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85|回复: 16

[佛经故事] [转]法华喻之乞丐怀珠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2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对照《妙华莲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非常的贫穷,但是他很喜欢喝酒,有一天,他去到一个有钱的亲戚家里作客,亲戚以很丰盛的饮食来招待他,由于贪杯的缘故,他喝得酩酊大醉,倒下去便睡着了。由于这位亲戚因有要事忙着出门公干,而且一去就会去很久,不是一、两天的时间,他想到这位穷亲戚,酒醒以后,既没有饭吃,亦没有水饮,就会捱饿了,怎么办呢?于是,他便拿出一颗无价宝珠,将它缝在这个穷人的衣袋里面,以让他可以拿来换钱,得到食物,免受饥渴。赠予此物后,他便自个走了。这个穷人依然醉卧不起,对此毫不觉知。
    后来穷人醒来之后,亲戚已经离去多时,他辗转到了其他国家。对于自己衣袋里的宝珠,他毫不知情,便轮落成了乞丐,身无分文,生活十分艰难。为了获得衣食,他辛苦地到处向人家讨钱、讨饭吃,讨呀、讨呀的,人家给他一点点的饭菜,他只能勉强得到温饱,即便这样,也感到很满足。从未梦想过要过富人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那位有钱的亲戚遇见他在沿街乞食,非常的可怜,于是便对他说:「岂不怪哉!怎么会为了衣食而到这种田地呢?你怎么不把我送给你的宝珠,拿去换钱呢?」穷人回答说:「哪里有宝珠啊?!」富亲戚说:「宝珠就缝在你的衣袋里,是我送给你的,为了让你得到安乐,上次我们见面时,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我将一颗无价珠宝系在你的衣服里,今天依然在此,而你却不知不觉,真是太傻了!你现在可以用此珍宝换取所需的一切,你将永远开心如意,再也不会贫穷了。不信的话,你拆开衣袋便可以看见了。」穷人拆开衣袋一看,果然有一颗珍贵的宝珠在里面。于是他把宝珠变卖了换来了很多金钱,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大富人。
    穷人喻二乘人,富亲戚喻我佛如来,“醉酒而卧”是指众生由于烦恼习气而导致的轮回苦报。富亲戚放于穷人口袋里无价宝珠,以此来说明佛为了成就众生,令其成佛,于过去千百万劫前就已经讲过一乘实相大法(即《大乘妙法华经》),是将此圆教大法潜移默化地隐含在自己41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方便法门中,没有正式向众生宣说,只是利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旁敲侧击,虽然众生没有悟道,但已经为众生种下了将来得遇圆教大法的金刚种子!
    富亲戚点化穷人,让他用宝珠换取安逸的生活。比喻佛在最后七年,即法华涅槃时,才把愿意听《法华经》的弟子关起门来讲真话,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正式向根基已经成熟的众生宣讲一佛乘实法。佛说我过去所讲三藏十二部皆戏论之粪,是为方便引导众生入佛知佛见,故做接引用的,你们不必当真!现在我快要入灭,不得不为你们说真话,只有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我才能与你们授记成佛。再也没有余乘可以使你们成佛了。此《法华经》即是如来全身,你们从来都没有减少或是丢掉过此如来宝藏,正如你们的佛性与佛无二无别一般。在圣不增一分,在凡不减一毫。下面请见《法华经》原文:
    1.佛讲《法华经》前,有5000人退席不听此经,佛却不制止他们离去,并开示大家这5000人为增上慢人,不堪承受大法,而仍留在会场的弟子则为堪能信受大法、大根大本之人。这是佛在引导众生归入此《法华经》,用了41年之久一直做引导,今天才开口讲此真法《法华经》,还有这么多的人不受持此经。如果佛不做41年的引导,将有多少的人退席,数目将更多。
【原文】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2.佛关门讲真话,诸佛出世的最终目的只为宣讲这部经,此经最为上乘,是一佛乘,再没有第二部经能使众生成佛。《法华经》乃本末究竟、一实相应。
   【原文】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3.佛又进一步说,自己过去所传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为方便引导,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众生归入此《法华经》。乃至闻佛所说方便法成阿罗汉,辟支佛等果位者,若不受持此《法华经》者,佛说他们“非佛弟子”,何况成佛?!
【原文】“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4.佛又重宣上面话的意思说偈。佛言,过去我观机逗教,因病施药,在不同的时空点,对不同的众生,进行说法,并说你们已经证入涅槃的境界。但其实这都只是我的方便引导,因为我那时并未说,你们已经成就佛道。什么原因呢?由于过去我讲述大法的机缘不成熟,而现今机缘已到,我决定说此成佛的唯一大乘之法—法华经。


【原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5.佛说我过去所讲三藏十二部皆戏论之粪。

    【原文】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宏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敝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


发表于 2012-9-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9-23 17:39 编辑

妙法莲华经舍利弗是当机者。智慧第一。看看舍利弗何时成佛?
F3 如来述成 分三
G1 昔曾教大 G2 中忘取小 G3 还为说大
今G1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尔时,佛告舍利弗:在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现在为一切的天人、人间的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沙门是梵语,译为勤息,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婆罗门,是修净行的外道。 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我曾于二万亿佛以前,在日月灯明佛那时候,我为求无上道故。无上道,有七种的无上,就是身无上、受持无上、具足无上、智慧无上、布施无上、解脱无上、行无上。常教化汝:我常常教化你。汝亦长夜随我受学:在没明白、没开悟之前,等于好像在长夜里边;你跟着我受教化、受学,我教你佛法。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我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引导你的缘故,所以你现在才生到我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里边来。
G2 中忘取小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舍利弗!我在以前教你立大的志愿,愿意将来成佛道。可是,你现在都忘了,都不记得我所教你的法门了!你就自己认为已经得到真实的灭度法门了。
G3 还为说大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还是想要令你再回忆、再想一想,你在过去生中发的是什么愿来的?你是发愿生生世世来护持我的佛法,并且跟着我学佛法,而成佛道的。你记得吗?不是就学一个小乘的佛法,证得阿罗汉果,这就算满足了。不可以的!你应该想一想你以前所发的愿、所要修行的佛道。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我因为想要你想起你以前所发的愿力、所要成的佛道,所以现在我才给这一切声闻众生,说大乘的经典。名妙法莲华:这部经的名字,就叫《妙法莲华经》,教菩萨法:它是教化菩萨的;佛所护念:你学这种经典,十方诸佛都会共同来护念你。
F4 与之授记 分二
G1 长行 G2 重颂  G1 分八
H1 明时节行因并得果 H2 明国土 H3 明说法  H4 明劫号 H5 明众数
H6 明寿量 H7 转记补处 H8 法住久近
今H1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舍利弗!我现在给你授一个记!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你于无量未来世中,经过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么多的大劫;不可思议,是不能用你的心来想,不能用你口来说。在那么长的时间,供养若干千万亿佛:若干,就是没有数目那么多,也是不知道多少;总而言之,供养不知道几千万亿那么多的佛。奉持正法:你顶戴奉持正法,也就是恭恭敬敬的来行正法,不是行邪法。
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具足菩萨所应该行的六度万行这种道。
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
:在那时候,你也就应当可以成佛了,佛号为“华光如来”,华是莲华,光是光明。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
佛的十号,你都具足的。 怎么叫如来呢?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乘如实之道,就是所乘这个道,是实实在在的成佛之道。成佛之道,并不是虚妄的,是实实在在的;你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来成佛。这是一个解法,在《金刚经》的解法是最好。是说什么?“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所从来,那么有没有去的地方呢?亦无所去,所以叫“如来”。又“如”者,就是个静;“来”者,是个动;是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动也就是静、静也就是动,动静一如。 怎么说动也就是静,静也就是动呢?动,怎么会有个动?因为有静,显出来动;怎么会有的静?因为有动,才显出来静。静,是从动那儿生出来的;动,也是从静那儿来的。所以动静一如,二而不二;虽然是两个,但是还是一个。好像冰和水似的,水就是冰,冰就是水,这一样的意思。所以动不碍静,静不碍动;静到极点,就该动了;动到极点,又该静了。我们人白天就是动,晚间就是静;但是在静的时候,人也有动;也有在静的时候,他要去动去;有在动的时候,他也要去静。白天本来是动的时候,他睡觉去,这就是静;醒了,就是动。晚间本来应该睡觉,他又不睡觉,这是动。
应供:就是应该供养,这是对众生来说,我们应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对着佛本身来讲,是应受人、天的供养。应,就是有求必应,无感不通。怎么有求必应呢?这供养三宝是有所求的,就要求福、求慧;因为你想要求福、求慧,所以就要供养三宝。
正遍知:你知道心能生万法,这是正知;你又了悟万法唯心,一切法都是从你心里那儿生出来,所谓“佛说一切法,应众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你知道万法唯心,这叫遍知。
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智慧。行,就是所修行的行力。智慧、行力充足了,这叫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善”就是好,“逝”当“往”字讲;善逝,就是要到那个好的地方去。
世间解,世间所有一切,他都明白了;所谓世法、出世法,他没有不明白的。
无上士:只有佛才可以称得无上士;其余的众生,都不可以称无上士。菩萨叫大士,还有一个名称,叫有上士;佛就叫无上士,没有再比他高的。
调御丈夫:调御,也就是驾御;驾着车,到南方,或到西方。好像现在有汽车,也要抓着驾驶盘,这叫驾驶;驾驶,也就是调御。在以前北方有马车,要用人来赶着车,你用鞭子抽马一下,它就往前走;驾御马车,这叫调御。佛是调御三界的一个大丈夫;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三界。
天人师:天,是天上;人,是人间。佛是天上和人间的一个导师。
佛:具足三觉的意思,有自觉、觉他、觉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备,故名为佛”。
世尊:是世、出世之尊。
H2 明国土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华光如来的国土名为离垢,土地非常平整;清净严饰,安隐丰乐:不但平正,而且清净,没有一切的垃圾,没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个国土又平安,快乐最多,没有一切的麻烦。天人炽盛:在这国土中,不但人间的人住在这儿,天上的人也常常到这国家来。炽盛,是天人都很多的,好像火烧得很旺。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以琉璃宝为地,有八种互相交叉的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在交道的地方,以黄金作界线。绳,就是界线。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在以黄金为绳的八交道旁边,有七重行树,是以七宝罗网来装饰;在树上常常有花有果。
H3 明说法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华光如来,也是以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来教化众生的。
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舍利弗!这位佛出世的时候,虽然不是处于五浊恶世,但是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因为以根本所发愿的缘故,所以说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法。因为他以前跟着所学的师父学佛法,这个师父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三乘法,他做徒弟的,也发愿要照着他师父这样去学。所以虽然不是出在五浊恶世,他也是说三乘的方便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希望2012 于 2012-9-28 17:05 编辑

版主您说的没错,您所说的舍利弗何时成佛,是指成圆满佛,究竟佛!

而楼主所说的是分证佛(月牙佛),只所以这么说不是创新,而是古大德早有此说,那我们看一下达摩祖师是怎么说的:

达摩血脉论》中的有关开示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2-9-23 17:32
妙法莲华经舍利弗是当机者。智慧第一。看看舍利弗何时成佛?
F3 如来述成 分三
G1 昔曾教大 G2 中忘 ...

明心见性的菩萨称为分真即佛(月牙佛),还有习气没有除尽,悟后起修,除去习气成为圆满佛!

为什么叫分真即佛(月牙佛),蒙佛授记以后,虽然离成圆满佛的时间还很远,但比起无量的时间来讲,几千劫相比无量也是有限的时间,也是一点点时间。您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舍利弗现在就是分真即佛(月牙佛)
发表于 2012-9-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既然要弘扬佛法,就要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世间法尚且要一丝不苟,佛法如何随意乱讲?
什么分真佛?
分证佛。有六个层次。末学已经贴出来过印光大师关于六即佛的开示。为何不认真读一读?
明明是凡夫一个,偏偏要说是佛。混淆视听,耸人听闻。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2-9-28 16:55
师兄既然要弘扬佛法,就要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世间法尚且要一丝不苟,佛法如何随意乱讲?
什么分真佛?
...

我是凡夫,可见您是圣人了!

顶礼圣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2-9-28 16:55
师兄既然要弘扬佛法,就要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世间法尚且要一丝不苟,佛法如何随意乱讲?
什么分真佛?
...

谢谢版主圣人,我写错了。是分证佛。

您不认同我说的,那么达摩祖师的话我们看看是怎么说的好吗?

(一)《达摩血脉论》中的有关开示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自明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妄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
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识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凡夫一个,正如版主所言,不敢乱讲,可达摩祖师是公认的明心见性的菩萨。

如果我所言有惹众生起烦恼,或者错解佛意者,在此至心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祖师开示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
尔见前,亦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皆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
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发表于 2012-9-28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2012 发表于 2012-9-28 17:12
谢谢版主圣人,我写错了。是分证佛。

您不认同我说的,那么达摩祖师的话我们看看是怎么说的好吗?

请问。你是学佛,还是学达摩?
大涅槃经指出。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请问师兄依什么?
请回答。
发表于 2012-9-2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2012 发表于 2012-9-28 17:14
我凡夫一个,正如版主所言,不敢乱讲,可达摩祖师是公认的明心见性的菩萨。

如果我所言有惹众生起烦恼, ...

既然达摩是菩萨。是几地菩萨?
为何师兄的帖子说什么当下成佛?
请找出佛经依据?
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发表于 2012-9-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妙法莲华经世尊为1255位大弟子授记作佛。都是要无量劫的行菩萨道。
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此话出自法华经,楞严经,还是华严经?
发表于 2012-9-2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2012 发表于 2012-9-28 17:16
达摩祖师开示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亦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 ...

师兄打着弘扬妙法莲华经的旗号,扯一些与法华经不相干的闲话是不是误导同修?
发表于 2012-9-2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见性即是佛,



释迦牟尼佛在哪部经里这样讲过?
发表于 2012-9-3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六即佛理论
六即佛”的道理:(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本具觉性。”一切众生本来就具足觉性,理体就是佛。
二、名字即佛:“闻此理性,圆解初开。”听到这种理性的道理了,就能够开悟,知道佛法是了不起的;能够知道这种道理特别地圆满。
三、观行即佛:“念念观心,伏五住惑。”要是能够依照圆教的道理,念念修行,念念用心地功夫,就能够降伏五住惑。五住惑是什么?就是:(一)见一切处住、(二)欲爱住、(三)色爱住、(四)无色爱住、(五)尘沙无明住。这五样,都是烦恼。
(一)见一切处住:这是指一切凡夫的执着,无论看见到什么境界都以为是好的,因而去执着,这是一种见惑。
(二)欲爱住:譬如有人用功修道,把一切的境界都看空了,超出凡夫的执着而得升六欲天。一旦到了六欲天,觉得天上比人间快乐自在,就停留在天上不再勇猛向前;这就是欲爱住,在欲界里执迷耽住了。
(三)色爱住:如果这位修行人,进一步到色界天,但觉得色界天的禅定乐非常自在,再也不向前,于是又被耽住了,成色爱住。
(四)无色爱住:假如修行人能更进一步而升至无色界天,这时身体形相都没有了,只留下一个识。如果执着这个境界,便成无色爱住。
(五)尘沙无明住:把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超出去了,还有个尘沙无明住。尘沙无明住是什么?就是根本的烦恼。尘沙惑,就是对于度众生方面受障碍了:“唉呀!众生怎么这么难度啊!”就生退心了。这是因为众生的根性,各式各样的脾气,如尘沙般的多,便生退转心,因而在度众生方面便生出障碍。无明,就是一种根本烦恼,根本滞碍。若能降伏这五住惑都不起了,这就证得“观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功深垢落,净于六根。”循序不断去修行,日久功深,洗涤心垢,把烦恼垢都去除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清净了,这时便证得“相似即佛”。拿个比方来说,这相似即佛就像什么呢?就像打铁似的。这铁虽然没能�善鳎?涯翘?庖丫?汲?袅耍?馓?獾袅耍?徒邢嗨萍捶稹S趾帽人担?颐强谭鹣瘢?劝逊鸬穆掷?滔吕矗?侔讯?⒛俊⒖凇⒈恰⒚嫉刃蜗嗨茉炝耍?墒敲惶?穑?裁豢?猓?饩褪恰跋嗨萍捶稹薄�
五、分证即佛:“分破无明,分见法性。”这比如把佛像一分一分的贴金。无明惑有四十二分。每破一分无明,便显一分法性。在教理上说,能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性的人,就能“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在一百个世界上成佛,一百个世界上八相成道。能破二分无明的人,就能“千界作佛,八相成道”。能破三分无明,显三分法性的人,就能“万界作佛,八相成道”。如此类推,能破四十二分无明的人,就能于无穷无尽的世界上作佛,八相成道。这就是“分证即佛”的道理。
六、究竟即佛:“无明断尽,理性圆显。”断尽四十二分无明,功圆果满,真如道理完全地都显出来了,这时便证得“究竟即佛”。
现在讲一个用“六即佛”破外道异端的故事:过去我在东北时,有一次脚生了疮,就到一家膏药店去买膏药。膏药店的老板见到我,很客气地拉开凳子请我坐,并且请我喝茶。我心想:“就买这几帖膏药,也不是什么大雇主,他还这么客气?”接着,他打开话匣子向我传教,说:“法师!你们是红阳世界的和尚,但现在已经是白阳世界。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是红阳世界,而今弥勒佛出世,是白阳世界。这个时候的出家人不能成道;‘道’已落入火宅,落到俗家人之手了,唯有在家修行才能成道!”
我一听,这是白阳教才这么说!于是就用“六即佛”的道理向他解释:“在理体上而言,根本一切众生都是佛,也不分出家、在家,这叫理即佛。听经明理之后,才进入名字即佛的境界。好比从沈阳坐火车到北京。要坐上火车,才好比观行即佛。进入山海关,知道离北京不远了,这就能比喻是相似即佛。火车每进一站,便靠北京近一点,这比如分证即佛。一旦过了天安门,确实到达北京了,这才是究竟即佛。”
我这么一说,膏药店老板一听之下,两眼发直,他那一套也不讲了,不敢再胡说八道。然后他问:“法师!你住哪座庙呢?”我说:“我住在万寿寺。”他问:“你们庙上讲经不讲经呢?”我说:“讲经。”他问:“什么时候讲呢?”我说:“每年夏季,从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都讲经,讲的时候都有登报纸。”老板说:“唉呀!还是得要听经。我原本以为我们在家人才能修道,出家人不能修道。现在听师父一说,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错误的!”
由此可见,用六即佛的道理可以破此类的邪知邪见,否则他便会一直错到底,岂不是太可惜?六即佛的道理,能破人懒惰懈怠、贡高我慢、高特圣境、自卑败劣等等知见。人都是懒惰懈怠的。在马来西亚怡保,就有一班佛教徒,听到香港某一位法师向他们说:“人不用修行,到时候就会成佛。修行是白用功、白吃苦。”于是这班好懒惰的佛教徒都频频附和:“唉呀!法师说得真对啊!怪不得我们修行这么多年,一点利益也没有得到;原来还不用修行,到时候就自然成佛了。法师说了,我们这才明白!”
以后,这些人怎么样呢?每逢什么地方有法会,这些人到那儿也不拜佛,就站在一边看热闹。好比说,人家唱〈大悲忏〉或〈炉香赞〉,他们在旁边说:“不错!蛮好听!”但是只听而不随喜,辛苦事儿不作了,就是等着成现成佛。这样的人,拿六即佛的道理就能把他给破除了。其实他们只是理即佛,是个没出息的佛,如果不用功去真修实证,岂能真正成佛?天下那有这么便宜的事?就是世尊也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慧双圆,才成佛果。我们薄地凡夫,坐在那里,就等着成佛,那有这么容易?譬如一个宝珠原本有光,但是它掉到泥里而不能现光了,你得用功夫把这泥洗掉,它才能有光。所以这种懒惰懈怠的人,用这六即佛的道理,就能把他给破除了。
或有自卑败劣(卑劣慢)的人说:“佛的境界,唯独佛能证得。我们凡夫俗子,怎有机会修成佛位呢?”这种自卑败劣的人,他要是能听到六即佛的道理,以这“人人皆能成佛”的道理来解释,则群疑冰释。有些人贡高我慢,他那个我慢大劲儿来了的时候,连十方诸佛也不佩服,说:“这算个什么呢?”如果能以六即佛的道理问他:“你这么贡高我慢,究竟你是破了那一分无明,断了那一分惑呢?”这时他也不得不老实过来了。
“六即佛”的道理,是天台智者大师研究《涅槃经》而发明的道理。此外,佛又有三身:(一)法身,(二)报身,(三)化(应)身。法身是本觉性体,我们本觉的理性。报身是始觉智圆;刚开始觉悟,这种智慧就已经圆满了。化身是慈悲应现,即是应众生之机缘而示现;因为世间人,苦难的众生居多数,佛才现前,这就是应身。法身又名毗卢遮那,翻到中国话,就叫“光明遍照”。报身又名卢舍那,翻到中国话,就叫“净满”。化(应)身就是释迦牟尼,翻到中国话,就叫“能仁寂默”。
这三身,非一非异。非一,不是一个,是法、报、化三佛;非异,三佛原本就是一佛。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所见的也不一样,有的人看见报身,有的人看见法身,有的人看见应身。又有一个比喻:法身,就像珠体,是圆的;报身,就像珠光,那光是净的;化身,就像珠的影,能够互相摄照。但是,离了体也没有光,离了光也没有影,它三个都是一体的。由影知光,由光见体,三身理明,梵网义显;这三身的道理要是明白了,梵网的意思,就都可以显明出来了。
以上解释“佛”字,次解释“说”字。这个“说”字,是“悦其所怀”也;佛是欣悦畅其本怀,而为众生宣说此经。故说:“诸佛久修久证一体三身,了知一切众生同具此德。大悲薰心,每思济度。今机缘初熟,乃接归本源世界,亲觐本尊,秉受心地法门。次复示成树下,普为凡夫结重轻戒。俾受者顿入佛位,成真佛子。度生本怀,于兹畅悦。”诸佛乃是以大悲心,把我们凡夫接引到如来地上。

发表于 2012-10-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关于狂魔入心的开示-----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受阴(二)狂魔宣化上人开示: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阿难’,‘又彼定中’:又在这个定里边,‘诸善男子’:这一切修道的善男子,‘见色阴消’:见五阴中的色阴已经消了,他自己也知道。‘受阴明白’:这个受阴他也很清楚的。


在这个时候,‘胜相现前’:就有一种胜相。胜,是殊胜,很不同,很特别的这种相;现前,现到他的心里。‘感激过分’:所以他就生了一种感激心,可是太过分了。过犹不及,那个走过头的,和没有走到的人,相差得不太多,都不合乎中道。譬如,你想到这个地方,到了这地方,你不停,又过去了,那也等于没到一样。


所以这感激过分了,‘忽于其中’:忽然在这个定中,‘生无限勇’:生出来一种大勇猛的心。‘其心猛利’:他这个心,勇猛精进得不得了,‘志齐诸佛’:他说佛和我是一样的,自己同佛是一样的。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他说第一个阿僧祇劫,第二个阿僧祇劫,第三个阿僧祇劫,这三个大阿僧祇劫,他在一念之中,就能超过去,所以他自己就说他是佛了。不但他说自己是佛,还说所有的人都是佛,那么这种人就落于邪知邪见了。不错!所有的人都是佛,但是你要修行。修行不是说在一念之间,就成了佛。这修行要有一个长远的时间。你若明白佛法,依照佛法修行去,那么或者会时间不太长,但是也不能一念就成佛了。


这种人就因为修行也没有善知识指示,他自己也没有智慧。那么他用苦功,用来用去,就发生一种邪知邪见,他看自己这么久都没有成佛,所以他说他就是佛了,就成佛了。这一段文就是受阴里头的例己齐佛,说自己和佛是一样的,其实就这一念的错误,已经就著魔了。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现在《楞严经》讲到五十种阴魔,这是最要紧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这五十种阴魔,一定会走错路的;不走错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认识阴魔的境界,就不会胡吹乱捧了,不会自己看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无论谁,你有亲戚朋友,都可以叫他们来听一听这五十种阴魔,令他们知道这种修道的境界。


‘此名功用’:这个名字就是发生一种功用,你用功发生一种作用,‘陵率过越’:它在你自性里边,互相这么样变化变化出来的这一种过越,所以才生出一种发大勇猛心。发勇猛心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的。你勇猛精进向前去修佛法,是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生一种我慢的心,不可以说:‘哦!我就是佛了!’


你就是佛了?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你说了几藏几部啊?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你连懂都不懂呢!说你也就是佛了?你说这真是岂有此理呢!佛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你连一藏也没藏,一部也不部,怎么你就可以成佛呢?那不要说你讲了三藏十二部,你就讲一讲这三藏十二部,无论哪一部经提出来,我都会讲的,我都明白它那个道理。你若能这样子,这也只可以称做佛的弟子,也不可以称佛的!所以他觉得这个世界上,现在人人都恭敬佛,他也就想作佛了。将来他死了,好有人供养他。其实死了埋到地里头,变成灰了,什么也没有了。


‘悟则无咎’:发这种猛利的心,可以!你要是明白这是一种境界,‘非为圣证’:不是圣证。


‘觉了不迷’:你能觉悟而明了,不再迷惑,‘久自消歇’:那么时间久了,它也就平息下来了,它这是一时的。


‘若作圣解’:假设你说,这就是成佛了,‘则有狂魔’:这时候就有个狂魔。所以你看,这五十种阴魔,你都不认识,你怎么就会成了佛了?这种狂魔,就是狂妄、贡高我慢。‘入其心腑’:入他的心窍里头去了,就到他身上。到他身上,把他本来的画魂就给撵走了。这个魔王就在这儿坐殿,就当他的灵魂了。


‘见人则夸’:他无论见到谁,就夸奖自己,是己非人。就是抑人扬己这么样的,说人家都不对,就是他最高,他自己就成佛了!‘我慢无比’:这个我慢就是对谁都傲慢,‘其心乃至上不见佛’:往上也没有佛了,为什么呢?他就是佛了嘛!‘下不见人’:他也看不见人了。看不见人,他看见什么呢?啊!他说一切人都是佛了。他自己是佛,在他上边没有佛,他就是佛;将来一切人都跟著他成佛,所以他下也不见人了。


‘失于正受’:他失去这个正定正受了,‘当从沦坠’:这种人应该堕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2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