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癸二约客尘显见性不动分二。子初默请
此为经家叙述,结前启后之文。前科阿难已知识心虚妄,故再请佛开发妙明心性。今虽复得闻佛开示,见性是心非眼。然又未知此心,是否即寂常心性。故与大众,口虽默然,无复反难,而心尚未开悟,犹冀望如来,慈音亲口宣说,此见性是心之心,是否即我阿难所求之寂常心性?是否即佛所许之性净明心。因此肃恭三业,合掌清心,伫候佛之慈悲开示及教诲。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子二正示分三。丑初征名验解分三。寅初如来问
尔时,指阿难等犹冀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教诲之时。梵语兜罗绵,译云细香。佛手柔软香洁,如兜罗绵。网相乃三十二相之一,五指之端,皆有网缦之相。且复金色,开指则见,合指无碍,故曰兜罗绵网相光手。前科佛握手示拳,今则伸手开拳,诲敕阿难,及诸大众言:我初成道,乃指迹门而非本门。梵网经佛云:‘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法华经谓释尊成佛已来,尘点劫数。今约迹门,于雪山苦行六年,后诣菩提道场,腊月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觉。即转无上法轮,演说华严大教;惜在座小机,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法。故往鹿园,为五比丘,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
鹿苑地名,在波罗奈国,古之国王养鹿之所。又古之仙人,多于此修行成道,又名仙苑。阿若多,译云解本际,是憍陈如得道之名。五比丘中,陈如及十力迦叶,是佛母族之亲。马胜、小贤、及摩诃男,是佛父族兄弟。佛于鹿苑转法轮时,空中八万诸天,闻法得道,故佛云:‘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逸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此句当指阿含时。
佛于阿含会上,为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菩提是大乘极果,阿罗汉是小乘极果。
三界众生之所以不能超出三界,成阿罗汉;及九界圣凡之所以不能超越二死,证无上菩提。其过皆由客尘烦恼所误。客尘指依他起性,烦恼是遍计执性。客者来往不停如尘之摇动不息。一切生灭诸法,无不如客如尘。
佛顶文句云:‘三界依正,总名客尘,即是苦谛,烦恼集谛;不为所误即是道谛;客尘永灭,所显涅槃,名为主空,即是灭谛;此藏教义也。
客是主家之客,尘是空中之尘,何必灭客而后见主空,但不为所误,则无烦恼,此通教义也。
客尘无量,同居方便实报依正皆名客尘;烦恼无量,见思尘沙无明皆名烦恼。用无量道,灭无量客尘烦恼,方显无量主空佛性,此别教义也。
主是客人之主,客是主人之客。以客归主,则无客非主,以主殉客,则无主非客。空是尘相之空;尘是空中之尘。随缘不变,则性尘真空:不变随缘,则性空真尘,此圆教义也。
今经虽借鹿园证成,实则为显圆教义。’以下十番所,皆显客尘主空义。以见性不动,如主如空;所对之境,如客如尘。非离见性,另有明暗色空;非离明暗色空,别有见性。
一切众生不知三界身心,如客如尘,而起见思烦恼,所以不成阿罗汉。三乘众生,不知十界,如客如尘,起无明烦恼,故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此正征名验解。佛意谓汝等当时在鹿野苑中,因何开通豁达,悟此如主如空之佛性,而得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极位,望于凡夫当称圣人;若望诸佛菩萨,仍属凡夫。
但有内凡外凡之分,内凡是贤位,邻近于圣。外凡是资粮位,去圣遥远,今阿罗汉是内凡贤位。若进而随分断出世恶,修出世善,名出世圣人,位居菩萨。若菩萨进而无明分断、法身分证,名出世大圣人。若惑尽智圆,位登菩提即十方诸佛。名大胜主。今成圣果之圣,乃指世间圣人而已。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阳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寅二陈那答
时谓当佛问汝等因何开悟之时。憍陈那亦名憍陈如,译云火器,是姓,名阿若多,译云解本际。当时佛在鹿苑三转十二行法轮,问比丘解否,陈那云解。佛云:汝何所解?陈那云:佛说苦谛,真实是苦,不可令乐;集是苦因,更无异因;灭苦之道,实是真道。佛知其已证阿罗汉果,便印证云:阿若多。
‘我今长老’长老有三:
一生年长老,出家初夏至九夏,名下座;十夏至十九夏,名中座,二十至三十夏名上座。三十夏以上名尊宿,四众弟子,皆应恭敬。
二福德长老,虽出家日浅,但宿植德本,为众所尊。
三法性长老,不论戒腊年龄,凡已证圣果者,皆名长老。今之长老,属前后两种。
当佛征问汝等当时因何开悟,憍陈如即从座起,而白佛言:我今长老,意谓我今年老无能,不若其他弟子,常为佛所称赞,如佛赞舍利弗,为四众之生母;目连为四众之养母,而迦叶头陀第一,功德等佛,故佛让座令坐。其余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阿难多闻第一;十大弟子,各有第一。
而我陈那,徒名长老,但于大众之中,独得解本际之名而已。因悟客尘二字成果,是解释得名之由。譬喻行客等六句,是释客义。自往曰投,依托曰寄,旅谓旅馆,亭是驿亭,二皆方便行人而设。身居客次,投寄旅亭,不管为食为宿,宿食事毕,即整理行装,再奔前程。若旅亭之主人,则无所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此结定客义。
见惑烦恼,生灭行相粗显,如行客不停;旅亭如六根,行客投寄旅亭,如烦恼寄于六根。宿时稍长,喻眼舌身意四识,对境分别时多;食时稍短,如耳鼻二识,缘尘时短。不遑安住,如六识缘尘,或东或西,忽起忽灭,缘境无定。
主人无往,喻六根实性,如如不动,尘来照尘,尘去不随,常在六根门头,寂而照,照而寂;如主人住于旅亭,客来照客,客去不随。如是思惟,即据前理可知,识心缘尘不停忽起忽灭,名之为客;根性不动,犹如主人。此即结答客义。
又如新霁以下,是释尘与空义。雨后初晴谓之新霁。清阳升天,是随世俗语,实则佛云:日月绕须弥,人间分昼夜。
尘虽摇动,无光不见,若然阳光从门隙照入屋中,则室中之尘相,了然可见,尘之体质轻微,故摇动不已。而尘体摇动之处,却有寂静不动之空,因有不动之空,方显尘之摇动;亦因尘之摇动,而显空之寂静。尘之生灭微细,须光方显;如思惑烦恼。
雨前空气浑浊,如众生未闻佛法之前,我执炽盛,三毒勃兴;今得闻佛法,心地豁然开朗,如雨后初晴,万际无霞。清阳升天,喻闻法起行,由观行力,心光显耀,发明思惑微细妄想,生灭不停。尘质摇动,虚空寂照,正显妄想攀缘之时,有不动之佛性,如是根据上理思维,得知澄寂名空,摇动名尘。此拣定尘义,亦即结答。
佛言:如是。
寅三佛印可
因憍陈那,以见惑分别,行相不住如客;以法性常住不动如主。又以空之澄寂如寂常心性;尘之摇动,喻妄想攀缘。所说合情契理,故佛印证之曰: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