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96|回复: 10

得付欢喜喻妙法莲华经信解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2 颂合付家业(分二)
N1 合付家业 N2 合付欢喜
今N1

如富长者 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后乃付 一切财物 佛亦如是 现希有事
知乐小者 以方便力 调伏其心 乃教大智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好像这大富长者,知道他这个儿子跑出去很久了,也没有什么知识,志愿也非常的卑劣、不高尚。以方便力,柔伏其心:所以才用种种方便的方法、方便的力量,那么一点一点的接近这个穷子,和他谈话;自己又要着弊垢衣,现丈六老比丘相,来和二乘人接触,一点一点的把他心给降伏了。然后乃付一切财物:然后才把整个佛的家业财产,都给这个穷子。
佛亦如是,现希有事:佛也就像这位大富长者,把整个如来的家业交给二乘人一样,现出一种从来就没有的这种法。知乐小者:佛知道我们二乘人都欢喜小乘,所以就给我们说小乘法。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以种种权巧方便的方法,来调伏二乘人的心,然后才说大乘的佛法,令他心才能接受。

N2 合付欢喜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穷子 得无量宝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于无漏法 得清净眼 我等长夜 持佛净戒
始于今日 得其果报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无漏 无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声闻
以佛道声 令一切闻 我等今者 真阿罗汉
于诸世间 天人魔梵 普于其中 应受供养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我们今天,得到从来也没曾得到过的。非先所望,而今自得:这不是先前我们所期望的,而今天自自然然就得到这种的未曾有法。如彼穷子得无量宝:好像那个穷子一样,本来也没有希望得到长者的财产,但是长者的财产全都交给他,他得到无量的财宝。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世尊!我们今天得到这个无上的道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对于无漏的佛法,已经得到清净的佛眼。这清净眼也就是佛眼,也就开佛的智慧了。我等长夜,持佛净戒:我们就像在长夜之中,受持佛所说的清净宝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我们在今天才得到真正的果报了。法王法中,久修梵行:在法王的佛法里,我们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就修清净行,已经修四十余年了。今得无漏,无上大果:现在才得到无漏的果位,没有再比这种果位再高尚的了。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我们这些声闻的二乘人,现在真真正正的,才是正式的声闻人了。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以佛所说法的道声,令一切众生都闻到佛法。我等今者,真阿罗汉:现在我们二乘人是真正的阿罗汉!是真正的应供、无生、杀贼了!于诸世间天、人、魔、梵:在一切的世间,天上的人、人间的人,以及魔王、大梵天王这梵天的天众,普于其中,应受供养:普遍在这个三界一切的世间众中,我们现在才真正应该受人天的供养;可以说是受这供养,无愧于心了!
我们出家人,受人的供养,也不容易的,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什么叫三心不了?也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不能没有。在《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是不可得,但是你得了没得呢?你是可得、是不可得呢?
说是,以前听你讲《金刚经》的时候,你说这是“过去”?这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你说是现在?这个“现在”又不停,这现在心不可得。说是未来?那个没来的,还没有来呢!这是未来心不可得。这三心不可得!
不错!讲是这样讲;但是行,可不是这样行法,这讲和行是两个。你说过去的过去,现在的不停,未来的没来,“三心不可得”;可是你过去心,你想不想呢?过去的事情,你忘了没忘?没有忘;你过去没有忘,那你就得了,不是不可得。现在你心里空了没空呢?你现在心里是不是想:“哦!我银行现在有多少钱?”或者“我等一等去买点什么东西。”这都是现在心。你有没有这种心?有这种心,这还不是不可得,这还“有得”了。“啊!明天我应该做什么呢?哦!明天去打针去。还有一针没有打呢!”那么这是得没得呢?这也得了。所以你若能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就忘了;现在心不可得,现在也不想;未来心不可得,未来也不计划它。不是说:“喔!我翻译一部《法华经》,可以在那个洛基斐勒基金的地方得到多少钱?”啊!这都是三心没有空!
所谓“扫三心,非四相”。扫,就是你把它干净了,那根本就没有。你若有三心,不要说吃饭,你就喝一口水,也消化不了。这一罐汽水不知哪个护法买来的?这喝了就消化不了!
“五观若明金也化”,五观是什么?我看各位吃饭的时候,也没有观。我看到很多人都讲话,讲一些个散心杂话,所以我知道这五观都忘了。三心应该忘,不忘;五观不应该忘,忘了!可是五观你若不忘、若明白了,不要说那个纸造的钱,就用金子,也可以把它化了。这五观是什么呢?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算计算计,我这功德有多少?供养的来源,是怎么样来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也要忖度忖度,就是想一想自己的德行。全,是德行圆满;不全,就是缺。我是不是有德行?我德行够不够?人家来供养我,我是受得了、受不了呢?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要防备自己的心,离开过错。离开过错是什么呢?就不要对好吃的东西,生出一种贪心;对不好吃的东西,就生出一种讨厌的心来。好吃的和不好吃的,平均都要吃。
(四)正视良药,为疗形枯。我们吃东西,这就是吃药,这是正视良药。为疗形枯,如果我们不吃东西,身体就乾枯了,就会不能生存,所以才吃一点东西,给它一点药吃。好像机器,必须要给它上一点油,它就可以做工了;若不给它上油,这机器就会锈了,就不能做工了。我们身体也像是一个机器,它帮我们做工,那就要给它一点油吃;这吃东西、吃药,都也好像机器上油一样的。不过人是一种生物,有知觉性;机器没有知觉性,它是一个死物。人是一个活物,虽然活物,这个理都差不多的。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为什么要吃这个东西呢?我要藉着这个东西,来保持我的生命,让我修道。如果我不吃东西,就没有什么可以帮助我生存了,所以这叫助道食。
修道有正道食、助道衣,这也叫助道食,帮助我们修道的。人都要吃饭,所以“正视良药,为疗形枯”。我们现在是真阿罗汉,才可以真正的应供;假阿罗汉不可以应供。所以都要做真阿罗汉,不要做假阿罗汉!

H2 叹佛深恩(分三)
I1 叹佛大恩莫能报 I2 叹佛实智不思议 I3 叹佛权智度众生
今I1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怜愍教化 利益我等
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 手足供给 头顶礼敬
一切供养 皆不能报 若以顶戴 两肩荷负
于恒沙劫 尽心恭敬 又以美膳 无量宝衣
及诸卧具 种种汤药 牛头栴檀 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 宝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养
于恒沙劫 亦不能报
世尊大恩:佛在一开始的时候,以大慈悲心,指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法门,拔除六凡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修四圣谛所证得的快乐;又在十法界里,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入四弘誓愿,成就无上菩提的妙果。这种的恩是最大的!
这就是在过去生中,佛用大乘法教化我们这一切众生;可是我们众生经过时间久,就把这种大乘法门都忘了,染苦为乐。虽然忘了,可是这种的愿力、这种大乘的种子,不会丢、不会没有的;所以佛现在用大慈,给我们一切众生快乐,令一切众生得到清凉、得到温暖,这都是一种佛的恩。又者,众生在受苦的时候,就好像小孩子受了委屈,就要找父亲;众生受苦了,没有法子脱离这苦,所以就要找佛法,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将来好成佛。
佛成佛之后,本来应该享受寂灭的快乐,不做一切的事情;因为佛不舍弃一切众生,所以他施以权巧方便法门,说法教化众生,教以五戒、十善,令人依法修行。佛以大慈悲心演说大《华严经》,但是众生的根基尚浅,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佛就隐大示小,现丈六老比丘相,着弊垢之衣,来接近一切众生,这也是佛的一种大慈悲恩。在接近众生,众生渐渐地就和佛熟悉了;所以就生出一种信心来,这也是佛的大恩之一。
佛把所有的财产,都交给二乘人,令二乘人来承担如来的家业,这也是佛的大恩之一。佛大肆会亲友,聚集国王、大臣、刹利、居士,在一起来开会,通过把所有的家业都交给这二乘人了;这就是佛所说的法,二乘人都可以接受了,要二乘人将来也可以作佛。作佛,就是坐如来的宝座位上,然后也是净佛国土、教化众生,来广度一切有情。这都是属于佛大恩之一,所以说世尊大恩。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希有事,怜愍教化,利益我等:世尊以最稀有的这种事,对一切众生,都生出一种慈悲怜愍的心,来教化一切众生;对我们二乘人,都有很大的利益。无量亿劫,谁能报者:世尊对我们这样好,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这是生生世世无量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我们在无量亿劫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能报答完佛的恩。要怎么样子呢?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我们二乘人,甚至于用手和足来供给佛,乃至于把佛顶戴到头顶上,这样来恭敬礼拜。所有一切的供养,我们都不能报答佛的恩。这个“手足供给”,也就是给佛来做工、做事情。那么献出我们的手和足,来给佛做事情,也不能报答完佛的恩。
若以顶戴,两肩荷负:如果用头来顶着,用两个肩膀来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以恒河沙数这么长的时间,尽心竭力,尽上我的心,把我这恭敬心尽到极点了,再没有比这个恭敬的了。又以美膳,无量宝衣:或者以美好的饮食,再用无量这么多宝贵的衣服;及诸卧具,种种汤药:以及卧具、睡觉时用的这些个东西,和以种种的汤药──汤药是医病的;牛头栴檀,及诸珍宝:或者以牛头栴檀香,和所有的一切珍宝;以起塔庙,宝衣布地:或者造起一座塔、造起一间庙,以宝贵的衣服布满地上。
如斯等事,以用供养:像这样子,这一些等等的事情来供养于佛。于恒沙劫,亦不能报:在恒河沙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能报答佛的恩。
发表于 2016-11-2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1-25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在文明请香
发表于 2017-5-28 16: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4: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0-27 21: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4 19: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24 23: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8-19 18: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11 10: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