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6|回复: 4

大乘释疑论(通篇读完受益无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现代的佛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昌明的时代,系统化、学术化的时代。很多人都认为,通过现代佛学研究所得出来的结论,是科学,是先进的,是具有学术水准的。
但是我个人认为,现代的佛学研究是众生通往无间地狱的捷径,是佛子慧命的屠宰场,是无神论者对宗教残酷的裁决,是以凡夫知见对圣人证量最狂妄的曲解,  佛法, 是佛教徒所探索的宇宙人生真实本面, 以及依这一真实而获得永恒幸福、  绝对自由的技术,也是人们之所以会探究这一问题的根源,乃客观本具的真理,本是超时域、超佛教的。佛陀多次强调他只是佛法的发现者而非创造者。5 }
现代佛学的根本目的被偏转了。佛学研究,原本是为信解行证服务的。如果研究佛学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否定佛法,毁谤佛法,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偏离。

某个宗教学者在中国佛教史研讨会上说

我们不信仰佛教,也不认为佛教所宣扬的是真理。但是我们认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它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它所指出 的解脱道路是假的,它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苦难却是真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它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几千年来的广大佛教信奉者是受害者。他们信仰虔诚,态度 严肃,真心相信佛教可以帮助摆脱现实苦难,他们的行为虽不足效法,但他们成为宗教的俘虏是值得同情的,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看待这一历史现象,是完全 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只讲清楚道理,对佛教作为宗教,我们批判的锋芒所向是佛教的宗教世界观,而不是当前信奉佛教的群众;揭露的是佛教麻痹人们的宗教本 质。

大家如果对现代佛学感兴趣的话,看到现代大量学者写的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你能得出一个结论说,他是在为修行解脱服务吗?他的佛学书籍、他的佛学研 究目的是什么?――这个大家可以思索。我们发现现代很多的佛教著作,看过的人了,就成了一阐提(善根断尽的人),以后很难对佛法升起信心,彻底对对三宝失 去恭敬心,一看佛经就会有一种失落感,一种迷茫感,在漫长的轮回中可能会永生永世都背离善法,远离三宝了,这就是现代的佛学研究成果。
我们看古人的书,至少是民国、清代以前的书,固然比较艰涩深奥,如果你看进去,几乎都在启迪你的智慧,在巩固你的修行,是起这个目的的。这一切所有的古代的佛教著书,在《大正藏》中的,在《续藏》当中的所有的典籍,都是为学佛修行服务的,而现在不是这样。


那么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很多佛学家、佛教的教育家,他完全对不懂佛法不信佛法,因此我们今天要反思,
大家会说日本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延续,他不是我们中国佛教的一脉传承吗?怎么会出现偏离呢?日本佛教,他是以中国佛教为母国的。从古至今,日本佛教所传承 的,的确是纯正的中国汉传佛教。但是到了关键时期代出现了一个关键的人,发生了关键性的扭曲――那就是到了明治天皇时代。明治天皇在大正之前。明治天皇本 人倾向于西学,留学欧美。回国之后富国强兵,思想很欧化。在他身上做了两件针对佛教而言的爆炸性的事情:第一件,是“废佛毁释”运动。废除佛教,毁掉释迦 牟尼佛的道法。而第二个运动更加深远,是号召僧团带妻食肉。所以从明治维新以后,整个日本佛教界就跟中国佛教脱轨了,出家人开始结婚、吃肉、穿俗装,公开 的。当他们的信仰被根本上动摇之后,日本开始进入西学东渐时代,大量地用西洋学术去武装他们学者的头脑。这个时候佛教学者也不甘落后,大量的出家人开始留 学欧美。
学佛跑到欧美去学,就有点像我们中国人学做豆腐到日本、美国去这么一种味道。学成归国之后就开始办学堂,很多学校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就是明治时代西学 东渐,大量的日本佛教年轻一代,所谓热血青年,跑到欧美去留学。大家知道唐宋的时候,日本的青年是到中国来学的,所谓“遣唐史学问深”,唐宋时是极致。到 中国来学两个中心:北方的五台山,南方的天台山,长安城也是他们的首选。但是大家知道,满清腐败以后,中国国力日衰,学术日衰,所以日本人已经不需要跑到 中国来学佛法了,往西方走。大家说,西方怎么会有佛法呢?法国、德国,一百年前有佛法了吗?――有佛法,侵略扩张带来的。因为当时的印度、缅甸、斯里兰 卡、泰国等等东南亚国家,原本的佛教国家,先后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被他们统治了。军事统治必然会伴随精神统治,早期的一些欧美传教士,一些外交使节和 一批所谓的“东方使者”,就到这些东南亚地区开始收集巴利文佛经,开始研读一些梵文的大乘佛典,所以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东西,就是以他们接触到的南传佛教 为佛教正统的这么一种佛教研究。日本的出家人到了欧美,就是拜他们为师,跟这批传教士、东方学者,从东南亚淘金来,研究巴利文、研究南传佛教的经验,从语 言学、文献学、考据学、比较学等现在比较新的学术方法,对佛教进行解剖式的研究,然后把这些思想灌输给日本出家人。

日本的出家人在欧美洗了脑之后,回到日本办佛教大学,开始编教材、翻译书、写文章、编教科书、编词典。而欧美的这批传教士、东方学者,他们几乎都是清一色 的基督教徒或者是天主教徒,他骨子里面,来研究你、是为了要破坏你,最后宣传上帝福音,是带着这种思路的,所以它首先强调的是“研究佛教一定要剥离信 仰”,也就是说独尊学术,淡漠信仰,跟我所强调的佛法要为修行服务,要以解脱生死为体、恰恰相反。这样所导致的直接原因就是,今后的一百来年的日本的佛教 学术,信仰越来越淡,解脱心、出离心、菩提心越来越淡,随之取代它的,是学术考证,是文字研究、文献研究。也就是说,是佛学研究者,而不是佛教信仰者,这 个丝毫不影响他们穿着什么衣服。大家千万不要一说学者马上就想到是有头发的张先生、李教授,现在所谓的那些剥离信仰的学者,已经渗透到了教界。

 现在一些所谓“佛教学者”,实质上正是典型的卖佛贼,拿圣教来做饭票,谤正法以换虚名,毁经典为阶梯,为愚民而服务,穷其一生来“败坏佛教”,怀着一心 断坏众生一切善根的目的!颠倒是非,谄曲歪解佛理,以佛学大师的身份明确否定佛法,自己堕落还罢了,最怕的是教坏弟子。一大批初学者看过印顺的《印度佛教 史》以后,就终生失去慧命了,世间浅薄无知沽名钓誉的学者,也以印顺的观点为研究佛学的原则和标准,如“谤法大赛”般疯狂造业,愈演愈烈,越走越远,越陷 越深,其言论毒害之深,在佛教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愚昧者很难自知愚昧,更没有知人之明、尊人之德。所以,凡夫用“考究”来否认 “证量”,实属“无知者无畏”。这种对圣贤的否定,源于智慧和善根的匮乏。

南传佛教有关菩萨道思想的经典,主要收录于巴利语三藏圣典《经藏。小部》中的《本生经》《佛种姓经》《所行藏经》及其注疏。其中:
1、《本生经》(Jàtaka)讲述了佛陀在过去无量劫生死轮回中行菩萨道、修行巴拉密的故事;该经共分为22集,收录了547个佛本生故事。
2、《佛种姓经》(Buddhavaüsa),又可译为《佛史》。共分为二十八品,主要内容讲述了包括佛陀在内的二十八位过去诸佛。
3、《所行藏经》(Cariyàpiaka),分为三品,用偈颂体裁讲述了佛陀过去生行十巴拉密的三十五个本生故事。
1956年,缅甸的三藏持者明昆大长老(Bhaddanta Vicittasàràbhivaüsa Mahà Thera)在当时首相伍努(U  Nu)的多次恳求下,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编纂了六集八册的巨着《大佛史》(Mahà  buddhavaüsa),其中的第一集上下两册即专门解释了如何修习菩萨道

虽然上座部佛教以解脱道(小乘)为主流,但是,在上座部的典籍中也记载有菩萨道的修行方法,称为「大菩提乘」(Mahabodhiy-na),而且自古至 今皆不乏其实践者。要成为菩萨(bodhisatta)必须发「至上愿」(abhinh-ra),并得到佛陀的亲自授记。要发「至上愿」必须具备八项条 件,即:获得人身、生为男性、具备只须通过听闻佛陀开示即能够证悟阿罗汉果的能力、遇见活着的佛陀、出家、拥有八定及五神通的成就、增上行、想要成佛之极 强善欲。在得到佛陀授记之后,菩萨至少必须用四阿僧只及十万大劫的时间来圆满十种波罗蜜[10]。这十种波罗蜜分别是: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出离波罗 蜜、智慧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忍耐波罗蜜、真实波罗蜜、决意波罗蜜、慈波罗蜜、舍波罗蜜。当菩萨修习诸波罗蜜达到圆满时,就能证悟等正觉,成为一切知佛 陀。
波罗蜜(parami ),也称为波罗蜜多( paramita)《巴英辞典》 提供的意思是「圆满」与「最高境界」。一 共 有十 个波 罗 。  它们是「菩萨的十个主要美德之圆满实行」 。根据南传佛教经典,一位行菩萨道的菩萨必须实践十种巴拉密[2],也即导向成佛的十种方法。
巴拉密是与大悲心和方法善巧智相应而又没有受到渴爱、我慢与邪见污染的高尚素质。大悲心(Mahà  Karuà)是视一切众生如亲生儿子的深切怜悯,这种大悲心强大到足以使菩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方法善巧智(upàya  kosalla¤àa)是把布施、持戒等十种善行转变为菩提资粮的智慧,也即只视成就等正觉为唯一目标。所有的巴拉密皆以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为基础,而且 必须具备此两种基本条件的布施、持戒等,才能被称为巴拉密。其中:)
1、布施(dàna)巴拉密是以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为基础,愿意舍弃所拥有的身外物,甚至自己的肢体或生命来帮助他人的善思。
2、持戒(sla)巴拉密是以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为基础的身善行和语善行。

3、出离(nekkhamma)巴拉密是在明了欲乐与生命界的不圆满之后所生起的舍弃欲界之心。
4、智慧(pa¤¤à)巴拉密是毫无错误地透视诸法之共相与特相的心所。
5、精进(vriya)巴拉密是为众生之福利而付出的身与心的努力。
6、忍耐(khanti)巴拉密是忍受他人对己所犯之错的忍耐力。
7、真实(sacca)巴拉密是只说诚实不欺的真实语言。
8、决意(adhihàna)巴拉密是对利益众生之善行毫不动摇的决心。
9、慈(mettà)巴拉密是为众生之福利与快乐所做的祝愿与奉献。
10、舍(upekkhà)巴拉密是对所有好与恶之法舍弃爱与恨,采取平等和无分别的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一切巴拉密都拥有利益众生的特相,协助众生或不犹豫地修习巴拉密的作用,现起为希望他人获得幸福或愿证悟佛果,近因是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圆满波罗 蜜需要极漫长的时间 菩萨在被授记之后,需要以最少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的时间来修习诸波罗蜜,直到波罗蜜完全 圆满的最后一生(例如维山达拉王子那一世)  。根据《相应部》 myutta Nikaya) (Sa ,一个大劫的时间  相等于一个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把每世的骨头堆积成一座高山的时间。因此,在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  这漫长的时间里,菩萨出生的次数远比海洋里的水滴还多。在这无数世里,没有一个众生不曾亲眼看 到他修习的波罗蜜,或是没有从中得益的。 《本生经》  ataka)里的五百五十个故事及《行藏》里的故事只是菩萨在这四阿僧祗与十万大 (J  劫极漫长的时间里的一小部份例子而已。它有如从大海洋里取来一碗海水,以便作为样本。佛陀是在  因缘具足与情况适合时才说出这些故事的。已说和未说的故事就有如碗里的水与大海洋的水的比例。 在《胜者庄严》  (Jinalavkara)里有以下对菩萨修习的布施波罗蜜的称颂“Mahasammudde jolabinduto’pi tad antare  jati anappaka va nirantatam puritaparaminam katham pamanam upama kuhim  va.” 「在须弥陀与维山达拉王子之间, 他出生的次数, 多过大海洋里水滴的数目。 有谁能衡量, 毫无间断地圆满的波罗蜜?  能形容它的譬喻到底在那里?」 除此之外, 《道路粮经》 atheyya Sutta)的注疏与疏钞和《胜者庄严疏钞》 (P (注释有关一百种善  业的美德或相,satapubba lakkhana)中提到: 「若从须弥陀隐士在燃灯佛面前发愿成佛时算起,直到  维山达拉王子布施马帝王后(Maddi)为止的期间之内,把无边世界众生所修的布施等善业累积起来,  再跟菩萨于同时期里所修的善业来作个比较,前者的善业也不足于后者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 在《胜者庄严》  (Jinalavkara)里有以下对菩萨修习的布施波罗蜜的称颂:“So sagare jaladhikam rudiram adasi  Bhumim parajiya samamsam adasi danam Meruppamanam adhikab ca samolisisam  Khe tarakadhikataram nayanam adasi.”  「充满信心与热诚地,为了无限的智慧,菩萨所布施的己身之血已远比大洋之水来得多。充满  信心与热诚地,为了无限的智慧,他所布施的己身之肉也超过二十四万由旬(yojana)广的大地。充  满信心与热诚地,为了无限的智慧,他所布施的戴着宝石皇冠之自己的头堆积起来也比须弥山为高。  充满信心与热诚地,为了无限的智慧,他所布施的自己的眼已多过宇宙中星辰的数目。

波罗蜜与海洋的比较 无论海洋有多大,它还是有个极限的。它的下方界限是海床,上方界限是海面,而四周的界限 是铁围山(cakkavala)  。另一方面,菩萨所修习与累积而成的布施波罗蜜之洋是无限的。关于这布  施波罗蜜的界限,我们是不能以「外物施」或「外财施」的数量,或所布施的血与肉之数量,或所奉  献的眼睛与头的数量来衡量的。同样地,我们也无法形容持戒等其它波罗蜜的界限。因此,当把海洋  跟波罗蜜之洋作比较时,我们应当知道前者无论多大都是有极限的,反之后者是无限的。菩萨在圆满波罗蜜中不会感到极端的痛苦  如同夏季的中午时刻,某人可能潜入湖里冲凉。当他如此做时,他不会感到来自天空的炽热。同样地,菩萨将自己沉潜于大悲心之中,当他为众生寻求福利时,他把 自己沉浸在波罗蜜之洋里。由于他把自己沉潜于大悲心之中, 即使邪恶残暴之徒斩断他的手足等等, 他也不会视这极端的苦楚为痛苦。

圆满巴拉密所成就的果报是以阿拉汉道智与一切知智为首的无量之佛陀素质,即证悟佛果。佛陀的素质包括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光八十腕尺,以色身为根基而具足的十力智、四无畏智、六不共智和十八不共法等无量素质的法身。总之,佛陀的一切美德素质皆是巴拉密之果。'

南传佛教把菩萨分为三类,即:
1、慧者菩萨(pa¤¤àdhika),又称为敏知者菩萨,他们慧强信弱。如果他有意在被授记那一世证悟声闻弟子菩提的话,他有足够的善行使他在佛陀尚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行时即证悟阿拉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2、信者菩萨(saddhàdhika),又称为广演知者菩萨,他们慧中信强。如果他有意在被授记那一世证悟声闻菩提的话,他有足够的善行使他在佛陀尚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悟阿拉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3、精进者菩萨(vriyadhika),又称为所引导者菩萨,他们信慧皆弱。如果他有意在被授记那一世证悟声闻菩提的话,他有足够的善行使他在佛陀刚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悟阿拉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三类菩萨圆满巴拉密的时间有所不同。慧者菩萨圆满巴拉密的时间需要四阿僧只(asakheyya无数)劫与十万大劫;信者菩萨需要八阿僧只劫与十万大劫;精进者菩萨需要十六阿僧只劫与十万大劫。以上时间是从被授记为菩萨之后算起。
犹如稻种必须经过固定的时间才能开花、结米与成熟。同样,每一类菩萨只有在固定的期限内修习巴拉密,巴拉密才能达到圆满,才能成就佛果。每一类菩萨皆不可能以任何方法在固定的期限之前证得佛果,因为他的智慧还未成熟,成佛的条件也就不能具足。

根据《经集?犀牛角经》的义注中说,巴拉密带来的利益是菩萨无论投生到哪里,他都不会感到极端的痛苦,皆能获得长寿、相貌美好、出身高贵、具有财势、言语可信、有大威神力等,这些皆是巴拉密带来的利益。


圆满巴拉密所成就的果报是以阿拉汉道智与一切知智为首的无量之佛陀素质,即证悟佛果。佛陀的素质包括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光八十腕尺,以色身为根基而具足的十力智、四无畏智、六不共智和十八不共法等无量素质的法身。总之,佛陀的一切美德素质皆是巴拉密之果。

在南传佛教经典中,通常只提到两位菩萨,一位是未成正等觉前的释迦牟尼,另一位则是美德亚(Metteyya弥勒)菩萨。在斯里兰卡写成的《未来种姓》一书中曾提到有十个人被佛陀授记为菩萨,但此书是后人作品,不属于巴利圣典。

南传经论只提到菩萨可分为慧者菩萨、信者菩萨、精进者菩萨三种,并没有不同阶位的分别;尽管菩萨的确是伟大的智者,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阶级的差别。

在南传教区,虽然实践菩萨道者历来皆不乏其人(如斯里兰卡的圣法大长老Ven. Nà-Uyane Ariyadhamma Mahà  Thera等),但菩萨道思想并没有占主导地位,所以其思想学说在流传过程中发展变化不大,基本上保留了菩萨道思想原型。又由于巴利经典及其注疏在南传教 区的权威地位,造成了菩萨道思想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以上详见明昆大长老编《南传菩萨道》、帕奥禅师述《菩提资粮》二书)
1,守卫如来萨婆若城.
现在很多学者缺乏基本的佛学常识,所以来毁谤大乘,一些原始佛教他们要想毁谤汉传佛教,他们就必须依靠南传经典,或是藏传佛教经典,首先阿罗汉等不等同佛的问题,这是非常紧要的问题,如果阿罗汉不等同佛,则想要修成佛必须靠大乘,那么阿罗汉等不等同佛?.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非常无知(不信汉传大乘又不去认真研究南传小乘),首先佛教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育,如果佛和阿罗汉同等,那就不应该叫佛教,叫阿罗 汉教了,南传佛教讲的也是皈依佛,皈依法,归依僧,为什么不说归依辟支佛,归依阿罗汉,归依法,归依僧呢?可见阿罗汉的果位和辟支佛果位跟佛的果位根本无 法相提并论,南传也讲佛是一切智人,是正遍知,如果阿罗汉是佛,
那南传佛经里怎么还讲贤劫千佛,那应该叫贤劫一万亿佛,阿含经强调过去七佛,过去七佛时代有百万个阿罗汉,如果阿罗汉是佛那阿汉经就不应该存在过去七佛的 概念,其次如果阿罗汉是佛,那么我们不应该学习释迦摩尼佛的经了,去学习阿难经,学习目犍连经,有八万四千阿罗汉就有八万四千种佛经,阿罗汉是佛,那么南 传佛教就不应该学习释迦摩尼佛经,去学阿迦曼经,去读阿姜查经,所以说这个说法是非常荒谬的,不管是南传还是北传佛与阿罗汉都是完全不同,南传佛教亦有菩 萨道,南传佛教亦强调三乘,所以凡是毁谤大乘的人都是对佛法严重不了解造成的。
谤佛毁法的言论本身就已证明其人德智双残,与真理绝缘。尊重佛陀尊重佛法,是需要一定德智水平的。不然,想尊也重不起来。英雄惜英雄,圣贤重圣贤。尊重圣贤尊重真理,需要相当的学识、智慧和内证修养。这是一点也做作、勉强不来的。

很多人拿大乘佛经跟小乘经一比,就发现大乘经法门太多了,我们知道,梵语阿罗汉翻作「无学」,阿翻作无,罗汉翻作学,无学就是毕业了,没证阿罗汉的弟子为 有学,因为还有烦恼没断尽需要修行,而阿罗汉说证了漏尽通就可以灭度入涅磐了,就啥法门都不用学了,所以小乘的经典的编辑完全是从证漏尽通下手,阿罗汉能 入涅磐所以不需要积累福德和功德,积累福德只会增加个人享受,对证漏尽通无益,小乘一切都是为了得灭度,不考虑这个积累福德的问题。


我们要知道佛是两足尊,是三界内佛是福德第一,功德地一,佛无量劫的不懈修行使所有三界众生加起来也没一个佛的功德多,非想非非想天只是因为修到四禅得到就得到寿命八万四千劫,菩萨长期的修行使他成佛后的寿命达到非想非非想天的万亿倍,

如果说一个菩萨为解救苦难众生,布施了那么多头目,修行了那么多劫,为圆满波罗密种了那么多善根,成佛仅仅过了四十九年就跟阿罗汉一样灭度了,那符合因果 吗?显然不符合因果规律,其实这点在很多大乘经中提到了,佛为了更好的教育众生,所以佛要扮演一个修行人的角色,要先拜外道为师学习当时印度外道中最高深 的非想非非想定,然后又用七年表演外道所不能忍受的苦行,然后方成正果,这样就使印度人相信佛是通过修行才成就的,他们也可以通过修行成就,如果当时印度 人认为佛生下来就是威力无比的天神,那么普通人能跟佛认真修行吗?

其实佛不仅仅是是南阎浮提的世尊,事实上佛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法-王,三千大千日月有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阎浮提,小乘经都是佛专门给南阎浮提的小乘 人讲的,而大乘经是给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讲解的,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发愿是要拯救一切众生,所以不可能不仅仅教育人道,亦要拯救六道一切众生,所以大 乘经里经常讲什么百亿鬼神,百亿天神,百亿饿鬼,百亿菩萨,事实那完全符合因果,如果佛不教育那么多众生那么佛就不应该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法-王,就仅仅是 南阎浮提的世尊,南传佛教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佛陀在三十三天(Tavatimsa)教完论藏(Abhidhamma)之后回来人 间时,他显出「自天下降神变」 (devorohana)  ,令到人、天神与梵天都能互相见到对方。这自天下降 ,下至阿鼻地狱29(Avici) ,四面八方则远至无边世界。那天看  神变的范围上至有顶天28(Bhavagga) 到佛陀之非凡风采的人群,没有一个是不因此而发愿成佛的。这点在《法句经注》的自天下降的故事  及《胜者庄严疏钞》里解释三种神变时有提到。 虽然那些看到或听到佛陀的成就之后发愿成佛的人数很多,但是其中信心、智慧、愿力与精进  力弱的人,在得悉有关波罗蜜的各方面,圆满诸波罗蜜的深度及漫长的时间,生生世世不可间断,以  及必须认真、透彻及不惜牺牲性命地实行时,都退缩不前了。只有坚忍不拔地圆满波罗蜜才能证得三  藐三菩提。因此佛果被称为「难得」经中又分了义经和不了义经,不了义经就像阿含经,专门因材施教,对什么样的人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对贪欲重者,说不净观, 对嗔恨重者说慈爱心,不同的经是不同的药没,如果对嗔恨心重的人说不净观那么就会加重他的嗔恨心,佛法本是药,治疗众生烦恼病,但乱用药乱讲法就会出适得 其反,对小乘人就讲苦,集,灭,道,烦恼断尽早入涅磐,对大乘人就讲发大愿,种大因,得大果,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如来大觉智海,平等如初,契理契机。应 众生不同之根性,在不同时间段,而宣说的。

大家知道三界中越往上升就越接近虚空,越接近虚空的众生寿命就越长,以至于有八万四千劫唯是一识的非想非非想天,而佛菩萨的法身正是因为具有虚空的性质才 使佛菩萨获得了无穷的寿命,大乘中九地菩萨得等虚空身,十地菩萨得到比虚空还妙的智身,为什么佛菩萨这么厉害,答案就在佛经中,小乘人和大乘人种下不同的 因,必定得果不同,一个是为了灭苦,通过阿罗汉道来得到寂灭,一个是为了拯救一切的众生,为了获得一切的功德智慧,两种不同的因使得果必定悬殊,小乘经讲 修习四无量心的人来世可以升天当大梵王,而菩萨正是因为无量劫修四无量心所以成为大法-王,梵王是什么概念,手下有无数的梵天,为大千世界的主宰,而佛是 天中天,是全宇宙的至尊,佛这个法-王是比梵王疆土大万亿倍,寿命也是梵王的万亿倍,所以梵王经常教育三千世界的梵天,佛亦是经常教育六道的众生和十方佛 土的菩萨了,阿罗汉是无学,所以证了漏尽通就啥也不用学了,而菩萨要修行却要无数劫积累福德资粮才能功德圆满,要学习万亿三昧才能成为大法-王,梵王是什 么概念,手下有无数的梵天,为大千世界的主宰,而佛是天中天,是全宇宙的主宰,佛这个法-王是比梵王疆土大万亿倍,寿命也是梵王的万亿倍,所以梵王经常教 育三千世界的梵天,佛亦是经常教育六道的众生和十方佛土的菩萨了,阿罗汉是无学,所以证了漏尽通就啥也不用学了,而菩萨要修行却要无数劫积累福德资粮才能 功德圆满,要学习万亿三昧才能成为大法-王



法义辨析 大乘佛性论总摄一切佛法,一切因果,一切戒律;

佛经讲,般若波罗蜜出生一切法,,一切法本为般若波罗蜜,地水火风依靠于虚空,而虚空无依靠,烦恼因缘依靠法性(佛性),佛性无依靠,就是一切佛法一切轮 回一切因果的基础是什么?是不生不灭的佛性,若是佛性会灭,那么就断灭论,那么就没有轮回,小乘经的因果律就不成立,佛性不增不减什么意思,佛教讲众生平 等.什么平等蚂蚁跟大象有什么平等就是因为两者佛性平等,所以佛教才提倡众生平等,如果佛性增减,那么就不存在众生平等了,因果报应的依据是什么,还是佛 性,三界中越接近佛性的众生就越高贵越长寿,因为佛性永生不灭,非想非非想天最接近佛性的体性所以非想非非想天最长寿,

大乘经讲十方诸佛同一法身,要想深入研究因果规律为什么布施别人自己会得大富,杀生自己会短命,就是因为一起有情体性都是一致的,甚至修行成佛会一体的,   所以这个因果规律就是从佛性产生,伤害其它有情本质上还是损害自己,给其他众生带来快乐也就是给自己带来快乐,佛教四法印是诸法无我,就是一切法都是因缘 生一切万法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都是无常,都是苦,都是空的,都是无我的,答案就在佛性中,佛性不生不灭,所以不是无常,大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 的境界里无我我所,所以不苦,因为般若波罗蜜不二不别,没有二原对立所以不空真实.


修行法门辨析

为什么大乘经常组织拜佛念佛礼佛呢,难道念佛就真的那么管用吗这个问题在南传佛教经典其实有解说,释迦摩尼佛过去生做摩那婆时遇到燃灯佛,莫那婆以七瓣莲 花布施给燃灯佛又跪伏在地上让佛踏过去,才得到授记,获得无生法忍,可见如果凡夫佛生起恭敬心,就会获得巨大的功德,如果摩那婆不给燃灯佛布施花那释迦摩 尼佛也不会这么快成佛,如果不趴在地上让佛踏过(佛脚下有千辅轮相,也具有很大神力),那他也不会得授记,当时成城里的国王为佛布施几车的鲜花,几十里的 衣服铺在地面都没得到授记,而唯有摩那婆对佛最为恭敬,所以得到了授记,所以说只要对佛产生恭敬心就能产生巨大的功德,迅速获得授记,所以大乘强调拜佛礼 佛,供养佛鲜花,当然念佛法门最为不可思议,因为一切有情本质上是不生不灭的,佛亦没有灭,佛菩萨的法身是一个巨大无比类似虚空的身体,而佛菩萨的境界又 比非想非非想天更加不可思议,三界里非想非非想天都已经很难思议了,更何况超越三界的佛菩萨的境界了,佛本身亦没有灭度,好比说一潭大海水,上面翻腾着气 泡,众生就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气泡,生灭不息,而气泡亦是由水产生的,佛菩萨证入了水性,获得了大海全部,而不是某个气泡,气泡生灭不息。但大海水不增不减 不生不灭,所以念佛自然会有感应,会得到很大加持力,其实成佛法门无量无边,南传佛教是讲佛布施了无穷无尽的头目骨髓妻子车乘无数劫忍辱修行无数劫持戒修 行各种的波罗蜜,最终圆满一切功德福德智慧,而汉传佛教讲不仅仅是布施头目忍辱精进有功德,拜佛亦有功德,大乘经讲释迦摩尼佛成佛是靠布施头目来积累功 德,而弥勒菩萨是修习四无量心意幻供养来积累功德,又有一些菩萨是靠建立佛塔供养舍利来积累功德,又有些菩萨是靠读诵佛经积累功德,有些菩萨是靠传播佛法 积累功德,还有是靠供养十方佛积累功德,这个成佛法门无量无边,好比说一个人要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那么他就要修非想非非想定,达到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同 样菩萨要成佛就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思维佛的境界,最终经过很久的努力也终于能证得法身,样达到佛的境界,要成佛还需要积累福德,积累福德方式很多很多,好 比人要想生的三十三天,供养阿罗汉可以生到三十三天,布施钱财可以生到三十三天,做善事可以生到三十三天,传播佛法可以生到三十三十天,供养佛舍利可以生 到三十三天,持戒可以生的三十三天,拯救众生也可以生到三十三天,所以成佛法门要想达到两足尊有很多方法,要想功德圆满必须学习般若波罗密,证得法身,达 到佛的境界,要想福德圆满方式很多种,布施头目也可以,持戒可以,供养十方佛可以,随喜功德可以,修四无量心可以,传播佛法可以,忍辱可以,所以成佛法门 很多很多。。

我们要清楚佛讲大乘的经典是以快速让菩萨成佛为主,所以功德福德特别的多,好比说你一百劫布施头目,布施手足的功德亦没有完全熟读一本法华经的功德多,你 把法华经弄懂了在成佛的路上就可以少一百劫布施头目了,学习大乘经典是世间最大的利益了,相反你如果毁谤法华经,能么你就只能到地狱多出一百劫来布施头目 骨髓了,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劝大家注意!

下面谈谈谤法问题,大般涅盘经卷第十六

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爱之甚重犯官宪制。是时父母以怖畏故若摈若杀。虽复摈杀无有恶心。菩萨摩诃萨为护正法亦复如是。若有众生谤大乘者。即以鞭挞苦加 治之或夺其命。欲令改往遵修善法。菩萨常当作是思惟。以何因缘能令众生发起信心。随其方便要当为之。诸婆罗门命终之后生阿鼻地狱。要有三念。一者自念我从 何处而来生此。即便自知从人道中来。二者自念我今所生为是何处。即便自知是阿鼻狱。三者自念乘何业缘而来生此。即便自知乘谤方等大乘经典不信因缘。为国主 所杀而来生此。念是事已即于大乘方等经典生信敬心。寻时命终生甘露鼓如来世界。于彼寿命具足十劫。善男子。以是义故我于往昔乃与是人十劫寿命。云何名杀。 善男子。有人掘地刈草斫树。斩截死尸骂詈鞭挞。以是业缘堕地狱不。
从《大法炬陀罗尼经》中可以看出,慈悲如佛都是暂时舍弃这类毁坏佛教的谤法者的(经云:三世诸佛同共放舍。);佛遮止大家去随顺谤法恶知识;同时也遮止佛弟子去听受谤法者的言论(经云:乃至有说亦勿听受。)。.

大般涅盘经卷第十一

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善男子。譬如有病必死难治。若有瞻病随意医药。若 无瞻病随意医药。如是之病定不可治。当知是人必死不疑。善男子。是三种人亦复如是。若有声闻缘觉菩萨。或有说法或不说法。不能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谤法」之业,是一切恶业重罪当中最最严重的,甚至比破和合僧及杀阿罗汉的「五无间罪」还要严重无量倍!在「三摩地王经」中就有一段经文说得很清楚:「若毁此赡部洲中一切塔,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若弑尽恒河沙数阿罗汉,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

《大智度论》云:“毁?般若波罗蜜,则为破十方诸佛一切智,一切智破故,则为破佛宝;破佛宝故,破法宝;破法宝故,破僧宝;破三宝故,破世间正见;破世间 正见故,则为破四念处,乃至破一切种智法;破一切种智法故,则得无量无边阿僧只罪;得无量无边阿僧只罪已,则受无量无边阿僧只忧苦。”

什么呢?为什么只说上这么一句,后果会这么严重呢?

因为毁谤大乘就是毁谤一切大乘修行者,就是毁谤印光大师,毁谤虚云大师,毁谤一切近代大乘修行人,毁谤玄奘菩萨,慧能大师,毁谤一切古代中国大圣贤僧,毁 谤天亲菩萨,毁谤龙树菩萨,毁谤一切印度古代高僧菩萨,毁谤一切藏传修行圣者,亦是毁谤了南传巴利圣典,亦是毁谤一切世界大千世界无量阿僧齐世界的菩萨, 毁谤尽虚空遍法界,微尘世界的三世诸佛,大乘就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亦是佛乘,亦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亦是一切解脱的根本。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心里会有这样的疑惑,甚至还有人会纳闷说:「佛菩萨不是都很慈悲的吗?怎么会让一个学佛人落得如此下场呢?」

其实,并不是佛菩萨,也不是有一个主宰神在降下这些恐怖的罪报,而实在是谤法的人本身造下的这些「业」所感召形成的「业境」啊!那谤法的业报又为什么会这 么严重呢?只因为这些谤法的人所说出来的邪说谬论,会一传十、十传百的,无限制大量蔓延,而使得无数的人在修持禅宗、密宗、净土宗等这些大乘法门时,每次 想要禅修、念佛或持咒,心里都会产生疑惧与□碍,甚至心生恐慌,连带使得这些虔诚善良的佛弟子们,在世时得不到成就,死后又无法往生佛国净土。

甚至更严重的,如果这些佛弟子因此对佛陀所宣说传下的这些大乘经典与法门产生不敬,甚至也跟著加入这场斩断大乘佛法根苗的大阴谋当中,而随著人家无知地毁 谤大乘,不仅也砍断了自己大乘菩提种苗,更使自己造下谤法的无间地狱恶业,好不容易无量劫后地狱报尽,又要堕入畜生道中受苦,即使后来投生为人,也是愚疑 无智,盲聋残缺。

毁谤佛法毁谤大乘的言论本身就跟制造毒药一样,谤法人是用用邪见来毒害众生慧命,谤法者本身制造毒药必定会堕落到地狱,而谤法言论会对初学者以及一些没有 建立正见佛弟子造成巨大伤害,包括老修行人看了谤法言论那也会对修行造成巨大障碍,初学者信力弱智慧力少吃了毒药立刻毙命,彻底丧失正信,就算是有正信正 见智慧的人去看谤法言论那就跟身体强壮的人吃毒药一样,还是危险,会对修行造成障碍,三十七助道品,五根五力,信根信力是佛法的基础,你看了看了谤法言论 就损害你的信根,就对佛法没有信力,那不要说修行大乘不会成就,就是小乘也不可能成就,佛法是甘露法,解脱法,但甘露跟毒药混着吃那还是会毒死人,所以大 家遇到谤法人要制止,要像销毁毒药那样销毁谤法言论,要警惕谤法言论,远离毒药那样远离谤法言论,远离恶知识,你没那个素质你吃毒药你会被毒死,你没那个 智慧你去看谤法言论看邪见,你的慧命修行生命也就会终结,|


读读阿含经,凡是现生陷入地狱的人全是因为接触恶知识,恶知识接触多了就必定邪见深重,违背佛法就是违背因果,违背因果会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佛说过人本 无善恶。接触了善知识就变会善,接触恶知识就变恶,所以我们修行人尽量远离一切毒药远离一切邪见,毒药一点不要吃,邪见谤法言论一句不要看,看多了你信根 就毁了,今生来讲会对你修行造成巨大障碍,今生修行上将一无所成,未来生会无数劫沉沦苦海,多闻是讲多亲近善知识学习正法,一定要远离恶知识舍弃邪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1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