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21|回复: 8

五百弟子授记品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
  五百尊者,于佛前得授已,非常欢喜,从座而起,到佛前头面顶礼,忏悔自责。能知悔过自责者,是圣贤之所为,不知悔过者就是愚痴的行为。罗汉们自责以住得少为足,未得究竟涅槃,却自谓已得。上不知有佛道可成,下不知有众生可度。只知自在安乐,什么也不管。现在方知以往全是错的,都是无智者之所为,今乃知我等修行,合应证得如来所有功德智慧。若人自以小乘四果为究竟涅槃,就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人’譬为自己,‘亲友家’譬为佛陀。醉酒而卧,‘醉’表示为五欲之酒所迷,故昏迷愚蠢,得少为足。这时,佛于此世度完了众生后就到他国。‘官事当行’:观此缘已尽,应到他方教化众生,以实相妙理教化众生,用大乘以教导之。然而其人无大智,只会沉迷于愚痴醉梦中,倒卧不起,不闻大乘法。在稍为清醒时,知道要求法,于是到他国去,行小乘法。为衣食故,求学小乘,如寒求衣,如饥求食,甚为艰难困苦,遍处乞索,不能自安,在小乘中,得少许境界,就自以为是,更不前进。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于是,‘亲友’重遇见之——喻为今灵鹫山中,师徒相遇,佛惊叹言:你这大丈夫,为什么为了求索衣食而枉受艰难?为什么变得那么穷?因为你们得少为足,不知上求佛果,下度众生,只知做一个自了汉就算了。以前我想令你们得安乐,五欲自恣,即色声香味触皆圆满,亦即五根五力的圆满,故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只是你们不知‘衣内系有宝珠’,只知求小乘而枉受勤苦忧恼,好像一般人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以求自活,便以为足,这是太愚痴。现应修大乘法,因为你们‘衣内之宝珠’未曾失去,换言之,佛性仍旧存在,若修大乘法,可得应得之果位,常可如意,不再贫穷。
  佛亦如我们之亲友,以往为妙光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慧之心,但是我们久不接近菩萨,不知不觉将大乘法遗忘,只知在五欲上用功夫,背觉合尘,还自谓已得无上道。阿罗汉之小乘果位,如生活穷困之人,得一点就很满足。幸好以前曾发大愿,一切智愿犹在不失,现在得遇大觉世尊而觉悟我等之迷蒙。若人在往昔普发过大愿,今生因缘会遇时,亦会发大愿,即种下大乘种子。一如现在之罗汉,往昔虽然曾发大愿,但因时间太久,心性迷惑了,不知进退,自困其内,忧恼不已,幸遇良师——大觉如来,使彼等反迷归觉自识家珍。
  诸比丘,你们现在所证无学之果,只是小乘,非实在灭度。我从久劫来令汝等种佛之善根,以方便权巧,示现有余涅槃相,但是汝等却误以为是究竟寂灭。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 安隐授记声 欢喜未曾有 礼无量智佛
  今于世尊前 自悔诸过咎 于无量佛宝 得少涅槃分
  如无智慧人 便自以为足
  世尊!我等今者乃知自身本是菩萨,得受无上正等正觉,得以传授记别作佛因缘,是从所未有,故欢喜不已。当尔之时,憍陈如对佛言:‘我等得闻无上菩提,念心安隐,授佛记声,欢喜信受,得未曾有。现于佛前,生大忏悔心,自悔执小,迷昧大乘,引为自咎。得少分有余涅槃就自以为足,与无智愚人无异。’
  譬如贫穷人 往至亲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 系著内衣里 默与而舍去 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 更不愿好者 不觉内衣里 有无价宝珠
  ‘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贫穷人譬如为众生;大富亲友譬如为佛陀。众生皈依佛,如同穷人到富厚亲友家。其家甚大富有,具设诸肴膳——譬如禅悦食、法喜食。后来亲友因事外出而以无价大乘法给予穷人,就舍之而去,教化其他众生。但‘穷人’一向不知自求上进,不知大乘为无价之宝,而‘卧不觉知’。醉醒后,稍为有知觉时,发心修行,名为‘起’。但是忘大乘而修习小乘,如游他国。小乘阿罗汉果,非究竟涅槃,如彼穷人,乞食自济,资生之具,甚是艰难。不求佛道,得少为足,不知自性内本已有大乘之种子。
  与珠之亲友 后见此贫人 苦切责之已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喜 富有诸财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 常愍见教化 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 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 授记庄严事 乃转次受决 身心遍欢喜
  佛为众生说无上甚深大乘法门,但众生因根机钝而不为意。譬如一人,为了使他开大智而说成佛之法门,但此人未能全信也不明了深义,时间一久,渐渐背道而驰,舍大乘而求小乘法,或者去印度,或者到泰国、缅甸、锡兰、尼泊尔及巴基斯坦等地,找来找去,倍复穷困。此为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幸重遇良师,苦口婆心,深切责此贫人。‘呵责’,乃佛菩萨慈悲之表现。目的令其发回小向大之心,舍权就实,入一佛乘。
  佛陀悟道后,本应先说法华等大乘法,唯独众生蠢钝,不能接受,故先说三藏、方等经,续而说般若,渐次入圆顿教,呵小叹大。开权显实,为实施权——此即‘苦切责己’。‘示以所系珠’:示以本已具有之佛性,使之明了应修大乘法门,如声闻人,得见佛性,如贫得宝,欢喜信受。若人能明了及实践大乘法,即是最富裕之人,有佛法于心中。‘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色声香味触,无非三昧,随缘应用,广大自在,得不可思议之神通妙用。如人要色就有色,要声就有声,乃至于香、味、触,亦复如是。这不是很妙吗?‘财色名食睡’悉皆圆满具足,好像初祖摩诃迦叶入定于鸡足山内,这不是‘长睡’吗?‘睡’几千年不算长,几万年也一眨眼而过。‘食’,法界内有最美好的食物。‘名’,能得人所不能得之名。要‘财’时,只要随意伸手一抓,就能得到。
  我等亦如贫人无异,背觉合尘,如在长夜。世尊愍见,常起教化,令我等种无上菩提广大之愿。但我等无智慧,不知往昔曾发之愿,亦不觉知本有之佛性,得少许不生不灭之乐,而自满足不求大乘法门。现在听闻佛言,方觉悟此非究竟,只是中道之‘化城’,非真实灭度。唯有得佛智,才是究竟寂灭。佛给我们授记成佛后,方知大乘为无上正遍知觉,此国土之庄严,非凡非浊、殊胜之事,及转次授记,使我们身心遍体欢喜。
  求佛法者,需要具备忍耐,不畏艰难困苦之条件所阻,方能有所成就。
  有人说‘五欲自恣’太微妙,我为了得此‘境界’而发心。你错了!若人为了五欲而发此心,不久以后将会堕入地狱。这是错用心,求五欲者,其心不正,必入魔道,做魔王眷属。大乘法乃为舍欲、断欲、无欲而发菩提心,以上所说之‘五欲自恣’,只不过是一种比喻,形容一种大权菩萨自在神通力之表现。凡有大乘根性的菩提萨埵都不会稀罕这种‘安乐’,不执此境,名为善境,若执此境,则为魔境。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要成就佛道者,则必须先断淫欲,欲是苦根,否则是颠倒众生相。



  有关其他文章
· 下一页: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

发表于 2016-12-2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6-28 11: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1-15 21: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6 09: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5-6 07: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8-30 09: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8-30 09: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2-7 09: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