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1|回复: 1

[法师开示] 【重磅观察】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四十):六祖缺现代联系方式,嘱来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重磅观察】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四十):六祖缺现代联系方式,嘱来曹溪累且怕再问2016-10-11 作者:王聪 [url=]石观音寺[/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已经学完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十九课前半部分,近七千字的讲课,解释了两句经文。前面长达三千多字基本在重复第十八节课的后半部分,说没有密宗就没办法解释《坛经》。这个命题一再被强调,而支持这个命题的理由则是,密宗很多内容和《坛经》相同,或者《坛经》的说法和密宗的一些说法相似。


**各位读者,不管这两个理由任意一个,其实都不能证明,离开密宗就难以解读《坛经》。而索达吉堪布从第十八课长篇大论,并在第十九课前半部分重复说明,这样的说法让笔者感到很难过。所以,昨天的言语含有一些不客气的内容,染污了大家,请读者们见谅!今天继续学习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十九课剩余部分。


**【经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


**1、索文:

**如果心不善良,你受持的戒律,出家的戒律没有意义的。我们在历史上,有些确实以出家身份来毁坏佛教、毁坏自己、毁坏身边的道场,


**【评】

**堪布此说不严谨。佛教有四众(在家、出家各男女二众)或七众(在家二众优婆塞(清信士)、优婆夷(清信女),出家五众:男众比丘、沙弥;女众比丘尼、式叉摩那和沙弥尼)弟子即根据受持戒律情况来区分的。受了戒就必须持戒,不局限于在家、出家。


**2、索文:

**如果心善,他的行为一定会平直的,比如说我的心完全是处于一种善的状态,那我的身口意一切的行为也不会造恶业、会调伏的。这样的话,禅修也是有什么用呢,不用禅的。


**【评】

**堪布此说有误。“心完全是处于一种善的状态”,读者们想想,这个是什么状态?四念住观的第二“观心无常”,心是无常的,每位读者都能切实感受到,因为心无常,做不了主。堪布讲得轻松,“完全”、“一直”,这比“那我的身口意一切的行为也不会造恶业、会调伏的”境界当然更高。所以,堪布说话没有太经过大脑,高境界反而变成低境界当基础。颠倒了!


**3、索文:

**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在家人心也很善,即使你没有很多的戒律,只受一个在家的居士戒也可以的,不一定出家的戒。你如果行为各方面相当如法的话,即使你没有天天禅修,没有一直像出家人那样,“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也是在永嘉大师的《证道歌》里面讲的,如果你行为都是一种非常如法的状态,即使没有坐禅,我们密宗当中也是这样的,不管是行住坐卧,一切都是在智慧的妙用当中的话,不同特意地去参禅,但是这个境界是比较高的。


**【评】

**堪布这样说就很混乱了。引永嘉证道歌两句也不合适。且又误会了六祖的意思。星云大师释为:


**“无相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心能平等,持不持戒都不是严重的问题。但是,心要平等,这又谈何容易?所谓心平,就是要了悟生佛平等。众生和佛在理体上是平等的,因为佛性人人本具,因此又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生佛在本性上是平等的,是凡圣不二的,只是觉悟上有时间的先后不同,于是有圣凡之分。其次,要认识空有平等。一般人的观念,认为空的不是有,有的不是空,我们把空有分成二边,把有无划了一道鸿沟。然而在真理里面,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所以,《心经》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懂得空有平等,就能认识诸法不断不常,即知佛陀的法身和应身是本体和现象,法身没有去来,故名‘如来’,即如如不动而来教化众生的意思。此外,一多平等。一和多是没有差别的,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生万法,万法归一,‘一’蕴藏‘无限’。所以,世间万法,自性本空,你能了解到自性本空,心才能平;心平则没有分别,没有大小,没有纠纷,没有瞋恼,行为自然就不会踰越规矩,因此六祖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相同的,如果你行为耿直,参不参禅,又有甚么关系呢?”


**【经文】恩则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4、索文:

**这里‘义则上下相怜’,就是说我们仁义礼智信,一般在儒教当中‘义’实际上就是一种正义、合理的、合法的,这叫做一种仁义。好像孟子还是谁说的“羞恶之心,义也”,就是对造恶有一种惭愧心,有一种害羞心,这种心叫做是义。


**【评】

**堪布说,对造恶有一种惭愧心、害羞心,这种心叫义。请问,这种心和“上下相怜”有什么关系?星云大师说:


**“在无相颂里又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你懂得感恩,必然会孝养父母,你懂得仁义,必定上下互相爱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索文:

**我们现在很多人不会做人,尤其是现在的教育当中,确实做人的教育特别少。我们现在很多的道德需要向善,包括佛教徒。非佛教徒更需要,我们有没有智慧呢,大家都会有智慧,会电脑啊、上网啊,在这方面都会。


**所以六祖说唐朝的时候,义很重要的,则上下相怜。


**【评】

**堪布对智慧的理解不敢苟同。上网就叫智慧,跟没学佛的人讲得似的。堪布说道德需要向善,这句话本身有问题。道德本身就是善,难道还有向恶的道德么?最后一句也是病句。


**【经文】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6、索文:

**昨天我跟一个发心人,他也不让我,我也不让他,然后我们说说、吵来吵去,吵到最后的时候就算了,我也累了,他也累了,


**所以我们发心人员有时候也比较累,但是像我那样的修行也不好的时候,不想让别人,那这个时候的话,我不让你他不会让你的,这样之后自己的心里也是带来不一定很快乐。


**【评】

**堪布很诚实。佛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你懂得谦让,对于长幼、尊卑,自然能和睦相处;你懂得忍耐,一切不如意事自然不会斤斤计较,则能止恶无喧。”(见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经文】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7、索文:

**如果我们从比喻上面来讲,就像通过很多次的摩擦之后,火从中可以发出火星来产生火焰,木板一直摩擦的过程当中,或者他钻木过程当中可以出现火。


**如果我们真正很精进的话,就像淤泥当中出现红色的莲花,莲花有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各种各样的莲花,但是红色的莲花也非常好看的。


**【评】

**堪布对比喻的解释有些生硬。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我们从表相上看木头、石头,那里有火?但是钻木可以生火,凿石可以取火,因为木头、石头里面有火的性能。正如每个人皆有佛性,虽然看不到,但不是没有。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如果懂得修行的话,虽然是五欲尘劳的娑婆世界,一样可以建设净土,正如污泥可以生长出清净的莲花一样。”(见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经文】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8、索文:

**平时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生活当中,比如说生病有医生给你开的一些特别酸、咸那些苦口的药,应该是表面上看来这是特别苦口,但实际上对你的病非常有利的。


**【评】

**“苦”和辣、酸、甜、咸一起称为五味。苦口是“苦”,堪布不能随意说是“咸、酸”。然后,苦就是苦,不是“表面上看来”特别苦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5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