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59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5-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心如莲朵朵开——宗舜法师《法华经》精读(089)释如来寿量品2016-08-23 来源:无尽传灯 [url=]石观音寺[/url]
**2015年1月17日讲于北京赵州茶馆
**纲要:
**这里我们就好奇了,你既然久远成佛,那为什么要告诉我们才成佛不久呢?你又明明说了无退无出、无生死无涅槃,不如三界见于三界,那你应该永恒不灭,你为什么还要说讲完《法华经》就要准备入涅槃了呢?这是我们大家好奇的问题。
**佛对此回答说:诸善男子,你不要认为我只活八十岁啊,我所成的寿命,因为我本行菩萨道,积功累德,我所积的福业。报身佛的无量寿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救度无量众生,免离生死,所以他的寿命无量,报身佛寿量是无穷无尽的。刚才说过的,法身是绝对的无量,是无始无终。法身佛其实是超有量、无量,没有办法说是有量、无量的,但是我们为了我们好理解我们就说法身佛寿命无量,因为他无始无终。报身佛有始无终,报身佛的始是从哪儿开始的呢?成佛的那一刹那。在成佛之前是有量的,在金刚心位等觉菩萨之前是有量的,成佛就无量了,他的这个报是永远不可能享尽的。圆满报身,他无穷无尽,受用无穷无尽,寿命无穷无尽。就是他享受的东西没有用完的那一天,快乐没有消失的时候,他的寿命没有结束的时候,所以报身是无穷无尽的。
**化身是有形有像的、有长有短、有寿量、有各种局限,还是受背痛、食马麦、被提婆达多害,这都是化身佛,也叫应身佛,他的特点。但是我们也说了,由于佛度众生的事业无穷无尽,应化身其实也是无穷无尽,寿命也是无量的。只是在这一段,示现个几十年。
**佛说:“我所成的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比前面说的还要多)。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唱言”,对你们说,宣告我要入涅槃了。)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对于这个问题,吉藏大师解释得非常清楚。吉藏大师在《法华义疏》中间说:“欲令众生种善根”者,上明知机,今辨应机授药。(既然了解了众生根机,当然就得要根据他们情况开药方啊。)广而言之,应八万四千病、授八万四千药;略授四悉檀。(这个就是我们要明白的,佛在讲法中间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四悉檀。整个《寿量品》虽然显的是如来久已成佛的本,但是他在这个地方说出来的时候,就是用了四悉檀施教。)应以世界门得道为说世界(你需要以世界门证悟的,我就对你说世界门这个悉檀。),乃至应以第一义门得道而说第一义悉檀。然一一悉檀中有无量门,如世界悉檀有无量世界,(注意,虽然只有四悉檀,但是每一个悉檀里包含的法门是无量的。所以这样套起来一说,广大无量)。如《华严》云“十佛国土乃至无量净秽不同”。各各为人悉檀亦有无量,如《涅槃经》三十余诤论也。对治中(对治悉檀)亦有无量对治,谓有对治门、增治门、转治门、总治门。第一义悉檀亦有无量,如《净名经》三十余菩萨说入不二法门也。“所作佛事未曾暂废”者,根性万差、教门无数,总而论之为令悟入佛道,故云所作佛事。从初得佛之始至今灵山之终及未来际常化物不断,(过去、现在、未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度众生。)故云未曾暂废。(佛作佛事从来没有停止过。)
**什么是四悉檀呢?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
**四悉檀,是佛说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众生的四种方法:
**(1)世界悉檀,(2)各各为人悉檀,(3)对治悉檀,(4)第一义悉檀。悉檀,古释为‘宗’,即对法或对教辨明宗要;有时也解释成‘成’,即所说义理无有乖反;有时也解作‘理’,即诸法的理趣(见隋·慧远大师《大乘义章》卷二《四悉檀义》)。
**天台宗把它理解成:“悉”就是“遍”,“檀”就是“施”,遍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这个讲法是天台家的发挥之言,不一定跟梵文的原意相同。
**(一)所谓“世界悉檀”是什么意思?即随顺世间之法,而说因缘和合之义;亦即以世间一般的思想、语言、观念等事物,来说明缘起的真理,这叫“世界悉檀”。
**(二)各各为人悉檀,略作为人悉檀。即应众生各别之根机与能力,而说各种出世实践法,令众生生起善根,故又称生善悉檀。
**(三)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之贪、嗔、痴等烦恼,应病而予法药。这是灭除众生的烦恼与恶业之教,所以也叫断恶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即破除一切论议语言,直接以第一义诠明诸法实相之理,令众生真正契入教法,故又称入理悉檀。就是直接把第一义谛揭示出来。
石观音寺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石观音寺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