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8-25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慢心傲气凌人,易懈怠放逸,俗缘缤纷,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炽盛者,一一皆不适宜自修,毕竟道心摇晃不堪,不得其门而入,心随境转,进一退三故,欲证成菩提,遥遥无期。因此,在大众共修之庄严道场用功加行,专注一心(梵语eka-citta)而不放逸,是修行者必然的行径,假藉大众共修威德鼓舞自心迈向佛道是迫切所须的。
长阿含经云:“如来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
72、朝山的意义何在?
修行之法门颇多,但归元无二路,朝山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义有六,何等为六?
一、朝山可培养吾人低声下气,消除我慢贡高心。
二、朝山可接引初机学佛的行者,由浅入深之要阶,以熏习善根(梵语kusala-mula)成熟故。
三、朝山可渐渐净化无明习气,智慧渐增。
四、朝山真正本意在于彼道场有大善知识(明师),可请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为朝山者开示解脱法要,以启迪智慧,顿破无明,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同出三界为宗。
五、朝山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一拜一磕头,步步由黑暗转向光明佛道,心心由迷得悟。
六、朝山因步步礼佛,心地可得柔软心、大悲心、大愿心、大智慧心、忏悔心、究竟能灭刚强心、高傲心、残酷心、独善之心、无惭愧心、愚痴心转化光明智慧,若能正解六点朝山本意,不偏不倚,如法奉行,法法通圣意,诸佛赞叹,是名朝山大意。
73、吃素食之人,为何还会听到吃素鸡、素鱼、素排、素三层肉等等,若如此,是否心地不清净之嫌?
当今的佛教界在台湾宝岛最为盛行,远胜过诸多宗教,这是大众有目共睹无争的事实。
诸君应明白,素鸡、素鱼、素排、素三层肉等等之素料,是做生意的老板方便权宜,好让素料花样众多,迎合大众口味以求得利润之方便法门罢了,对有心修行之人,没有什么好坏争辩之有!
难道学佛之人不明白素鹅、素鱼、素排…等一切素料是由植物性取得吗?我相信行者明明白白;难道学佛者对一切假相的幻化不能自觉吗?我相信行者是清清楚楚的,既是非荤的,而是植物性素料取得,又是一切假相,行道者内心何有贪著鹅肉、鱼肉、排骨肉等染味之有!
毕竟修学佛道之行者,各个皆知杀生(梵语pranatipata)吃荤的因缘果报,内心正见无惑,动念杀生皆不可以了,遑论杀之食之,简述佛陀制杀戒五点因缘:
一、杀生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正道。
二、杀生害命,违背大慈悲心。
三、众生(梵语bahu-jana)皆为过去生中之父母、眷属。
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梵语buddha-dhatu)。
五、因果循环故。
若对有心学佛入道者而言,这是钻牛角尖,豆腐中挑骨头的质难者,不值与之论之!若是真的实有不知而发问,答案即此也,理应有勇气接受正法洗礼,才是面对追求真理的好典范。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梵语pitr),一切女人是我母(梵语matr),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
74、为什么人会生老病死?可以不死吗?
凡夫(梵语prthag-jana)不明生老病死之因,故感召生老病死之果,因(梵语hetu)是什么?就是无明,就是不明白为何会生死轮回不休不止的原因,简而言之,即是不明白人生宇宙真相,因而起迷惑,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业束缚缠著身心,于是受业报沉沦三界受苦,如是惑业苦三轮周而复始。
大圣佛陀有详细开示生死流转概况于十二因缘中,即是:无明(梵语avidya)缘行,行(梵语samskara)缘识,识(梵语vijnana)缘名色,名色(梵语nama-rupa)缘六入,六入(梵语sad-ayatana)缘触,触(梵语sparsa)缘受,受(梵语vedana)缘爱,爱(梵语trsma)缘取,取(梵语upadana)缘有,有(梵语bhava)缘生,生(梵语jati)缘老死(梵语jara-marana),这是凡夫之所以会生死轮回的十二种因缘,又称十二因缘(梵语dvadasasangapratiya-samutpada),十二支缘起、十二因缘起、十二缘生、十二缘门、十二因生,即是构成有情生存之十二条件,是凡夫生死流转之因素,又名生死流转门。
修行证悟生死也是从无明著手,将无明破除净化,其余十一种生死轮回之因缘也随之而灭除,即是: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这是由凡入圣的修证法则,称之十二因缘,亦名涅槃还灭门。
有生必有死,这是因缘(梵语hetu-pratyaya)果报法则,圣者亦无法改变的事实,除非不生,不生即不死,当下即入圣位。圣者看生死即涅槃,凡人看涅槃即生死,诸君应明白,生死性与涅槃性不一不异,何以故?性无二别,十方诸佛共证此一性也。
开悟圣僧云:“一念分别被云遮,圣凡本来共一家;随顺众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75、请问度众生优先呢?或者成佛优先?如何是好!
菩萨(梵语bodhi-sattva)在修行的过程中,每位行者其个性志向皆有不同,有偏独善其身的,有偏兼善天下的,其心境不外乎三种性质:一、悲增菩萨。二、智增菩萨。三、悲智双运菩萨。
何谓悲增菩萨?就是行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悲天愍人,往往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置之度外,视六道众生如己父母兄弟姊妹,度生之念炽盛。这种行为举动是可敬可贵的,但有缺乏智慧之导引,为了救度六道四生沉沦于苦海,致使自己的修证有所耽误,三毒烦恼(梵语klesa)未断,生死未了,三界未出,菩提未证,因此仍然受生死之惑业所牵制,必然随惑业投胎转世,做个三界的苦命儿,六道的流浪汉,此辈之菩萨行者其动机志向,心行甘愿,无怨无悔,是名悲增菩萨。
何谓智增菩萨?就是行者一发心修行,其智慧心远胜过慈悲心,一股强而有力的出离心与厌离心,心心欲证得菩提,专注勇猛远离三界束缚,其度生之念抱持随缘态度,不易做到不请之友的关怀情,是名智增菩萨。
何谓悲智双运菩萨?就是行者发心修行自始至终,毕生禀持慈悲心与智慧心同时运作发挥其功用,不偏慈悲心不偏智慧心,如鸟二翼,两者互为滋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