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12|回复: 0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转发

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以殷重心治轻忽心,一言有益于己,便应着眼铭心;以深广心治将就心,期待誓同先哲,举措莫类时流。三若缺一,学道难矣。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不可语道。宴安怠惰,不可学道。顾是惜非,不可谋道。自信己意,不可问道。舍动求静,不可养道。弃教参禅,不可得道。依文解义,不可会道。欲速喜近,不可悟道。隔小于大,不可见道。执秽为净,不可知道。厌常喜新,不可趋道。乐简畏繁,不可明道。将就苟且,不可修道。得少为足,不可证道。
惟超群拔俗,谦己虚心;忍苦捍劳,亲近知识;触处体会,以教印心;广大悠久,事理双备;栖神净域,履蹈典型;博通古今,特达勇锐;深心无极,誓穷法海源底(以上二行之文与前段对之,其义相反可知),乃真实男子、出世丈夫。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便将是非人我,体面界墙,身见慢幢,爱染情性,全体放下,不复踌躇。将如来出世要法,彻底承当,爱乐受持,精勤趋向。自然福慧增长,日造深微。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三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三法有一,牵入恶道,忘失信心。

万法本融,由迷情执而成碍。如一指能蔽山岳,认沤必遗大海。不惟埋没己灵,亦冤屈六尘境界。讵思六尘非能惑人,人自妄惑。根根幻驰,识识纷动。仔细推求,尘既不居其咎,根亦岂职其愆?识宁独当其罪?三科分析,既无真主,纵令共合,哪有实法。而于此虚妄法中,著我著人,分取分舍。犹如捏目,乱华发生,更欲分别花相妍丑大小,不益惑乎?惟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譬如为天下者不顾家,则智眼昭明,一切境界无非真实受用处矣。

夫幻境侵夺,不惟顺流俗而俱化也。即厌流俗而切思远离,亦名侵夺。以一切境界,全是无明变现。无明变现之性,全即法性。由不达故,横生欣厌。趋无上菩提者,不得随顺幻境,亦不得厌离幻境。但了幻境即法性,悲长夜之在迷。以悲迷故,起无作二誓,欲拔性德之苦;以了性故,起无作二誓,欲与性德之乐。发此心已,则一切不如法境界,触目警心,无非助发菩萨资粮。《起信论》云:菩萨见法欲灭,护正法故,发菩提心;有见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正谓此也。

奋发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藉于外缘。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汩于恶习。呜呼!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

出世丈夫,以佛祖自期,以四弘为券,以六度万行为家常茶饭,以自利利他为的。发一言,不足自利利他,勿言也。举一步,作一念,不足自利利他,勿举也,勿念也。事苟益身心、裨法化,必黾勉为之,虽劬劳困苦,勿恤也。否虽有浮名幻利,弗屑也。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而又专求己过,不责人非,步趋先圣先贤,不随时流上下。庶几信心日固,智慧日开,而生死可永脱耳。

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随文入观,不堕嚼木之讥,不招数宝之诮。又数近明师良友,讨究决择,不可师心自是。欲学慈悲方便,须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作佛,见僧俗造恶者,勿生轻慢,须怜悯爱念,种种善巧而回护接引之。倘恃己修,见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读诵大乘,慢无闻者;自解义,慢愚鲁者;自观心,慢口说者。人我山高,胜负情重,毕生勤苦,止成修罗法界,去菩萨道远矣。

极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厌娑婆苦,深求出离。当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恶易分,莫自昧也。……吾劝汝咬钉嚼铁,信得西方及,切切发愿,持戒修福以资助之。“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此千古定案,汝不须疑。

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坚久。涉世不难矫俗,难于自持。作事不难敏达,难于深忍。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

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德育,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情养,乖戾妖孽皆消于光天化日之下。然后以之自成,则为净满自尊;以之成物,则为慈力悲仰。倘一念瞋起,百万障生;小不能忍,大谋斯乱。况今刀兵劫浊,不过积恚所招;世局土崩,皆无远虑所致。士生斯世,宜何如努力以障狂澜也!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应念身世苦空,切莫随流逐队。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克馁,莫嗜美味。尝省此世前生作何功行,可坐享檀施?十二时恒简点身口意业,善多耶?恶多耶?无记多耶?堪消四事耶?不堪耶?如此惭愧觉悟修省,自然习气渐消,智光渐露。祖意、佛意,显于一念清净心中矣。


嗟嗟!不与菩提大心相应,云代佛扬化,吾不信也。不与为生死心相应,云大菩提心,尤不信也。胜负情见不忘,仅成阿修罗法界;名利眷属意念不忘,仅成三途魔罗种子。随其所见所闻而起法执,不能舍弃名言习气,不达如来说法旨趣,不知种种四悉因缘,仅成凡外戏论窠窟。学问益多,害心益甚。学人益盛,正法益衰。吾所以每一念及,未尝不梦寐痛哭者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9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