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0|回复: 0

[学佛交流] 作为佛弟子不可不知的“孝”字功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世间孝与出世间孝

  首先,大家要知道孝亲观,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狭义的孝亲观只局限于一生,也就是今生今世的父母,孝行也不过表现为对父母生前生活所需的满足,时刻关心其生理、心理的感受,亦即满足其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一切正当需求。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就已经算是孝。这是世间的孝。

  http://www.bmffq.com/本命佛圣品奉请总部

  而广义的孝亲观,所孝敬的是生生世世的父母。如《梵网经菩萨戒》所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父母的概念扩展到六道一切众生,而对父母行孝的内容,也由简单的物质、精神上的暂时供养,转向帮助父母脱离六道,截断生死洪流,真正的离苦得乐。这是出世间的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出家乃真行孝

  若为度脱六道一切众生而出家者,更是大孝。因为出家的目的无非是为上求佛法,下化众生,这种愿度一切众生的菩萨道思想,可以说是佛教孝亲观的特质所在。

  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般人都认为出家乃属不孝。由于出家之人剃发、染衣,自然不能于现世家中侍奉父母,承欢膝下;父母不仅在物质上得不到子女的供养,同时还要饱受思念子女之苦,此为不孝之一。

  事实上佛教绝不放弃对现世父母的行孝。《五分律》卷二十载:“时,毕陵伽婆蹉父母贫穷,欲以衣供养而不敢,以是白佛。佛以是集比丘僧,告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难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

  可见,纵然是出家之人,也绝不舍弃对父母的供养和照顾,虽然比丘、比丘尼以乞食的方式资养色身,也可减衣钵之资以奉亲。

  本命佛圣品奉请总部微信号:jufoyuan99

  本命佛圣品奉请总部微信公众号:jufoyuan108

  世人认为,出家人弃亲于不顾,决然出家,使父母老来失去依怙,大不孝也。其实,此为不了解佛教戒律之说,因为出家受十戒之时,必须身无十六种遮难,“父母不允”即是遮难之一,即如果父母不允许子女出家,那么,子女不得违背父母意愿而勉强出家,纵然出家也不得受戒,必须待父母许可,方得受戒。

  佛制戒要求弟子凡是出家,必须首先取得父母的同意。而不是离弃双亲,撒手不管,从而隐入山林,逃避责任。事实上,出家人是舍弃了对父母晨昏的侍奉,从而追求以出世修行的功德来尽孝。因为出家人如果清净持戒,威仪具足,那么他流露出来的智慧、威仪、身教等修行的功德,不仅可以利益父母,同时还可泽及整个家族;因父母、亲眷由于其戒德的感化,从而激发了向善之心,继而进修各种善行,走上了学修佛法的正道,从而获得真正的法益。

  正如《长老尼偈》云:“其兄弟、父母在天界能够有享受不尽的欲乐。”《长者偈》中也说:“具有智慧的人出生在家的话,此雄者的七代父母可净。”这也就是俗语所谓“一人得道,九族生天”的意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知恩报恩与尽孝

  佛教特重报恩,佛陀郑重告诫弟子要知返哺,即懂报恩。佛教认为父母恩是我们所最应回报的四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国土恩)之一,其所提出的“孝”的观念,纯粹出于报恩心理,目的是为了回报父母对子女恩情的付出。在佛弟子心中,生命是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人一生最痛者莫过于死亡,而父母此生的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他们会因各自的业力,不断地轮回,所以未来还会面临无尽的生生死死,受到无尽的死亡的折磨,所以此一生的资身供养,并不算最好的报恩,唯有令父母从生死之苦中拔出,才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才是彻底的尽孝。而且,佛弟子心中的最高目标莫过于成佛,所以,唯有令父母成佛,才算是彻底的报恩尽孝。

  所以,出家才是真孝、大孝、出世间的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居家修行之道

  如果放不下家,可以居家修行。佛教称之为“居士”。在慧远大师所著之《维摩义记》卷一末中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佛教的居士即属于后者,泛指在家修道的善男子或善女人。

  在家居士学佛,培养对三宝的信心和虔诚心实在是第一要务。一个学佛的人对三宝没有信心,就如同播下煮熟的稻种,是不会结出实修的果实的。所以,一个真正想学佛修行的人,首先要皈依三宝、亲近三宝、恭敬三宝。三皈之后,更要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关斋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以华鬘装严其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华丽大床、不非时食。

  此外还要奉行十善:五戒的前四戒,再加上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如果能够把五戒十善持好,做到身端、言端、意端,就可以算是一个好居士。

  一个好居士、就要做一个好的影响众,在行为上必然是自利利他的;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不但自己学佛,而且还影响别人学佛。现今社会,学佛的人很多,但是无始以来的习气,尤其是贡高我慢之心特别重,透过五戒、十善的修持,就可以改变坏习惯,转化无明烦恼,提升人格与品质。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学哪一法门,在家居士都要时时警醒自己要勤修善业,信心不失。这就是佛陀的好弟子。

  因此,为佛弟子者,无论在家、出家,真正能尽孝的就是努力修行并且将所有修行功德回向过去及现在父母,唯有修行成佛,才是真正的报父母恩,当然亦是报师长恩、众生恩、国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