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5|回复: 0

[释疑解惑] 隆善言:迷失状态下的行为谓妄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9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作者:隆善居士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因果”是最公平的裁断。堕落与否,乃由感情来分别。只知有情,不知有智,这种人将来一定堕落在三恶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贪爱、外求欲重必堕轮回。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明眼善知识一看便知,将来他会堕落在哪一道中受生。简而言之,你的执着点在哪,你就被牵引到相应的地方。六道的存在即是众生心之业力化现。


有两个人大吵一天,一人说3*8=24,一人说3*8=21。相争不下告到县衙。县官听罢:“把说三八二十四的拖出去打二十板!”三八二十四的不满:“明明是他蠢,如何打我?”县官答:“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一天,还说你不蠢?不打你打谁?”
注:跟愚蠢的人争论,无论结果如何,都比愚蠢的人更愚蠢。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愚蠢的人总有话想说,善于制造是非、争辩非赢不可。在无法言喻的争论前,沉默是金。



开示:真正的孝顺

这世间的苦始于心苦,心苦而波及身苦。给父母温饱不受风寒,仅是色身的照顾;而父母生离死别的心苦,谁能为他们免除?人们也许会说,只要亲恭践行随侍在侧即可,但谁知无常哪天到来,死亡是没有老少的差别的,“黄泉路上无老少,孤魂多埋少年魂”,父母没走,你倒先走了,那白发人送黑发人岂不是最大的不孝。所以在你有生之年要自己精进修佛达人基础上尽可能的让父母亲近佛法僧三宝,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了解到世事的表相背后的真相,远离一切苦难,得清净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不迷失状态的践行谓勇敢,
迷失状态下的行为谓妄动。

勇敢是,
当你在最初就已经预见前路的艰辛,
可你依然选择坚持内心的信仰,不违背良心的召唤,
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譬如修行取经这条路。

你的一生最终能到达的境界取决于心的状态而非身外物。
你的一生看似忙,若除去对于自心的修习,你并没有在真忙而是白忙。
时间在虚妄中被碾碎的毫无价值,
生命重大的意义在颠倒中显得微不足道。

生命可贵,
却被你的愚痴蹂躏的稀里哗啦随风逝去有如糟粕。
若你足够有福,你会醒来。
你会为自己曾经的无耻无赖胡作非为痛心疾首。
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当你心生忏悔、意识到有度的重要性、自私的危害性,心甘情愿活在乐善好施、无我利他的境界里。

这一场昏迷的旅程该醒了。




分享:默仙度人

  日置默仙住在丹波的一座寺院里。他的一位信徒跑来诉苦说他的老婆太吝啬了。
  一天,默仙去看这位信徒的太太,在她面前握起一只拳头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位太太讶异地问道。
  “假如我的拳头永远这样,始终不变,你叫它什么?”他问。
  “畸形。”这位太太答道。
  接着,他又在她眼前把手伸开问道:“假如这只手永远这样,始终不变,你又叫它什么?”
  “还是畸形。”
  “只要你多了解这点,你就是一位贤内助。”默仙说完就走了。
  自此之后,这位太太相夫教子,非常贤慧,不仅节俭,也懂施舍了。

注:真正的道处于中庸,佛心在于无为中道不偏。世人若能秉持中庸之道、行事张弛有度就是随顺天地自然、接近天性、发挥人性初心的品质,如此的品性为人在世就是积德不造业,不用因此承受恶果的苦报和生命活着的悲催。布施波罗蜜帮助你累积福报,迷失的人认为付出去了自己就没有了,这是“我执”在作祟,哪有“我”?你看到的你自己这个形体只是天地赋予的阴阳之气的一时凝聚罢了,虚空无我才是家,才是真我所在,摊开双手、张开手臂、放下付出就是回归虚空,这就是 “付出即是得到” 的真相。好好思索,看以后还要执迷不悟的吝啬、为这个假我拘禁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3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