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随喜功德

大安法师开示精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师父慈悲,经典之开头应该是“如是我闻”,若是“我闻如是”,可否信之?



答:佛在涅槃的时候,阿难请教四个问题,就是佛一切经典当中以什么字作为开头,佛说就用“如是我闻”。不仅释迦牟尼佛,一尊佛这样的开头,就是其他的未来的诸佛,包括以前的诸佛,都是“如是我闻”。“如是我闻”这是代表着信成就,为什么叫如是?这个如是就是亲耳听闻到佛是这样说的,不是自己杜撰的,而且当时结集的时候,是五百阿罗汉都来。当时阿难在升座结集经藏的时候,开始诵出六种成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参加法会的有多少弟子等等,六种成就,那么说完之后,要五百阿罗汉同时印可是真实的,这个经藏才算通过,如果有一个阿罗汉,有一位尊者说这个我没有听过,我不是这样听说的,就是一票否决啊!这是非常严格的,要全体通过才如法呵!如是我闻,它为什么叫我闻?我是代表阿难的一个假称嘛,其实阿难这时候他已经是阿罗汉,已经离开了一个我,这是个名字我。为什么叫我闻?当时阿难升座的时候,也许是诸佛如来加持,阿难本身长得就很庄严,所以一升座,那种相好庄严,大家都以为阿难成佛了,但是,阿难一说如是我闻,大家就说,噢,不是阿难成佛了,他是代佛传达经典,是让我们产生一个信心。所以这样的句子排列,在译经家里面,是这样排列的,我们就如是信受。但有的经译成“我闻如是”,这是译者的手法不同,表述的差异,然经的内容是可信的。

问:极乐世界是否原本存在?是后来被阿弥陀佛发现的,还是原来就没有,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建设的?



答:这种存在啊,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够思维的存在,你说它是存在,也不能说它是一个实体的存在呵,它是真空妙有,是阿弥陀佛契证到诸法的空性,由大悲心,为了救度众生故,所流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它不需要我们建设呵,它不是一个造作的过程,这是无作妙用,不像造房子,要挖地基,要用砖块,要用什么什么来建,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这样造作的,是称性流现出来的。它的树不是一寸一寸长大的,它是一下子就那么高的,我们要理解称性了,海印三味啊!是这么一种不可思议的情况。诸佛如来建构净土,度化众生,这里面种种善巧方便都是属于不可思议的境界。那么阿弥陀佛,实在来说,你也不能说他就是十劫以来才成的佛,阿弥陀佛十劫以来所成的佛也是这一期的应化。实在来说,阿弥陀佛是久远劫以前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大愿是法界当中确实发生的一桩大事因缘,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契证到宇宙法界的真相,现量契证,他把这桩事情和盘托出告诉我们了。而且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有密切的关联,是救度娑婆世界苦难众生的最殊胜、最简单、最圆顿的一个法门,所以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同体慈悲,悲心哪,欲令我们赶紧离开这个三界火宅,径登安养,获得相似的涅槃快乐,让我们迁移到那个地方去。我们要依教奉行,就很好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西方极乐世界建构的种种因缘事理、因果,我们就了然明白在这里面,不需要用我们的思维逻辑,那是离四句、绝百非,超情离见的,我们仰信遵信,如教奉行,就好了!

问:九法界与十法界有何区别?



答:这是一个名相概念,九法界是指六凡的法界。六凡法界,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这是六,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这就是九法界。十法界是再加上一个佛法界。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常常讲九法界众生?由于佛在佛的状态当中,他是能度者,所度的是九法界众生,佛与佛之间不存在救度的问题。所以,九法界加上佛法界就构成十法界。

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



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你祖母就是由于她吃素,做义工布施一切,又能够坚持,你不要以为他只会念阿弥陀佛,只会念阿弥陀佛,就是大善根之人哪!就怕她又念念这个,又念念那个,这山望着那山高,头头不清,账账不了,她就不仅出不了舍利子,她很多事情都麻烦。所以,正因为她只是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平时又注意修福,刚刚讲的净业三福,修福修慧求生净土,她因为善良,心很单纯嘛,所以这个阿弥陀佛名号无量光就在她身心上产生了作用,就会出现这不可思议的现象。所以,这三百多颗舍利子留下来,是她老人家得佛慈悲加持,来令我们产生信心的。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出现舍利子,就能往生。出现舍利子在港台都有很多,在大陆也有,这是有很多例子表明的。

问:曾在开示中听到,我们的病痛是由贪、瞋、痴引起的,对吗?



答:由于有我们的烦恼病,才有我们生理上、身体上的病。身体上的病啊,由于这个病痛直接本源性的原因,是我们贪瞋痴的种种烦恼,然后这重重烦恼在心理上的病,就影响到生理,地水火风四大就失调。看看,哪一种产生了问题,它就在哪一种当中出现哪种疾病和疼痛。

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否是佛书?如果不是,是否不应该流通?



答:这也是一部善书。说的是俞净意如何表面上装着放生啊,行善啦,实际上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很多污染的心,结果搞得命运不好,他还怨天尤人。然后通过灶神向他开示,他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啊。于是开始立志,要从念头清净开始真修,最后实干改变命运。这样的一个过程,对我们做人还是有启发意义的。所以它也是广义的佛书,可以广泛流通。

问: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病后对佛法失去信心,很难再与他交流佛法。请问法师,有何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答:那么这是业障现前了。通过他这样生点病就失去信心,也就说明不是失去信心,而是原来他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心,于是没有在这种持戒念佛,这个心性的修持当中下够过真功夫,如果下够了功夫的话,他也不会得精神分裂症,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跟他交流,我们还是要有慈悲心,尽可能地给他开导,告诉他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有无量光,无量光能够治精神分裂症,使他的精神、心性恢复到正常状态。他要有坚定的信心,然后每天忏悔自己的业障,拜佛、忏悔,痛哭流涕地忏悔,然后一天念三万声佛号。你让他看看,他愿不愿听,听得进,是他的福德智慧,听不进也就阿弥陀佛了。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家人是否可以通过念佛、念经回向给他,让他的病情慢慢地好转,可以回向,但主要是让他自己念。

问:庄周梦蝶,是蝶入梦,抑或人梦蝶,梦境可信性高吗?请开示。



答: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那个更真实呢?这个寓言故事是很意味深长的。实际上,庄周梦蝶,等他醒过来迷惑,实际上他迷惑是有根据的,他醒过来之后还是在梦中,既然是梦,梦就没有什么可信性,有什么可信性?梦就是虚幻的、虚妄的东西。佛典里面对这个世间常常用梦来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从生灭心产生的都是有为法,这些有为法都是在做梦,没有一法的真实。既然了解到做梦,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它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来到世间,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寿命长一点还是短一点,本质上也没有差别,都是在做梦——无明大梦。为什么佛是觉者,佛就是从梦里面醒过来了,这个觉者来觉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众生。其实我们在梦中遭受种种的苦难,它也是虚幻的。但是在梦里面你会被这个梦境所控制,它是会感觉到真实的恐惧,诸佛示现在世间,就是让我们醒梦。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我们在梦中说救命呐,救命呐,苦不堪言。那么在观世音菩萨示现下,我们从梦里面解决了我们梦里的问题,它还能如梦。这只是解决世间众生的一些苦恼问题,那最终真实大利,就是让他醒过来。你在叫救命救命,这时候——比如你的小孩正在作恶梦救命救命,做父母的,你不会太当真吧!他说救命救命你还真的扑通一下,要拿枪过来啊!你知道是假的,这时候,你帮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啊,醒来醒来,宝贝宝贝醒过来。醒过来他就好了嘛!所以我们问题是要醒过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醒梦。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地成为朗然大觉,三界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从这里面去契入——如梦!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请师傅慈悲开示,当念佛号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会很自然的掉下眼泪?



答:好啊,这说明阿弥陀佛的悲心被你接纳了,就像绵里藏针,这个针把你的悲心给触动了,也就是说两种悲一沟通,你就会掉眼泪。应该掉的眼泪。我们常说,一个念佛人,他没有过哪怕一次掉眼泪的经历,那念佛都不是说很深刻的。但是,这里面也不能过分,掉眼泪你就哭哭啼啼,这也不行。哀而不伤,而且这个过程它很快就会过去,恢复常态。

问:感恩师傅,弟子在一个完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弟子为父亲七七四十九天在佛堂念经回向时,弟子在闭目念佛时,一片微小的紫色光亮慢慢散大开来,当下心里感觉到一片极大无比的快乐与喜悦,此种感觉是无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所以是远远不及的。请问这是什么境况,这与佛法相不相称?

答:你碰到什么境界,不要去执着它,《楞严经》在五十种阴魔说,你不执着它就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是遇到境界当中你提起正念的一个勘验的原则,有这些,你不要生执着心,不要生傲慢心,不要以为你得到了什么东西?然而,你不执着它,确实有一片亮光让你内心感到快乐,这也是善境界。这样,还是平常心去对待它。

问: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去通看全部《大集经》,所以特此请教如何看待。



答:这句经文很多祖师大德都引用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人否认“带业往生”一说,组织查经小组,说所有经典都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于是就否定净土法门的带业往生。虽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然带业往生的义理随处可见。现在找不到原文,不等于可以否定这句佛语。永明大师《宗镜录》中引用的许多经文,现在也有些找不到出处和经典,然不可由此否认所引经文的真实性。由此来看,经典当中处处都说,末法众生靠自力修行很难解脱。末法人修道,谁能得道呢?“得道”就是“证”的意思,谁能断见惑、思惑得小乘四果?又谁能断尘沙惑、无明惑成就大乘圣贤位呢?可以断言,在五浊恶世,靠自力断见思惑、尘沙无明惑确实是稀罕的。净宗祖师大德常常作如是开示,欲令我等凡夫谦卑地全身心靠倒阿弥陀佛,度脱生死苦海。《无量寿经》里面就谈到,有一亿菩萨由于不能听闻到净土法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连这么多菩萨不闻净土法门,尚且退转,更何况具缚凡夫呢。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无能度脱。炽燃火宅内,无须戏论纷然。信奉佛言祖语教诲,死尽偷心,珍重念佛法门,矢志不移,方能当生成办了生脱死之大事。

问: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时常会嗝气,或者觉得有股气堵在胸口,是怎么回事呢?



答:阿弥陀佛的“阿”字正确读音念“ā”,有些人习惯发“ō”音,也是可以的,如来悉知悉见。无论是念“ā”音还是“ō”音,阿弥陀佛都知道我们是在念他。但最好慢慢改过来,因为“阿”字,华严字母中排在第一,表法界生发音,诸法空义。“阿”字具无量功德,无量涵义。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展示了生生不息功德藏。



打坐念佛时不要高声,否则伤气。可系心于佛号,随呼吸持念,慧心安住。随息念佛亦是良佳的摄心方法。对于身体上的疼痛或者是气脉等不要执着,一切观空,佛号历历分明,即是无上深妙禅。诚如彻悟大师所示“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问: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我如何才能确定感应上阿弥陀佛的慈悲光寿?感应有什么感受?或者有其他什么异样的情形吗?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答: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是感应道交,这是这个世间上,这个法界当中,最深邃的心性上的学问,属于这种悟境的范围,不是属于第六思维逻辑范围。就是用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心,这叫“能感之机”。法界存在一种所应之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的愿力,这就是所应。这个道,是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愿体乃是同体,这就是深邃之道。透过这样的同体的渠道,我们跟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能交融在一起,能互动,能沟通,这就叫感应道交。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念佛,也不要去追求什么境界,你说在念佛的时候,能在这句佛号当中找到一种安心,获得一种欢喜,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欢喜光就在我们身上体现了。我们这句佛号能够念得绵绵密密,不中断,相继,那么这是阿弥陀佛名号当中的不断光在加持我们了,我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上了。在念佛的时候,这句名号让我们生起了这种惭愧心、悲痛心、感恩心,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力量愿力名号在我们心性上开显出我们自性的一些善的力量,这就是感应道交了。这是一般的用平常心去理解感应道交。再就是如果从瑞相上来看、灵验上来看,也是具有的。但这不要去追求。比如我们念得比较清净的时候,会忽然闻到一种异香。这个如果是有心去求,一定闻不到。往往在无心的时候,会忽然传过来。名号沟通着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在我们的一种无作妙用的心性当中,名号法尔自然地把西方净土的宝香传到我们这个地方。音乐、光明、莲华,这些也都是存在的。你出现这些境界,也不要去执着它;没有出现这个境界,也不要懊恼。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境界,也就算最妙的感应了。

问:皈依佛教以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答:皈依了佛教,就意味着确定了精神归宿与人生价值目标。禀受三皈依时,吾人就庄重承诺:自皈依佛,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再皈依外道邪众。这是我们必须时刻谨记的。确立了这种信仰目标与内涵后,如果作为居士到了道教等其它宗教场所,出于对那些善神、天尊以及世间圣贤的恭敬,予以礼拜问讯也是可以的。这种礼节上的礼敬与内心的信仰皈依是两回事。当然,出家僧众对其他宗教的教主圣贤,问讯合掌恭敬即可。

问: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的“直心”?



答: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诚心,而凡夫众生大多是弯曲的心,就是伪诈的心。在我执和利益的驱使下,充满机心用事,由此导致人格的瓦解,人际的紧张摩擦,种种烦恼。是故儒佛圣人悉皆教化众生要具真诚心。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大学》中所述内圣外王之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你能够正心、诚意就是直心。首先从格物(格除不合理的物欲)入手,由此获得内在的智慧,这样心才会正直,意念才会真诚。如果私欲重,人我分别心强,那必定意不诚、心不正。由此就遮盖了他本有的佛性和智慧。唯有真诚心、正直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如来藏的德性开发出来,《观经》开示往生净土的条件,圆发三心,即得往生,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心就是至诚心,一切修道人必须要有正直心。但是吾人想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正直,比如与身俱来说假话的习气,在阿赖耶识中丛集诸多种子,随时不经意地又打妄语。在道理上也知道不对,然境界现前,又故态复萌。



所以还是要好好念佛,众生的心是弯曲的,而佛号是阿弥陀佛正直心的外显。念佛的时候,这弯曲的心才随顺佛号的正直而正直,就好像蛇性弯曲,要让它自己直很难,然蛇进入竹筒子就不得不直。故云: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我们要在恳切念佛上获得正直心,又以正直心去念佛,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问: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答: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中,叙述释迦牟尼佛因韦提希夫人之请,“即广开净土之要门”,阿弥陀佛在释尊演说净土法门过程中,“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的主要内容,是定善十三观与散善三福九品往生章。而“弘愿”的内涵是,如《无量寿经》所示,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细味善导大师这段精辟的开示,可以明了弘愿的涵义,与要门的释义是一体交融的,不是将弘愿与要门打成两橛的。定善十三观的观想念佛与观像念佛,无阿弥陀佛弘愿加持,难以成就。九品往生章中,无论是上品上生,还是下品下生,都是凭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往生的,上智下愚、善人恶人,悉由弘愿所摄受。所以,阿弥陀佛弘愿是贯穿、融摄于要门始终的。赞叹要门,即是赞叹弥陀弘愿;推尊弥陀弘愿,即是倡导释尊要门。众生根机乐欲不同,随机说法,侧重面亦宜不同,无须高扬弘愿,贬抑要门。

须知,阿弥陀佛“显彰别意之弘愿”,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于第七观显现于虚空,向韦提希夫人传达慈悲愿力:净业行人可以读诵大乘经典往生,可以随修净业三福往生,但更核心的是,信愿持名,往生更究竟、更圆满、更快速,更符合佛的度生本怀,所以要处处彰显信愿持名之胜异方便。然为体现净土普摄一切众生的特点,释尊开显的要门,摄机更广。然无论是执持名号往生,还是以宗门教下的修行功德回向往生,都有阿弥陀佛弘愿的加持。所以,一切众生往生,都是靠阿弥陀佛弘愿加持得以成就,要门和弘愿相辅相成。

问:请开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的经义。



答: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经文,大势至菩萨向释尊禀白以念佛法门契证圆通的过程。念佛法门是从佛的果地上起修的,把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积累的无量功德,作为吾人修行的因心。这无量的功德是透过六字洪名传达给行人的,能令行人顿获如来藏的功德,喻为“如染香人”。这个“香”是五分法身之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凡夫众生本来也有这样的五分法身之香,但由于烦恼无明厚重,无由显现。由此,阿弥陀佛施设称念佛名之胜异方便,托彼名号果德,显发行人性德。就好像身上没有香的人,日日置于香木房中,他自然就染上香气了。具缚凡夫,称念佛名,亦复如是。声声佛号,召唤阿弥陀佛的功德,就染上了佛的香。于是凡夫业报身就具有了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的香味,这就是“身有香气”。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就庄严着念佛人的心,以五分法身之香、般若智慧之光来庄严念佛者的身心,这就是“香光庄严”。是故,这三句经文把念佛法门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的奥义和盘托出,吾辈净业行人当依教奉行。

问: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为两大参照系?



答:东林寺作为净土宗的祖庭,确立这两大参照系意谓:念佛法门乃佛教中之不可思议的圆顿大法,其事理境界惟佛与佛方能究竟,是故宜以圣言量作为至高标准。佛陀在涅槃时所开示的四依法亦云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世间的人每每将圣言量淡化处理,是因为对圣言量没有深入、恳切的体悟,常常省心省时地看看光碟、小册子之类,知见混乱,莫衷一是。所以净业行人一定要以圣言量作为判别知见是非邪正的标准。净土宗五经一论就是我们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一定要把五经一论的佛之知见建立起来,才能生起我们的正信、正行。第二个以净土宗祖师著作作为参照系。能被后人推尊为净土宗祖师者,悉是获证念佛三昧、成办往生的,是故读祖师的著作可靠,依教修行,不至有走错路、走弯路的风险。



净土一法,惟佛无问自说。净宗祖师依教奉行,得念佛法门之真实利益,教行理果在佛言祖语中完整体现,等同一味。是故我等净业行人掌握佛言祖语的精髓,便获得了判别是非的标准,其他邪知邪见及相似法在这面明镜前便原形毕露。在这个见浊日炽的末法时代,提倡并实施净土五经一论圣言量和祖师著作理念作为参照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故东林寺的弘法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有某法师说,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您如何理解?



答: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要弄清何为宗教?何为教育?在佛教看来,宗教二字是分开诠释的,佛陀为适应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称为教,教法所出之源称为宗。永明大师云:“举一心为宗。”故佛教常称宗门教下。宗门指传佛心印、教外别传之禅门;教门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言教而立的教宗,诸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故知宗教一词涵盖着一代时教全体的义蕴。自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一般将佛教所习用的“宗教”一词作为英文religion的译语,表达对超自然事物的畏怖与不安,并进而专指团体性与组织性信仰、教义、礼仪之体系。其中分为多神教、一神教、泛神论等。如是考辨,作为佛教徒宜从宗教原有的义理来理解、接纳。释尊以大悲愿力示现娑婆八相成道,一代时教之终极目标,无非令吾辈浪子就路还家,永脱轮回,悉成佛果。这是佛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本质内涵。而教育一词,广义来说,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职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更多属于世间法的范畴。那么,佛教有着世间道德教育的内容,然更多的是指向生命的终极关怀,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世间的本怀。所以,不能将佛教的宗教内蕴与世间教育等量齐观。佛教是一门崇高而圣洁的宗教,提升生命,完善道德,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吾人能闻信佛教,当生稀有难遭之想,而那类将宗教视为迷信者,是不足与语的。冀诸同仁明辨之。

问:这生有幸闻到佛正法,遇善知识,发大菩提心,依法修行,信念坚定。我想生生世世都能闻佛正法,遇善知识,不忘失菩提心。怎样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堕落,是否要证菩萨果位?



答:古语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今生已经闻到佛法,尤其闻到念佛往生一法,我们的标心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再有在这个世间的所谓生生世世之事。如果今生不能往生净土,下一辈子保持人身都难。得到人身要持好杀、盗、淫、妄、酒五戒,这五戒相当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试问这五戒五常我们能做到多少呢?做得有欠缺,那就保不住人身,诚如佛所悬记,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因为得人身要靠自己的善业力,所以很难。而往生净土则是靠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而成就的。所以转生保住人身比往生净土难。是故印祖开示:“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唯有成就往生净土,才能入不退转位,然后以神通妙用,分身他方世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很快圆满普贤十大愿王,快速圆成大乘的佛果。这样一生圆成佛果,才是一了百当之智举。

问:六道轮回、因果观念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答: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一种悬设,而是实存的事实,由五眼圆明的佛陀所现量亲证亲见到众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广阔的时间当中,由其善恶业的这种业(karma)的力量导致种种错综复杂的生命表相。我等凡夫心量狭劣,慧眼未开,不得而知。佛以悲愍心将这一善恶轮回之事和盘托出,令众生心生敬畏,止恶修善。我们由佛慈悲宣说方知如何走上光明、走上解脱、走上自在。由此,我们戒慎惕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制伏烦恼,开显佛性。由于深信轮回善恶法则,惩恶劝善才有坚实的依据。众生由此才能自律慎独,个人获福,社会由之祥和安隐。所以,六道轮回与善恶因果报应,乃道德理论的两块不可或缺的基石。神道设教不仅是佛教圣人,而且也是儒道两家圣人教化众生之大权。神道设教的理论依据来自《周易》。神是神妙莫测、不可思议之意。世出世间一切神妙不可思议者不出心性之外。所以神道即是本心,是诚明,是仁心,是佛性。从神妙佛心中流出的教法,即是神道设教。天以春夏秋冬四时更迭不乱作为神道,惠及苍生;圣人以本性内具的仁义忠恕为神道,教化民众。平时事相中都蕴含着神妙的理体。孟子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深植在每个众生内心,不是由外面施加的本有的德能。故云“万物皆备于我”,一切悉皆具足在心性中,因而“反身而诚”、回光返照契入真诚的内心,便“乐莫大焉”,就能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这就是颜回之所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奥秘所在。颜回那么贫穷,然而淡然安乐,这是自性的快乐,非五欲感官之乐所能比肩。一个人念佛安住在六字佛号中,便能获得身心柔软的法性乐,沐浴在弥陀光明照摄中,法喜充满。念佛法门举体是不可思议的佛果境界。释迦牟尼佛在娑婆秽土,宣说念佛往生净土一法,用种种善巧方便令我等众生生信发愿,老实持名,亦是圣人以神道设教成功之一例。神道设教的理论依据乃是感应。法界中至深邃广大的方面即是感应原理。唯信能入,唯行能证,愿共勉之。

问:《四十二章经》中佛说二十难中有富贵学道难。佛本身是大富贵者,其弟子中也有出身王族者,佛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佛说富贵学道难,是观察众生的根机加以述说的。何以富贵学道难呢?一个人今生能得到富贵,也是他的宿世行善积德的异熟果。而在享受种种五欲六尘快乐时,迷惑造业者多,财、色、名、食、睡的种种诱惑,令他享乐唯恐不及,很难产生向道修行之心。在南阎浮提,是需要八苦的激励。苦难的逼迫,才能令人产生厌苦之心,踏上修行的道路。如果沉溺于富贵的意乐,是很难产生超越意向的,这就是儒家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在痛苦当中,往往能超拔安乐富贵之乡,如老象溺泥,沉沦法身慧命。佛贵为太子,然不是一般凡夫,乃是乘愿再来,示现八相成道的古佛,是故佛不会迷惑颠倒。然在佛的示现中,色界天人常来警诫太子不要沉溺五欲,令太子在四个城门见到生老病死及沙门修道相状,帮助太子夜半逾城出家修道。释尊作为大富贵者能够在富贵当中感觉到生命本体上苦、空、无常、无我,所以他能够超拔出来。在佛的比丘弟子中,有很多释迦族的王子与贵族,他们是受佛陀德望的感召,毅然决然而出家的,其宿世善根亦是非常深厚的,有些是大权示现的菩萨,助佛弘化的,是故他们在释尊座下很快就能证到圣果。所以富贵学道难是此土一般众生的情形概述,然而佛与其弟子有其特殊例外的因缘。所以,吾人如出身于富贵之中,应观照生命本体性苦难,激发学道之心。持戒念佛,求生净土,乃一切富贵者之光明坦途。

问: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皈依外道邪师。不可受了三皈依,还去信外道、气功等。至诚求受三皈戒法者,能得护法善神佑护。三皈弟子要深信世出世间因果,慎独自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存,至诚求生净土。行为上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身心柔软,具慈悲心,淡化我执,放下我慢,身心清净,则世界净。庄严国土,人人有责。所以你的行为、你的人格、你的气质,都要有一个大的改变。



《地藏经》上这句话——“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是说因果的对应报。用者,指器具之用,如犁、锄、伞、盖、舟、车等。“非理”是没有理由的毁坏,或出于气愤毁坏自己的器具,或恶心损坏他人的物品。如果存有这样的心行,自然会感招未来需求器具阙绝之报。这句经文教示我们得爱惜一切物品,不可暴殄天物,比如对五谷食物,要惜福,不可摆排场而浪费丝毫。大自然的五谷杂粮与种种非再生资源,都不能去糟践浪费,如果去糟践就属于“非理毁用者”,由此你下一辈子就所求不得如意。这种观念可用作建构节约型社会的哲学理念。

问:请介绍一下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答:印光大师是近代中兴净土宗的一位了不起的祖师。晚清以后,随着国运的衰微,佛教也呈凋零之颓势。印光大师生于乱世,悲愿广大,挽狂澜于既倒,高扬儒佛共弘之幢,倡导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真俗二谛圆融,上承善导大师专仗佛力带业往生之专修思想,为净土宗在现代的生存发展贡献极大。道盛德隆,被四众弟子推尊为净宗第十三祖,名实相符。印祖往生之后,净土宗保持着良性发展的势头,这主要得归功于印祖的《文钞》,作众生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文字般若感人至深。所以印祖往生之后,净土宗持戒念佛、矢志净土之宗风不坠。依据《文钞》修行,往生净土者不胜枚举。建国以后,中国大陆一度受左的思想的波及,整个佛教受到摧残,净土宗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实,寺院丛林得以恢复,僧俗二众修行念佛法门者占的比例最大,净宗法门的群众基础最广。从目前中国大陆的佛教现状以及信众的根机来看,走印祖指归的弘法路子,上契诸佛本怀,下应现代众生之机,即在世间法中弘扬儒家思想文化,在出世间法方面独标念佛往生净土一法。我等净业行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企想做什么大通家,也不要这山望到那山高,宜摒弃傲慢,老实念佛。在这末法之秋,以我等通身业力之资质,舍弥陀大悲愿力,决定难得解脱。印祖临往生婆心开示:念佛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吾等净业行人当依教奉行,守住净宗平实的家风,作印祖的私淑弟子,自行化他,便能在此浊世传承光大念佛法门。印祖在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亦会含笑加持我等行人,伏冀勉旃!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净业心行篇

问: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的“直心”?



答: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诚心,而凡夫众生大多是弯曲的心,就是伪诈的心。在我执和利益的驱使下,充满机心用事,由此导致人格的瓦解,人际的紧张摩擦,种种烦恼。是故儒佛圣人悉皆教化众生要具真诚心。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大学》中所述内圣外王之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你能够正心、诚意就是直心。首先从格物(格除不合理的物欲)入手,由此获得内在的智慧,这样心才会正直,意念才会真诚。如果私欲重,人我分别心强,那必定意不诚、心不正。由此就遮盖了他本有的佛性和智慧。唯有真诚心、正直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如来藏的德性开发出来,《观经》开示往生净土的条件,圆发三心,即得往生,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心就是至诚心,一切修道人必须要有正直心。但是吾人想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正直,比如与身俱来说假话的习气,在阿赖耶识中丛集诸多种子,随时不经意地又打妄语。在道理上也知道不对,然境界现前,又故态复萌。



所以还是要好好念佛,众生的心是弯曲的,而佛号是阿弥陀佛正直心的外显。念佛的时候,这弯曲的心才随顺佛号的正直而正直,就好像蛇性弯曲,要让它自己直很难,然蛇进入竹筒子就不得不直。故云: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我们要在恳切念佛上获得正直心,又以正直心去念佛,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问:人的容忍量有其极限,如果对方经过重复纠正还无法改善,而我的容忍程度也到了极点,随时会爆发,请问法师如果对方是我的公司下属,我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形?如果对方是我的亲人长辈,我又该如何处理呢?



答:看来你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尽管你想有点大的容忍量,但你给他设计了一个限度啊,过了限度可能比你平时爆发的,还更可怕啊!像原子裂变一样!那么出现这个情况,需要容忍,人的心胸一定要扩大,扩大你不要给他一个边限,它是无边的,像虚空那样,虚空是无边的。我们为什么还没有办法去容忍,就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个执著啊!认为他很真实啊!对方呀,有什么错误啊,你去纠正他,他没办法改变,你就想,尽了你的努力就行了嘛,他改变不改变这是他的业力,难道他不改变你跟他拼命吗?如果对方是你的下属或者你的亲人,你要对这样的人生怜悯心,你要尽量帮助他。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当他有很多毛病缺点的时候,他可能有一个优点,你就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嘛!你不能用一个完美的尺子去要求别人,因为我们自己都不完美,你为什么要求别人都完美呢?你不要老看着人家缺点,为什么不改变,不改,于是就要自己爆炸,那不自己吃亏了吗?那自己心脏病也有了,高血压也有了,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是最愚痴的行为。

问:我们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时播放念佛机、VCD,开播比如《地藏经》的录像,这样的动机是为度家人、度无形众生,这样可以吗?



答:念佛主要是自念自听,用心去念,念兹在兹,修道就是修心,离开心念,效果大打折扣,念佛机只是助缘,不能成为替代品。因为念佛机是他人的声音,不是你自己的声音。有的念佛堂放念佛机声音甚至比行人的声音都高,在大的念佛机音响中,有的同修或就不出声念,正好掩饰自己的懈怠,放逸,如是念佛何能得到法喜?当然平时播放念佛机让社会人士和家人听听佛号,主要是让他们种点善根,或对念佛产生信心。然这样做时,要恒顺众生,不能让他生烦恼。如果家人要休息的时候,最好不要播放了,他不想听的时候,任何声音对他来说是噪音呀。现在讲以人为本,你得考虑他愿不愿意接受呀,接受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他,他不接受不可强加给他。所以度家人也要有善巧方便。慈悲心不是强加于人,你播放个讲经的录像带,也是这样,要想想他愿不愿意听呀,在夜晚休息就寝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不可把声音搞得那么响,学佛人不应该不顾及他人的心情。首先要懂得尊重对方,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啦。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他对你有好感,有感恩的心,这时才愿意接受你讲的佛法,缘分没到,慢慢来,所以晚上睡觉都也放VCD是不可以的。

至于播放录像带子度无形众生问题,亦无什么根据。如果你有救济众生的慈悲心,应从自身作起,以至诚恳切心,以诵经念佛功德至心回向给无形众生,这样比放磁带录像带更有效果。因为当下至诚一念可通法界。还是应向内心求,不必拘囿于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念佛先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待往生净土华开见佛,得无生法忍后,才真正有能力救度一切无形的众生。至于无人的时候,不断播放讲经带子,或会影响他人休息,亦是万万不可的。

问:  面对这缤纷的世界,如何保持内心清净?

答:你首先要看到这缤纷世界的幻相,是肥皂沫,五光十色的,但很快就会消失,无常、苦、空啊!不要被五欲六尘的幻相所迷惑。为什么心不清净呢?这缤纷的世界,无非是财、色、名、食、睡,你认为它真实,就调动了你的欲望,内心猛烈地贪著,就不清净了。现在你看穿了它是虚幻之相,不受它诱惑,不留恋,不贪著,这就是智慧观空。智慧观空有时候还不是太得力,虽然知道它是空的,但境界一现前,又是很猛利地执著上来了,怎么办呢?那就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碰到这些缤纷的世界,你就转个念头,不注意它,注意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面有无量光、无量智慧,佛号如清净摩尼宝珠,令吾人内心逐步清净。冀勤勉念佛。

问:  我感觉学佛和做人处事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答:确实,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维持长久,迟早他人发现,自己就一钱不值,人家就不愿跟你打交道了。所以真诚是做人与学佛最大的德行。儒家圣师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故所提出的八条目中就有“诚意”一条加以修养。真诚方可参赞天地之化育,不诚无物。在学佛上面,更应至诚,直心是道场。正直心、质朴心、真诚心才能够趋近于道,与道相应;而谄曲心、虚伪心都离道甚远。挟带虚假心修行一辈子,也终归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尤其是净土法门,是靠感应道交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的,如果你这一念求往生的心不真诚,就不能感通佛力。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愿力是真诚心流现出来的,我们也得要用真诚心去感通。所以我们一定要真诚。但这个又很难哪!我们众生的阿赖耶识里面,虚假的种子太多了,有时不经意的时候,就会打妄语,就有自欺欺人的倾向,所以这就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不妄语,要把这个真诚的德行作为目的价值,而不是以工具价值去对待。比如现代国人讲道德,常常是把道德作为工具、手段去讲,你真诚,就能得到什么利益,这对于教化中下根的人,作方便劝导是可以的。但对“真诚”的目的道德,也得高扬出来,无论得不得到利益,你都要真诚,真诚有超越利益的目的价值。净业行人在世间,得树立真诚的风范,哪怕吃亏上当也要真诚,不打妄语,“至诚就能感通”。吃亏上当一辈子,最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捡了一个大便宜了。



问: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答: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恶业所致,那么现在发大心,改恶修善,改变命运操之在我;处在顺境,也不要欣喜若狂,既然了知福报由宿世善因所致,就应进一步行善积德。命中没有修善因,求之不可得;命中修了善因,今生的善果却之不可免。这样我们对待人生的顺、逆境,就有一颗平常心。这就随遇而安,素位而行了:在富贵的时候,就做富贵人所宜的行为;在贫贱的时候,就做贫贱人所宜的行为。而且进一步生起空慧的正见,无论是顺境福报与逆境潦倒,最终都是在做梦,无非一个是好梦,一个是噩梦而已。无论好梦还是噩梦,本质上都是梦,都是虚幻的、幻化出来的。这样于诸法空性观照中,生起修善之行,便可获得世间与出世间的利益。

问:对于一个初学者,我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而能应用在生活上呢?如果上课时候感觉很困,这是不是表示我与佛法暂时还没有缘分?



答:初学佛的同修,一接触到如大海般的佛法,就想博览遍学,顺应这个因缘,各佛教机构亦开办种种学习班,开设种种课程,这是佛教兴盛的表现,吾人宜随喜赞叹。然选择哪些佛法课程来修学,却要自揣根基,认真抉择。吾人生斯浊世,慧浅福薄,寿命短促,如欲遍学诸法,恐不堪胜任。宜选择应机法门,一门深入,庶几获得佛法之实益。如仁者真为生死来修学佛法,便宜选择净土念佛往生一法。念佛法门无论是久修还是初学,也无论是上智还是下愚,悉皆能得利益。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利器念佛,不会有下抑之羞憾;下下根人念佛,却有高攀之荣耀。若念佛者,能与诸上善人如观音、势至等圣众做胜友,是何等地庆幸!是故,初机行人宜对净土主要经论加以了解。诸如净土五经一论与中国净宗祖师的著述,像《印光大师文钞》、《净土十要》、《龙舒净土文》等。通过这些基本典籍的研读,对净土法门植下坚固信根后,方可涉猎大乘方等经典。尤其重要的是,要将圣言量与祖师的开示落实在生活行持中。奉行净业三福,老实执持名号,或一万、或三万,念佛能开发般若智慧。日常生活随智慧行,便得自在安乐。以智慧做事,无论是运作一家公司,还是待人接物,都能显发心性深潜之能量,令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卓越,对人就更慈悲,卑以自牧,谦光可掬,尊敬他人,自可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是佛法提升世法,相得益彰,才是我们学佛真正的利益所在。至于听经时感觉发困,是由于昏沉重,宜以至诚恭敬心突破。对讲法者作医师想,对所说法作良药想,对自己作患者想,对佛法作稀有难遭想。摄耳聆听,自可排遣困乏,安享法味,获致法益。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捐款,使他们起烦恼,甚至反感,义工们无形中是否在造恶业?



答:义工本着慈善心,劝他人捐助慈善团体,不算造恶业,但要注意方法,要让众生以欢喜心做公益事业。悭贪是众生的通病,所以菩萨六度中,把布施列为第一。布施度悭贪,悭是对自己的财物不肯助人,贪是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妄欲占有。悭贪令吾人心胸狭隘,强化我执,造作诸种不善业,精神品质无法提升,且受生贫贱。是故,佛教用布施一法度脱这一厚重烦惑,令众生在财施、法施、无畏施中,开启自性宝藏,并得富贵果报。



《大智度论》记载:有一个穷画师,在国外做画匠,工作了十二年,得到三十两银子的薪金,回家过年。在路上,听到打鼓作大会声,见到众僧威仪整肃。画师生起欢喜供养心,他就到这个僧团问维那师,说我要供一天斋,需要多少钱,维那师说这需要三十两银子。他就把十二年的工钱全拿出来供斋,正好供斋一天,供完斋他很欢喜地回家了。刚坐定,其妻子便问:“你这次在外面这么长时间赚了多少钱呀?”回答:“赚了三十两银子。”问:“那你把三十两拿出来吧。”答:“那些银子已被我种到福田里去了。”其妻问种在什么福田里,画师如实回答全部供斋了。他妻子听了勃然大怒,十二年的工钱放着妻子儿女不养,全给别人了,那你肯定精神有问题啊!于是就拿绳子将画师绑起来送到官府去处罚。穷画师向官员招供曰:我今生这么贫穷,就是多生多劫没有布施啊!正好碰到这个僧团福田,就赶紧做布施功德。正好这个官员是一个优婆塞,听得很受感动,贫穷布施难啊!将十二年微薄的薪金布施出来,难能可贵。官员便给穷画师解除绑绳,将自己身上佩带的璎珞和上好衣服赠给画师,并且还将一匹好马与一个庄园赠送给他。穷画师的布施果报是上天堂,虽还未得,但花报就已当下现前了。所以我们自己并劝众生在敬田与悲田做布施功德,是值得提倡的事。对此义工需要观机,要讲布施的功德,讲述清楚,并以身作则。一旦对方反感,说明机缘未到,便不必勉强,以随分随力随缘为好。

问: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我们该如何在工作之余,妥善处理好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做义工是不是只在修福报,没有功德?



答:净业行人是要福慧双修的。做义工通过布施自己的时间、体力、经验、智慧来利益大众,是积累福德的良佳方式。做义工发心纯正,不求回报,三轮体空,那做义工不仅是有为的福德,也是无为的功德。你以无为的心去做义工,有为的福德就当下变成无为的功德,也是我们增上往生品位的资粮。但要注意以念佛为主,做义工为辅的原则,不可以做义工修福德无暇念佛为借口,荒废念佛正行,至少要保持一天一万声佛号的数量。世间人一般比较注重修持有为的福德,而对无为之道感觉漠然。曾经有居士问过我,假设有两个人,一个人常常做义工办慈善事业,做了很多利益社会的事,另外一个人一天到晚不干事,就在家里念佛,那么这两种人谁更能往生?当他提出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倾向性,一般人对前者比较看重,而实际上后一种人更能往生。因为老实念佛是一切善行中之至善。执持名号,具足六度万行(莲祖、蕅祖均有类似开示)。在以念佛为主的前提之下,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好服务众生的义工,在做义工过程中贯穿念佛。并把做义工的福德回向法界众生,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念佛与做义工便相辅相成了。

问: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很成功,为什么我跟他一百八十度相反呢?皈依佛法僧三宝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



答:首先我们要问一下,我念佛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候,是不是觉得,哎呀,我念佛呀,一定要身体比别人好,钱要比别人赚得多,官要比别人当得大,这才是念佛有工夫,有效果。不要这样去比较,念佛的目的是解决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大事呀,是要圆成我们本具的佛性。如果我们完成了这桩事情,世间的这个什么倒霉的事情,成功的事情,都是梦幻泡影的事情呀。好也好,坏也好,都是在做一个梦呀,都是空的,都是虚幻的。所以,对一个念佛行人一定要有这个智慧,好也好,坏也好,随着业风吹荡呀,随高随低随缘过。好就感谢阿弥陀佛,不好逆上缘更增加我们的道心。你看这个世间,是这么倒霉的事情,这三界火宅,冤家对头碰面,苦不堪言,赶紧离开嘛,这一念感谢它,它成就了我们出离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你总是有这些不如意的事情,你要感谢它,它让我出离啊!如果天天都是很顺利,天天跟你讲好话,很甜蜜的话,让你舒舒服服,感觉到这个世间蛮不错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呀,死于安乐。我们念佛行人就是对苦难有一种敏锐的感受,你就在所谓的很成功,很快乐,很如意当中,你要看到它本质上的不如意,本质上的痛苦,苦空无常。现在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就是由于你对这个现世的福报太执著了,就让你不要有这个福报。因为你在福报中会迷惑颠倒嘛,所以让你有点倒霉的事,在忧患当中让我们生起一种出离心,超越出去。这个,心理学有个比较,如果一个沸腾的开水,你把一只青蛙放进下去,这个青蛙会蹦地一下跳出来,救了一命;如果你把这个青蛙放在水里面 ,冷水里面,你慢慢地在下面加温,加温,烧热,这个青蛙出不来,煮死了。所以,有这些倒霉的事情,那太好了,太欢喜了,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问:师父慈悲,弟子有个生活上的困扰,希望师父能慈悲开示,让我知道要怎么做才如法?我是一名交易员,每当发心做义工,第二天的交易必定是输钱的,输的数目可还不小,这不是一次、两次的情景,而是做义工必输,这是什么原因?有办法解决吗?



答:你能够做义工,这一念心发起来,就是善根,就是福德啊!那么,你输钱,到底是好事是坏事,有时候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啊!也许,就是重罪轻报了。

我们讲一个公案。明朝时扬州城有一个很富裕的商人,他临终的时候把他的儿子叫过来说,我发家致富的秘密就是这杆秤,这杆秤里面是灌了水银的啊!能够使进来的东西显得轻,称出去的东西显得重啊!是靠这个发家的。这个儿子听到后,就觉得这样做是不行的,秤本身要公平,这是违反天心天理的,这不能传下去啊!等他的父亲去世,他就把这杆秤烧掉了。当他烧秤的时候,秤杆的空心里面升起两缕白烟,走了。谁知道不久,他的两个儿子都生病去世了,他就很埋怨。你看看,我把秤都烧掉了,我两个儿子也都死掉了,善心得不到善报,他就埋怨上天不公平。结果,他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天神呵斥他,说你不要埋怨,你不知道这是好事啊!你的父亲命中就有这么多财富,不是由于那杆秤致富的,他本身命中就有。但是他又做了这个违反天理的事,要遭到上天的惩罚。所以上天就派了两个败家子,把他所有的家产都败掉,败掉以后,就一场火把他全家都烧掉,是这么一个结局。他说正因为你一念善心把那个秤烧掉了,就感动了天心,上天就把你两个败家子收回去了,收回去再给你两个好儿子!你不仅不感恩,还在这怨天尤人,还在埋怨上天,你要注意了!这个人梦做得很清晰,哎呀,他就赶紧忏悔啊!果然几年后,他又生了两个儿子,那两个儿子都很争气,还考取了功名啊!光宗耀祖。

所以,这个世间上的事情我们是看不到它的好和坏的。那么,你这个一念的发心做义工,第二天出现的行为不管是好是坏都是对你有利的啊!你要有这种信心,继续把你发心做义工的心保持下去就很好了。

问:弟子念佛一年多了,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请开示如何对治?



答: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烦恼习气,这是正常现象。所述越念佛烦恼妄念越多很正常,不念佛时烦恼妄念也很多,只是未能察觉而已。通过念佛才知道有这么多的烦恼妄念,这是用功初步得力的表现。



如何对治这些烦恼呢?首先得分析自己哪方面的烦恼最重,擒贼先擒王,对准最重的烦恼加以对治。一般来说,贪、瞋、痴、慢、疑是五种根本烦恼。



贪,就是淫欲心,欲界众生最重的烦恼,乃轮回之根本,不加以降伏淡化,便会障道。持名念佛单刀直入,以名号内具的清净光降伏淫欲污染心。当贪欲烦恼汹涌时,赶紧静心自念自听六字洪名,欲心烦恼就会减轻其强度直至被清净光化解。同时亦配之于种种观想,如不净观、死想、如母如妹想等,念佛与观想双管齐下,立见奇效,宜于烦恼境中时习之。



瞋恨心来自人我的对峙,宜以同体慈悲来对治。阿弥陀佛名号内具欢喜光,正是对治瞋恨的一帖良药。要以同体的慈心等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多生多劫互为六亲眷属,孝悌爱敬,惟恐不及,何可放纵恚恨,伤害对方呢?念佛人要有柔软的慈心,这是成佛的种子,宜应善护念。



愚痴是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相信因缘果报,所以要观察诸法缘起的事理。至诚念佛,佛号中内具的智慧光,正是对治愚痴的。愚痴黑暗的内心有着佛号光明的注入,如同千年暗室一灯照亮,是故念佛能开启智慧,有智慧光明便自然没有愚痴黑暗了。其次是与生俱来的贡高我慢,这是极为障道的。我慢高阜,不留法水。净业行人要卑以自牧,要生惭愧心。六字洪名内具的平等觉能对治骄慢的烦恼。



最后是怀疑的烦恼,这在净土法门来看,是“罪本”,有怀疑,就不会产生信心。随着众生的慧浅障深,疑根会更加坚固。环顾现代,众生普遍都有怀疑的心理。从整个社会的道德来看,这是一个诚信度极为低落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竖起一道怀疑的高墙,加上所谓的科学精神怀疑,实在对净土这一超然存在的信心树立了强固的屏障。《无量寿经》讲,“人有信慧难”,真实不虚。对此,吾人宜以谦卑的心态,首先仰信佛言祖语,依教奉行,持戒念佛,渐次心地开朗,融化疑结,方可从仰信契入智信。另外,多看《净土圣贤录》以及净宗祖师的著作,听闻净土经论,时时熏习,慢慢深植信根。在这个五浊恶世,真信净土,老实念佛者,堪称人中白莲花,要自珍、自重、自勉。

问:请教法师,我皈依佛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



答: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皈依三宝,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圆成本具的正觉佛性。并不是为了人天福报,妄想一皈依学佛,就得钱比别人赚得多,官比别人当得大,身体比别人键康等,用这些来能证明学佛的成效,这个观念是有偏颇的。固然学佛为了出世间的解脱,也是能获得世间利益的。然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因果错综复杂,所以不可平面线性地看待此事。对净业行人来说,对世间顺逆等事,应作如理的观照。世间无论遭遇倒霉的逆境还是成功的顺境,都属梦幻泡影,最终都是一场空。念佛行人宜应随高随低随缘而过,顺境感恩阿弥陀佛,逆境同样感恩阿弥陀佛,因为逆增上缘更能增加我们的道心。这个世间,众苦充满,三界火宅,冤家对头常常碰面,苦不堪言,赶紧出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不如意的事情会成就出离心,如果天天都是很顺利,日日都过得舒舒服服,就感觉到这个世间蛮不错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呀,何必求往生呢,死于安乐。我们念佛行人对苦难要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即使在所谓成功快乐中,也要看到其本质上苦空无常。由是对现世的福报不必过于贪恋,应利益众生、惜福培福,这样便不至于在福报中迷惑颠倒。而人往往在顺境中容易骄逸造业,在忧患中或能令我们生起一种出离心,从三界苦域中超拔出来。这个心理学有个实验,将青蛙放进沸腾的池水中,这个青蛙会蹦地一下跳出来,侥幸逃一命;如果把这个青蛙放在凉水里面 ,慢慢地加热,直至沸腾高温,那么这个青蛙在这过程中出不来,会被煮死。所以修行人以八苦为师,成就菩提,斯言不虚。愿仁者遇到不如意事,不要怨天尤人,应逆来顺受,修德进业,以惭愧心念佛,忏悔业障,如是便是转化逆境之良方,进而心地光明,静定安乐,念佛法喜洋溢,方为真正的净业行人。

问: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

答: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性。然而生长在这个市场与科技为主干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内心的焦虑、迷茫以及程度不同的失落也严重存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乃至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所以,当代大学生以佛法来调适心理,健全人格,甚为必需。兹略述四点,聊备当代大学生参考:

1、相信因果报应。一个人命运的穷通贵贱,不是偶然的,中间贯穿着善恶对应回报的因果链。布施得财富报,放生得健康长寿报,瞋恚得相貌丑陋报等,所以对自己的命运要有正确的观念。命中没有福禄,费尽心机也得不到,命中有的好处,你不想要也不行,这叫“求之不可得,却之不可免”。这样,人生观便会达观,逆来顺受即是知天,进德修业始名立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命运便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2、对世间现象要有空慧的正见。了知世间一切都是缘生法,并无实体,缘聚则有,缘散即空,如梦如幻。由业力感招的世相,多有逼恼。如是吾人处世,随缘任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无適无莫,则无往而不受益。



3、由智慧生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自己,服务社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智慧素质,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注重自我教育,要有特立独行的精神,对物欲、私欲要理性化,不可膨胀。淡然处之,心平气和,反而能获得应得的需求。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们何不做一个君子呢?乐天知命、少欲知足,又能够面对社会积极进取,使自己成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4、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吾人几十年生命,亦是一项投资,宜投到有价值、收益丰厚的项目上。如是思惟,念佛求生净土乃最佳选择。念佛能令我们获得安心立命的精神家园,能令身心康乐,智慧开发,事业顺遂。临命终时,因念佛故,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往生安乐净土,永脱轮回之苦,速成佛果。人生一大事因缘于斯庆成,愿当代大学生于此深加瞩意。

问:弟子是学前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且让不信佛的家长不误解为对其孩子进行宗教意识灌输?

答:作为学前班的老师,出于慈悲,应对班上的孩子先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洒扫应对,孝悌仁慈,顺应孩子纯洁的心灵。对他进行仁爱的教育,教他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关爱苦难人群。爱一切生命,包括苍蝇、蚊子等蜎飞蠕动之类,培植孩子善良的天性,然后可以向他们讲些因果故事,注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其次,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欣赏宁静的古乐,朗诵唐诗宋词,引导孩子读儒家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让他们多看些像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之类的善书。这些教育,并无宗教色彩,任何家长都能接受。

视具体情况,向孩子介绍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好处,最好将佛号编成儿歌风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家长亦不知不觉受到佛化。

总之,在社会上,作佛学教育,要考虑国情和众生接受情况,要善巧方便才能有所成效。从儒家教育开始比较稳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这个心是良苦的,但要观察时节因缘,不可轻率而行。一般没有经过佛教熏习的人,长期以来对宗教都有一种负面的评价,误会很深,所以你很热情地送佛书光碟给他,他不感兴趣是可想而知的,碍于情面说自己没有时间看,背地里还可能议论你怎么搞宗教迷信呢。所以不可操之过急,要慢慢引导。先让他从知识角度来了解佛教,不要一上来便信仰修行色彩太浓。因为他们可能认为,我接受佛教信仰会不会有许多限制。如果事业进取心没有了,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去学佛,我的饭碗或许都没有了,他有很多疑惑,当然会以种种理由拒绝。



是故应善巧方便,先以欲勾牵,谈学佛对世间的好处,诸如学佛能令内心清静,智慧开发,身体健康,学佛可让我们事情做得更好,从这方面去诱导一下,这样慢慢来。万一家人的机缘没有到,也就耐心等待。首先求诸己,你自己要好好如法学佛,奉持净业三福,提升精神品格,提高整体素质。家人看到你通过学佛,各方面都变好了,就会对你所学的佛法产生好感,便会产生也想接触的念头。如果你学佛后,仍然烦恼重重,做人都没有做好,家人就不会听你的话。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你真诚学佛,并祈阿弥陀佛慈悲加佑,最终会感化家人一起学佛的。

问:在生活中很自然地想到下一刻要做的事情,如何可以保持念佛不中断?这样是不是杂念?如果只做不想又如何生活?如何过活?如果犯有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如何是好?应当求佛加持令自己病情好起来,还是什么都不管努力念佛就是了?时常恶念现前,如何可以断除恶念?



答: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一步该干什么?要谋划这些也都是正常现象,但常常要能止得住。我们念佛就是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这就是止。我们讲修止观,念佛就是在修止观,没有其他想法,专想阿弥陀佛,止住了其他的想法,然后这句佛号,孤明历历,明明白白,这就是观。有止就会有定,有观就会有慧,定就是无量寿,观就是无量光啊!所以这是止观并运,定慧等持的一个法门,单刀直入。那么念佛,你只管念佛,净念相继,不夹杂,不中断。有妄想杂念,你不要去管它啊,不管它,它自然就会慢慢地淡化。这个念佛,佛号是真实的,是清净的,是光明的。它的功能就像是狮子出窟,一个雄狮从山洞里面出来,它一吼叫,百兽潜踪啊,那些其他的禽兽一看到狮子出来都跑掉了;又像中午的太阳一出来,杲日升空,树林的白霜啊,一下子就会融化。你相信这句佛号就像雄师出来,就像杲日出来,其他的妄想杂念,它慢慢子地就消失。如果生了不治之症,比如生了癌症,怎么办?这时候不要害怕,就在这个念佛名号当中安定自己。刚才讲,寿命还没有到,愿佛慈悲令我康复,癌症有念佛念好的,如果命已到,也不要去贪恋,随佛往生。一切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我多活几年,我就活几年,阿弥陀佛让我今天走,今天就愉快地走。不能今天让我走,我还,哎呀,我世间的事情没有完成啦,能不能请假啊。不要贪恋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很苦啊,不值得贪恋。如果时常有恶念现前,也不要害怕,不存在什么断除恶念的问题。你有一念,我要跟恶念怎么对治,怎么断除,这一念就是一个妄念,想止住这个恶念,这个恶念就来得更厉害,你就是不理睬它,全神贯注注意这个佛号,恶念就慢慢地就被收容了,妄念本空啊!

问:请问净土法门与《太上感应篇》有何关系。如有些修念佛法门的同修,也同时持诵《太上感应篇》,有没有关系?是否不应该流通《太上感应篇》的书籍及卡带?



答:《太上感应篇》是讲善恶因果的善书,它跟念佛法门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一个本质上的关系。《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一个修行人在日常事务当中,我们要有《太上感应篇》所要防止的那些恶的地方,和应该修善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一本善书,我们平时持诵,是可以的,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危害,可以流通。

问:圆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但是实现它并不由于外境的顺遂如意,而在于能否以内在的悲智心力点化外在的种种不圆融的世界。

答:圆融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是需要智慧才能去圆融的。众生都生活在一种分别的世界里面,他都站在了自己特有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他就不能圆融。不能圆融在知见上就成为盲人摸象,他摸到了一个就认为这个大象是一根柱子或者是一堵墙,实际上都不是。我们凡夫众生应该客观地说,是做不到真正的圆融的,因为我们还没有那种心量,那种境界,那种智慧,那种善巧去把握圆融的境界。真正的圆融境界可是华严境界了,你能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才真正做到了圆融。圆融并且要跟行布要辩证统一,光有圆融的平等,还要有行布的差别,这两者并行而去,才能够把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善法事业做好。那么这个圆融就看我们念佛的智慧开显的程度,我们心量的程度有关系。这是一个漫长的修学的一个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