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26|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五】-----海仁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庚二别就见精显性分二。辛初领旨哀请
初四句,是经家叙述。阿难因佛多番破妄,详细开示,已悟妄识非心;然又未明真心,故悲从中来,重复悲泣垂泪,礼佛长跪,而白于佛。自我以下,是阿难追述痛悔,自恃如来,不自修定;而再三哀请,求佛开示。佛之实智内破烦恼贼,外伏邪魔军,谓之威;佛之权智,变化无碍,利乐有情,谓之神。佛之威德神力,全由修得,非先佛所赐。但阿难自从发心出家,即自恃佛之威力,常以妄心思维,佛之功德无边,佛所证之三昧亦无量。我既是佛最小之弟,情属天伦,则佛但于无量三昧中,惠赐一种,自可受用无尽,何须自己辛劳苦修?殊不知彼此身心,本不相代;如一人食饭,难令众饱,致失我一向希望之心。故曰失我本心。又本心,即人人本具之常住真心,阿难一向多闻,不务真修,循声缘尘,执妄为真,致使失却本具之真心。此是阿难追述已往之迷情。
出家有四料拣,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
二心出家身不出家;
三身心俱出家;
四身心俱不出家。
今阿难是身出家,而心不出家之类,岂独未能断惑证真,甚至未入圣人之流,故曰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菩萨念佛三昧经曰:出家有四法,
一昼夜六时,说罪忏悔
二常念诸佛,不诳众生。
三修六和敬,心不恚慢。
四勤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无常、念死)如救头燃。
高僧传谓出家有十科。
一译经:翻译梵典,使正法流通。
二、解义:恒为众生,解说经义;令知依法修行。
三坐禅:外离尘缘,内止妄想。
四明律:持戒谨严,以身作则,示范后学。
五护法:护持正法,不惜身命。
六感通:真修实履,感动人天。
七读诵:勤诵大乘经典,解义修行。
八兴福:建寺起塔,导令众生皈依三宝,广种福田。
九遗身:留传舍利,造福后世。十声德:德学超群,声名远播。颂曰:出家不预十科,事佛徒劳百岁。出家者能不反省,努力而为?纵然未能全具十科,亦应略尽一二,方不辜负自己出家学佛之初衷。
譬喻穷子舍父逃逝,其理有二:
一父如本觉理,子如始觉智;依本觉理能起始觉智,如父能生子。诸佛菩萨以始觉智,契本觉理,得大解脱,受胜妙乐;如父子相依,同享天伦。众生背觉合尘,流转生死,如子舍父远奔他方,沦落天涯,备受众苦。
二父如佛陀,子如阿难,佛以音声说法,如标月指,目的在令阿难,因言悟道藉教明心。奈阿难执言滞句,著教迷心。既违佛旨,终难获益,如子舍父逃逝,自弃家珍。
今日乃知等四句,是阿难追悔,徒自多闻无益。多闻原为入道之本,日月灯三味经云:
‘多闻有十益,一知烦恼助:知烦恼能助长生死,舍而不随。
二知清净助:知清净梵行,能助证涅槃而精进修持。
三远离疑惑:多闻明理,知因果。析邪正,能除众惑。
四作正直见:由多闻故,不堕邪见,知真谛空,了俗谛有,远离外道断常二见。
五远离非道:多闻善恶果报,而诸恶莫作,远离外道邪见,不招三恶途苦果。
六安住正道;因多闻而能止恶行善,与菩提道相应,安住于正道。
七开甘露门:甘露能起死回生,喻多闻正法,广为人说,令信教奉行,近得人天乐果,远作菩提之因。
八近佛菩提:由闻而思而修,内烦伏恼,渐与佛果菩提相应。
九作长夜灯:多闻之人能以智光,破无明暗;为众生作黑夜灯塔,苦海慈航。
十不畏恶道:常闻大乘妙法,故能悲智双运,舍生趣生,必生善处,亲近诸佛。综上可知,多闻功德,岂独自利,复能利他;既可断烦恼,亦可证菩提。
未曾有因缘经云:
‘闻为金翘鸟,威势武力强;闻为行宝藏,所在相利益;
闻为大桥梁,能渡诸苦厄;闻为大船师,济度生死海。
多闻令智明,以明增智慧,明能博解义,多闻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善解甘露法,从是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正见,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诸天诸仙人,悉皆敬事闻,检心不放逸,积闻成圣者。
’可惜阿难一向多闻,未肯真修,岂独未能成圣,抑亦不免摩登伽难,故追悔曰: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正如华严经所云:
‘譬喻贫穷人,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譬如盲瞽人,能画诸色相,示彼不自见,多闻亦如是。
又如聋聩人,能奏诸音乐,示彼不自闻,多闻亦如是。’
世尊以下,是阿难再三述迷恳请。我是阿难自称,等是等于法会初心大众。障有三种,
一谓烦恼障:凡夫有见思烦恼;三乘圣人有尘沙烦恼;菩萨有无明烦恼。
二谓业障:依烦恼作业而成障,凡夫依见思烦恼作有漏业;二乘依尘沙烦恼作无漏业;菩萨依无明烦恼作亦有漏亦无漏业。
三谓报障:依有漏业,受分段生死报;依无漏业受方便土变易生死报;依亦有漏亦无漏业,受实报土微细变易生死报。由三烦恼,障三菩提,由三业障,障三解脱。由三报障,障三涅槃。
今云二障,是指三界见思为烦恼障,合尘沙无明为出世所知障。实则三障皆名烦恼:
见思烦恼引生分段生死;尘沙无明烦恼引生变易生死。
三障皆名智障:见思障一切智;尘沙障道种智;无明障一切种智。又三障皆名理障,见思障真谛理;尘沙障俗谛理;无明障中谛理。一切众生,皆为二障所缠,不得自在,原因何在?
‘皆由不知,寂常心性。’不知即迷,始觉真理,本无去来,如如不动谓之寂。
三世不改,四相不迁谓之常。此寂常心性,即众生本具之佛性,寂而照,照而寂。由于众生,迷而不知,故起烦恼障,所知障,障蔽本有佛性,不得自在。因此,阿难哀请释尊慈悲,悯念彼等穷露。无福慧庄严曰穷,无大涅槃依止曰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正是阿难请法之目的。发是开发,妙明心即寂常心性。此心性不可思议曰妙,通明透彻为明,又心性无形为妙,无法不知曰明。道是大般涅槃,眼指无上菩提;道眼即能见道之般若实智。阿难至此,方知将见属眼,与认识为心,同属错误。故求佛开示,能见道之眼。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辛二正垂开示分二。壬初现瑞许说
佛胸前有纹如卍字,华严经名吉祥海云相。后人以佛具足万德,故有此相,因名万字。所放之光,有金银琉璃等色,曰宝光。其光炽盛,曰晃昱。佛胸如如不动,表寂常心性。
从胸卍字涌出宝光,表寂而常照;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表寂常心性,竖穷横遍,包罗万有,统括圣凡。亦即显大佛顶义。周遍显大;光照显佛,寂照不二显顶。遍灌十方诸如来顶,表释尊所证寂常心性,即十方诸佛所证大佛顶法。旋至阿难及诸大众,表寂常心性,圣凡同具;阿难大众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
告阿难以下,是佛许说。幢乃庄严具,今云建大法幢,显阿难所请之寂常心性,体相用无不皆大。以一心具足三大谓之大法,此大法人人本具,众生迷而不知,佛今将为大众开示,宣扬此大法;令众得知,如幢之竖起,有眼皆见。喻佛开示大法,不独阿难及此土众生得闻,亦令十方众生同时闻法得益,故曰建大法幢。
心性无形,寂照不二曰妙;非五眼不能见曰微,非三智不能知曰密;
本自天然不假造作曰性,一尘不染曰净,圆照法界曰明。妙微密性净明心,即众生本具之如如理;得清净眼,乃称理所起之如如智。众生本具此如如理,但为二障所缠,未能称理起智;今佛建大法幢,开示微密,二障消除,故得清净智眼。
阿难求寂常心性,佛许以获妙微密性;阿难求妙明心,佛许以获净明心;求开道眼,佛许以得清净眼。正是感应道交,师资相契,非佛大慈,焉能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