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883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2-1-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缘起:2012年05月08日慧果提问般舟见佛义
实际是凡夫执着的一种,对我们的执着心的一种剥离方式,你剥离得越清晰、越清净、越圆满、没有障碍,或者说报啊、法啊、化啊,看到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剥离清楚。经典上讲“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陀讲的是真实言,实际是不需要去……所谓的理解只要对称就行了,你跟他的话对称就行了,不需要理解。所谓的理解就是我心里有这个东西,我才能去接受它。他这个说诸相非相,或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实际他讲的是个净相,或者说不对待的相,或者是去掉我们分别执着、所执所取的相,他讲的是它的本相,就是它本来的相,称为实相,我们称为真如,佛的十号中称为如来。他说的是实相,也就是我们眼可见真,就是你看到真实的状态了,而不是用分别心、执着心、所执的心、爱憎的心去观察一个事情。那么这个诸相就非相,这个相是说我们所取我们就认为是这个相了,好比说好啊、坏啊、喜啊、忧啊,实际是我们在取相。净相就是这样一个性本空的实质。
佛见一切物他直达本源,众生只知其表相,表相实际就是我们的心智分别所造成的一个状态。诸佛如来透达一切、清净一切、透达一切、圆满一切,所以说他是三身所成。他这个身是什么呢?就是他的道德、智慧、作为力所产生的事实。实际他面对的东西和我们面对的东西是一样的,是无量的世界与刹土,无量的业报的这种表相的差异,他面对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所取的东西不一样了,所以他依正二报发生了本质的……,和我们有本质的差别,本质就是他是依本而得解脱的,我们是被表相昧着了。你看到一种表相,他看到一种表相,他又看到一种表相。虽然同样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大家各人依着自己所看到表相去生活,相互地斗争、排斥、相互地不理解。佛陀能理解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因为他彻达了本源,他看到了万事万物的如实的状态,他能理解、能包容、能作为,他没有障碍;我们不是的,每个人都看到的是自己的一套东西,感知的是自己的一套东西,所以大家相互没办法理解,相互地诋毁、伤害,相互地掠夺,实际这都是没有看到本质的东西。
我们对“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种说法就是茫然,不知道是什么。我们还处在自己的所执、爱憎、业习这种表相中,我们不能彻达于万事万物的本源,不能回归到这个本源上。我们要立足于本源,我们也像佛一样无碍、圆明、清净,具足这种悲智。因为我们已经无始以来就习惯于你看一套你坚持、他看一套他坚持、我看一套我坚持,这个坚持就是我们各有业力分别所执,所以说大家在一起就痛苦,不能理解。越是各执己见的人他就越苦,但是没有人不坚持自己的那一套东西。他眼见耳听,他就以为实;他眼见耳听,他也以为实。同一个家庭里看到的,女人有女人的看法,男人有男人的看法,儿子有儿子的看法,女儿有女儿的看法,同样的东西都不一样,都会说是他自己的眼见耳闻,都是实话,心里想法,造成矛盾、造成痛苦、造成分裂、对立,不是吗?这就是社会。
佛陀他就超越了这些东西,他看到了一切,父母、儿女,他们本源的东西看得到了,他了解到了,他一举、一作、一为他都知道是什么,他不假分析他就知道是什么。我们越分析,就越疑虑,妄想连篇,就越想越多,越想越痛苦,为什么呢?他是对立而建立的,他就越繁衍越多。佛陀一下看到它的本质了,透视无碍,他就不需要对立了,或者说他没办法建立对立,什么东西他都是用解(jie)脱的、或者解(xie)脱的心智来观察的。解(jie)脱知见各生方便,心智无碍,他是无碍的状态。我们就不得方便,遇事就生障碍。为啥?被相所困,被自己的爱憎习气所困惑,你把它困住了,困住你了。我不喜欢这个,我下次不愿意见;我染着这个,我有眷恋。无量无边的取相的习惯、取向的爱憎、取相的作为等等,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状态中。所以各显这种生活中的分别、取舍、爱憎,这样一个世界。你看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苦苦乐乐、哭哭笑笑,就是这样的世界。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就是真正地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把自己的分别执着的这种陋习哪怕放一放,就像放在这个盘子里边,让它休息一会,你再用本有的心,就是这个觉悟的心去看我们这种执着分别的习惯,你自行就解(jie)脱了,不需要什么。所以《般舟经》上讲“依本净,了本无,为无常,为恍惚,施贫穷,济不还。”他所有的教诲就是什么呢?让你不要染着,不要染着,本来是很干净的,本来是很干净的,这个不干净是我们造成的,我们自己妄想分别造成的。你只是走来走去把你的妄想分别都放下来了,你就是一个般舟行法,你就是一个常行道的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不然我们就是一个世俗的人。因为大家都是世俗的人了,所以需要一些法的滋润,来改变我们这个世俗烦恼的状态,这是我们学佛的愿望。
我们见佛,佛是啥呢?所以经典上讲得很清楚“佛无从来,我亦无所去,何以见佛呢?——心净见佛。”因为无来无去故,心净才能见佛,无染故见于世间。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个常态了,我们就以常态来做人,那你就可以诸相非相,你可以放下执着分别的现行,在现行中清净安住,这就是觉悟。你能这样觉悟了,你就能使自己的心智透达,心智无碍。那我们从心智无碍得到正见的抉择,达到身体的协调,那就是身体的成就、事相的圆满,那就是佛陀了,依正二报皆是圆满的。
像我们现在的人,像我这一类的人我感觉知见是绝对无碍的,啥样的知见在我这儿没问题,知见问题一抖搂绝对没有一点挂碍。但是在作为的业习上,色身业习等等他还是有一些——他不是抵触,他是理事完全的融入还是有距离的,你看这还差一段。(1、理无碍,事有碍)
理事并举,方与道业契合。(2、理事一如,知行合一)
这还不够的。你要在这个地方理事荡然,就是理事都不可存了,你才能有道业所成。(3、理事无碍,道业有成)
你看我们现在还有理论呢,还有知见,解决自己的烦恼,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就是说理与事契合,还要理事都要超越,超越才能理事无碍。你理上无碍,事上你处处都有障碍。你看看理上是没有障碍的,但事上你还不能理事并举,你还不能达到这种所谓的知行合一,那你离道还远着呢,这自己有个正见了。
所以我给大家的教导呢,正见我绝对是没有犹豫,不会犹豫徘徊的;在行为上、在作为上呢,那我说大家依正见而行,各得方便,我也有方便,你也有方便。要是以我们的分别执着的习惯而行那就沉沦无际,大家同样都是沉沦,表相不一但都是沉沦。
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知见的这种择取十分困难,为啥呢?现在众说纷纭,教法如云,教法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多,也不知道是什么了,变化无端,你都不知道哪个法怎么样怎么样。所以要有个法、有个正见上的抉择,对我们这个时代来是第一个——正见上的福报(1、正见);你再有个正行的福报,比如说我们走般舟啊、实践一个法则(2、正行);你再有一个对我执与法执的超越,回入这种不增减的真如法性中来,那是真正的道业有成了(3、破除二执,回入真如)。那我们就不枉然于这一世,做个佛教徒就有意义了。
般舟行法是个比较轻松的事情,现在人走般舟是个比较沉重的事情,它的入手处是轻松的,是依本净而相续,破诸相达本源的一个方便罢了。它就是轻松的,这个轻松是正见上的轻松、事相上的破除,事相上肯定我们要依习惯还是很苦的,反过来说你依习惯就很苦了,你要是依正见就渐趋轻松,了达本源,还于本来的面目,入于实际地理,真实安住。说九十日如弹指顷讲的是实际地理,就是它的真实内容。
我试一个月我的体会就特别强,反正你那时候死心塌地的,难受的时候难受得你没办法啊,痛苦,但是平时就是只能这样子。我(现在病在床上)那个道业就是睡着,就在这个床上睡着。不能烦不能燥,我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有任何的烦躁,不能有任何的这种……当然怨恨你肯定不能生了,不能有疑虑,你就是这个因这个果。
你说我们就现业你能不能修持呢?你就这个样子你咋办?但是你这个心理觉悟,心业的觉悟是没法挡的。你身体不管怎么样,你心理可以觉悟的,所以正见很重要,般舟正见很重要,没有正见人很荒诞,哪怕你走再长的时间也很荒诞,会闹笑话。早期年轻人上去的人很多,要来走般舟走般舟,都是要走90天,我从来不反对我也不支持。你要有正见了、要有外围的福德因缘了你去走,没有你就不要走,我的意见就是一天一夜。现在人的知见不够猛利,人的身体的行为意识想做大事的愿望挺强的,要做大事。急于成道和急于发财是一样的。心性狂躁,多迷失于现下,把现行给迷失了。
它这个净土教法就是他的平常、平常事,每一个时间能作为,能作为的时间都是修行,它就不把修行跟生活区分开了,比较好做。很多修行方式你就得把生活与修行区分开了,好比般舟,般舟就基本上也把生活剥离开了,说它是旁依净土,它不是真正的净土教法。真正的净土教法就不允许你把生活与修行剥离开,对,它就是这样——就在生活中你是念佛还是念业力,忆佛还是忆业力,通过忆佛念佛改变了我们系念业力、所依业力造成的业相续,我们就忆佛念佛,在我们业相续中忆佛念佛。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自得心开,他就是如香熏染。《楞严经》这样讲的这一套就是修行的方式,虽然讲得很简单,是很实用很实用的。所以大道至简哪!繁琐的教法不见得真实,但是主要是很多凡夫有情他希望跟别人不一样,搞很多复杂的东西。那咋办呢?那就给他搞复杂的东西,很复杂。所以净土就是个至简至明的教法,我们坐着、走着、聊着天干什么都可以“南无阿弥陀佛”,它根本不影响。他没法遮蔽你这个东西,它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对待的心的。
弟子:师父,那修行和做生意也不矛盾呗?
师:学佛就是消除矛盾的心理的,不是做生意,不管你做啥,它没有矛盾。生意可能是一类人,利钝全收,九界同归,它就是消除矛盾心理的。它不管你占据某一行、某一业、某一事业,同归,直指法性大用,整体所显,说真实教法。我们看到的都是不真实的东西,你固执你的优势,他认为他的东西,各有所见。就是我们没有回到真实的位置上去,我们只是在某个角度上,就像一个圆满的东西,被我们割裂得一块一块的。我们已经琐碎了,佛陀就是个完整的使用者,我们琐碎地使用我们所拥有的法界,割裂得很厉害——意识的割裂。
多念佛有特别大的不共的加持,因为佛是一个圆满的觉悟者,阿弥陀佛又是一切诸佛的总集身,他聚集了一切诸佛的功德,所以来忆佛念佛能使我们这种没有正见的心能生起正见,不具足安详的业报具足安详与从容,没有这个透视力的心理呢通过念佛能有透达无碍的这种智慧力,多忆佛念佛挺方便。
弟子:之前我对净土的教言没有接触太多。
师:它这个方法就是简洁、彻底、明了,你只要按它去做,它不需要太多的罗嗦,很彻底。许许多多的说法不是不好,顺应众生说,就是根据众生很复杂的业习分中表达一些东西,像这个是畅佛的心胸,畅佛的本怀的,表达的是佛的心胸是什么样子的。你去忆念佛的心地的智慧与慈悲方便,就会直接受到他的加持,或者说所依的改变了。以前我们就像一个马一样爬高山,现在突然我们长上翅膀了,直达顶端,你就会飞,飞行无碍。他这个就是角度上的东西,他这个角度会使我们来一个彻底的变化,身心的变化,你忆佛念佛你身心就整个能改变。
以前我在世俗中,我感觉世俗生活那一套,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等等,大家都是一样,简直没有啥区别,感情啊、业习纠结啊,遇到佛法身心的变化是你根本想象不到的。身业变化不单是色身的这种变化,是他的感知、他所作所为的变化,就是他心地所依的变化发生了一个……以前我舍戒的时候,我就试着去完全恢复以前没有学佛的样子,我用了很大的力量也不行,就你恢复不了那个状态。因为他已经不是那个东西了,尤其在知见上,他已经不是那个东西了。佛力住持得不退转,你没办法去混沌自己,蒙蔽自己——就是造作,形不成事实的,这是净土的特定性。
就像以前我们的作为很小很卑劣,突然我们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善巧力一样,你有这样的作为了,你再去看你那个很卑劣的一些作为,你就感觉到它也可以使你觉悟,也可以使你生活,但它并不是说是我们要坚持的东西。像我们个体的作为都很小、很窄、很沉重,佛陀的心智很广大、很舒展、很辉煌的一个状态,你去选择哪个呢?要是能有选择力了,你自己就知道你的潜意识也会寻找这种舒展、广大、灿烂的东西,远离这种黑暗、沉重、迷失的这种偏颇的执着。所以通过念佛他无意识中可以使自己的心有一个明确的选择的机会。不念佛我们没有真正的对立的选择,凡夫的这个对立都是痛苦的对立,你跟佛一比就是清晰与混淆,觉悟与迷失这样一个对比,那你会选择念佛。因为我们世间的对比没法对比,都是五十百步差不多。你再对比得多也是生烦恼,但你跟佛陀的作为对比,你就通过念佛能体会到佛作为的一些角度上的超脱、超然,你就会有意无意放弃一些你的执着与坚固。
念佛这个法门主要是在我们中国的传播比较复杂一些,说法比较复杂,很多老头老太太说我死了怎么办、我死了怎么办的说法多一些,好坏人的说法多一些,觉悟轻松消除对待的心引导少一些。很多念佛人反而更分别执着了,烦恼更大了,负重了,那就出问题了!
弟子:他们如果不明理的情况下,在往生那一刻没有得到佛陀接引的话,他马上他的嗔恨心会起来。
师:太多太多了。他平时培养的就是不能往生的概念,培养的不是清净心,往生无外乎是回到你的本来的状态上去了,随顺着佛的觉悟,你去觉悟了,那就是往生的一个事实。你坚固你自己的业力,你要希望自己的业力往生,你高举自己的业力就很沉重,他就是个迷失的状态,沉重于迷失。这个正见比较可怜的实际是正见的熏修比较少,大家事相的作为比较多。你做多少好事,做多少坏事,你整天在干啥——心地的改变、知见的改变很少,这比较困惑人。知见不改变,和人走路没有方向是一样的。修行人没有正见指引你,没有目的地的、盲目地走路你会到哪儿去?
弟子:现在这些念佛人很需要法师的这种教言的开示。他们在法益上跟见地上有所改变的话……
师:他要修行有很好的见地那就很轻松了。这个教言也不是我怎么的,是通过实践啊了解善知识的教理,在这地方能真正地能安心,使自己的身心世界与佛陀的身心世界有一个契合,与佛陀的教法有一个真正完整的认知,再去实践,一点一滴都是实实在在的。要不然人对自己的作为总是那么不满,对他人不满,不满的东西太多了。
听写:弘蕊
校正:明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