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70|回复: 20

有一位女居士这样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有一位女居士这样说:“见到本性,这样才能改变人生,不见性,修一切善法,都是魔业!”
她以前说六祖慧能大师是她的师父!

末学孤陋寡闻 也不知道 开悟见性的人 是什么样子!
这些年也做些善事,听到这样的知见 还是第一次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德开示
发表于 2016-9-1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人极其危险,一定要远离。学佛先要从基本功做起,基本功没修好,就去空空空、见性,早晚要成为魔的眷属,甚至堕落地狱都是很容易的。一定远离不踏实、不靠谱、不着边际的人。

点评

[attachimg]37037[/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9 12:02
发表于 2016-9-1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子肯定是普通人的样子呗。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9-15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看看印光大师的文钞菁华录。
发表于 2016-9-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是这样,妄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点评

这句是篡改过的,正确的佛经是这样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一个是根一个是法,这就是篡改佛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9 12:05
发表于 2016-9-15 11: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见性,修一切善法,都是魔业!”这话不靠谱。有哪位修行人不是从凡夫起修, 从未见性到见性? 未见性前就不能修了?修就是魔法? 有这样的逻辑?这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做是善法?怎样做是净法?
作者:明证法师
顶礼师父,怎样做是善法?怎样做是净法?

  明证法师开示:诸恶莫作是善法,能够众善奉行当然更是善法,诸恶莫作是小乘的方法,就是不作坏事,不作坏事当然就是好人,可是这个好人,不是很积极的好人,因为他做善事做得少,或者不做,可是大乘的法不仅诸恶莫作而且众善奉行,这当然就是好人,当然就是善行,这些法就是善法。什么叫净法呢?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础上自净其意,这就是净法,比如说念佛,比如说诵经,统统都叫净法,可是放生呢,就属于善法,虽然如此,如果是一位菩萨去放生,他知道三轮体空的话,这个法当下同时也是净法,好比说我们看到狗,一个用金子做的小狗,我们说这家伙是畜生,可是另外一位菩萨说,这是金子,不是畜生,一切众生都有如来德相,都有真如佛性必定成佛,那他这样去思惟,那就是净法,不仅仅是善法,所有的净法肯定都是善法,但是善法不一定是净法,善法顺净法,所以,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摘自明证法师《佛学问答2》
http://www.liaotuo.org/wenda/hanchuan/67560.html
发表于 2016-9-1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忘失菩萨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此经文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对于这句经文,学诚法师有过解释,贴在下面,供楼主师兄参考:

魔的意思是障道。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会增长生死系缚或者趣向二乘,障碍大乘菩提道,所以从大乘菩提道的角度说为魔业,不是说成为恶心害人的魔。
菩提心是求正觉的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等不同层次差别。世俗菩提心是凡夫希求成佛利生之心,胜义菩提心是在世俗菩提心基础上又开悟见道,即圣者的菩提心。说忘失菩提心是指忘失世俗菩提心。
《大智度论》:“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卷四十一)《佛说佛名经》:“发菩提心者,经言当乐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六波罗蜜生,从慈悲喜舍生,从三十七助菩提法生,从如是等种种功德智慧生如来身。欲得此身者,当发菩提心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萨婆若果,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于身命财无所爱惜。”(卷第一)
唐朝昙旷法师《大乘起信论广释》:“十信位人名不定聚,或进退故。今此所言不定聚者,即是大乘种姓中者,故《本业经》依此说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从此不识始凡夫地,依佛菩萨正教法中,起一念信,发菩提心,是人名为信相菩萨,亦名假名菩萨。’是故亦名不定众生。今依此人明所修行故,言依不定聚众生也。”(卷第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好像是从见性、没见性的角度再说吧!要是从菩提心的角度自然别人无话可说!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安法师:既然自性清净,为何还要强调断恶修善?
居士:末学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动,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那为什么我们修行却更强调断恶修善,强调行善顺乎自性,行恶违逆自性?

  法师:现在有些学佛人,刚学一点,就喜欢谈玄说妙。佛法是理事双备,有时是从“理”上讲;有时是从“事”上讲。理、事要兼顾。

  从“理”上讲,我们都有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所谓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这确实就是禅宗讲的向上一路,指归本分。

  离开“事”而言,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世间的语言都是用不上的,这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种不染一尘的境界,一切众生本具。

  但在心意识层面,我们全体都在无明妄动里,对真如自性是贴近不了的。

  佛在《楞严经》讲:“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众生只要举心动念,五欲六尘的念头就起来了。不像佛,念念都跟真如自性一切种智相应,我们是念念都跟无明烦恼相应......

  所以要了解,我们虽然具有如如不动的自性,但是五蕴中行蕴——内心的妄念——就像急流水,就像湍急的旋流、漩涡,刹那不停。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要从事相上下手修行。怎么从事相上下手呢?就是要持戒!修行从持戒开始。

  持戒是从事相上下手来规范身业,口业。先制身,然后再制心,来规范清静自己的意业,行为上不要谈玄说妙。

  今天中午有一位同修来问我,说持戒是持有相戒,还是持无相戒?我回答:你能持无相戒么?持戒要从有相戒下手,谈玄说妙不是我们现在的水平。

  《梵网经》讲很多人就是 “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口上都是谈“空”,行为上却步步堕在“有”里,造作着恶业。

  因此修行一定要从规范自己烦恼重重的身业和口业开始。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首先要从这里做起。

  强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是自性本具的法则。如果我们的烦恼违逆了这种清静自性,就会颠倒行事,迷惑颠倒。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0/30052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佛说十善业道经 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諠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http://www.hhfg.org/jcjx/f189.html
发表于 2016-9-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 第四品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发表于 2017-7-2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中道 发表于 2016-9-14 20:22
这类人极其危险,一定要远离。学佛先要从基本功做起,基本功没修好,就去空空空、见性,早晚要成为 ...

212448swzzossh8pspwskf.jpg
发表于 2017-7-29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zzd68828cn 发表于 2016-9-15 11:07
答案是这样,妄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这句是篡改过的,正确的佛经是这样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一个是根一个是法,这就是篡改佛经。
发表于 2017-7-2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德不敢当,佛经里好象佛陀说过,真正开悟的人绝对不会到处宣扬自己开悟了,这类到处宣扬自己开悟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假冒伪劣,无须搭理。依法不依人,老老实实多读些佛经,按佛的教诲去做即可。

点评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摘录 何谓魔业? •谓爱乐小乘是为魔业。•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于诸有情简别行施是为魔业。•乐求生处而持禁戒是为魔业。 •为求色相而修忍辱是为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31 13:27
发表于 2017-7-3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ok3791 发表于 2017-7-29 12:12
大德不敢当,佛经里好象佛陀说过,真正开悟的人绝对不会到处宣扬自己开悟了,这类到处宣扬自己开悟的人,往 ...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摘录

何谓魔业?
•谓爱乐小乘是为魔业。•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于诸有情简别行施是为魔业。•乐求生处而持禁戒是为魔业。
•为求色相而修忍辱是为魔业。•作世间事相应精进是为魔业。
•于禅味着是为魔业。•以慧厌离于下劣法是为魔业。
•在于生死而有疲倦是为魔业。•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
•厌离烦恼是为魔业。•覆藏已过是为魔业。
•憎嫉菩萨是为魔业。•诽谤正法是为魔业。
•背恩不报是为魔业。•不求诸度是为魔业。
•不敬正法是为魔业。•悭惜于法是为魔业。
•希利说法是为魔业。•离于方便成就有情是为魔业。
•舍四摄法是为魔业。•毁破禁戒是为魔业。
•轻持戒者是为魔业。•顺声闻行是为魔业。
•顺缘觉乘是为魔业。•要求无为是为魔业。
•厌离有为是为魔业。•心怀疑惑不利有情是为魔业。
•所闻好疑不善通达如理作意是为魔业。•好怀谄诳假示哀愍是为魔业。
•粗犷恶骂是为魔业。•于罪不厌是为魔业。
•染着自法是为魔业。•少闻便足是为魔业。
•不求正法是为魔业。•乐求非法是为魔业。
•于障盖缠不乐对治是为魔业。•不净心口是为魔业。
•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善男子如是乃至好行十不善业。舍于善法。如是一切悉为魔业。若菩萨成就四法。而能超越。云何为四。
•所谓不忘菩提心故。
•勤修六度不放逸故。
•住于善巧智成就有情故。
•住甚深理护持正法故。
善男子菩萨若与此法相应。决定能摧诸魔怨敌。是为菩萨超出四魔。
发表于 2017-7-3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摩诃萨的十种魔业和舍离之道

(“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出处《华严经•离世间品》。普贤菩萨所开示应防止的十种魔业之一。普贤菩萨同时还宣说了十种舍离魔业之道,特一并恭录于后,愿与诸兄常生警觉之心。)

普贤菩萨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
1)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2)恶心布施,嗔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3)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4)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5)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盘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6)于菩萨所,起嗔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7)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8)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大乘)。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9)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10)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

1、所谓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2、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3、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4、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5、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6、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7、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8、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9、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10、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发表于 2017-7-3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所谓“菩提”依《大宝积经》卷27解释为:“觉无我、无有众生、无命、无人,丈夫体性是名菩提”,就字面上解释,是觉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没有众生存在,也没有生命,也没有人,这个称之为丈夫体性,这就叫“菩提”。

实际上“菩提”真实的意思是“觉”,觉的本体称为“如来藏”,又称“阿赖耶识”,这“如来藏”、“真如”、“菩提”、“涅槃”或“阿赖耶识”,祂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却非虚空;虽然毕竟空,却非如虚空一无所有,这才是真实的有;双具空有,于真空中能生妙有、染有,所以是圆成实性。祂从来没有变异,自无量无数生之前,到无量无数生之后,始终都是这个“菩提”。我们发心要成就这个境界,要证入这个境界,就称之为“发菩提心”。

《楞严经》中 佛又说:“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经文中告诉我们“修行的人不能成就无上的佛道,而变成声闻缘觉、天魔或魔子魔民,皆由不知二种根本——妄本与真本。妄本,是依意识心境界所修;依意识心境界修行,是煮沙欲成佳肴。真本则是依菩提心来修行,即是深入了知‘阿赖耶识’、‘如来藏’的内涵。”

发菩提心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才是真发菩提心。生命根源的实相就是“菩提”,“觉”就是“菩提”,所以《大宝积经》又说:“如实觉知如是诸法,是名菩提。”我们从以上解释中就知道,“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要求见生命的实相,也就是要亲证“般若实相智慧”、“如来藏”、“涅槃”、“阿赖耶识”。若忘失菩提心,相对的就是不知道生命的实相,或以色身、意识心为真我,甚至否定“如来藏”及“阿赖耶识”,认为“如来藏”及“阿赖耶识”是 世尊方便善巧所建立,或以学术研究推断“如来藏”仅是“后期大乘”(经)的主流,是经“初期大乘”的演化而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0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