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2|回复: 1

[学佛文档]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二集)  2001/3/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我们从第一行念起: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止观」在前面跟诸位概略的报告过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做一个总结。「知止」非常重要,不但是出世间的证果、开悟,连世间的人天福报都以这个为基础。所以人要是不知止,世出世间法都不会有成就。纵然你过去生中累积很大的福报,你在这一生当中,世间人所谓「得志」,荣华富贵你都得到,在极短的时间,你这一生当中就把你多生多劫累积的福报统统耗尽了,不但自己死后要堕恶道,你的子孙也如世间人所说的「家破人亡」,甚至于子孙都断绝。什麽原因?不知止。所以这比什麽都重要,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能知止。这裡总结,『止庄严』,「庄严」就是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止一切恶,这是消极,积极的是修一切善,止恶修善,这才能把一切烦恼断尽。『结使』是烦恼的另一个名称。所以人要不能够止恶向善,这个人前途是一片黑暗。

  而善恶的标准,都以这一部经做准则。「止恶」,一定止十恶,修十善。本经末后所引用的,概括了全部的佛法。全部佛法都是以「十善」为基础,换句话说,都是以「断恶修善」为基础;世间的人天福报也是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才知道这一桩事情的重要性。「止」就是讲放下。在我们凡夫位上,我常讲「放下自私自利」,这是总说,要觉悟!就我们凡夫现前烦恼裡面最严重的,一个是财,一个是色,这两样东西不放下,不但道业没有成就,世间的福报你也没有办法累积,「积功累德」你做不到。所以你要问:我们从哪裡做起?底下这一条,「方便庄严故」,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下手之处,一定要从财、色,这是最严重的,要从这下手。出家人有的时候他对于财色比较澹薄一点,好名,那也是重大的障碍,他要名、要头衔,人家怎麽尊重他,这都是严重的烦恼习气。

  我们仔细再观察,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们,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确实是我们的好模范。印光大师一生没做过住持,没做过当家。他在没有出名之前,只是在普陀山藏经楼;在藏经楼裡面服务了三十年,看守藏经楼。这个差事不错,就像负责图书馆一样,他有时间涉猎经教。老法师国学的基础好,有这麽长的时间,等于闭关一样,心定下来「深入经藏」,那个果就是「智慧如海」。离开普陀之后,有很多地方请他作住持,他不干,他让给别人、推荐别人,自己在寺庙裡头还是做一个清众;但是大家都非常尊重他,听他的教诲。一生做清众,一生不管事。十方的供养全部拿来做法布施。用这些供养做基金,他办了一个弘化社,就是现在的佛经流通处,全心全力就做一桩事情,法布施,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慈善救济的事情,偶尔为之。钱从哪裡来?印经的款项拨出来,我们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那个小册子裡面看到的。这些作法都是教导后学,无论做什麽事情要专,专一才有成就。

  我们有今天,是得力于老法师的馀荫。我们跟老法师一脉相传,李炳南老居士传他的法,在台中三十多年,依教奉行。他在台中建立莲社、建立慈光图书馆,也做了不少事业,完全遵照大师的教诲。我是李老师的传人,我跟你们讲过,我在他会下十年,真正得力两句话,「一门深入,至诚感通」;两句话一生受用不尽,让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这个多幸福、多圆满!所以我们是受印祖的馀荫。我们要把老法师的德教传给后人,希望代代都有传人。所以我们懂得止,我们也懂得观;观是看破,止是放下。尤其我们生在这个乱世,一定要像祖师那样高度的警觉,常常想到死到临头,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死。你想想看,死了以后,这个世间哪一样东西能带去?凡是带不去的,充其量有一个妥善的安排,传到下一代,代代往下传。不能有丝毫贪心,有一丝毫贪心你就错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举例子,你们大家能看到。我们在澳洲建这个道场,我原本都谈好了,请葛来姆作会长,黄居士作祕书,柴居士作财务,用他们名义去登记;我在那个道场,也是清众一个。可是没有想到它起了个变化。澳洲的法律规定,登记的人居住距离道场不能够超过七十五公里,而且资格限定要澳洲的公民、要澳洲永久居留身分才可以。我们家裡没有这个身分,我才拿到永久居留,我能算一个,另外就找不到了。很难得,柴居士住进我们的道场,他也是最近拿到澳洲公民,我们再要找一个人,找不到了。所以逼着没有办法,现在登记我是会长;祕书一定要公民,我们请柴居士作祕书;另外一个王居士,跟我一样也是永久居留,请他作财务。这是现在这麽安排,不是我的意思。在那边的同修,我们尽量帮助他们将来申请永久居留;如果拿到永久居留,在澳洲住满两年,就可以拿到公民。所以我估计五年的时间,我们同学当中拿到身分之后,我这裡马上就移交了;我们的会长、祕书、财务,统统交给下一代了。我们在没有走之前,在旁边协助。所以要放下!要为后世着想,如何妥善安排正法久住世间,这就正确。我们看到有一些人贪恋名位,抓到之后,一生都不放弃,死都不肯放弃,这个错误了。

  我在早年讲经讲过很多遍,四十岁以前用功努力学习,既然出家了,出家的工作只有两桩事情:一个是弘法,一个是护法。有这个天分、有这个条件,学讲经;学讲经的人一生作清众,道场裡面任何执事都不担任,让你专心在经教上,教化众生。第二种人,我没有讲经的条件,发心护法,担任常住执事,内护,协助讲经的同学。弘护是一体,我常用钟錶做比喻,弘法的人是钟錶錶面上的指针,护法是后面的机器,少一个它都不会动。你说哪个重要?一定要配合。如果说是弘法的人嫉妒护法的:「他作住持、他作当家,他在道场权力这麽大,大家都得听他的。」护法的人嫉妒法师:「他讲经讲得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对他讚歎、对他礼敬。」这道场就毁掉了。

  无论弘法、护法,心量要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外面来的毁誉,那是世间人的看法,世俗的观念;我们是觉悟的人,跟他们的看法、想法不一样。所以我们护法的人听到有人讚歎弘法的人,欢喜:「我护的这个人不错,我真有功德。」一点嫉妒心都没有,更爱护他,更护持他。弘法的人听到信徒们讚歎住持、讚歎执事,欢喜!决定没有嫉妒心,完全是一体。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诸位看得非常明显,如果得不到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的护持,我们一筹莫展,我们在新加坡别说弘法了,立足之地都没有。所以我们听到人讚歎居士林,讚歎李木源,我欢喜!我也讚歎他是菩萨再来。他的成就,就是我们整个佛法的成就;他要是失败了,那是整个佛法的不幸。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全心全力来配合,全心全力来协助。

  培训班这几年同学们的成就,我们听到信徒的讚歎。我在马来西亚到处普遍听到大家讚歎,我们同学在那边各处讲经,普遍受到欢迎,我们欢喜。这是个开端,希望要勇勐精进,一定要虚心谦下,要了解事实真相。别人为什麽讚歎我们?因为没有人讲经,我们能讲,他就讚歎。我们真的行了吗?比起从前古来祖师大德,我们差远了。从哪裡知道?看看古来大德的注解,我们都看不懂。所以知道别人对我们的讚歎,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要清楚!不可以贡高我慢。别人对我们讚歎是不是超过了实质,自己心裡要有数;我们心裡对他们非常感激,但是,自己晓得自己不够,差得很远。所以从这些地方,天天去检点,去反省。

  『能如实知』,「如实」是真的知道了,『诸法自性』就是诸法实相,全部都落实在断恶修善。十恶不断不行!十善不修不能成就。我们自己修行,教化众生,从哪裡开始?从十善业道开始。不但是印祖常说,虚云老和尚也常说。我过去讲不少经,一开端都引用虚老和尚的话,「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的祖师大德,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深信因果,断恶修善,是世出世间修学的根本,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无论你怎麽用功精进,最后都落空。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5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