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76|回复: 22

[有关持戒] 太虚大师—《瑜伽菩萨戒本讲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释名题


《瑜伽菩萨戒本讲录》

      ──十九年十月在成都文殊院讲──

   释名题
    一 释本题
    二 释说者
    三 释译者
   释文义
    甲一 总劝勤学
    甲二 正说戒相
     乙一 说戒相
      丙一 四重戒
       丁一 标征名数
       丁二 正明四重
       丁三 释他胜名
        戊一 明犯过失
        戊二 明舍不舍
        戊三 示堪重受
      丙二 诸轻戒
       丁一 总令了知
       丁二 别显戒相
        戊一 障六度摄善
         己一 障布施度
          庚一 障财施戒
           辛一 悭心不供三宝戒
           辛二 贪名利戒
           辛三 不敬有德同法戒
           辛四 不应供受衬戒
           辛五 不受重宝施戒
          庚二 障法施戒
          庚三 障无畏施戒
         己二 障持戒
          庚一 明遮罪
           辛一 与声闻共学戒
           辛二 与声闻不共学戒
          庚二 别明性戒
           辛一 杀生
           辛二 不与取
           辛三 邪淫
           辛四 妄语
           辛五 两舌
           辛六 恶口
           辛七 绮语
          庚三 味邪命法戒
          庚四 掉动嬉戏戒
          庚五 倒说菩萨法戒
          庚六 不护雪讥谤戒
          庚七 不行楚罚戒
         己三 障忍辱度
          庚一 报复戒
          庚二 不悔谢戒
          庚三 不受忏戒
          庚四 怀忿不舍戒
         己四 障精进度
          庚一 染心御众戒
          庚二 非时睡眠戒
          庚三 虚谈弃时戒
         己五 障禅定度
          庚一 惰慢不求禅法戒
          庚二 不除五盖定障戒
          庚三 贪味静虑戒
         己六 障般若度
          庚一 对于法者
           辛一 不学小乘法戒
           辛二 弃大向小戒
           辛三 舍内学外戒
           辛四 专习异论戒
           辛五 不信深法戒
          庚二 对于人者
           辛一 爱恚赞毁戒
           辛二 憍慢不听正法戒
           辛三 轻毁法师
        戊二 障四摄利生
         己一 不为助伴戒
         己二 不往事病戒
         己三 不为宣说障爱语戒
         己四 有恩不报戒
         己五 患难不慰戒
         己六 希求不给戒
         己七 摄众不施戒
         己八 不随心转戒
         己九 不随喜赞扬戒
         己十 不随行威折戒
         己十一 不随现神力折摄戒
       丁三 总明无犯
     乙二 明持悔
     乙三 明悔法
      丙一 对他忏除
       丁一 上品缠犯应更受
       丁二 忏中品缠犯
       丁三 忏下品缠犯及余违犯
      丙二 自誓忏除
    甲三 结应敬修
   显要旨
    一 应了知者三事
    二 显殊胜者三事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名题

一、释本题

甲、菩萨  

兹用因明法,从破似立真以为释。
      在吾国俗习上,往往提到菩萨,即联想及种种偶像,以为菩萨者,偶像之代名词也。尝在小学教科书中,见有指儿童玩偶谓洋菩萨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任何神鬼人物偶像,皆得名以菩萨,遂令社会人士误以信菩萨为迷信,此不得不先破除者。

      复次,古来有望文生义以为之说者,则曰:菩者、普也,萨者、济也。此虽推想到菩萨为救度众生之义,然未知菩萨乃梵语之译音也。

      又其次,则知菩萨为梵音菩提萨埵之略,然译菩提为道,译萨埵为众生,谓菩萨者,大道心众生也。此译义亦未精确。梵语末伽,此译为道,梵语摩呼婆耆,此译众生,故亦为未得菩萨正义之相似解也。

上来既破其似,今出真正之菩萨义。

      则菩提者,也;萨埵者,有情也。
      菩萨,谓觉有情,有三种义:

      其一,菩萨亦为有情之一,是大悲心发起求无上正觉心有情,故名觉有情;即从初发心之菩萨以至三贤十圣行位之菩萨,是唯因前菩萨

      其二,以正觉有情,故名觉有情,此因前果后

      其三,谓依无上正觉化济有情,故名觉有情,此唯果后菩萨

      如上三义,为菩萨之正义。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乙     

      梵语?木奈耶,或毗尼,本为调伏之义,谓调练三业制伏也。

      因调伏二字,不适宜此方,故译为、为、或为戒律

      但字之广义,为禁制之意,如国家之法律,社校之规约等,皆得谓之为
      则其中可有善恶不同;
邪教等各有为其邪教徒所共遵守之戒条,此为属于戒禁取恶戒

善戒
又为世戒佛戒之分:

      世间善戒——若孔子所谓:血气未定,之在色;血气方刚,之在斗;血气既衰,之在等,为人天善法

      戒法,又名尸罗
      梵语尸罗,此为清凉,即菩萨六度中之尸罗波罗蜜,乃为清净纯善能解脱热恼清凉者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戒

      菩萨戒者,为佛戒中之一种。就佛戒言,约分为二:

一、七众戒

      依佛徒性别程度,别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六众

      以尼戒繁细难学,在沙弥尼进受比丘尼之前,更设有式差摩那尼之一阶级,故成七众

      此之七众,各有其部勒戒条,多少难易,秩然不同,曰七众戒

      若释其名义:
      梵语比丘,此云乞士,是义。

      梵语沙弥,古云息慈,取义;唐译求寂,乃志求寂灭之谓也。

      梵语优婆塞优婆夷
      此云近事男近事女,谓亲近承事三宝男女也;
      亦名正信清信男女正信三宝故,即三皈五戒在家佛徒也。

二、菩萨戒
      散见于大乘各经论,考之有梵网经缨珞经菩萨优婆塞戒经密宗三昧耶戒仪轨,与此瑜伽菩萨戒本五种;而以梵网最完具

      然梵网兼具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而能发挥菩萨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殊胜相者,则在此瑜伽戒本也。

      菩萨通七众别无部类,故优婆来受菩萨戒,则称为菩萨优婆;乃至比丘来受菩萨戒,则称为菩萨比丘也。
发表于 2017-1-5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7-1-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7-1-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丁   菩萨戒本  

      此一本为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 初持瑜伽处 第十戒品中录出者,乃便于受学菩萨戒平日诵持读本,故云瑜伽菩萨戒本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释说者

  《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所说,而此戒本出自彼论,故云弥勒菩萨说也。

      弥勒,梵语,正音梅呾丽耶,此云慈氏,为菩萨也;阿逸多,译无能胜
      云无能胜者,以其为一生补处菩萨,惟一生补处佛位,故名。

      亦有经中称弥勒比丘者,因于释迦佛七众弟子中,应摄在比丘众中也。

      弥勒菩萨文殊菩萨,同为印度菩萨观音他方应化此方者。

      至弥勒菩萨历史成佛因缘,有《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详说,兹不赘述。

      但弥勒菩萨时,在释迦如来灭度九百年间,其时弥勒菩萨早已兜率天,以无著菩萨,降中印度阿逾阇国大讲堂中,而说此论。

      无著菩萨,乃初地菩萨,因当时闻说大乘佛法者,或信或疑,故上升兜率,请弥勒菩萨降说此论。
      时之听众,或能见其相好,或但闻其法音,
      而流通者,则无著菩萨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释译者

      佛灭度后,所结集经文,皆为梵文,而此论初亦梵文也。

      由梵文而翻为中国文者,初有仅译菩萨地者,菩萨戒者;全部翻出者,为玄奘法师

      梵语沙门,此云勤息,乃勤修息灭意。

      然沙门一名,为精进修行出家者通称,而佛法中亦有非沙弥、比丘之五众得称为沙门者。如近来锡兰摩诃菩提会会长达摩波罗,虽未入沙弥等五众中,然己为舍弃家财家眷等之出家人,故亦称沙门也。

      玄奘法师之称沙门,乃苾刍众住持佛法大沙门也。

      因有深远智慧广大慈悲,故名玄奘

      奘师译经垂二十年。

      奉诏,系奉唐太宗或唐高宗之诏也;
      示翻译佛教经论,为庄严隆重,故须奉诏,使世人屏除疑伪也。

      者,也,翻彼梵文易为华文,故名译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文义

甲一 总劝勤学

    【若菩萨已受菩萨受净戒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应作此非菩萨正应作
       既思惟已,然后为作业当勤修学
       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呾缆藏及以菩萨摩呾理迦当勤修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谓菩萨于此当勤修学,藉以熏成大乘种性,而菩提心菩萨法也。

      但若比丘,须受戒后方能修学;
菩萨戒未受亦可听讲,以发心
      然,亦已受菩萨清净戒如理修行,故应端心正虑念念不忘专精审谛思惟修学

      经拣择决定是否菩萨应作已,然后或,去一切事业,为菩萨作业

      自体,为动作心所思心所,乃五遍行心所之一。
      然此,唯取前六识相应思心所
      此思心所烦恼心所相应,则为有漏染业
      善心所相应,则为善业无漏清净业

      菩萨作业,是降伏一切有漏染业种种方便以转成为无漏清净也。

      然又当专精听闻菩萨经藏论藏
      梵语素呾缆,此云契经
      摩呾理迦,此云本母,亦即论藏
      ,更加思惟以取得正确之了解,如解观察,以勤修学。

      盖菩萨,当依菩萨至教,启发理解如理证果,为平正坦途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甲二 正说戒相
乙一 说戒相
丙一 四重戒
丁一 标征名数

【若菩萨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正标出菩萨四种他胜处

      律仪一名,
      狭义,则为菩萨戒三聚律仪戒
      广义,则之一字相同,将律仪一名而用,此云戒律仪,即其例也。

      梵网十重
四重摄善法饶益有情,乃在十重第七第十四重也。
      六重,属律仪戒,已于菩萨依律仪戒七众戒中,故略不说。

      他胜者,他法菩萨能胜一切,若他法,则非复菩萨类也。
      正译则胜处义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二 正明四重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悭财故,有、有无依无怙正求财来现在前不起哀怜惠舍正求来现在前悭法故,虽现有舍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忿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信解,或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四重戒:
      其一,为,乃六根本烦恼
      其二之,亦为随烦恼
      第三,为猛利
      第四,为邪见痴
      故云也。

      第一,所利养,如财物、衣食等;恭敬,如名闻、赞颂等。
      但专贪求利养恭敬不重
      若因之而发生自赞毁他言表业,则动机以至成事,其也。
      以菩萨行纯属利他,今既不能利他,反为自赞毁他损害菩萨相违,故他胜处也。

  第二,财施法施者,菩萨法也。
      盖菩萨本为利他资财
      若遇无依怙正求资财而来菩萨之前,不起哀愍惠施
      又菩萨具有闻思慧修证正求者来前,应即方便提奖,藉胜行
      若不尔者,则菩萨

      此中须具三事:谓能施者之菩萨,及,与受施正求者,皆不施,遂他胜处法

  第三,忿小随烦恼最猛利
      者,烦恼别名烦恼不得解脱生死,厥名曰
      既不能降伏对治忿,反恣纵长养串习
      于中不特引起语业,并将引起身业争斗等,殊可畏也。

      忿为对于当时现境呈露身心者;
      于过去瞋忿境深藏不忘者,名
      若怀损害将来者,名

      为忿,成为意乐不已,以损恼有情不忍受他人谏谢不舍怨结,则菩萨,故他胜处法

  第四,菩萨学菩萨法,应习菩萨经藏、论藏
      若像似正法正法而转,以信解像似正法反谤真正菩萨法者,则他胜处

      像似正法,如伪君子之似君子,最易令人迷误。
      若大乘中各分宗派,互为障碍,皆是,如此便失菩萨。

      近见凡在大乘佛法修学者,对于自行化他,须先认识清楚;否则,即像似,有重戒

      此一条为菩萨最紧要之关头,学者其勿忽诸!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弥勒菩萨回向一切有情!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三 释他胜
  戊一 明犯过失

【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一种犯一切
   不复堪能现法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
   不复堪能现法意乐清净
   是即名为相似菩萨真菩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胜处法者,他恶法不能进修菩萨行也。

      菩萨戒者,于此四重一条,则不复能现法增长广大菩提资粮

      六度五度,为福德资粮末一度智慧资粮福智具足菩提圆满

      他胜法不能圆满六度,亦即不复能得意乐清净,谓现生不能得入初欢喜地

      由此,故为相似菩萨真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明舍不舍

 【菩萨若软、中品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
      上品缠犯,即名为
      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惭愧深生爱乐功德,当知说明上品缠犯
      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
      如苾刍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重前二起;第三,生,第四,发。

      然此四重戒中亦分上中下品
      上品者,即菩萨净戒律仪
      中、下者,应当忏悔
      若忏悔不生惭愧反生爱乐功德者,乃名上品缠犯净戒

      故不同比丘违犯性罪一犯舍戒也。

      梵语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谓,即身口七支过恶别别解脱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三 示堪重受

 【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堪任更受不堪任
      如苾刍住别解脱戒他胜法,于现法不任更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比丘重戒,于现法──此生──中不能重受

      菩萨重戒犹可重受

      因比丘戒形寿,而菩萨戒未来

      形寿,则犯者生不能重受

      未来,则弃舍犹可发心重受之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丙二 诸轻戒

  丁一 总令了知

【如是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有违犯无违犯染非染软中上品应当了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若诸菩萨受持信解奉行,于每日事宜,或犯、非犯,是染、非染,总应了知。

      ,谓染污,即是根本烦恼

      非染者,或软下品,或是无记,皆应熟习了知,勿令懈废。

      善思分别非善可作不可作,以熟习了知能作修行标准,乃得不易毁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二 别显戒相
  戊一 障六度摄善
  己一 障布施
  庚一 障财施
  辛一 悭心不供三宝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
      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
      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呾缆藏摩呾理迦
      若于僧伽,谓十方界入大地菩萨众
      若以其或少或多供养具而为供养
      下至身一拜礼敬
      下至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
      下至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
      空度日夜,是名所违越。】

   【若不恭敬、懒惰、懈怠违犯者,是违犯。】
   【若误失违犯者,违犯。】
   【无违犯者,谓狂乱。】
   【若已证入净意乐地无违犯;由清净意乐菩萨,譬如已得证净苾刍恒时法尔佛法僧胜供具承事供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凡佛弟子,皆以皈敬三宝菩萨亦应六时礼拜赞叹三宝功德

       如不创修塔寺印造经论恭敬供养菩萨圣僧礼拜赞叹观想三业懈怠空过时日染违犯

      或忘念、无记而然,违犯
      其或公务纷烦,暂时无暇,可以无犯。

       至于净意菩萨,则如证性比丘法尔,所以无犯

      梵语制多,此云佛殿
      梵语僧伽,此云,此中谓大乘菩萨众

      初地以上菩萨说法示现他受用身净土,故初地以上之菩萨正性身生生世世如来家荷担正法,故名大乘菩萨圣僧

      此正明敬供大乘三宝也。
发表于 2017-1-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何不依瑜伽师地论,来学习一下菩萨戒的总相别相
从一个对戒律的整体角度来学习。菩萨戒本来就是摄一切戒的。戒品本身就是对瑜伽菩萨戒的一个解释,而且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解释的。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
http://www.fjdh.cn/wumin/2013/12/104449318504.html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一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二
http://www.fjdh.cn/wumin/2013/12/104724318505.html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二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
http://www.fjdh.cn/wumin/2013/12/10490131850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9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