一种清净、离于自大骄慢的方式来持守誓戒。在本质上,持戒是去拥有一个平静、自制和利他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1、开发智慧,首先需要定

  一步一步清除掉内心的干扰、杂念。没有定作为基础,一颗心恒时处于散乱攀缘当中,即便生起一点点智慧,也是力量极其微弱,犹如风中之烛,无法驱除愚痴黑暗。

  定分为止和观。止,偏向于不起分别,专注一境;观,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分别止分别。止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如果单修止,不修观,容易堕入无想定,空心静坐,一座千年也还是在痴心里打转。

  佛说:持戒 得定需要心理条件和生理条件,身心都要宁静、专注、敏锐,不紧不松,恰到好处。做到这样是需要持戒的。

  持戒,即通过持续、清醒的觉察规范自己的言行。如果连身体也管不住,如何去调伏比身体更难以捉摸的心呢?管不住心的话,定就无从谈起。所以,定的基础是戒。

  2、受戒是自愿宣誓,没有人强迫和命令你必须这样那样

  戒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佛陀根据自己的好恶,硬性制定的律法,没多少理由地规定必须这样、不准那样。佛教戒律完全不是如此。当年佛陀通过智慧和神通看到有些行为会造成恶性后果,使人远离安乐并障碍解脱。出于悲心,佛陀为大家开示了行为取舍的道理。这就是戒律的由来。制定戒律是为了帮助众生断除烦恼、灭诸过失。

  受戒是自愿宣誓,表示自己决心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没有人强迫和命令你必须这样那样。一旦你自己发下了誓言,就该恪守之。没做到的话要忏悔,并不是因为不忏悔你就会触犯某个主宰者的权威而受其惩罚,而是因为不当行为会带来恶性后果,伤害到你自己,所以要通过忏悔,通过心的改变去改变缘起,并最终改变结果。

  众生持守戒律的能力有强有弱,佛陀因而制定了不同的戒律,使众生得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能力,有选择地受持,可以受一条、受多条,也可以受一天、受一生。

  3、持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

  戒、定、慧在佛教中称为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依此而断烦恼,出生死。理论上说,戒、定、慧有个先后顺序,这是便于解释其内在关系,而实践中并没有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先戒,再定,再慧。

  在较深刻的层面上,戒定慧一体无二。清净持戒,便是定,便是慧。定,便在戒中,在慧中。无漏智慧显发出来,便无时无地不在戒、定。

  认为随心所欲、根本不需要约束自己、不用放弃任何享受和俗世的追求,就能领受佛陀教法的真谛,这是对佛法修行莫大的误解。然而这种误解现在很流行。

  初学者尤其应该牢记,持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转载: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2/316818.html
发表于 2017-2-1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9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