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2|回复: 0

[学佛文档] 佛子论坛之般若义理的探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般若3

最后我们谈,总说名四谛,广说名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实是四谛之广论。

十二因缘者,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行、爱、取、有五支为集谛,其余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等七支为苦谛,此是生死流转十二因缘。对治为道谛,无明灭乃至生、老死灭,是为灭谛,此是还灭十二因缘。

所以十二因缘法中,将苦集二谛作流转十二因缘论,将灭道二谛作还灭十二因缘论;并将苦谛作七支广论,集谛作五支广论。
感恩的心,才是真正的学佛

分别解说----三谛

三谛实是二谛,三谛二谛实是一谛。佛以方便,于一谛说二谛三谛,虽说二谛,不乖三谛,虽说三谛,不乖二谛。以于第一义谛中,一切法空故,一切法如故,一切法不二故。故仁王般若经二谛品云:

【大王。菩萨摩诃萨于第一义中。常照二谛化众生。佛及众生一而无二。何以故。以众生空故。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故得置众生空。以一切法空故空空。何以故。般若无相。二谛虚空般若空。从无明乃至萨婆若。无自相无他相故。五眼成就时见无所见。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乃至一切法亦不受。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于第一义而不二故。诸佛如来乃至一切法如故。】

佛于二谛品中复说三谛,谓以三谛摄一切法,空谛、色谛、心谛,一切法不出三谛。是故应知,佛依二谛说法,不碍三谛。虽有三谛,不碍依二谛说法。
感恩的心,才是真正的学佛。

所以有三谛来者,束第一义谛及世谛为境。境是所知,心是能知故称三谛。由三谛开出境智。所知例能知为境智,能知例所知名智境。故有空谛色谛心谛也。 北齐慧文禅师,依中论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文,悟三谛妙理,与仁王般若要旨相合。慧文授南岳慧思,慧思授天台智者,成天台三观。天台三观者,空观假观中观。

以三谛二谛同是一谛故,所以三谛圆融。三谛圆融者同一无性之理也。空谛无性,不碍假谛。假谛非实而无性,不碍是空。于空假二谛立中谛,故中亦无性。 空无性不碍假中,假无性不碍空中,中无性不碍空假。故说空时,中假皆空。说假时,中空皆假。说中时,空假皆中。故说空一切空,说假一切假,说中一切中,是谓三谛圆融。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法属因缘所生,定无自性。若有自性,便不待因缘而有。法无自性,是无此法,故曰即是空。故诸法因缘有,因缘有便无自性,无自性故曰空。空即无自性,无自性即因缘有。故仁王般若云「诸法因缘有,有无义如是。」
感恩的心,才是真正的学佛。

如果空有为二,则有外空为断边,空外有为常边,着于常断二边,不契中道。有与空皆无自性,则有无自性谓之空,空无自性谓之空空。龙树菩萨云,有空空者为真空,无空空者为邪空。此是三谛中之空义。

「亦为是假名」,诸法之有,乃因缘和合假有。假有则无实体,故是幻有。何以知之?诸法既是因缘和合而有,当是因缘未和合时无有法,因缘和合后方有法。

然未和合时无法,无法和合后变成有法,不合道理。例如米、水、火未和合时,米无饭,水无饭,火无饭。三者无饭,和合而后变成饭,是不合道理的。故知因缘和合之法是假现,法既是假,因假立名,故皆是假名。此是三谛中之假义。

「亦是中道义」,离有离空是名中道。此有二种中道,约世俗谛言,对凡故说有,对圣故说空。对凡说有是实,对圣说空亦是实。约第一义谛言,据理实非有亦非空。故仁王般若云「法性本无性,第一义空如。」
感恩的心,才是真正的学佛。

所以亦有亦空,为世谛中道,非有非空,为第一义谛中道。二谛融通,中道方显。既然中道之理如是,云何能契会呢?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得契会。所以天台云,离边不住中,便契中道。此是三谛中之中义。

第一义谛中道,生佛实智,佛以实智自觉圆满。世谛中道,生佛权智,佛以权智觉他圆满。诸佛实智具无量智慧,诸佛权智成无量功德。众生学佛,仰佛实智,乃诸恶莫作,仰佛权智,乃众善奉行。于众生边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亦三谛义也。 

例如生是一边,灭是一边,众生自无始劫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断无尽无止。假设生与死为二,则生与死各不相关,势必生者常生,死者常死。若如此者,云何生死不断?故知生死为二不如道理。假设生与死为一,若生死为一,当是生时即是死时,死时即是生时,无二无别。既然无二无别,云何可说生死不断?

既云生死不断,则其不断具有二种特性,第一不断则不生不死。第二有不断方有生死。若无不断,将是无生亦无死。以不断居其中,方能生生死死。但既云不断,自是不生亦不死。正以其不生,故能生生。正以其不死,故能死死。此所以有中谛之建立也
感恩的心,才是真正的学佛。

是故中须有二种特性,一不生不死,如果生便是生边,不得谓中。如果死便是死边,亦不得谓中。故中必须不生不死。二能生生能死死,如果不能生生,是与生无关,所以不得谓中。如果不能死死,是与死无关,亦不得谓中。所以中必须能生生死死。 

不生不死是第一义谛中,即随缘无性也。能生生死死,是世谛中,即无性能随缘也。故有三谛之义。

三谛之理,已尽于二谛之中,故不多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