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11-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为何身、口、意三业中意业最重要(资料图)
在身、口、意三业方面,意业最重。当代人很多人估计对这个问题看得不是很明白,也未必认可。从现实层面而言,身、口二业都会直接引起严重后果,比如动手打了人,会受到惩罚(拳手相加);动粗口去骂人,也会受到惩罚,比如现在诽谤罪,就是由于造口业而引起。如果从身口二业相比较的角度而言,口业的后果比身业的影响还要恶劣。好话不出门,流言传千里,就是口业的表现;苏秦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结果身挂六国相印,也是口业造成。口是祸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过去脑瓜不清醒的执政者们对防范老百姓乱说话方面很有一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因为乱说话的嘴巴比黄河决口还要严重,可见口这个东西,远比身业引起的后果要严重许多倍了。
从现代的法律层面而言,身与口都要承担法律后果,比如身业方面可以构成多种罪名,而口业也是相同。唯有意业方面却基本上不构成犯罪虽然在某一特定时期,会产生政治犯之类的罪名,但只要没有行动或言语上的表示,一般也不会构成直接的犯罪,最多就被冠以立场不坚定之类的名份吧。
从佛教角度而言,三业之中,意业最重。并不是说意业对人产生的直接伤害最严重,而是一旦产生了不好的念头,就极难消弭。所以佛陀在本经开头便说:宁常眠寐,不于觉寐之中思惟乱想,身坏命终,生于恶趣。就是说,哪怕是一天到晚蒙头睡大觉,也不能去胡思乱想。
从上面所说,大体可以看出佛陀的态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错解佛陀的本意,佛陀绝不鼓励我们没事去蒙头睡大觉,佛陀真实的意思是:二者相较之下,倒还不如去睡觉比较好。因为进入了睡眠状态后,总不会胡思乱想。所以佛陀列举了以下几个不能胡思乱想的理由:
1、宁以火烧铁锥而烙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
2、宁以利锥刺坏其耳,不以听声兴起乱想。
3、宁以热钳坏其鼻根,不以闻香兴起乱想。
4、宁以利剑截断其舌,不以恶言、粗语墮三恶趣。
5、宁以热铜叶缠裹其身,不共长者、居士、婆罗门女共相交接。
上面分列了五个方面,分别是眼、耳、鼻、舌、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即单单意识的东西,是形成不了气候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有它的前提条件。上面所说的眼与身等五类,实际上属于五根。与五根相对应的是什么呢?是五境(或五尘)。举一个例子说,当我们眼睛看到朵美丽的花朵,眼是眼根,而眼前所面对的花朵则是眼根所遇到的眼境。此时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我们会将获得的信息反馈到大脑中,再由大脑中枢进行集中处理后,产生喜欢或厌恶的电波和激素(或神经元素)。此时就形成了眼识,生起了分别意识。当这朵花十分好看,我们就会喜悦;反之就会生起厌恶之情。所以佛陀说不以视色兴起乱想,就是缘于眼根的原故。
阿弥陀佛,师兄好,这篇文章分享自佛法人生。佛法人生累计超过十万佛友使用,包含数十万佛学修行资料,可以学佛、拜佛、礼佛、念佛、听法、抄经等,是在家居士学佛首选。苹果手机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xuefo_vip),安卓手机可以到各大应用市场检索佛法人生下载APP,感恩合十。
佛教里面有句术语,叫三事和合成触。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前面的相关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分析过。三事比较好理解,就是根、境、识。那么什么叫触呢?这个词非常抽象,它是指根、境、识三者和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作用。而在本经中特别提到了前五触,即眼、耳、鼻、舌、身触。这五触,都是由于依于根而形成的有对也就是根与境相互为质障,所以叫对触。但到了第六识的意触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纯粹是一种精神作用,故称之为增语触。如何理解呢?举例说,一个瞎子不可能看到花朵(哪怕他一生下来就是个盲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花的美感或恶感。他完全可以在脑际中构想出某种鲜花,从而产生出某种触感。而有些精神错乱者,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虚幻的感觉:好像有人在呼喊他的名字,或者某一天他看到了空中某种灵异神光这都是意触在起作用。
佛陀并不否认我们的现实存在,而且也从不排斥我们与社会相接触。佛教本来就是从大众中生老病死、酸甜苦辣中产生而来,所以说佛教排斥现实社会,厌恶离俗当然不对。佛教顾忌的是我们接触了一些杂乱的东西后,会产生七上八下的心理反应,也就是思惟乱想。就好像背着妇人过河,背的人早就忘了,在一旁看的人还念念系挂于心头。佛陀说,倘若看了却念念不忘,还不如不看呢!佛陀是让我们去随缘不变,可不是让我们去随缘随大流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