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3|回复: 7

执心潜眼根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M3执心潜眼根(分二.七处征心3)
N1阿难以琉璃合眼为喻 N2如来以法喻不齐为破
今N1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阿难又思惟──就是用这个“思惟”,就用错了!他常用这个思惟,先是“常自思惟”,现在又“我今思惟”。
阿难白佛言:阿难对佛说了,世尊!如佛所言:我跟着佛出家,是听佛教化;好像现在佛您所说的这个道理、这种的法音。“所言”,也就是前面那个法音。不见内故,不居身内:因为如果心在里边,就应该看见心、肝、脾、肺、肾这五脏六腑;可是它看不见里边这五脏六腑,所以它就不在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为什么这个心和身互相知道呢?因为身和心不能分家,所以现在佛说也不在身外边。
我今思惟,知在一处:我现在又想了:外边也不对,内边又不对,里外都不对。喔,我知道它在一个地方!总而言之,它不是在内,不是在外,大约是有一个地方它在的。
佛言:处今何在?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说在一个地方。佛就问:“你说有个地方,你这个心在什么地方啊?快讲啦!”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阿难就说了,我能分别明了的这个心,既然不知道内,看不见心、肝、脾、肺、肾,这证明是不在内了;但是我又能看见外边。如我思忖,潜伏根里:我想啊!你看,前面说“我今思惟”,这个地方又说“如我思忖”!“忖”,就是这么想一想;还是那个识心!思惟和思忖都是用识心──那个生灭心。“潜伏根里”,喔,这个心它潜伏着,在根里边哪!“根”,就是眼根,或者耳根。“潜伏”,中国俗话叫“密起来”,密到那个地方,就是不叫人看见。它潜伏到什么地方呢?潜伏到根里边。什么根?眼根。这个心潜伏在眼根里边了。
这个经文,Grace说她不懂。不要说你,阿难都不懂呢!你要听,才能懂;没有听,怎么会懂得呢?当然不懂了。所以你现在为什么要听经?就因为不懂才要听的。不是说:“喔,我听不懂就不听了!”听不懂才要听呢!
阿难说这个心潜伏在这根里边。好像什么呢?举出一个例子来比喻。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就假设有这么一个人,拿眼镜来戴上;那时候叫“琉璃碗”,现在叫眼镜。虽有物合,而不留碍:虽然有这么一个物盖在眼睛外边,但眼睛和这个物是相合的,互相没有一种障碍,也不留痕迹。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眼睛合上眼镜,就随见而有分别;心潜伏在眼根里边,也是这样。你那个眼根一看见,心里也就知道了,就有分别了。
“我想啊──”这是阿难说:“我说这个道理,这回没有错了!这回是一定对的!”还自己认为:“喔,你看我多聪明!佛问我,我一定会答得出的!”为什么阿难尽弄错了?我们人听经要知道这一点──就因为他用生灭心,什么事情尽用他那个思想去想,左思惟、右思惟,在这一部经的前面已经有三、四个思惟了。他这思惟,就是一种识,用识去想,认这个“识”就是真心了。
他不知道真心是无在无不在的,这个真心也就是个“性”。但是阿难当时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越跑越远,越跑越远。好像走错路了,越走越远,越走越有岔路,越岔路他越岔,以为这条路是对的,走来走去,越走越远;所以现在他举出这么一个比喻,来请佛判断。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然”,他又反过来说了。但是像上边我所说这个道理,就因为我能知之心在眼根那儿,所以我看不见里边。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为什么看不见里边,而能清楚看见外边呢?就因为我这个心──也就是这个“见”潜在眼根里边,所以我就往里看,看不见;往外看,看得清楚,没有障碍。所以我说这个心和这个见,是藏到眼根这个地方。这究竟对不对,下文便知。
**N2如来以法喻不齐为破(分三)
O1正辨不齐 O2双开两破 O3正为结破
今O1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佛听阿难讲这个比喻,好像戴个眼镜就能看见外边,也没有障碍,就又问阿难:“像你这么样讲,这个潜在根内的心,好像戴上了眼镜一样;那么这个人,他戴上眼镜,能看山河大地,那他看不看得见这个眼镜呢?”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阿难说:“是这样!这个人用眼镜的时候,他看山河大地,也看见这个眼镜了。”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佛告诉阿难:“你拿琉璃做比喻,说你那个心,在眼根那儿藏着,好像戴上琉璃碗一样。既然你的眼睛看见山河大地时,也可以看得见这琉璃,那么你现在怎么看不见自己的眼睛呢?”
这是佛问阿难:你戴上眼镜能看见山河大地,也看见这个眼镜了。那你心在眼根里头,那么眼镜就好像眼睛似的。既然你这个心,山河大地你都看见了,为什么看不见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子啊?
有的人说:“我也看见我的眼睛!”但那是要照镜子才看得见。没有照镜子时候,你能回光返照,自己看见自己的眼睛吗?这个道理也不成立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肉眼,不能反观自己的眼睛;阿难尊者也是这样。阿难尊者虽然证了初果,他这个肉眼也是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睛。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前边说不能见眼,佛又恐怕阿难乱讲乱说,说他能看见眼睛,所以释迦牟尼佛又问他:“假如你说你能看见自己的眼睛,你的眼睛就到外边去了,是外边的一种境界,不是你身上的了;便不能说是随时见了,随时就有分别。所以这也不对,又错了!”
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假设你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睛,为什么你说这个了知的心,藏到眼根这地方,好像戴上眼镜一样呢?
因为你说戴眼镜,你能看见山河大地,还能看见这个眼镜。那么既然你这个心能看见外边山河大地,为什么看不见自己的眼睛呢?所以你用这个琉璃的比喻,这也是不成立的,是不对的!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因为上边这个道理,所以你就应该知道。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你所说的,你觉了能知之心,藏到眼根这个地方,就好像眼睛合上琉璃。无有是处:你这个道理不对的,你又错了!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一日、 八月二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我们今天这段经文,主要就是破阿难那个妄见。他说以琉璃笼眼,他用这个理论,说心潜在根内。“潜在根内”,大概就是说眼睛的瞳仁;这个瞳仁能看见外边,就像玻璃似的。他觉得他提出这个理论是很妙的、很多旁人不懂的,可是佛又把他这个理论给破了。他又生出这种邪知邪见──这叫“邪”,不是正知正见。这种邪知邪见,对人是没有害的;可是对人的思想上,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佛不愿我们误入歧途──在这个地方上,用这不正当的见解,来揣测本妙明心。所以又问阿难:“你说如果像琉璃笼眼,那么应该能看见这个琉璃。你看不看见这个琉璃呢?”阿难说:“看见了!”那么佛就以他这个理论,来破他的理论。佛若不问这么一声,阿难或者另有旁的辩论发挥出来。所以佛就以他这个矛盾,来破他的矛盾。为什么叫“矛盾”呢?因为他要是说潜在根里,像琉璃笼眼能看见琉璃,那么他为何不能自己看见自己的眼睛?如果可以看到眼睛,这个眼睛就变成外边的东西,是外边的境界,不是自己的。如果看不见,那究竟潜在什么地方呢?所以佛说他这“心如琉璃笼眼”,是无有是处。

**这是很简单、很平常的,没有什么很奥妙的道理在里头,这人人都应该知道的,很浅显的。你若把它讲得很妙,很高深,这你永远都不会懂的。佛说这部经典,就是当时和一些门人(弟子)在那儿互相讨论道理;弟子把它记载下来了,这就是经典。所以这个道理,并不需要想得怎样高深,怎样奥妙!

**现在这一段,是在“七处征心”的经文。说是“征心”,实际上是“显见”。在我们眼睛看见的这个“见”,有见境,它怎么就能见呢?耳朵怎么能听声,鼻子怎么能嗅香,舌怎么样尝味,身怎么样觉触,意怎么样知道这个法?这里面,有“见、闻、嗅、尝、觉、知”六种作用;这六种作用,都叫“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都叫“佛性”。在眼睛就叫“见”,在耳朵就叫“闻”,在鼻子就叫“嗅”,在舌头叫“尝”,在身上叫“觉”,在意里边就叫“知”。这是一个佛性(也就是我们真心)的变化,已经不是那个本体了。那么佛现在就是叫阿难明白那个本体,明白本体,就不向外驰求了!也就是如此而已。所以“七处征心”、“十番显见”,都是这个道理。

发表于 2017-4-26 17: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20 11: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6 09: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5-14 07: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8-30 09: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7 18: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1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