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7|回复: 0

[学佛文档]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明莲池大师著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
自性欤?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亦不
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

故我世尊,乍说三乘,终归一实。等颁珍赐,更锡殊恩。指四十八之愿门,开一
十六之观法,愿愿归乎普度,观观宗乎妙心。又以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
玄,尤应守约。知先则务生彼国,守约则唯事持名。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
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从兹而万虑咸休,究极乎一心不乱。

乃至非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
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盖由念空真念,生入无生。
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
唯心净土

此则理之一心,全归上智。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奈何守愚之辈,著事而理
无闻;小慧之流,执理而事遂废。著事而迷理,类蒙童读古圣之书;执理而遗事,
比贫士获豪家之券。然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
落空之祸。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辜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及多生,一
误而成百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无救无归,可悲可痛。 

宏,末法下凡,穷陬晚学,罔通玄理,素鄙空谈。画饼何益肌肠,燕石难诬贾目。
祗承先教,笃奉斯经,望乐国为家乡,仰慈尊如怙恃。仍以心怀兼利,道贵弘通。
慨古疏鲜见其全,惟数解仅行于世。辞虽切而太简,理微露而不彰。不极论其宏
功,俦发起乎真信。顿忘肤见,既竭心思。总收部类五经,直据文殊一行。而复
会归玄旨,则分入杂华,贯穿诸门,则博综群典,无一不消归自己,有愿皆同向
菩提。展此精诚,乞求加被。

归命娑婆说法主,西方接引大慈尊,不可思议佛护经,舍利文殊诸圣者。二土六
方遍尘刹,过去现在及当来。无尽三宝咸证知,惟愿慈悲摄受我。我今妄以秽土
见,蠡测如来清净心。仰承三宝大威神,加被凡愚成圣智。使我言言符佛意,流
通遐迩益含灵。见闻随喜悉往生,同证寂光无上果。

将释此经,总启十门:一、教起所因;二、藏教等摄;三、义理深广;四、所被
阶品;五、能诠体性;六、宗趣旨归;七、部类差别;八、译释诵持;九、总释
命题;十、别解文义。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
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别
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
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
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
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
悟无生故;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初、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
转展陵夷,后之又后。皆赖此经神力,救拔余生。岂非至极悲心,预垂济度。

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者:入道多门,本无拣择,险夷曲直,难易攸分。
则无量门中,念佛一门,最为方便。略陈有四:一、不值佛世,得常见佛方便;
二、不断惑业,得出轮回方便;三、不修余行,得波罗密方便;四、不经多劫,
得疾解脱方便。

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厌欣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
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两门。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
始成。

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说净土佛国,教
化众生,心不喜乐。故令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者:初发心菩萨,大心虽建,胜忍未成。所谓弱羽
止可缠枝,婴儿犹应傍母。入正定聚,亲彼世尊,方得忍证无生,终成佛果。乘
大愿筏,苦海度生,如《智论》中说:“且夫六心堕落,尘劫声闻。鱼子庵罗,
足为明镜。”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何得
初心自足,不愿往生?

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诸余法门,高之则下机绝分,卑之则不被上根。
是以华藏如盲,萤光增结。唯此一法,上下兼收。可谓万病愈于阿伽,千器成于
巨冶,岂不慈门广大,普度无遗。

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
彼佛愿力威神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能为护念,直至道场。故知泽图
辟怪,宝镜遁妖,正念分明,无能娆者。

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者:心本无念,念起即乖。而众生无始以来,妄想
惯习,未易卒遣。今教念佛,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病愈寇平,则舍病体,
更无自身,即寇盗原我赤子。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生。而亟欲灭生以
求无生,弥求弥远。今以求生净土,乃悟无生。入有得空,即凡成圣,可谓通玄
秘诀,换骨神丹。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道,万里迢遥,念佛
往生,古称径路。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
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

二者,《无量寿经》广陈依正,备载修持。今此经者,崇简去繁,举约该博,更
无他说。单指持名,但得一心,便生彼国。可谓愈简愈约,愈妙愈玄,径中径矣。

如上别中十义,复以前九为通,后一为别,兼前总义,为此经教起之所因故。

已知佛说此经,有如是因。未知此经藏教分中,各何摄属。言藏有二:一、三藏;
二、二藏。且初三藏者,一、修多罗藏,二、毗柰耶藏,三、阿毗达磨藏。今此
经者,是修多罗摄。诸经亦有互相摄者,今非彼故。二藏者,一、菩萨藏;二、
声闻藏。今此经者,菩萨藏摄。亦有互摄,今非彼故。

教者,依贤首判教分五:谓小、始、终、顿、圆。今此经者,顿教所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7 0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