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德遵普贤

[学佛文档]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但是这么多的僧众都是这样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如理如法闻思好多年了,相续当中应该是有出离心,我有时候对这些平凡的出家人生起很大的信心,他们的生活很平凡,每天闻思修行的精神特别值得佩服,有财富愿意供养这些人,不愿意供养所谓有名位的人,当然有些不光是名位上,真正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广大,这些人当然令人钦佩。希望大家对人、对法都要有智慧,无论自己或是他人,如果自相续中真正生起了看破今世的念头,即使行为上不做昭彰显著的事情,无论住在哪里就是真正地趋入了修行人的行列。
所以,让我评判学院里最熟悉的人是不是修行人也不好判断,但是我自己确实不是一个好修行人,在看破今世方面只不过是道理上懂一点,我们在座的道友中有些是真正的修行人,你们扪心自问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算不上真正的修行人,以后还需更加努力。
舍弃今生的功德与未舍今生的过患就是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舍弃今生呢?正如藏巴加惹所说:“舍弃今生必须具备十一种誓言:
既然看破今世有这么大的功德,不看破今世有如此多的过患,那么我们该如何舍弃今世,藏巴加惹说舍弃今世必须要具备十一种誓言。
⑴、不随顺他人而独处;
别人怎么样说仍是到寂静的地方独处,这个是第一条。
⑵、背井离乡、抛舍故土;
这一点我们在座的人应该具足了,从闹市里出来,在寂静的喇荣山谷,自己住在自己的小屋子里面,虽然这个屋子透风,不是很暖和,但还是具足了这个条件。
⑶、厌弃一切妙欲;
所有的妙欲全部要断除,作为凡夫人来讲很困难,但对于世间的歌舞等还是很容易断除的。现在社会上真像发疯了一样,在杭州的时候,有些人叫我去舞厅,他们吃一个丸子头一直摇,叫摇头丸还是什么名字我都说不上,我本来想去看,我确实在这方面不会有兴趣,我想应该看一下,也许看到他们的疯狂行为,自心中应该能生起很强烈的无常感和正念感。但是我害怕别人会毁谤,因为有些出家人有一点财力的时候就到汉地去做各种不如法的行为,后来还是没有去,时间也比较紧。
像这样的“妙欲”,修行人是不应该有的,但一般对好吃好穿、特别寒冷的时候烧火的这种妙欲,虽然也是细微的所断,但全部要断除不要说我们,可能米拉日巴特别寒冷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一个电炉可以烤,他也欢喜。现在这样的冬天,下完课以后烧个火多么舒服,特别饥饿的时候有新鲜的菜很好。但真正要看破今世的话,对暂时的妙欲除了如幻如梦以外根本不会有其他的感受,更不会有兴趣。
⑷、恒处卑位;
应该不希求高位,现在世间人们不是这样,报纸上有很多人争论,到了一个寺院去,如果能办到活佛证就可以坐上法座等等,行为非常不如法。
⑸、不护他人情面;
真正能看破今世的人不护他人的情面,不管别人高兴与否。
⑹、恒时纠察以行对治;
就是要恒时对治自己的烦恼。
⑺、不在意他人说三道四,而认为一切理当如此;
比如说我在这里出家修行,对别人的说三道四、说长道短,自己一点也不在乎,不管他们怎么说我还是好好修行,这样我的人身才会获得意义。他们嘴巴不痛的话,怎样说也是无所谓的。应该这样想。
⑻、即使珍爱之物被风吹散,也不生丝毫痛苦;
自己最珍爱的财富被风吹走了或者最可爱的人死了、最好的东西丢失了,但心里面不生丝毫的痛苦心,真正看破今世的人会达到这样的心量。当然对于上师圆寂而流泪真的有很大的功德,我们那天害怕出事情,制止大家流泪,也许是有过失的。让大家全部都失声痛哭,我也有办法,讲起自己很伤心的事情,可能大家全部呜呜地哭起来,但是没有必要。所以整天让你们尽量不要哭,哭的人就是坏人,因此大家情绪控制得不错。但是有些人没有看破今世,对于亲人死了、最珍贵的财物丢了而伤心的话,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平时可以观察到,有些觉姆的父母死了便嚎啕大哭,好几个人劝也劝不住。我们那边有一个习惯,人死的时候必须要大声痛哭,声音不大就说明在世的人没有良心,因此,凡是听到一个人死了的消息,有些人高声的痛哭声在整个山谷里荡漾,但这是不是很好呢,这是世间的传统。从修行的角度讲,自己珍爱之物被风吹散,也应觉得无所谓,没有什么大不了。
⑼、犹如乞丐死亡一般舍弃今生的苦痛;
乞丐死亡时可能没有任何牵挂,不会执著自己的财产。有今世的牵挂,痛苦自然如影随形,有痛苦就说明放不下今生。
⑽、猛厉不断地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经常很猛厉地意念:“财产也不需要,名声也不需要,地位也不需要,我什么都不需要。短暂的几十年中用这些干什么,最重要的是我来世的解脱,来世愿我生生世世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应该这样想,猛厉念叨一切都不需要。
⑾、自己掌握自己的牵鼻绳,如此这样,美妙的修行功德就会如云般聚集。”
牵鼻绳最好不要给别人,如果给别人了,你就会像牦牛用鼻绳牵着一样。如果对家庭也有关系,对寺院也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很多关系,就是牵鼻绳已经放在别人的手里了,他随时轻轻一拉你就乖乖跟着他。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要自己把握自己,不会把权利交给别人,自己随时都有自主权。
只有这样,美妙的修行功德才会如云般聚集。
另外,修持舍弃今生之人必须具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砸碎顽石般斩钉截铁的勇气。
勇气和毅力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看破今世是不可能的,砸碎顽石般斩钉截铁的勇气我们不具足,每天早上特别冷,就会一直沉湎于睡眠,不要说看破今世,连听一堂课都办不到。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好,每个人可能都有理由。但是不管是夏天的狂风暴雨还是冬天的冰天雪地都坚持不懈,我们算是有一点勇气和毅力,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看破今世也应该这样下工夫,如果这样,看破今世也会逐渐在自己的相续中得以串习。
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也是首先对世间很贪恋,后来已经舍弃。就像奔公甲,奔公甲以前在家的时候是怎样,后来真的已经看破,短暂的一生中获得了解脱。所以关键是能不能看破今世。
如果令其重新追求暂时之欢悦,则犹如强扭老牛的脖子般难于登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真正的看破今世是什么样?一点也不会为追求现世的名声快乐而改变。就像老牛的脖子很难以扭转一样,怎么说呢?比如说用一条绳索稍微拉一下小牛的脖子,它就马上转动,但是用绳子怎么样拉老牛,它也很难转。所以,我们有了一点定解的时候,我们的见解和修行的方向根本不会被世间暂时的名闻利养所吸引,我们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像我们怎么样给有些老党员和老唯物主义者教育,他唯物主义的思想根本没办法改变,像老牛的脖子一样,你怎么样想让你的妈妈、爸爸好好学佛,因为这是我们的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说什么我不听,反正毛泽东给我这样说过。”他就像老牛的脖子一样纹丝不动。我们如果真正对看破今世的定解打下了根深蒂固的基础,那么以后对于世间上怎么好的名声财产,什么样的暂时利养,你根本不会有兴趣,更不会有所转变。
对于愦闹散乱则如临大敌,犹如鹿子般稍有惊动则仓皇逃逸;
如果我们真正能看破今世,对大城市中的散乱,比如我刚才说的卡拉OK厅等会特别害怕,如临大敌就是说敌人降临的时候特别害怕,很恐怖的比喻。这里是指对城市中的散乱行为特别害怕,就像山上的野鹿,稍微惊动,它就马上离开。你们也看见过鹿子,鹿子在森林中一旦看见猎人来了,它就会从此以后远离这片森林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是一个比喻。同样的,别人让我到城市里面,如果我心的相续当中真的已经生起看破今世的念头,就会像鹿子稍微感觉到动静旋即奔逃一样,稍微有一点散乱的地方,稍微有一点愦闹的地方都会特别害怕,不会呆在此地,应该到另一个地方去。
那天有一个人对我说有一个堪布凡是散乱的地方就不呆,又到寂静的地方去,因为他有一定的名声,别人知道对他供养的时候,他就离开此地,再次寻找其他的地方。他赞叹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我说:“他没有菩提心,他如果有菩提心的话,只要对众生有利,他根本不会到寂静地方去,看破今世方面还是可以的,但没有菩提心。”我对他们开玩笑,如果真正有菩提心,他观察到通过佛法会对很多众生带来利益,他是不会舍弃的,但如果从看破今世的角度讲,有散乱的地方他就没兴趣,一定会仓皇逃遁。
无有丝毫顾虑,犹如罪人般毫不迟疑地纵入深渊;
有些罪人跳悬崖的时候一点怀疑也没有,我们看破今世也应没有任何怀疑,一定要毫无顾虑,就像罪人跳悬崖一样。
能吃苦耐劳,犹如嫠妇般含辛茹苦地抚育遗孤。
我们修持看破今世一定要下工夫,愿意吃苦耐劳,就像一个寡妇付出她的一切愿意抚养被人遗留的孤儿,我们想一想,一个寡妇养一个孤儿是很辛苦的事情,我有时候想这些比喻用得非常好,寡妇养孤儿的过程中该是如何艰难,一样的,我们对看破今世方面一定要下这样的功夫,不分昼夜地把所有的精力和心力用到看破今世方面,不足两三年或者五六年,一定会在自相续中生起定解。就像以前华智仁波切讲的,自己的根本上师对世间法一点也不贪执,最后我们的相续也会这样,如果我们相续中对世间法一点也不贪执的话,其他的修行自然而然会增上,可是现在很多人希求高法、贪执今生,就是为了解决今生的问题而希求佛法,这是完全颠倒的。
换言之,关于舍弃今生的念头,圣者无著菩萨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事物的贪恋以及对于烦恼的贪恋,此二者出家人都应义无反顾地舍弃。”
对于烦恼的贪恋,下面还有一点解释,本来烦恼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讲是一种心所。对事物的贪恋大家都知道,对财产的宣说以下也有,但我认为对烦恼贪恋的意思是具有贪嗔之心,始终心怀执著,这也称为对它的贪恋。比如说我相续中有嗔恨心,我对敌人很怨恨,这样的念头一直挂在心间,就是所谓对烦恼的贪恋。
对于事物的贪恋包括对故乡、田地、房舍、父母等亲友、财物以及粮食等等的耽执。
大家都知道,父母和亲戚朋友也包括在事物当中, “身外之物”在世间的用法是除去自己身体以外的财产,这里也应该这样理解。
应当将此一切彻底斩草除根,当机立断地出家。所谓“摆脱家室而出家”的本意就是如此。舍弃今生的行为,是在佛陀的圣教中,对所有出家人的要求,大家都应遵循这一言教。
草已经断了,根已经除了,自此以后就没有再产生的机会了。
我们常说的出家是什么呢?出家就是断除对房屋、财产、亲友等的贪恋,但是很多人只有形象上的出家,严格地要求,对房舍、财产、亲朋好友都没有断除贪执。
至于具体行持的方式,本来只需加以观察自己便应心知肚明。但是,如今的世人智慧浅陋,若不一一详尽地加以阐释,他们就不可能了达。
一般来讲作为一个出家人该舍弃的是什么,该放弃的是什么,稍加宣说大家就会心知肚明。
可是现在的人对佛法方面的智慧非常浅薄,对世间法方面却很精通,可是佛法方面所谓名气很大、对佛法的基本教义不懂的人也相当多,因此,如果没有详细宣说、详细分析,恐怕很多人不会了达。
今天讲到这里,下课以后要讲考《开启修心门扉》。


2004年1月27日                                第22节课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许大家心里比较悲伤而没有看书,也许大家都认为这个法比较简单,谁都可以讲,谁都可以听,谁都可以修,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所以大家并没有重视。我已经苦口婆心地讲了,我想很多人字面意义上还没有通达、没有思维,这样我讲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如你们想看的人自己看,不想看的人干脆不看,因此,从今天开始,我随时看到你们就要问《开启修心门扉》的词句和意义。一定要看它的内容和词句,每一个内容表达的什么,我想你们很多人从未听过修心窍诀,很多人智慧还不错但还没有学进去。因此,你们如果愿意学就好好地看,不管你是有什么样的学历,不要认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学识、不会有什么境界和修行,因此任何身份都必须要学《开启修心门扉》的教言。
下面我们继续讲看破今世的道理,昨天已经讲了尤其作为出家人一定要有看破今世的境界,没有这种境界,仅仅是穿着法衣,剃了头发不算是出家人,所谓的出家人是内心中真正能看破的人,心没有出家,只是身体出家,过一段时间就会还俗与世间人同流合污,因此,一定要从内心中观察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详细地用《开启修心门扉》的教言来衡量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正如前面藏巴加惹所说的,在看破今生的十一条学处中,最首要、最关键的就是抛舍故乡。
《开启修心门扉》中讲了十九个教言,但是前面所讲的藏巴加惹说的是十一条,可能是藏文当中的错别字,但是我在汉文中应用的是十一条学处。
前面已经讲了舍弃今世、背井离乡、抛弃故土还有厌离一切妙欲、恒处卑位等等,总共讲了十一条,十一条当中,作为真正的修行人,首先抛弃故土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自己呆在家乡能不能修行成功呢?会困难重重,因为家里毕竟有贪嗔痴的各种对境。一般来讲,很多人喜欢在其他上师处学完佛法以后回到自己的故土弘扬佛法,但是有时候也有一些违缘和困难,因为自己故乡的环境不良,所以弘法利生的对境最好不是故土,自己求学的对境圣地最好也远离故土。
因为故乡充斥着衍生贪执的外境——亲友以及良田、舍宅等物质财富,以及滋长嗔恨的对境——怨敌等等。如果自心被贪嗔之念所左右,而企望修行能马到成功,简直是异想天开!
在自己的故土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肯定会有一些亲朋好友或者自己的粮田舍宅等等,同时嗔恨心的对境——怨敌在自己的故土往往出现。即使自己没有什么仇怨,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们的怨敌在自己的心里也会起一些作用。
如果你在故土当中心一边贪执亲戚朋友,一边跟怨恨的敌人生嗔恨心,被贪心和嗔心所左右,同时还要在修行中马到成功,那简直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现实的事情。如同在天空当中打洞是不可能现实的事情一样。
即使自己本身没有贪嗔之念,它们也会自寻上门,让贪恋与嗔恨毫无节制地在你的相续中蔓延滋长:亲友们会为了他们现世的生计而求助于你,满心希望你能为他们助一臂之力。如果你婉言相拒,他们就会(因失望而耿耿于怀),从而积累恶业。
有些修行比较好的对亲戚朋友虽然没有真正生贪心,但是怨恨的敌人来到你的门口、来到你的身边开始造作各种违缘,这样一来,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人不被外缘所转是不可能的。
亲友们求你做的事情也接踵而至,满心希望你会帮助他们,如果声明自己是修行人没有帮助的话,他们从此耿耿于怀,会制造各种谣言诽谤你等等。
过去的仇敌也因宿怨深藏于心,便抓住时机,想方设法加害于你。故乡是令自他造作恶业,蒙受痛苦的源泉,所以应当将自己曾经所留恋的故乡弃若敝屣,只有这样,才是万无一失的行为。
一般我们烦恼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依靠缘而产生的烦恼,一是依靠因而产生的烦恼。依靠因而产生的烦恼就像我们自相续当中存在的以前的习气。依靠缘而产生的烦恼,就是说有些烦恼本来在相续中并不容易产生,但是依靠外境的缘而产生烦恼。我们平时住在家里面不生烦恼,出去看电影、电视时而产生的烦恼就是依靠缘而产生的。所以故乡是产生烦恼的根本因之一,是因缘当中的缘而产生的烦恼之一。
因此,就像扔掉自己以前的破鞋一样,从此以后再也不回故乡。有些在家人,比如在学院当中的一些居士,他们还没有完全看破。但是作为出家人最好不要经常去家里看望母亲、看望父亲,看望这个、看望那个,去的次数越来越多,最后慢慢地被家人束缚,自己也没有修行的机会了。既然你已经出了家,身体出家,心也应出家,在寂静山里面修持佛法。只有这样才是完全正确的行为,尤其是作为出家人抛弃故乡非常重要。
博朵瓦曾一语中的地说道:“远离故乡与亲友,如理作意弃愦闹,此等之人趋解脱。”
前面已经讲了,什么是真正的迈上解脱之正道呢?就是我们心里面产生真正的出离心。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境界很高,很了不起,但是你的相续中有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假的出离心可以说,“众生好可怜啊!轮回好苦啊!”口头上的话谁都可以说,但是我们内心当中要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这样的出离心如果用菩提心来摄持就是为了众生而获得解脱。
佛法广大无边、包罗万象,但是总的归纳起来,我们从三界轮回中出离获解脱,再用菩提心来摄持,这种心是弥足珍贵的,这种人会趋于解脱,每一个修行人每天都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
此处博朵瓦的教言当中有四个条件:远离故乡、舍弃亲友、如理作意和舍弃愦闹,如果具足这些条件,这个人已经趋入了解脱道。不用问其他人也不用算命,看看你有没有远离故乡,有没有远离亲友,有没有如理作意,作意以后有没有舍弃愦闹,是否具足这四种条件。
“舍弃生养自己的故乡,斩断亲友的关系,唾弃一切未观察的物质这三大要领,自来是热振寺畅行无阻的训诫,然而,想让所有的后人遵从这一戒条,却显得那么步履艰难。”
还有一个教言当中说:博朵瓦以前也是要求舍弃故乡,斩断亲友的关系,唾弃未观察的物质。“未观察的物质”在藏文中也不是特别好懂,这里做了一个注释,意思是说我们对于财物和物质应该详加观察,比如说我们修行当中用得上的,像起码的生活资具,比如水器、法衣或者自己基本的饮食资具,这是通过自己观察而准备的,没有经过观察的五花八门的很多东西积累在一起对修行毫无作用,因此必须要舍弃。
作为修行人第一是要抛弃故乡,这是一个条件;断除对亲友的关系,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是未观察的财物要抛弃。自身到底能不能用得上,对解脱到底有利益还是无利益,很多人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观察过。
我的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特别多,那天我房子旁边起大火,我有点高兴,乱七八糟的全都烧光了好,他们都叫我说:“你的房子已经起火了。”我说:“起就起,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全部都烧完了好一点。” 结果未如愿。有些未观察的财物对解脱也用不上,对修行也用不上,这样的东西全部要抛弃,这是热振寺畅通无阻的训诫。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现在的人全部要按照热振寺的传统和规矩来行持是多么的困难,为什么呢?以前古代的高僧大德确实能做到抛弃故乡、斩断亲友的关系、抛弃未观察的财物,他们真正能做得到,热振寺奉行这种传统。可是现在的修行人既不断亲友的关系,也不抛弃故乡和未观察的财物,所以很多修行人刚开始听《开启修心门扉》的时候,就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部扔掉了。男众当中也有,女众当中也是有,但有时候还是要观察,没有观察最后后悔也不知道。我们刚开始讲的时候天气不是那么冷,有些人将被子、衣服全部转送他人,后来天气冷的时候又想买,又没有钱,也很痛苦,所以还是要经过观察以后再抛弃。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云:“何处具有杂事及争论,远离一百由旬极妙胜,何者烦恼惑业极炽盛,须臾也不留驻及停顿。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讲:不管是什么地方,如果此地有对自己修行有影响的杂事和争论,你不能呆在那里,一定要到远离那里一百由旬以外的地方是最胜妙的。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业和烦恼非常炽燃,再呆下去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一瞬间也不要停留。
在我们的家庭当中,社会的一些团体当中经常产生一些烦恼,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在上师面前生烦恼,想离开上师到其他地方的想法是错的,这在《札嘎山法》里面讲得很清楚,有时候外魔故意对你造违缘,让你离开上师,好像离开上师烦恼就没有了一样,在上师身边的时候烦恼增盛,这种感觉就是外魔对你制造违缘。这里说凡是有杂事争论的地方,我们最好不要停留,一定要离开,现在的有些大城市和一些佛教团体是非很多,争论很多,这样的地方对自己的修行不一定有利,一定要到寂静的地方去。
欲求出家胜义功德者,切莫以嗔恚心而辩论。
有些人想获得出家胜义功德,此处的“胜义”不是世俗谛和胜义谛的“胜义”,是“殊胜的意义”的意思,想求得出家殊胜意义功德的人千万不要以嗔恨心互相辩论和驳斥。我们平时在辩论和破析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嗔恨心,如果有嗔恨心就像《中观宝鬘论》中所讲的一样,会焚毁自相续的。
汝等无田无需耕耘商,岂言为财帛故生彼耶?
我们这些出家人没有田地、没有家室,更何况耕耘、经商。既然这样,为什么为田地整天奔波忙碌,对钱财生起执著的念头呢?不该如此,可是现在有时候颠倒了。当然大多数出家人和僧团还是非常清净的,每天都闻思修行,作为我们学院而言,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每天都是不分昼夜、长年如一日地修学,但是有些个别的人,虽然身体出家了,却为了钱财而忙碌,这样的现象也会有的,所以佛陀告诉他们:你已经是出家人,没有田地耕耘,你为什么为了财产而忙碌呢?
汝无妻室童儿及娇女,亦无家庭至亲之众属,男仆女佣长官皆不具。”
你们这些出家人没有家室、没有儿女,也没有亲属仆人等,你为什么整天护持别人的情面,为什么整天跟在家人没有差别?因此,我们作为出家人应该自我反省,已经抛弃了家庭,发心也很大。很多出家人刚开始的时候真是发心很强烈,谁都可以不理,但是慢慢过了五六年、七八年以后,跟家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自己的修行越来越退步,有这种现象,因此自己出了家以后应该从各方面行持。
藏巴加惹也对此说出一段心腹之言:“烦恼皆因外境而生,不弃故土乃无心人;
藏巴加惹对我们教诫道:烦恼是依靠外境而产生的,不弃故土的人真是没有心了,非常愚痴。
修行当以对治而行,不依对治乃无心人;
所有的修行以对治而生,但是没有行持对治,生烦恼的时候也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人也是无心人、愚痴人。
讲法当依因缘而行,不造因缘乃无心人;
所有的讲经说法,上师传法,还是需要很多因缘,不去创造因缘的人也是非常愚痴的。比如说有些上师传法依靠一些因缘,弟子通过各种方法来让上师生起欢喜心的因缘可以积聚,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想这些因缘,上师传也可以,不传也可以,这种态度真是无心人,特别可笑。
士夫理当抛弃故乡,斥为‘漂泊者’也无悔;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抛弃故乡,到其他地方出家精进修行,人们讽刺说你是漂泊者或者是没有良心的人、不懂生活的人、没有头脑的人等等,自己也一点不后悔,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一点也没有错。
器物恭敬供奉师尊,饥饿致死无怨无悔;
我们将财物全部恭敬供养自己的上师,如果自己饿死也不后悔。
水中捞出已经干爽,依师短暂无怨无悔;
“水中捞出已经干爽”在藏文当中也不是特别好懂。意思可能是这样的:本来轮回当中是湿性的,水一样的,一般来讲大海里不会有干燥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在水里面获得干燥,已经获得干爽,依止上师的时间虽然是很短暂的,但一点后悔也没有。
它是从比喻方面讲的,从水里面获得干燥比喻虽然依止上师的时间短暂也应没有后悔和怨言。
在上师面前,轮回的大海中干爽的教言如果已经得到,不管你在上师身边呆的时间再长或再短都无所谓。有些人依止上师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尤其今年来的有些道友在上师面前没有得过法,有些是来了五六个月的,有些是来了一个月的,也有一些一年两年的,之后上师就圆寂了,这种现象比较多。有些人在这里已经呆了几年、十几年。但是我想从教言融入相续的角度说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没有把教言融入相续,你在上师身边呆了十几年也不一定起到作用。在上师面前呆了十几天,十几天当中,上师的一句话,上师的有些教言真正融入你的心相续,可以解决你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大问题,所以说我认为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当然如果你如理如法精进修持,在上师身边的时间自然越长越好,如果你没有如理修行,还不如刚来的如理修行的人也许把上师的个别教言融入自己的心。
从传承上师的传记里面看,有些在上师面前的时间不一定很长。以前上师如意宝在江玛佛学院呆了六年,六年当中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大家都清楚。因此我们以后随时都应该观无常,现在很多人说:“上师您老人家长久住世,永远都要住世,要活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但这从人的寿命来说也是不可能现实的,从生活的规律来说,也不可能有这种情况,一切都是无常的,有些依止上师几个月的时间、一年的时间的情况都会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以前上师传法的时候讲过很多教言,尤其是讲《大圆满前行》的时候引用《窍诀宝藏论》的教言,当时怎么说的,可能你们也能记得清楚,所以上师在世的时候,在上师身边的时候一定要将所有的时间利用到学习上面,自己真正从内心当中获得教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将解脱和所有的事情都寄托在上师身上,自己不好好学习,反正认为上师永远都作为我的怙主,但所有的上师不可能长期在你的身边,有些有缘分的人可能能依止几十年,但一切都是无常的。
所以,现在在上师面前听受教言的时候不要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明年也有,后年也有,大后年以后一直存在,不要这样想,应该有一颗无常之心。
因此,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一样,水中捞出已经干爽,藏文上我以后还要分析,可能还有几种解释方法,但意思是从水里面获得干燥一样,依止上师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如果能在上师面前获得真正的教言,也没有什么后悔的,如果没有依止上师就根本不会获得解决生死的问题,但现在不管上师在、上师不在,在自己的心目中已经获得了教言,那么在即生当中根本不会随暂时的世间琐事而流转,就像昨天的比喻中老牛的脖子根本不可能被扭转。
以前我们放牛的时候,几个小孩子用一根绳子套在老牛的脖子上,几个人都拉不动,特别是一些大公牛,脖子的力量特别强。我想噶当派的一些比喻用得特别恰当,我们几个小孩子想扭转老牛的脖子,但根本不可能,它特别顽固,自己想到哪里去就把所有的小孩子都牵走了。同样的道理,昨天我们也讲了,自心不要被暂时的世间琐事所转移,有些人依止上师的时间虽然很短暂,可能学习《开启修心门扉》的期间以外再没有机会,但是他永远都会获益。
以前我们学院里的一些道友确实是这样,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在学院里面的时间不是那么长,但是他回到自己的城市或者寺院里以后,一直修习此窍诀,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他的境界很不错,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在上师身边呆了很多很多年,但是每天都在浑浑噩噩当中度过,这样真正到了生死关头可能没有什么境界和把握。
士夫理当背井离乡,对治缘起自此和合;
这里的颂词字数不相等,前面有一种格式,中间也有一种格式,后面还有一种散文格式,但藏文当中也是这样,我就没有改。
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远离故乡,远离故乡以后对治烦恼的缘起从此和合了,什么时候远离故乡,对治烦恼的缘起就已经成功了。
逃遁背离尘世乐果,信心缘起自此和合;
我们逃离红尘世间的乐果,信心的缘起从此就和合了。有些人的信心始终生不起来的原因就是被一些繁杂城市的红尘所蔽覆,如果你真正远离了红尘,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缘起就从此和合。
有一个人是这样的,信一些非法事情的时候,别人指出他这样的做法不对,他就开始说这个弟子:“你们不要给我破坏缘起,本来在这个地方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广大,你这样说就破坏缘起了。”他们也非常愚痴,真的以为是对的,上师既然这样说,就是缘起不能破,一定要随顺他。戒律里面已经制止的很多行为也随之而行,这是非常愚痴的,所谓的上师说什么,真的当作佛的语言来对待,这样也不好。应观察上师所说的话是否符合教理,不符合教理,尤其是做一些非法的事情,一定要观察。比如说“你一定要给我做大供养,否则就破坏缘起,一定要对我承侍恭敬,如果不承侍恭敬就破坏缘起”。有些狡诈之人也会说出这样的语言,真正的虔诚佛弟子一定要提高警惕,所谓的缘起并不是你所想象得那样。所以这里说如果你离开了世间红尘,信心的缘起从此而成功,如果你离开了故乡,对治的缘起从此而和合。
万丈红尘冷眼看破,布施缘起自此和合。
万丈的红尘如果你用临死的眼光来看破,布施的缘起从此而和合,因为这是最殊胜的布施,当然你在寂静的地方不一定有财物来布施,实际上真正的法布施和胜义布施的缘起从此而和合。
身为男子汉,如果对故乡恋恋不舍,贪嗔之念就会滔滔不绝地涌现,因此,所有的壮士都应抛却故土;如果没有断除繁冗的世间琐事,善行的福德就不会生长,所以应当放下一切闲杂之事;
如果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修行人,对故乡念念不舍的话,你的贪心和嗔心就会滔滔不绝地涌现。
因此,如果没有舍弃繁杂的世间琐事,善行的功德不会增长。
如果没有以劲风横扫资财,亲属就会对你有所指望,故当让疾风席卷财物。”
你的财产应该以劲风扫光,如果没有这样,很多亲朋好友就开始对你抱有希望。现在有些大法师的亲戚朋友们经常对他很关心,关心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看重了财物,所以你应该用布施的风或者用舍弃今世的风席卷所有的财物,如果没有这样,对亲友的贪恋是不可能断掉的。
加哲仁波切也云:“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这是加哲仁波切在《佛子行》中讲的。

2004年1月28日                                 第23节课
现在大多数人的心情基本上平静了,如果真的要忘记,恐怕在我们一生中也是难忘的。今年我们学院出了最大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违缘,以后不管学院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也不会像以前上师在的时候那样欢乐欢快,这是肯定不会有的,可能我们以后回忆当年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有一定的执著和难以忘怀之情。
上师健在的时候很多金刚道友有这个准备,我也在课堂上说了很多次,有些金刚道友当时提醒我说法王如意宝他老人家会住世很多年,其他的高僧大德也会住世很多年,你在课堂上不要说不吉祥的话,但我想事实就是如此。从上师的病情以及从众生的福报各方面来看不可能住世那么长的时间。很多高僧大德的语言和上师老人家他自己的金刚语是如何解释呢?这是有密意的。以前空行母授记说无垢光尊者还要住世很多年,无垢光尊者却对眷属说:“不一定,空行母的语言有时候是三百六十五天算一年,有时候一个月算一年,所以不一定是这样。”后来确实无垢光尊者也没有住世很长时间,55岁就圆寂了。
当时我们早有准备,一旦上师离开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个成语叫做一蹶不振,一倒下去再也没有办法振作起来是不行的,悲伤应该化为力量和勇气,这并不是口头上说,我们实际在闻思修行中应该体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也许上师离开以后这里几年、十几年当中的闻思修行比较兴盛,因为上师的发愿力非常强大,而且此地非常殊胜,但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各方面都会退化,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尽一切力量振作精神。
关于我个人的事情也跟大家声明一下,我管理金刚降魔洲很多年了,还会继续发心,如果没有出现自身和其他的违缘,五部大论要讲完。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非常支持我翻译、著书,也有很多人现在突然有一种无常的感觉,碰到我就经常说“上师您要长久住世”,有些是说恭维话,有些是说心里话,而且我听说有些男众到处问高僧大德,算命、打卦,有些女众也劝大家放生、造佛像。大家要稳重下来,我不喜欢这些,如果真希望我来给你们讲经说法也没有必要问任何人。
我的很多病应该是前世的业力,打卦也没有用,交钱念经我也非常反对,所以以后要做关于我的事情,应该征求我个人同意,给我个人化缘,我对任何人也没有开许,因此,应该让我自己安安稳稳住下来,不要去赞叹,也不要去毁谤。说我是佛菩萨谁都不会相信,也没有任何必要,说我如何不好,我想我也不是最坏的人,因此也没有必要。你如果愿意听法就听,不愿意听法不听也可以,有些金刚道友对我的评价太过分了,有些说得太高了,有些把我压得太低了,我都不愿意接受。
人应该稳重,什么事情都随俗沉浮不太好,法王如意宝和曲恰堪布,别人转变、利用他们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别人说什么就随波逐流,作为修行人变来变去没有用。昨天很多人说阿弥陀佛来了,全学院的人跑来跑去,我没有去,有个别人通知我说:“阿弥陀佛在那里。”我说:“也许是也许不是,我不去。”我有自己的性格,来了阿弥陀佛有什么了不起,你的心就是阿弥陀佛,外面的现象没有用,再庄严也没有唐卡上的庄严。有些人心变得特别快,而且对外相也特别执著,所以这些人生起信心很容易,退失信心也很迅速,尤其是被人利用的时候很容易改变。以前的曲恰堪布,任何人不会转变他,如果你有这样的性格和见解,别人不会利用你,所以希望你们在学院不要变来变去,心唯一专注在闻思修行上,如果你们愿意听,不要发动别人,三个人以上要做一件事之前必须要通过堪布或管家,任何人不要私下做很多事情,大家要注意。
人身很难得,像《开启修心门扉》这样的法门希望大家修持,要观无常。观无常方面我给大家提醒一下,我们应该在世间法方面观无常,生活上不要有很多打算,在修行方面希望大家不要观无常,背五部大论等闻思修行上面观无常,这样不好。佛法方面就像上师以前说过的一样,应该有所打算,比如对未来学习的准备,闻思上要做一些安排。
我从我们这里个别金刚道友的言行举止中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呢?对世间法很有打算,但是对佛法方面观无常特别强烈,是不是颠倒了,希望你们观察自心。前辈的高僧大德观无常非常好,但是他们在闻思修行上是不间断的,用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勇气闻思修行,因此,不管是《开启修心门扉》还是其他的法,每一句希望大家好好地修。
所谓的修行是什么?比如我昨天讲的内容可能只有一篇,但是这一篇里,你应该在心里面认真思维,这就是所谓的修行。现在很多人对佛法的基础知识也不懂,只知道要灌大威德顶,要灌普巴金刚的顶,除此以外一无所知。
大家要仔细地看《开启修心门扉》,心应该完全转移过来,不要每天沉浸在痛苦当中不能自拔,那我们就与世间人没有两样了,应该观痛苦的本性,应该以上师的窍诀来对治。
下面我们讲课。
至尊仁达瓦也云:“何处令贪欢心极炽烈,自续已为名缰利索缚,嫉妒他人竞争心相煎,彼处瞬间不留速逸逃。”
仁达瓦是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他著有《四百论》的讲义,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德。他说: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自己的贪欢之心非常强烈,并且有名闻利养的缰索束缚自己的相续,还有嫉妒别人,与别人竞争,这个地方一瞬间也不能停留。
尤其是我们在大城市、在自己的家里或者是其他寺院里,如果自己的贪心、嗔心非常炽盛,名闻利养的心也非常强烈,这个地方最好是一瞬间也不要逗留。
有些人认为在学院当中的名闻利养之心,或者贪嗔痴的心非常强烈,一瞬间也不停留。以前我劝大家安心留驻,因为有法王如意宝,但现在也可以给你们自由,只不过在《札嘎山法》里讲了,我们凡夫人在没有上师的地方还是非常可怕的!
巴 瓦尊者也曾感人肺腑地说道:“浊世众生极惨烈,乡邻压伏且力害,捐税难逃尚繁重,受迫无机可喘息。
巴 瓦尊者深有体会地说:浊世的众生非常可怜、悲惨,要遭受邻居乡亲们的压迫,竭力地损害众生。
他们难以逃脱苛捐杂税,从世间搞商业的人中可以看得出来,炉霍的一个小卖部里面,大概一个月当中需要交两百多元的税务,还有房屋税等等,做生意的人特别痛苦,因为每天商店里面赚得钱很少,交税的压力却非常繁重。我们小小的一个县城都需要这样繁重的税务,大城市中的赋税问题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在家人受着逼迫,没有时间喘息,特别痛苦,今天一个事情,明天又是另一个事情,他们这些世间人真的很惨。如果我们也是在城市里面,我们也过在家人的生活,肯定也特别悲惨可怜。
恶世眷恋故乡极艰难,当萌厌离之心趋深山,已知自境生长贪嗔念,尚且贪恋暂具之顺缘,何时趋往相宜寂地修,修乐法者师必慈摄受。”
如果我们在末法时代贪恋故乡,从轮回中解脱是很困难的,所以当我们萌发一个出离心的时候,就一定立即前往寂静的深山。
我们自己应该知道故乡实际上是贪心和嗔心念头的来源,而且如果我们贪执暂时的所谓顺缘而呆在家乡,自相续会彻底毁坏。
所以,住在大城市里面的人随时都应该这样想:我什么时候前往一个适合我的寂静地方,喜欢修法的我什么时候有慈悲的上师来摄受。我们这里的很多人已经被慈悲的上师摄受,传授很多的教言,大家避开了喧嚣的城市,但是我们千万不要立即就返回自己的城市中去,不然生活的压力和痛苦可能也会导致自己非常后悔。
加哲仁波切也云:“自之亲眷恭侍已割舍,当弃期盼他人侍奉念,故乡亲友受用皆弃抛,尚为求名之念所羁缚,如断镣铐反以绳索捆。”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加哲仁波切的语言:我们对自己的亲戚、眷属和恭侍自己的人已经全部割舍、抛弃了,期盼侍者的念头也应该舍弃。因为与自己情同手足的好友和父母亲眷都已经抛舍,到了寂静地方如果不断除对侍者和眷属的贪心也是不行的。因此,既然故乡、亲友、受用全部都已抛弃,如果在寂静地方被名闻利养束缚的话,这个人就像已经斩断了镣铐,但是却被一根小小的绳索捆缚一样。
意思就比如说有些出家人虽然将单位和家庭全部舍弃,到寂静的地方已经出家,却以出家的身份又带一些上师化缘,这就是大的镣铐虽然已经断除,但是仍被小的绳索捆住,二者实际也无有差别。不管捆着你的是用金子做的镣铐还是用绳子做的镣铐,反正是把你捆得紧紧的,没有利益,尤其是作为修行人,很多人会利用你的,这时候你自己也应该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因此,我们希望既然在座的人都已经抛弃自己的家庭而出家了,不应该为一些暂时的名闻利养奔波,自己有知足的生活用具好好地闻思修行。我看到这里很多人的行为还是很起信心,我都舍不得离开。我有时候心想:到其他地方会是自由自在,以前害怕上师不高兴,现在自己出去谁都不会阻止,但是看这里个别的修行人特别精进,不管守戒律还是闻思修行,心的状态非常不错,再次给他们传授佛法,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的。所以,看见有些如法的道友,不管怎样也舍不得离开,我们这里以后也应该是这样。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并非故乡,只要令自他烦恼有增无减,那么,不管是何地,都应毫不留情地抛弃,过着行踪游移、居所不定的生活。
不管是寺院还是在其他地方,只要你的烦恼有增无减,就不要再思前想后,一定要舍离此地。但是过居无定所的生活,只有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才可以行持,所以《札嘎山法》中也讲了,有些人连佛法的基本基础都没有,然后认为自己应该到别的地方去,但是到其他地方去真正对你的修行有没有利益,修行有利益,不管你在哪一个上师那里都没有差别,但如果是对你的修行没有利益,整天漂泊流浪是不合理的。像米拉日巴那样的大成就者,行踪不定也是可以的,或者是我们这里的有些已经依止上师十几年或二十多年的堪布,过着这样居所不定的生活也应该只有对众生有利。去年法王也说过,我们这里有些大堪布、大活佛出去的时候劝别人行善放生,这些功德是一般的人难以想象和企及的,我也不敢阻止他们,他们这样做对众生有利,但是一些小小的人物不要学他们,青蛙不要学老虎,不然自己的修行可能会丧失。
博朵瓦尊者也诚挚地教诲:“当以化缘维持生存,寡欲不为热恼围困,恰似日月逍遥自在,不拘一处浪迹天涯,友人施主莫长计议,颈项之肉勿与他人。”
博朵瓦尊者重宣此意:我们应该以化缘来维持生计。过清贫寡欲的生活,不受烦恼的热恼围困。就像日月无有阻拦一样,不留驻于任何一个地方。对自己的朋友和施主不要有长期的约定和协商:“以后你作为我的施主,我下次也会来的,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可能明年、后年我会来的。”目的不一定是真正利益这个众生,看他有一些钱财而已,有一些利益便与他相约,以后作为自己的施主,作为自己的道友,这样不应该。这样就是将自己颈项上的肉给予了别人,不要把自己的脖子送到别人手里面,自己的命运应该自己掌握,如果在施主的手掌下,任何事情就都要听从施主的安排,因此,真正的修行人,自己的牵鼻绳不会交给别人,甚至也不要交给寺院。
我们这里的有些堪布对寺院的关系也很平淡,自己的寺院如果经常束缚他,他也觉得不舒服,没有自由,自己的修行最好不要受任何人的约束,不管是家人、施主、寺院,自己颈项的肉不要交给别人,如果是别人拿着绳索,何时都会把你牵走。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已经将自己的脖颈交给了寺院里的人,有些人把自己的脖颈交到了施主手上,有些人把自己的脖颈交给家里的人,他们什么时候用绳索来拉你的时候,你就规规矩矩地买一张车票,开始向我请假:“听说我们寺庙里面出了一些事情,上师您老人家开许,我们寺院除了我以外没有住持。听说这个居士和那个居士之间发生了一个矛盾,我要去处理这件事情,那个施主对我恩德很大,我刚来的时候他供养给我五百块钱,他好可怜,我一定要下去帮助他。”这说明自己的脖颈已经交到别人手里了,失去了自主权。真正的修行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应掌握自己,前面也讲了牵鼻绳的比喻。
名副其实的修行人应当坐只留下臀印,行仅印上足迹,除此之外,一无所留。
真正的修行人,坐下来的时候只有臀部的印记,除此之外不会留下房屋等各种资具。行走的时候除了脚印以外也根本不会留下任何东西。很多人不是这样,做的都是些不如法的行为。
昨天我题了“喇荣精舍”的词,在一个很适合修行的地方,他们一直要求我题词,我也题了,实际上这也是已经留下了除了臀印以外的另外一个印记。但是如果真正对众生有利,有些行为也不能以一般的规矩来约束,我题“喇荣精舍”的那个地方,几百个人住在那里都舒心惬意。我曾和诺巴堪布说:“这个地方周围没有嘈杂的城市,只有广阔无垠的大海,气候也很不错,可以修托嘎法门等等,大概两三公里以外的地方有一座城市,生活来源可以是那里,对修行人来讲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始终在这个环境中可能不现实,不管怎样我在那里圆满地完成了《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翻译工作,无垢光尊者在《大车疏》后面说此论已无误宣说显密基道果,有智者一定要精进地修持,所以这个完成《大车疏》的地方应该是有一点加持的地方。
即使前往他方,也无有任何后顾之忧。如果临行之时,将这样那样的琐碎物品托付他人,又再三吩咐务必将大包小包的物件装上驮子。如此大动干戈,实在于理不容。
真正的修行人前往其他地方,没有任何顾虑。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在临行的时候,这个让别人看,那个让别人看,大大小小的东西非常多。古代是把物品驮在牦牛或者马匹上面,现在是装在车上,有些道友可能有一卡车的东西。
与正法背道而驰的地方,也顷刻不能停顿。如果所呆之处令自己积攒罪业,就应毫不迟疑地扬长而去。背弃正法的处所若不逃离,必将贻害无穷,无有丝毫利益。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如果在自己所呆的地方罪业越积越多,就不要有任何顾虑,在尽快的时间中离去。如果没有逃离与正法违背的地方,危害会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丝毫利益,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首先观察自相续极为重要。
《月灯经》云:“于何恒时不执为我所,一切时日亦不耽执彼,犹如鳞角住于此世间,恰似清风游荡于虚空。”
《月灯经》中说:在一切时候最好不要有我所的执著,譬如这是我的房屋、我的财产、我的施主等等。无论是人、财物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应该如同鳞角住于世间般无忧无虑,了无牵挂,因为它是特立独行的动物,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都没有牵挂,只自己过生活。我们作为修行人也应该这样,如同清风在虚空中荡漾般无有任何阻碍,作为修行人,自己创造条件,如果对众生无有利益,自己应该过清贫无有阻碍的生活,但如果对众生有利,孑然一身独居一处过清贫的生活也不合理。
法王如意宝在一生当中一直行持弘法利生的事业,并没有一个人住在谁都看不见的寂静地方,否则这么多的弟子恐怕对佛法的信心和见解一点也是得不到的。真正具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也不一定单独住在静地。
希望在座的金刚道友,相续当中不被名闻利养束缚,虽然受到别人的诽谤,遇到弘法利生的困难,但是你仍然要精进地弘法,哪怕令一个众生的相续中种下一个善根的功德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一定要弘法利生。
《念住经》也云:“日中之前化缘胜,及至明日不忙奔,仅能果腹已称心,彼等方为比丘身。”
《念住经》中的这段经文,泰国的僧人始终这样行持。在尚未过午的日中之前去化缘,化缘以后直至明日之前不用奔波。我在《泰国游记》里面也写了,清晨,很多施主来到十字路口,拿着各种丰盛的供品等待出家人,僧人鱼贯托钵到来以后,他们就开始供养,之后出家人把钵里面的东西拿回寺院,交给寺院里的一些居士,他们帮忙准备上午和中午的食物,过午不食,一直保持这样好的传统。以前释迦牟尼佛时代的传统也是这样,我有时候很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他们很多高僧大德的菩提心方面却不尽然,他们受持小乘佛法,用菩提心摄受众生方面不是特别强调。
仅仅自己过活没有其他的牵挂,这些人是真正的比丘僧。
也就是说,如果能像经中所言的那样行持,即使何处对正法有稍许危害,也有足够的能力立即弃绝而去。
如果真正做到经中所说的那样,那么我们不管到哪里,只要修行不能增上,对佛法、对自相续中的教法和证法稍许有危害的话,最好不要在那里。
奎怎旬呢哲云:“久居一地繁衍贪嗔因,亲眷众多增长偏袒执,蓄积众多断截身语善,何不漂泊游于生疏地?此乃肺腑之言当铭记。”
如果恒长居住在一个地方,认识的人也比较多,贪嗔痴便很容易在自相续当中滋生起来。如果眷属众多就会增长偏袒心,有此人对我好。彼人对我不好的差别。如果积累的财产越来越多,就能够断尽自己身体和语言的善法,那么为什么我不漂泊在陌生的地方呢?到任何人都不认识的地方去多么好,这就是肺腑之言,一定要铭记!
奎怎旬呢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不驻留在一个地方,也不要摄受眷属和积累很多财产,应该独自一人到陌生的地方去,像泰国、不丹或者是印度,如果这些地方去不了可以去拉萨。
那天我们去了石渠后面的一个叫做丹塘的地方,就是以前华智仁波切造《莲苑歌舞》的神山。我当时想:如果以后到这里来,起码在两三年当中不识一人,在这里过清净的生活该多好。有一些特别好的山洞,如麦彭仁波切圆寂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没有认识的人,吃饭也没有什么问题,山脚下有一些餐厅,应该到这样的地方去。不然眷属很多,今天批评明天赞叹也很懊恼,财产多的话,自己身体和语言的善法都搞不上去,也不是很好。这就是大智者的肺腑之言,你应该牢记于心中,总有一天一定要逃脱,到一个寂静的地方去。
“来往频繁后悔因,安住一处善行增。”
这个教言,他又转变了语气。如果在外面游荡不增长善法,还是应该安住在一处讲经说法、闻思修行才有意义。
这些话虽然是一个上师的教言,但是以下解释的时候也说我们要谨慎抉择:居住在一个地方,如果你的贪嗔痴越来越多就一定要离开,但是如果贪嗔痴并不增长,而且到外面去你的很多善法不能承办,你还是应该安住在一处,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说不能呆在一个地方,一定要离开,有些人说一定要住在一处,但是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人在一个地方恐怕会增长贪嗔痴,离开才是上策,有些人始终来来去去结果却一无所获,甚至清净戒律也全部抛弃。
这次我们学院当中回来的有些道友在这里安住的条件已经不具足了,不得不离开,来来往往成了后悔的因。如果安住在一个地方,就像我们学院的有些堪布、堪姆,安住一方将近十几年了,善法日夜增长。所以虽然是一个上师的教言,有些人来来往往变成后悔的因,不如安住好,有些人安住在一个地方贪嗔痴会增长,还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好,要自己选择。
又云,“时常迁徙善遭霜冻。”
经常跑来跑去的人,相续中的善法、戒律、慈心、悲心全部都会被冬天的霜或者是违缘的霜冻坏的。有些人出去以后不要说修持善法,甚至将以前的悲心和善心全部都已经毁坏,最终后悔而回的也有,有些人得精神病回来的也有,反正你的善法已被霜冻,这样不好。
我们的希望:希望真正想学法、想闻思的人不要到其他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心里话。搞财色名利、世间八法的人不要呆在这里,住在这里经常扰乱上师和金刚道友的心没有多大意义,希望你们自己审慎选择,有两种路,你走哪一条?
我经常说,有些人的戒律、善心、闻思修各方面很不错,如果跑来跑去,过了五六年以后,其余的金刚道友都已经精通了五部大论,但是你的相续空空如也。有些人认为在上师那里得一个灌顶,然后自己好好地修一修,你所谓得到的大威德和玛哈嘎拉的灌顶,修了半天也不一定用得上。
因此,无论行走还是停留,衡量何者合宜的标准,就是应当观察善法是否增上,如此权衡之后,方可如理行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这句话讲得非常清楚,不管怎么样,你停留还是离开,主要看你的善法是不是增长。如果善法增长,每天一堂课的功德在别的地方可能没有,如果没有,你还是住下来。如果在别的地方超越这些功德,听课没有多大功德,另外的地方真正有大功德,那你就可以离开。
我们这里没有任何约束,其他的一些院校,可能进入时也很困难,从学校里出来还要办很多手续。在这里很简单,在管家那里签个字就可以了,但是关键是看你的善法能不能增长。每一个人应该是有智慧的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应该仔细观察。
以后我们的闻思修行上面应该有一点压力,没有压力就像小孩没有老师一样,有压力每天的日子也过得快一点,不然整天都很痛苦,“哎!这个时间怎么过啊。”这样没有多大的意义。
博朵瓦尊者云:“何为如意外境及伴侣?菩提妙心所摄之三学,居于何地增长即彼境,以何为伴递增即佳侣,否则即非胜境及良伴。”
所谓的悦意外境,菩提心所摄受的三学能增长的地方就是好的环境。依靠什么样的朋友呢?能令你相续当中的菩提心所摄的三学越来越增长的人是好道友。
意思就是说你在任何一个地方,菩提心所摄大乘三学如果能增上,对你来说这就是个好地方。如果你呆在寺院里,你的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能增上则说明这个寺院是修行的地方。依靠任何一个道友,你相续中菩提心所摄的戒定慧三学能增长,说明这是好道友、好上师。如果你相续中菩提心所摄的三学不能增长,反而退失,那么说明这个地方不是好地方,你所依止的道友和上师也不好。这个教言是很深的。
有些人依止了上师和道友,在他的相续当中菩提心等善心越来越增上,这样不管别人说什么,你的上师和你所处的环境一定都很好,但有些人依止上师或者依止道友的过程中,自相续当中的菩提心三学不要说增长,反而追求名闻利养和财富、名声的心越来越增上,这说明上师和环境都不好,这一点自己好好地选择。
又云:“犹如在火上添加柴草,无论遭受何等的痛苦与陷害,如果对正法不但没有伤害,反而成为修持正法推波助澜的助缘,像这样的环境就不必放弃。”
这句颂词中“正法”的意思是指自相续中的正法,也可以说是教法和证法。我们所做的闻思修行可以说是教法,证法是指自相续中的信心、悲心、出离心、菩提心等等。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害,遭受什么样的痛苦,但是自相续中的信心、悲心、出离心、菩提心等等没有受到丝毫损害,反而成为信心、悲心等推波助澜的助缘,这样的环境不能舍弃,这样的上师也不能放弃,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依止。
这以上《开启修心门扉》当中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看破今生已经讲完了。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出家,一定已经做到了看破今世,但是没有详细分析恐怕不行,词句上比较简单,但是意义上比较难,所有的人是不是要用每一句金刚语衡量自己、检点自己,这样对自己的行为和调伏自心有很大的帮助,否则我每天讲了这么多也不一定有很大利益。虽然我们有些做得到,有些做不到,但首先从道理上知道以后,对自己以后的修行方向或者对调伏自心方面应该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看破今世品释终

2004年1月29日                           第二十四节课
现在还是冬天,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又是特别漫长,也许是我的感觉,本来学院也是遇到了这么大的不幸,可能对人的心情也有关系,感觉上冬天又一天比一天冷,没有终止。我也了解了一些金刚道友,大多数的金刚道友房子也不错、吃的也有、穿的也有,这些人不算过什么苦行,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但还有些人没有房子,有些虽然有一间破烂的房子,冷得和外面没有什么差别,再加上没有钱,吃的一般,穿的也特别薄,这样过冬很困难。不了解的时候,表面上看来大家都是僧团中的一员,没有什么差别,但实际上有个别人确实是生活得比较苦,一方面应该随喜他们的苦行精神,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太苦了不一定呆得下去,所以你们有些吃穿乏少的人,如果不好意思通过扶贫的管家,就把贫困的状况写下来交给我,我来想办法,真的要给你买一间房子也有点困难,但是小的问题,两三个月中的吃穿会有一些办法的。这些人与家里没有联系,施主也没有,金刚道友也没有,今天到这里不行,明天到那里也不行,有些贫穷的人到哪里也不会有人看得惯。有些福报和福分的问题。本来不是新来的也有经济问题的话,也说一下。
下面我们讲《开启修心门扉》,这是格鲁派的一部论典,在格鲁派所有的教法当中,首先要学《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是在修学中最重要的一部论典,学习此论之前就要学习《开启修心门扉》,否则就不能趋入菩提道次第的修学,格鲁派有这种传统。虽然格鲁派和我们宁玛巴的教派上是不相同的,实际上教义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作为修密宗大圆满的人,也应该用这把钥匙来开启门扉。如果未学此法,修任何一个密宗的法门不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希望大家用此修心法门首先将自己以前世俗的念头尽量断除,如果完全断除,不要说你们听者,像我这样的传法者也是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明了看破今世的功德和贪执今世的过患,如此一来,自心相续中的功德才会日趋增上。
前不久我刚刚翻译出的时候直到现在,我一直是欣喜若狂,可能以后我也会终生将这个法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老师来对待。在闻思《开启修心门扉》的过程中,喜欢实修的道友对此法很有信心,可是还有一些道友对它的看法却是截然相反的,在文字上、意义上认为自己都能通达:“反正就是看破今世,出家人肯定都有看破今世的念头了,所以这个法不太重要。”如果对你们来说“这个法不重要”的念头已经生起,恐怕是不合理的。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舍弃家庭,出家修行,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学习佛法应该精益求精,但又不能偏废一方,学习显密教法首先打好一个稳固的基础对我们来说是极为关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开启修心门扉》共有十九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破今世”已经讲完了,这部论典中,看破今世和后面的无常观讲得比较广,有些问题讲得很略。今天我们开始讲“弃离亲友”,作为修行人贪执亲朋好友是修行中最大的一个违缘,我们从理论上破析亲友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亲友在我们修学中的利害得失是怎样?世人都认为亲友特别重要,但是对我来讲“亲友并不重要”的念头,是正确还是一个错误?下面一一地加以分析。
二  弃离亲友
无论居于何地,断绝与亲友的牵连也十分关要。
无论你是居住在城市、寺院里还是寂静山林中,斩断对亲友的牵连是十分重要的。
藏巴加惹云:“如果对世间法感到索然沮丧,则是斩断牵连的标志;
藏巴加惹尊者也说过:如果我们对亲友的关系、名闻利养感到兴趣索然,甚至倍加反感,就说明这个人真正做到了斩断牵连。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此人薄情寡义,将自家的子女、亲友抛之脑后,孑然一身到寂静处依止上师修学,对很多世俗人来说是百思不解的,但这是真正断除牵连的标志。
如果对世间法有感恩戴德之念,则是沉溺贪嗔泥沼的标志;
如果从前某人在世间法上对我有恩德,认为应该知恩图报,或“此人是我的亲人、彼人是我之怨敌”的念头在相续中不断涌现,那就说明这个人已经沉溺在贪心和嗔心的泥沼中了。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所提到的知恩图报与此处的作为修行人应该感恩戴德的说法有所不同,为什么这样讲呢?虽然作为修行人应该知恩报恩,但是在世间法上的知恩报恩对我们来讲不大重要,二者应该详加分析:倘若一个修行人始终为了报答别人的恩德而在世间做非法行,他终究没有解脱的机会,会一直沉溺于贪嗔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如果明了世间琐事皆为迷乱,则是生出厌离的标志;
在家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无有任何实义,皆是迷乱之因。譬如有些人这样讲:“工作有什么意思,我整天忙于同一件事情有何意义?在家里也是每日做着重复的事情,从一而终,一生中就这样碌碌无为虚耗此生,究竟有何意义呢?”认为世间的所作所为全部是虚假迷乱的,这说明在他的相续中已经产生了厌离心。正如有些人出家时就认为亲朋间的关系、世间的工作和积累财产这类的世间法无有丝毫实义,从来世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如还是做些有益来世的事情。以这样的想法为因剃发出家,这是真正的出离心,所以出离心的基础首先要知道世间的一切皆是迷乱的。
如果认为一切皆为实有,则是善法油子的标志。”
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出家,如果你认为亲朋间的关系、积累财产等一切的所作所为均是真实无伪的,这说明你是善法油子,或被称为佛教油子。什么叫佛教油子呢?就像《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裹酥油的牛皮,虽然与酥油长相依伴,但它仍非常坚硬。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个人滋润在佛法的甘露中,但此人的相续仍然极难调化,坚硬无比,所以称这种人是佛法油子或善法油子。
这里也说明了如果我们对世间法的执著根深蒂固,那么无论是所谓的高僧大德还是普通的僧人,如果知晓自己的亲朋好友被别人欺负,便气急败坏地怨恨于心,“我”和“他”的执著特别重,这说明他对世间法仍然非常重视,没有看破今生,也没有斩断亲友的牵连。
当然,虽然在行为上弃离亲友,心里却不能舍弃众生,而应当对他们生慈悲心,但必须断绝身体、受用的牵连。否则,修法就会一败涂地。
虽然行为上你已经离开了父母和亲友,但在内心中还是要对他们发悲心,但必须断除身体和受用的牵连,如果你受用依靠他们,身体也深陷于家庭的牢笼之中,语言上也是经常互通音信。如此一来,自己始终束缚在网罟中插翅难逃,我们如果经常与世间人同流合污,那么短暂人生的修法不会成功。
要斩断牵连,若能得到父母的欣然应允最好不过,即便他们百般加以阻挠,大发雷霆、大失所望、怨气冲天,自己也不能退缩。
如果父母真正开许是很好的,我们这里有极个别人是这样的,不但支持,甚至自己也陪着儿女去听法,就是所谓的佛教家庭,这是最好不过。如果他们不但不开许而且百般加以阻挠,伤心失望。对于众望所归的你出家修学的决定,他们认为是绝无仅有的损失,即使这样你也不要随顺他们,你既然已经发心,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应随波逐流。
很多出家人,开始时对父母、亲友的说教并非言听计从,但是到了寂静山苦行几天,便开始左右思量:“哎,这里很苦,家里还是比较温暖的,还是回去吧。”与家人电话联络,原来那个不错的修行人开始脆弱了、退缩了、回去了,不该这样。作为一个出家人,在他出家的历程中定会现前很多违缘,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比如从历代高僧的传记来看,几乎都受到世人的不解,世间人有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理解出家人是情有可原的,但无论怎样,你还是应该选择自己的路。
自往昔的释迦佛开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亲友们的依依不舍、泪雨滂沱中抛下一切的,这是一种特定的缘起规律。
往昔释迦牟尼佛出家时,国王、王妃等家人都不开许,所有宫门全部已经关闭,但后来他想尽一切办法,舍弃王位,然后到尼莲禅河畔苦行六年,最后获证佛果。
那天有人对我说:“佛教与俗家的思想相差太远,没有慈悲心,抛弃家庭的人是不懂佛教的,我也是信佛教的,佛教以慈悲为怀,在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出家,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这样开许,既不符合政策,也不符合佛教的教义。”于是我问他是否知道佛陀的公案,佛陀他自己出家的时候家人也是不同意的,家人不同意而出家非常符合佛教的教义,佛陀是在家人未曾同意的情况下出家的,而我们出家时一定要征求父母的开许,这是办不到的事情,我跟他辩论。其实这也非常符合国家的政策,为什么这样讲呢?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宗教信仰权,这是任何团体和个人无权干涉的,有关法律中有专门的规定,所以说这既符合法律也符合释迦牟尼佛的传统。
自从释迦牟尼佛出家以来,我们在出家的过程中虽然是违缘重重,但如果是一个真正如理如法的出家人,今生来世的后果都是可喜的。如同从前弘一大师出家一样,家人如果一直不能理解、依依不舍,一听到孩子出家的消息,父亲从这边倒下去,母亲从那边倒下去,倒下去就倒下去,好好为他们祈祷回向就好,反正人总有一死。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加哲仁波切也说:“亲友等以爱心相敦促:操持今生圆满当勤苦。本欲利益反成损害行,彼即逐今生利之愚夫。
加哲仁波切也曾这样说过:亲友们在所谓爱心的驱使下劝阻、敦促你:“你一定要为今生的圆满而苦心经营。”他们还会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给你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合适人选为你组合家庭,且奉劝你将一生的精力都用于家庭、工作和生活等琐事中来。他们本想帮助利益你,但却反其道而行,成为损害之因。华智仁波切说:“从一方面讲,父母愚笨至极,因其令孩子行杀生、成家等非法行,以此角度来讲无有恩德。”因此,他们是追逐今世利益的愚夫,这些人的好言相劝,表面上非常有道理,实际上是要你做坏事,没有真正的利益。
为解脱故当看破今生,精进修习深广之妙道,为彼胜义今生皆放弃,前往静处勤修极关要。
为了解脱的缘故应该看破今生,精进地修持甚深的妙法,比如无上密法和看破今生的法门,为了获得这些法的深广奥义必须要看破,如果没有看破今世,甚深的境界恐怕难以企及。因此,当我们的相续中生起看破今世的想法、因出离心而生起出家的念头、对上师三宝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知道轮回是苦想要依止上师的时候,你应当知晓在庞大、无尽的轮回中,这种念头是非常稀有难得的,应当倍加珍惜。如《入菩萨行论》中云:“犹如闪电极明亮。”如果遇到有缘的众生,应尽其所能的将这些善法转告给他们,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为了获得如此甚深的奥义一定要抛下今生的一切,前往寂静山离群索居,精进修持佛法至关重要,因为纠缠于世俗亲友间毫无意义。
富贵之时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却逃逸。儿子尚会弑杀亲生父,至爱亲眷何者可赖依?
“富贵之时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却逃逸。”这是一个对偶句,以前教我的有一个刘老师,他讲课时一遇到对偶句或者是排比句就好像遇到如意宝一样,很多人过年的时候请他写过年用的吉祥语……
富贵的时候即便你匿影藏形,逃遁在外,仍有人紧随其后、卑躬屈膝,是因为你有财富,所以无论你怎样藏匿,他们还是穷追不舍。当你萎靡颓废、衰落败坏的时候,投靠这些亲朋好友,他们就会仓皇逃逸,不难看出世间人的趋炎附势。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上师借给我一个小小的土坯房子,我的亲朋好友全部反对我,我回去的时候他们都不理不睬、冷眼相待,后来我稍有财产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攀缘做客。“我是你父亲的什么,母亲的什么,我们是亲戚,只不过你现在看不起我们……”所以,所谓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均是虚假的,他们要看情况来亲近你。
也有为了财产和名声杀父的情形,父子之间如若实有的亲戚关系存在是不应该互相杀害的,我们依靠这些亲朋又有什么益处呢?没有一点利益。
当面喜笑颜开和气状,背后种种恶语相中伤。利济反以损害相回报,凡愚伴侣纵亲定相欺。
还有当面笑逐颜开,以和气状前来供养,或者美言赞叹,但却背后使坏,背地里用种种的恶语来中伤你。
你帮助利益他,他反而以怨报德,加害于你,所以凡夫愚笨的亲友,纵然再亲密无间,实际上一定会欺惑你,因此无有任何利益。
盛时媚笑阿谀且谄曲,权施巧计令自财物离;颓时颦蹙争斗无毫利,护养亲友悉皆为鲁迷。
当你兴盛时,对方便显示出一种欢喜献媚的姿态来,想尽一切办法将你的财产具为己有。当你衰败时,他们也是愁眉苦脸,颦蹙争斗,无有意义。扶亲嗔怨者就是鲁莽执迷的愚笨之人,衰败时谁也看不起你,兴盛时没有不对你好的,所以所谓的亲友关系都是虚假的。
众亲兴盛联合摧他众,各自分离内部起贪嗔。紧要关头弟兄相残杀,亲友能成利乐实罕稀﹗”
亲友们兴盛时会联合起来伤害其他众生,他们内部也会产生无尽的矛盾和贪嗔之因。
最关要的时候,兄弟父子间也互相残杀,所以,亲友之间若能达成互相利乐的情形是稀有罕见的。但我们每一个人从无始劫至现在都存在此类习气,比如我的亲友来了,我就一定会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尽其所能地关照他,而其他人与我无有任何关系。但这种执著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看清。从前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修行很好,对亲友的执著非常淡薄,这样的话修行不会受到违缘。我们很多人修行的违缘就是来源于没有抛弃故乡和舍弃亲友。
喀 巴也殷重地告诫弟子:“此生父子及子孙,亲属党羽皆如同,萍水相逢之过客,心中当无牵挂意。”
喀 巴也曾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弟子说:今生的儿子、父亲、子孙,还有亲属、党羽(手下的人)就如同萍水相逢的过客一般。什么是萍水相逢呢?浮萍漂泊在水上,即便偶尔接触,也很快会分离,在河岸边仔细观察,萍水相逢的道理就会清楚。我们亲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与这个比喻全无差别。你暂时的家庭就像匆匆的过客在路上偶然相遇,想要相聚终生是办不到的。帕单巴尊者也这样说过:“亲人犹如集市中过客,望莫恶语相伤当热瓦。”《大圆满前行》中也曾引用过这个教证。所以对于萍水相逢之过客一般的亲朋好友,心里最好不要牵挂,如果一直对父母和子女牵肠挂肚,修行根本不会成功。
以前噶当派的修行人,看待自家的亲朋好友与其他众生并无差别,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平等的。比如自己的母亲和山外面的一只山羊,他们会平等对待,无有差异。但我们并不是这样吧?看到山羊和牦牛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这只是一般的众生,再可怜也无所谓的,看到母亲就会喜形于色,出去迎接。这是悲心没有修好的缘故。我们对待每一个众生,只要他快乐,我们也应该非常欢喜,这才说明我们的慈悲心修得不错。
昨天我到医院去,一些道友从上午十一点为别人看病,晚上六点钟才吃中午饭,我对他们说:“你们很累,很感谢!”有一个道友说:“只要对他们有一点利益,我们累一点也没有关系。”我就特别欢喜,我们讲了大乘佛法,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如果是这样,那么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对世界和平、人民团结也是有利无弊的;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自相续的大悲心和菩提心很容易生起。无论是不是我们的亲人,“凡是有生命的众生能够得到一点快乐,我们再苦也不要紧”的念头在心中生起,就是很可贵的。所以,如果能做到对所有的众生与自己的父母平等相待,就是我们大乘菩萨应做的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热比旺修也云:“欲妙恰似真仇敌,亲属宛若羁缚绳,骄蛮犹如魔盘踞,切莫贪婪嘉麻瓦。”
同样,热比旺修尊者也有类似的开示:世间的色声香味等欲妙与仇敌没有什么差别,锦衣玉食就像仇敌一般。亲戚眷属与捆绑你的绳索别无二致。傲慢心就如同你的心里盘踞着魔王,骄慢的人看不到别人的功德和自相续中的过失,所以我们常说:“傲慢的山坡上流不住功德水。”很多骄慢的人认为自己无有骄慢心,但实际上很多人心里盘踞着这样的魔。
基 巴曾讲过一段精辟的教言:“依靠故乡长贪嗔,具厌士当速动身;
依靠故乡,增长我们相续中的贪嗔等一切烦恼,具有厌离心的人定要快速起身,不要留在故乡。如果你回去探望父母,应速去速回。
我们这里有一个道友回去吃一顿饭后就要回来,他三年都没有回家,所以家人很不理解。但是他却说:“反正我看了就可以了,故乡如同毒蛇一般,不能长久驻留,所以我吃了一顿饭就回来了。”世间人都认为我们这些有出离心之人的言行举止怪模怪样,而真正有出离心和厌离心的人看世间人之所作所为也都是颠颠倒倒,互相都判断为是精神病。
依靠亲友萌忧情,修士情意当寡轻;
依靠亲友会产生内心不悦的情感,所以所有的修行人对情意应该寡轻。
从前有一个人到寺院里去看一个出家修行人,修行人明知而不欲相见,这个人后来心生嗔恨,回想昔日之好,觉得这个出家人现在是不是有精神问题了呢?但是真正依靠这些亲友,会产生不计其数的痛苦,因此 “寡轻”很重要。
依靠财物贮积生,具离心士当洒脱;
依靠财产还是会产生贮积的烦恼,具厌离心之士不该如此,应该洒脱,应该无有牵挂,远离财产的牵缠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依靠甘馐衍贪婪,断欲之士当苦行。
依靠甘美的饮食会增长自己的贪婪之心,现在很多人过年的时候喜欢吃火锅,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杀害很多众生,增长贪心,想要断除欲妙的人一定要断除这些苦行。
不得餍足此亲友,愈护需护者愈众。
对于这些亲友,即便你整天帮助他,他都毫不厌足,越来越保护他们,他们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保护,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斩断深情方妙胜,此即忠言务镂心。”
斩断亲情,首先他们不会理解,到后来他们把你当作已故的人,就不会管你了。米拉日巴尊者也说过,首先他们会痛不欲生,到后来,虽然你这个人是活着的,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会将你看成死人一般,再也不管了,所以无牵无挂的修行人是很快乐的。
有些修行人,首先无牵无挂,与家里没有联系,但光是依靠八十元钱生活也有一点困难,还是去打电话,看哥哥不能寄的话,其他的人能不能寄一点钱,不然也有一点痛苦是吧?
基 巴尊者意味深长地说:这些是我的肺腑之言,你务必要铭刻于心。一言以蔽之,这里的意思是说,作为修行人,亲友有很大的危害性。
巴 瓦也云:“亲友本无亲疏分,旺时察言又观色,贫困潦倒却相轻,势卑不见势盛趋,浊时亲朋割舍难。”
巴 瓦尊者也对此问题做过抉择:与亲友之间本无亲近和疏远的差别,当你兴旺的时候他们也是察言观色;当你贫困潦倒之时,他们也会凌辱、轻视你;当你势力卑微的时候,他们不会理睬你,倘若你财富圆满,势力强大,他们一定会来探望你。
我们给有些生病的修行人的家人打电话,他们都说:“我们不想管,这样的人不好管。”我当时心里想,如果他有钱有势,他们肯定来看望的。还有一个病人的家属稍微好一点,我们把他送到成都,打电话给他家里人,请他们来接,他们说:“毕竟他是我们家里的人,虽然家里的钱不多,但是我们依然会把他接回来养病。”有一些人稍微好一点,但有些人当别人卑微的时候不会去接近的。
所以作为修行人来讲,浊世的亲朋虽然难以割舍,仍要远离亲友,只有这样,我们的修行才会成功。
因此,这里表面上似乎在讲亲友间的关系,但是作为修行人,对此修法如果能真正如理的去修持,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便会有很大的助益。
第二弃离亲友品释终

2004年1月30日                                 第25节课
三  抛却眷仆
应当抛却对眷仆以及徒众等等的贪恋。正如《入行论》所云:“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应该舍弃眷属、仆从和摄受徒弟的念头。有些人没有丝毫大小乘的境界,却想方设法要摄受很多弟子,然后在这些弟众面前显示自己的威望,这样处心积虑并不合乎道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要摄受弟子,自己必须有一些证悟的境界,否则不一定能饶益众生,因此,首先应该到寂静地精进修持,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证悟的功德之时,才另当别论。
《入行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有情,如果贪执就一定会障碍空性的智慧,也就是说最初没有精进修持,不想获取证悟空性的智慧,而去做什么呢?就是去摄受弟子。倘若一开始就这样做,不但不能证悟空性,连自相续中的厌离心也会失毁无余,最终今生来世都会感受极大的苦楚。
如果你一心一意地将所有的心思用于这些人身上,即生就已经是虚度光阴了。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观察自相续,如果自相续中真的有一些不可逆转的功德才可担当摄受眷属之任。为什么不能摄受眷属呢?一般来说,一个没有威望和能力的上师想要摄受浊世的凡夫,是很难成办的,这些人很难交往。
“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取悦难。忠告则生嗔,反劝离诸善,若不从彼语,嗔怒堕恶趣。”
与此类凡夫人交往,一刹那变成了密友,又转瞬间可以变成仇敌。譬如今天看某人慈眉善目,从各方面观察似乎与菩萨无有差别,但没有一刹那的时间,就变成了魔女、魔鬼了,特别可怕。应生欢喜之处,他们却颠倒生嗔,此类凡夫难以取悦。因此,最好远离这些凡愚,到寂静处闭门禁语,与谁都不交往。否则,自己的出离心、空性慧,乃至生死大计都会受到障碍。
如果你对他忠言劝告,他会不分青红皂白,嗔心大起,反而远离一切善法,如果你不对他言听计从,他就又起嗔心,导致堕入恶趣。
“是故近亲友,徒然自招损,彼既无益我,吾亦未利彼,故应远凡愚。”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因此,亲近并依靠此类亲友,一定会招来各种各样的损害,彼此之间均无助益,最好离群索居,到寂静地方去修行至关重要。否则我们自相续中还没有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想利益他众一定会是举步维艰的。
噶当派的很多高僧大德,缘一切众生修菩提心,自己先住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尽量调伏自相续,之后再到城市中行利生事业,他们的传统非常好。而这里有些人刚出家没有几天,便急不可待地要去弘法,办宁玛巴最有名望的道场,我告诉他至少要学三四年,他不听就回去了,但我听说他现在马上要还俗了。
作为凡夫人,我们的相续很“坚硬”,应该专注于调心,你如果在寂静地驻留十几年、二十几年,相续中的智慧一定会稳固,菩提心也会日渐增长,这时候再去度化众生,世间的灯红酒绿也不会对你的相续有很大染污了。我们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应当利益身边的众生,不然他们很可怜,但是应该时机分明。
《因缘品》也云:“一切时日如怨敌,凡愚相伴痛苦生,愚夫莫见亦莫闻,更莫依止方相宜。”
《因缘品》中的意思是说:一切时日当中凡夫愚人与怨恨的敌人不相上下,与这些凡夫愚笨的众生相伴,任何痛苦都可以从中滋生、繁衍。因此,首先应对这些凡夫愚童敬而远之,在他的口中说不出有助于我的出离心和智慧的言语,而只会经常说出有关贪、嗔、痴的语言,所以,不要去见他们,也不要听他们的话,更不要依止他们,只有这样才会幸福快乐。所以说,我们平日里首先应远离那些修行不好、人格很差的人,否则如果与他们接触,终有一天会遭受痛苦和忧愁。
秋吉瓦的一段话可谓字字珠玑:“过去众多佛陀未调化,所有大力菩萨亦未调。呵责怀恨称赞生骄慢,于强生嫉均者相比拼,傲视低卑执持粗暴心,纵宣法语亦作贪嗔行。
秋吉瓦的这段话,每一个字价值昂贵,犹如如意宝珠:现在这些凡夫众生,过去的众多佛菩萨未能调化,时值今日,所有的大力菩萨也不能调化他们。
对于此类凡夫,如果我们呵责他们的错误,揭穿他们的过患,他们就会耿耿于怀,记恨于心;倘若赞叹他们,他们当下生起傲慢心,又高高在上了。此类凡夫对强者心生嫉妒,与平等者相比拼,想要与他们一试高低,又歧视于比自己福报下劣的人,所以我们对此类人宣讲佛法并无助益,反而成为引生贪嗔之因。
我们平时在与他们的社会交往中也不难看出,除了佛教徒稍微好一些,许多凡夫愚众,赞叹他们,他们立刻高慢得不可一世,我们去帮助利济他们,他们也不会知恩图报。
如此凡夫愚众于现今,吾无力化故当调自心。
对于此类凡夫愚众,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在没有能力度化他们的情况下只有先调伏自心,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再去调化他们,否则我本欲用无贪、无嗔的法门度化他们,却极有可能没有几天他们就把我度化了,他们是用贪、嗔、痴的方式来度化我,所以最终也只是无能为力、一事无成。学院里的有些人,自己无有丝毫的境界,却准备度化家人,结果被家人好生教训,再也没有回来,从此以后,他就只有规规矩矩地为家里做事,听家人的话,这样的人就是“本欲度他,反被他度”的实例。
利他乃法根本之密意,当观所调化者之根器,知其随眠多寡前后际,不贪自利能调方调御。
那么佛经中说要利益众生,我却不去利益众生,只贪自利,这二者之间难道不相违吗?下面就宣说无有矛盾之理:
佛经中虽说利他是一切万法的根本,但是此中密意是什么呢?虽然在佛经中说利益众生很重要,但佛陀所说度化众生的密意是:知道一切众生的根基、一切众生的随眠烦恼、一切众生的前际后际 、自私自利的贪欲心少许也无有,这种情况下可以调化众生,也可以利益众生。如果你自私自利之心一点也没有断除,对众生的根基一无所知,众生的随眠烦恼、前际后际也全然不知,口上说利益众生,其实自心全部被自私自利所充满,以这种心态来帮助众生是非常困难的。佛陀所说的密意应该是这样解释。
己尚追寻名利及乐赞,不具神通若欲行他利,犹如无翅妄想遨蓝天,他利未成自利衰败因。
反之,如果有人希求名闻利养、快乐幸福、美言赞叹,不具神通的人想要利益、帮助他们,此人就如同没有翅膀想翱翔蓝天一样,根本不会成功。不要说成办他利,连自利都会衰败的。尤其是噶当派的高僧大德,譬如阿底峡尊者也是这样讲过:“为亡灵超度之人至少是登地的菩萨,否则自度不能,还欲超度别人是可笑之因。”阿底峡尊者的其他教言中也说到:“不具神通之人,利益他众也是极难成办的。”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和其他的法门中也这样讲过。
真正的利益众生,要摄受眷属,一定是具有神通、神变之人才能成办,否则我们这类的凡夫,尚未调伏自相续中的烦恼,自相续与世间普通人的相续一模一样,有些人也可能超越了普通人的根基,怎么解释呢?有人说:“我现在有一千个弟子,我有二百五十七个弟子,我把皈依证也发给他们了。”从某个角度来讲,让没有皈依过佛门的人皈依,使他们种下善根也很好,但从他个人的角度讲,很可能依靠这些弟众,自相续中的烦恼越来越增盛,名闻利养的心也越来越增长。所以,噶当派的传统是不具神通之人大多都不会摄受弟子,而当自己具有一定的智慧之时,才去摄受弟子。严格一些好。
然而现在有很多人,自己本不具神通却经常言说神通,我曾在课堂上说过多次,我们学院里的金刚道友,经常有一些说的,也有一些听的,常常说:“我具有神通,你前世是什么,后世是什么,你应这样做……”一种神神秘秘不正常的心态,这样不好。希望你们真正要弘扬佛法,自己也想真正变成一个修行人,最好不要乱讲,有些世间人可能会对此有信心,看你很了不起,有神通神变,有他心通。如果你真有他心通,就到我面前来考试,其实没有吧!你们在其他弟子面前说的那些话,到我房子门口的时候怎么没这么说过?要切记:做说神通之类的事情无有任何实义,世间上很多愚痴的人都认为这是佛法,但这不是佛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所以,今后我们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以一般普通人的身份来弘扬。佛陀怎么讲,我们从道理上也如是讲给别人听,也许对方不一定接受,因为末法时代的人非常愚痴,如果是一个很奇妙、很神秘的东西,他会接受,真正甚深的法,如出离心、无常观等的法门,世人不一定认可,但即便不能接受,最好我们也不要出卖自己,不要暴露自己愚痴的行为。所以,我认为现在许多人是掩耳盗铃,或者很多行为自己还不知道是个错误,就在别人面前宣说,这样也无利益。
我们学院的弟子们总的来讲还是很出色的,言谈中都可以分辨出是一个如理的修行人,其他地方来的修行人却不一定是这样。我们喝碗茶的工夫让他讲一讲,他也许会一直讲:“我的梦境是这样的,我梦中看到了什么,我天眼开了……”一直讲着奇奇怪怪的事情,除此之外,佛法的道理谁都讲不出来。
现在密法在汉地不能弘扬开来,原因我认为有两种:一是一些密宗修行人到了汉地,要么化缘,要么灌一个顶,除这两点以外,弘法利生的方便几乎是没有的,很多人讲不来密法甚深的道理、逻辑推理,用世人容易接受的显密融合的道理来开示的也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互相之间语言沟通的困难,去汉地的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因此,汉地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都特别排斥藏传佛教,对于藏密的修行人,许多寺院里也不会接受,特别的害怕。为什么呢?密宗很多所谓的上师喜欢讲神通,喜欢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另外弟子们也开始随学,这样就在弘扬佛法方面起到很大的障碍。
大家以后如果有因缘弘法利生的话,希望你们不要说神通,我们的上师如意宝一生当中从来没有说过神通,从来没有认定活佛,但是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事业,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是怎样的,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有些说神通、神变的人,一时可能会平步青云,但最终却一败涂地,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从此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以后弘法利生的宗旨和方法,大家应该知道。
这里有这么多的弟众,也许以后会遍布各地去弘法,但也可能有些人着重弘扬神通和灌顶,我觉得形式上灌一个顶非常简单,首先沐浴,然后拿一个宝瓶……灌一个顶可能不需要两个小时,但是真正有没有灌顶的能力和资格,还是需要自我权衡的。
来了一个上师,首先他给大家灌一个顶,摄受一个弟子,不化缘,从第二次开始,他就要修什么寺院、坛城、佛境、无量宫、莲花生大士的红色铜山、香巴拉的无量宫殿……所以很多人不能接受。有些人一看到密宗的上师来了,他的信仰非常狂热,但是到城市中去的所谓上师、活佛们不化缘的几乎没有。口头上说没有化缘,慢慢观察,你们化缘的数目和方法只不过是一种善巧而已,别人说出你们的教言的时候特别可怕。
这些上师们要么依靠灌顶来摄受弟子,要么就以化缘来摄受弟子,所以密宗真欲在城市里面弘扬开来恐怕有些困难。我认为外在的建筑物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证法弘扬开来非常重要。
你们可能有很多打算,要帮助很多人,当然这也是对上师的一片好心,上师喜欢财产,你对他在财产方面作下等供养,可能对上师来讲已经是上等供养了,现在的很多上师,用闻思修行来供养,他就不太欢喜,用财物供养,他就乐意接受,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我想我们弘法利生的时候能不能开示菩提心、轮回的痛苦,让众生的相续中稍微播下一个种子或者是萌生一些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善根,这就是真正的弘法利生,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来,但实际上这很重要,别人也容易接受,真正的佛法也是这样。但是我现在所担心的是我们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最好不要回到城市中去,否则或者灌顶或者化缘,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以后藏传佛教在什么地方开始弘扬开来呢?还是很困难吧!藏传佛教真正的精华并不是灌顶和化缘,我是这样认为的。
纵言讲闻乃为持胜法,必依净戒无违出离心,应为公正求义聪睿者,智士方宣胜藏乃密意。
既然未调伏自相续就不能摄受弟子,为什么佛经中说讲闻二者是最殊胜的弘扬佛法、受持正法呢?
其中密意是指此人要在具备清净无垢的戒律和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之基础上才有资格堪为讲法者。
那么为什么佛经中说讲经说法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呢?
讲法者应该具备清净的戒律和无伪的菩提心,听法者也同时应是具有公正性、希求心的聪睿者,对具有这些条件的此等人,具有清净戒和出离心的智者方可以为他宣讲佛法。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尤其是讲一些甚深的密宗法门,中观、大手印的法门,或是灌顶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观察弟子的根器,如果他们不堪法器是很容易舍弃密法的,这就是所谓的讲经说法的密意。
虽聚追逐今生名利眷,无信无欲纵演殊妙法,亦不实修徒生贪嗔因,此类讲闻实乃轮回绳。”
对于只追求今生的名闻利养,对法没有信心和欲求心的眷属,虽然给他们宣讲了佛法,但实际上他们不但不实修,反而成了贪嗔之因,也可能会造成泄露甚深教法的过失。所以,诸如此类讲闻全部成为轮回的绳索。还有一些所谓的上师,欲令自己声名远播,就摄受很多眷属,经常为这些眷属灌顶、传法,其实这些眷属对于佛法和上师均无信心。
就曾有一位上师遇到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便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地想为他灌一个顶,他还给知近的人打电话说:“你们给我好好地念经,我很快就可以摄受一个大老板了!”让人啼笑皆非。
这确实是末法时代的象征,有些弟子既没有信心,也没有欲求心,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灌顶,什么是佛法,可能只知道什么是黄财神,知道黄财神对做生意很有利益,为这样的人即便传无上甚深的大圆满法,他也不会实修,而成了贪、嗔、痴的因,这种讲闻实在是了无实义。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自己都不能观察自相续,却在这里说很多人的过失,实际上并不合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沉陷在迷茫之中,但是这些甚深的教言,圣者们曾经讲得很清楚,即便有过失也是大圣者们的过失,因此,我在这里大胆地说,如果没有揭露这些不应理的行径,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今后如果有讲经说法的机会,首先要观察自相续,是不是为了寻求一些财产和名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该取消这次机会。如果你心里想:我相续中得到的佛法之传承是非常殊胜的,虽然我不具足传法的资格,但很多众生愚笨至极,他们连最基本的佛法道理都不懂,我的发心是令别人的相续中得到一定的利益,自己并没有夹杂自私自利之心。如果是这样清净的发心,无论别人怎样说三道四、妄加评论,你还是应该为别人宣讲一点佛法的道理。
同理,在上师面前听闻佛法的时候,是不是为获得解脱而听?有些人听闻佛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世间上“政治和尚”、“经济和尚”等五花八门的名词也层出不穷,学法的人之中也存在听法不为获得解脱,而是在成为某位上师的弟子之后便可以利用上师的名义欺骗很多众生为目的,如果以这样的发心来听闻佛法,也同样成为轮回的绳索,因此,对于讲闻两种人,平时一定要观察自心。所以噶当派真正修行人的教言,是弥足珍贵的。
藏巴加惹也深有体会地说道:“如果想幸福快乐,就应选择独处。食物丰盛的时候,就可以尽情饕餮,无需与人分享;
藏巴加惹尊者对幸福快乐的定义是别具一格的,他认为:如果你真正想要获得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就要选择独处。倘若你有充足的食物,完全可以自己享用就是了,无需宴请别人,生活还是非常简单快乐的。在家人却不是这样,当你资财满盈的时候却没有帮助别人,最后所有人都会对你不加理睬,有诸多担忧,出家人却惬意得多,自己好好吃着,不用分……
我讲课的时候,你们不要笑,现在有些人太开心了,但我想今年我们不开心,大家也不要过年,不要放音乐,像今年这样的痛苦和损失在我们一生中恐怕再难以遇到了。对我来说,我所有的家人在一天当中全部去世,我也不会这样伤心。但如果一直沉溺在悲痛欲绝的心情中不能自拔,不能振作地颓废下去,那也不是智者的行为。可是有一些个别的金刚道友下课后仍然像表演相声一样地大声说笑,可能这些人真的是没有心脏了。
从前我一直认为上师离开后我肯定会伤心得痛不欲生,在这个世界可能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但是当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似乎也不是那么痛苦,一直没有掉眼泪,我想我是不是着魔了,直到前天我看了上师的一个大圆满道歌中的一段教言:“当我深陷在恐怖的轮回深渊里的时候,上师您老人家举起慈悲的手将我安置在持明的行列中,这份恩德,我无以回报!”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伤心到了极点,关上门,自己在屋子里面哭了很久,我想我可能没有着魔,心里会有痛苦,也有眼泪。虽然大家心里都很空白,可能今后的全部生活都不会有乐趣了,即便有这种感觉,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也经常放声大哭,可能有些心脏病人是无法承受这种情绪的,因此我也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你们也不要过于忘却伤痛而欢喜得不能自已了!
下面我们接着讲课。
如果(食物)匮乏,也怡然自得,不必担忧有谁需要养活,当然快乐无比。即使挨冻受饿,也由独自承担,所以十分幸福。”这种说法实在是确凿不虚啊!
以上讲的是衣食无忧的情况,那如果是缺衣乏食的情况呢?其实仍然是无所挂忧,快乐无比,不要赡养别人,而世间人并非如此,你的孩子、父母等都是你生活上的负担,如若坐视不管,于人于己都不合乎情理,所以,世间上无论是富裕的人还是贫穷的人各有各的痛苦,富裕的人对一切都是高标准,痛苦也许更胜一筹。
我们出家修行人,自己拥有什么,独自享用就是了,不需要考虑别人,即便贫穷,也没有诸多负担。曾有道友说:“我生活费用完的时候,因为朋友比较多的缘故,所以我轮番着去别人那里吃几顿,可能五六天后又开始发生活费了。”一个人的生活还是很简单。曾经我也举过这样的例子:有人说:“我们家里的孩子都在读书,有许多的烦恼,而你们喇荣里的每一位出家人都是自由自在的,只管自己的碗就可以了,我看到你们的生活是非常羡慕的。”真正仔细观察起来就是这样,只有心存邪见的人才不一定接受。
有的人将所有的幸福安立于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实在是愚鲁至极。我们可以推想,)孑然一身的僧人,却债台高筑,可谓绝无仅有;而作为众人投靠的首领,却没有负债累累的,也只能间或觅之。
一个负债累累的出家人几乎是没有的,除非有一些不如理如法修行的出家人忙于经营生意,这样的人也可能有一些负债的现象,但绝大多数的出家人,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如理如法地安住,会有人对你供养的,在家人对此也只能是望尘莫及。世间上所谓拥有一千万、两千万的大老板,实际上他又会对外投资,或者去银行里面贷款,总之他仍然是债台高筑的人,详细观察他们,这些在家人也是非常可怜。出家僧众中如此这般的人是非常少的,互相告上法庭等各种的事情更是极为少有,这也是佛陀的加持。
喀 巴格西也感慨地谈及这一点:“敬信眷属之外无寺院,无有苦于恶人首领者。切莫耽执贤善长官位,恒时处于低劣卑位也!”
喀 巴格西也对此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除了具有清净信心和清净恭敬心的“眷属”以外,没有寺院也未尝不可,他认为清净的信心和菩提心就是他的眷属,除此之外,没有必要一定拥有寺院。有些人担心今后学院不存在的时候去哪里,其实无有寺院也无关紧要,只要你自己具有清净的信心和清净的恭敬心,这就是你的寺院。
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差事苦于作恶之人的首领了。
但也千万不要与现在的世间人一样耽执一些贤善长官的地位,恒时处于穿简朴衣服的低劣之位,就是高僧大德的行为,许多菩萨正是显示为低劣的乞丐、清扫者的身份来度化众生的。
“顽冥粗暴易怒自利者,增长有漏眷仆无则妙。吾之眷属乃智慧精进,成办一切所需无疲厌。”
希求一些非常顽固、粗暴、嗔怒、自利的有漏眷仆,没有任何必要,这些眷属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整日里追求自私自利之事,这些眷属有不如没有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上册

续-《●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的眷属就是智慧和精进,有了智慧便不需要其他的人,有了精进则可成办事务,除智慧和精进外不需要眷属,除信心和恭敬外不需要寺院。如此才能成办一切。
因此,尤其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不随便摄受眷仆还是很必要的,否则最初自己想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却摄受了许多没有智慧、没有信心、没有精进心的愚笨之徒,他们经常会做不如法的事情,我们也认为自己在这些愚笨者之中是首屈一指的,却不知道凡夫人中是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相续,一经观察,自相续中的烦恼泛滥成河,还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
就曾有人将他的管家、账房先生、厨师……分配得一清二楚。但如果你是真正具有智慧和菩提心的人,那么有成千上万的眷属来侍奉你也不足为过,暂且不谈密宗中等净无二的境界,相续中显宗起码的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不具足,自己装着大人物,身体本来也蛮好的,却左边一个人扶着,右边一个人搀着,前面一个人带路,有那么多人侍奉和恭敬,那么你真的是债台高筑了,何时能还得上债?
如果是病人,即便有很多人帮助,在佛教的戒律中也是开许的。不是病人,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周围却有许多人侍奉,是不合情理的。有人认为有很多人在自己的身边恭敬自己会对弘法利生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你的心相续中没有骄慢心而真正有一颗菩提心或许会有少数人诽谤你,但大多数的人会自然而然对你恭敬,否则自相续中无有丝毫的功德却高高在上的自以为了不起,又摄受很多愚笨的眷属,就如同《札嘎山法》里面说的,弟子说上师老人家是佛陀菩萨,他自己也自以为是,认为任何事都可以做,所以就无恶不作,如此自欺欺人无有意义。今后我们这里的有些道友会成为声名远播的高僧大德,也会有很多人侍奉的,取舍之处大家应该清楚。
从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他也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度化众生,本是印度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大德,做任何一种善事都是自己去做的。
现在在座的道友中,很容易找到眷属,不要说你们,我都可以找得到很多眷属,如果我说:“你跪在地上,我骑着你,你有功德。”一定就会有一些随声附和的人赞同并照做,但是这些行为只不过是长养傲慢心之温床。自己无论安住还是离开,除了病人以外,没有必要摄受很多人为自己做事,自己做一个普通人,相续中具有智慧、精进和悲心,就是所有眷属已经具足的标志。倘若这些都不具备:十点钟的时候,还在像猪八戒一样睡懒觉,智慧方面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悲心方面一个众生要被砍杀脖子,你也是无所谓,外表上即便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无二无别也无有意义。
也许我的话会起到一些作用,也许不会,我们有机缘在一起的时候,我苦口婆心说给大家听,以后这种讲闻的机会肯定会很难得的,所以,希望大家要将我的好言相劝领纳于心,有时候一句教言还是会对众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巴 瓦格西也说:“具有财富名望之时,唯命是从随声附和;无力损害利益之时,以恩护养也相轻凌。
一个人具有财富和名望的时候,他下任何命令,大家都随声附和,而当你对他无有利益之时,你当初如何护养的人还是会轻凌你的。
人就是这样难以取悦,眷属也不例外,比如我现在有名声,有财富,而且我的话也有一定的威力,想要开除谁还是帮助谁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时我说什么,所有的人都会随声附和地说:“对,对,对,堪布您老人家说得对。”但是当我年迈体衰,也失去了对别人帮助和损害的能力,住在洛若乡贫困潦倒之时,谁都不会理睬的,同时还会有人前来轻辱,这就是一种传统,一种规律。这是巴 瓦给我们的教言。
恶时眷属极难有利,独自烹调世人皆知,不离亲眷乃自妙手,无需欺诳诈现威仪。
在末法时代利益这些眷属是非常困难的,最好不要依止这些人。排除一些病人,大家都应该自己烹调食物,自己提水,否则自己认为了不起,指使别人为自己做事就不大好。应该学习噶当派修行人的传统,不要让自己的相续慢慢老化……
永远也不会离开的最好的眷属就是自己的双手,我们都拥有最好的眷属。如果某个人做我的眷属,为使他不对我产生邪见,可能我会不敢睡懒觉而马上起来念诵等做这些诈现威仪的事宜,但是在自己的双手面前不用如此敷衍。
独自享乐悠闲舒畅,苦行饮食无穷无尽。独自生计何处皆觅,独自衣衫怎样皆暖,绝地妙火炽热十分。独自安住何等亦胜,无我茅棚逸然温馨。”
苦行的饮食是无穷无尽的,独自享受也是很舒畅的。一个人的衣服怎样都会穿得温暖,一个人的生计怎样也可以得到。修绝地火会很温暖,就不必点火取暖了。一个人安住多么殊胜快乐,对破烂的房子驻留和舍弃都可以随心所欲,若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离开之时就必然执著,所以说无我执的茅棚是最温馨、最温暖的了。这是巴 瓦尊者给我们的教言。
第三抛弃眷仆品释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