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虚云老和尚及来果老和尚法脉传承 Table 2: The Dharma Lineage after Ven. Xuyun and Ven. Laiguo
新媒体时代禅宗的新形态 New Form of Chan Buddhism in the New-media Era
时代在瞬息万变,禅宗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前行也从未停步。自媒体时代,禅人依然保持着入泥入水而又高洁如白莲般的率真灵动,在全新信息工具与传媒方式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与人心变化中,以更为积极的姿态稳健修行,维护自己的道业,护持宗门的道风,也无时无刻不在化导人心。
对于佛教,当大众还只是停留在假冒僧人、挟佛敛财等外部信息的观瞻中,并对日常生活感到紧张和失望时,禅和子们早就开始运用新工具辅助展开更为有序的修行。当人们只是在微信群中接受和清理大量信息垃圾时,禅门中早已自发组织起数百人的、属于纯粹禅和的修行大群。经验丰富的老参们在其中有序而便捷地交换禅宗的见地与修行的信息,在虚拟空间中组织长期的实体禅七精进。禅宗的修行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飘忽不定,也免去了长久以来在梯山航海中耗费不必要的时间精力。
网络化的组织反而使得实体的修行变得更精准、更灵活、更能长久维持。同时,修行道场的管理、禅堂规约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纯熟和精道。传统规约的“强强联合”,在新媒体的助力下力量更壮大,规矩更谨严,实用性也更强大。禅和老参们持续不断地修行,不仅使个人得益,使道场庄严,也为广大居士做出了身体力行的榜样,全面带动起纯正的道风与空前高涨的居士护持的热诚。
新媒体时期,大陆汉传佛教虽然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但事实上禅和子的修行用功一天都没有间断过。历史上的丛林曾经形成了“走江湖(江西湖南)”的参学风气,而今天以个人媒体工具为助缘,行脚参访变得更加务实,影响力也更为稳固,新时代的丛林正在日复一日的参修中,逐渐形成充满时代气息的新风范,或许在未来也将成为丛林的“新传统”。这一切都显得充满了希望与可能。
中华佛教以禅宗为骨,并复由禅宗而大兴 Chinese Buddhism Has Chan School as Its Backbone and Is to Be Greatly Revived by Chan School
太虚大师对于汉传佛教的振兴有过一段充满真知灼见的评述:“晚唐以来禅、讲、律、净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禅衰而趋于净,虽若有江河就下之概。但中华之佛教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与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禅兴则元气复而骨气充,中华各宗教之佛法,皆藉之焕发精彩而提高格度矣。”
中华佛教以禅宗为骨,并复由禅宗而大兴。从古代到今天,佛教的兴衰,法难前后的变革,似乎一次次印证了这一至理,并且还在不断证明下去。禅宗不立文字的特质,注定其能在不同时节因缘下堪为随缘不变的砥柱中流,充满随方就圆的生命活力,具足立本开新的魄力胆识。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在中国的大地上,正是选择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世世代代地度脱着千形万态的众生与千变万化的时代。这是华夏众生的巨大福报,也是佛陀一代时教的重大确幸!
略谈禅宗的见、修、果 A Brief Discussion on View, Practice and Attainments of Contemporary Chan Buddhism
禅宗作为汉传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从公元五百多年的南北朝时代传入汉地,一千多年来成就了无数的圣贤,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完成了最纯粹的佛陀智慧和最特殊的汉文化教育习惯的奇妙整合,太虚大师赞之为“玄中之玄,妙中之妙”。无论是在人类丰富的文明传统中,还是在诸佛无穷尽的广大教海中,禅宗一脉都是极具特殊魅力的。
一、禅宗的见地 1. The View of Chan
禅宗的修持奠基于正见。禅宗的见地就是佛陀的见地。
佛陀的教法形成了两大法轨:般若是一系,如来藏是一系,后来传承为中观学派和唯识学派。但两者之间是不即不离的,不能说般若系统中没有隐含如来藏的法要,也不能说如来藏法要中不存含般若的要义。譬如人手,一定包含手心和手背,只是在表述方式上会有差异。
所以,禅宗的见地超越单纯侧重空相的般若表达,直接指向般若实质以及般若的深层内涵。它是般若的全体,而不仅仅只是般若的契入手段及表相,般若的表述方式确实侧重于空相。也不能说禅宗仅仅是如来藏,它是整个如来藏的表里的所有部分。但反过来也可以说,禅宗的见地就是般若,因为我们要谈般若,肯定要谈它的全体;或者说,禅宗的见地就是如来藏,因为它一定包括如来藏的表相和内义的一切法要。
《六祖坛经》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是要存在“有法”的——种种功德、种种成就、圆满三身、各种智慧……自性当中都具足;但何期“自性”也本不生灭——这不是一般概念的存在,而是不生不灭的存在。因此,法眼宗永明延寿禅师这样解读马祖大师的公案:“即心即佛是表诠,非心非佛是遮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