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9|回复: 9

唯以佛乘更无余乘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当时我们所教化无量如恒河沙数的众生,就是你等诸比丘,以及我入灭后,在未来世中的声闻乘,他们也将会证得阿罗汉果。
  佛法都是讲因果,若无此因,则无此果。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已教化无量众生。每次出世时,现比丘身,到处去弘扬佛法,讲经说法,博得这些信众的信仰,他们觉得佛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亲切,便发愿常随这位‘法身父母’。释迦牟尼佛用平等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他的法缘,日益增广,果位日益高大,直至今天终于功成德就,他成佛道,他的弟子与他的宿缘很深。他们生生世世都随从佛转法錀,拥护佛法。当佛成佛那一生,他的弟子皆来拥护。当然,有些也赶不上。这些人就是经典上所说‘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万事万物都是仗缘方生。故佛教里云:‘诸法从缘起,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释迦牟尼佛继绩说:我灭度后,还有弟子不听闻这部法华经,因为他们好乐小乘法,故对于大乘菩萨法,均不知不觉。可是,从他们‘所行功德’,或从坐禅等得来的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他们或会证得权巧方便的果位,即有余涅槃,而认为此是究竟解脱。
  届时,‘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其他的名称。这些声闻人虽然生灭度之想,认为自己已入于涅槃(不生不灭的境界),‘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但由于他们在其他国土求佛智,也会听闻这部经。‘唯以一佛乘,而能得灭度,更无余乘法。’唯一佛乘才是真正的涅槃,而不是声闻乘著于一边之空理。‘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有时,佛也会用方便法门来觉悟众生,但归于根本,乃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诸位比丘!假使佛知道自己将要入涅槃,所有座下的大众们都得到清净、信心和解悟,得到通达一切诸法空相,入甚深的禅定,便能召集一切菩萨及声闻众,为佛说此部法华经。因为世间上所有欲修佛乘的人,是不能以修二乘法,而得灭度。二乘人所谓的灭度并不是真正的灭度,唯有修佛乘,才真能得到佛的灭度和果位。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著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佛又说:‘你们一切的比丘应该要彻底了解,如来所说的法是权巧方便法,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利根的,也有钝根的。若一开始就跟钝根人说真实法,他们是不会接受和相信的,所以我用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们。’因为佛的方便法门本来是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所以一切众生有这种方便的机缘,他们的心志只知道小小的方法和道理,若说宇宙间深奥的道理给他们听,那就不懂了。
  二乘人往往都执著在五欲的境界上,即财、色、名、食、睡。1、财能购买一切物,所以人人都放不下钱财。若能把钱当作毒蛇一样,不去贪求它,人就不会为钱财而发生斗争。有一首偈颂,形容‘钱’字很恰当:‘一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若会用者出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试看‘钱’字有两个‘戈’,就像两个人拿著戈在那里挖掘金子,又可以说二人动干戈争著金子。钱可带给人许多麻烦苦恼,但是一般人却视钱如命,贪而无厌,若会用钱者即可超出三界,不会用者就造下了许多的罪业。2、色欲,就是著住在美好的色物上。3、名欲,贪一个好的名誉,欢喜人赞叹,若受人毁辱如三百矛刺心,把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4、食欲,欢喜吃些好东西,满足口腹。尤其是修道人,不应该把食物看得那么重要,应该把食物当作良药来维持血肉残身以疗干枯成就道业。5、睡眠,有人欢喜睡觉,觉得睡得越多越好,可是愈睡愈迷,变成愚昧昏暗,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二乘人就是受到这五种欲念的支配,故还未到不生不灭的地位,我为他们说二乘法(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法的原因,只不过令他们心生欢喜而精进修行。事宣上,证到二乘法的果位,还未得到真正涅槃的境界,何异望梅止渴,要知画饼不能充饥啊!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譬如有一段五百由旬(四万里)的路,凡是要经过此路的人,将会遇到许多危险和困难。如受到强盗的抢劫,蛇狼虎豹的攻击。所以,要经过这路的人都心生恐惧,但是唯有这条路才能达到一切珍宝所藏之处,因此,他们只好冒险的向前开步走。就在这时候,其中有一位导师,他非常聪明能干,具足智慧圆满,知道如何行走这条险道,才不会被种种险境困扰,于是他发心指引所有的人经过此路,但是这些人走到半途中,却生出懈怠心,而不想再往前走。于是他们就对导师说:‘现在我们已疲倦到极点,在这怖畏的道路上,实在不想再向前走了,而且,前面还有一段很遥远的路,故我们还是不要再向前走好了。’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这一位导师有许多方便法门,他想:‘这些人真是可愍!为何要舍去到佛宝国的志愿而往后退呢?’想到这里,他只好用他权巧方便的神力,在险道中过三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个化城。然后,告诉大众:‘你们各位!不要恐怖,更不要生出懈退心。你们现在可到前面不远的一个大城里住下来,在这城里,可随意行动,假使能进入此化城,即可快速得到安隐,你们想再继续前进取宝,即可达到佛国宝所了。
发表于 2016-12-1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在文明请香
发表于 2017-4-2 14: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14: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0: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5 21: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20 07: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10: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1-7 15: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1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4 1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