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72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7-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七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大家请打开经本,请看经文: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前面一段经文,是表明有情之鸟能演说妙法,这一段是说明风、树、罗网这些无情之物也能出微妙音,为众生说法。微风,非常柔和的风,似有似无,不冷不热,不像我们世间的风,台风一来排山倒海,尤其在我们这个地方特别能体现得出来,尤其春天和秋天,那个风一刮起来,简直要把屋盖都给掀了,非常的毛骨悚然。
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七宝所成的树整整齐齐,众宝所成的网美轮美奂。微风吹来,金银琉璃,水晶美玉,这些珍宝互相的碰撞,发出种种微妙的声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这种音声非常的殊胜,不可言说。所以这里用百千种乐同时奏起来做比喻。其实百千种乐也比不上这种音声的美妙的万分之一,《无量寿经》中说:世间那个帝王之乐,百千万种,不如忉利天中的一音之美,那忉利天宫的百千种乐呢,不如夜摩天宫的一音之美,以此往上类推,他化自在天的万种音乐,却不如极乐世界。这个风吹罗网宝树发出的音声,一音之美,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极乐世界的众生听到这种美妙微妙的音声,很自然的生起了称念三宝之心,这正说明这种音声不但很美,而且还能演说妙法,赞扬三宝的功德。
那有人会问,极乐世界的风、树、水、鸟,这些昼夜发出的声音,演说妙法一刻不停,是不是过于喧闹了呢?那还有一部分喜欢安静的这些往生的众生,那他们不想听怎么办呢?极乐世界不同于我们娑婆世界,一切妙境 ,都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所成,任何事情都能随顺众生的心愿,音声演法也是这样的,想听你能听到,不想听呢,它自自然然也听不到。在《无量寿经》中说:“其欲闻者,辄独闻之,不欲闻者, 了无所闻”。这就是随心所愿,能够随心所愿的。
极乐世界的众生听闻如此微妙的音声,自然而然的生起念三宝的心,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了解念三宝给众生带来的利益。第一个,在凡圣同居土的凡夫,听闻到水声潺潺,鸟声阵阵,敲金击玉,清脆悦耳这种声音心生欢喜,这是得欢喜益。第二个,众生念三宝之心,对外与住持三宝相感通,对内于自性三宝相交接,这样必然会在三宝力量的加持下,发起菩提心,这叫生善益。第三,由发菩提心,进一步修行三十七道品,菩萨六度万行就能伏烦恼,或者断烦恼。就好像一盆脏水,我们把脏水给静下来,把里边的杂质淤泥,给它去除掉,然后再去搅动这个清水,那它怎么也不会再浑浊了,我们修行来断除心中的烦恼,也是这种情形,这就得破恶益。第四,发菩提心,深入修行,能证到我们的自性的这种觉正净三宝,证悟到一体三宝,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得入理益,这是得四种利益。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是第三重赞叹其佛国土。前面说的众鸟说法,现在讲微风吹动宝树宝网说法,这些微妙的法音,都是阿弥陀佛因地大愿成就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自然得闻妙法愿中说:“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他用了这个善巧方便,兑现了他的这个愿,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奥妙: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无情都能够讲经说法。实际上我们这个世间的春莺秋燕,都能够讲经说法,包括这个翠竹,这些都能演说真法,翠竹青松也都能在演说深妙的义谛,只是我们的业障重烦恼多,听不出来罢了,我们被我们的烦恼所障碍了。古人比我们的心要清净,大家都听说过,香严禅师听到这个石头撞击这个竹子发出的声音,而悟道的这个故事,还有我们近代的虚云老和尚,那个茶杯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虚云老和尚他就开悟了这个公案,我们今天也给大家讲一个闻香开悟的这么一个公案。宋朝的著名诗人黄庭坚,大家都很熟悉的,他也叫黄鲁直,师父就比较喜欢看他的诗文,他在七八岁,他就能写诗,因为他比较喜欢山古寺,现在叫三祖寺,师父对这个寺庙师父非常熟悉的,他比较喜欢山古寺的清幽,优雅,他自称自己为山谷居士,他不但诗写得好,书法也独树一帜,与苏东坡齐名,号称苏黄,他两人也在一起共同学佛,共同学佛、参禅、盘道,他俩关系非常好。他跟庐江的晦堂禅师学禅,虽然他的学问非常好,但是学了三年也没有悟道,这一天,他问晦堂禅师:说有没有什么方便的方法、法门方法告诉他,让他早一点开悟,这个晦堂禅师就说了,你读过《论语》没有,在他们那个年代,两三岁的小孩都要学会《论语》的,都能背诵《论语》的,何况这么一个大的诗人呢,所以这个话对黄庭坚,在他听来就是一种侮辱,他不高兴,但是也不敢在师父面前表露,他就跟晦堂禅师说了,说了我读过,是不是,禅师就说了《论语》上有两句话,二三子吾无隐乎,意思是说,你们不要认为我隐瞒了什么,我并没有保留什么秘密。这个师父的话,黄庭坚不懂,老和尚一拂袖就走了,就出门了,黄庭坚闷闷不乐的跟在师父的后面,他们走到山上,秋天桂花 木樨花正开,非常的香,禅师突然回头就问黄庭坚,你闻到木樨香了没有,你闻到桂花香味了没有,黄庭坚说闻到了,禅师接着说,二三子吾无隐乎,这么一喝,他一下子就悟道了。他在《山谷诗集》中写道:山谷幽香,源远流芳,错生浊世,行为荒唐,迷途知返,桂花飘香,触鼻开悟,不再徜徉。他就不在边缘再去打转了,他已经悟到这个真谛了,悟到一切有情无情的真谛了,他悟到法性了,不再徜徉。
由此看来,不但极乐世界的有情无情都能说法,其实我们这个世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甚至砖石瓦砾都能说法的。就像诗中说的: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就看我们的心清不清净,还用不用分别心,是不是,你没有分别心,一切都是你法性的显现,就像镜子照万物,那镜子里的万物都是镜身,我们的真心所显现出来的万物,那万物对他都是法性,不在外的。所以说佛印禅师说,他的心中的苏东坡就是佛,苏东坡没有明白,他心中的佛印禅师就是狗屎,是不是,你的心性所显现的就是你的心,就是法性,你自己染污了,那不能去怪别人。
《法华经》中说嘛,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依法而建立的,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法身的显现,没有离开你的真心的,离开你的真心无一法的,是不是,没有一法的。现在科学家也在研究这个事,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他是因为有大脑,其实大脑也是被动的,它是什么?它是我们真心,我们心的显现,真心的显现,真心的显现,你的真心的显现,所显现的就是你的心,是不是,这就是法性。我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几年前我们有个陈居士,叫陈凤兰,一个老菩萨,她画西方极乐图的,画了四十八幅来表示四十八愿,她画佛的时候,心一下清净了,清净了之后,她画完图看着那个地,就是她家的地,水磨石的地,它突然不是我们这种砖石瓦砾的地了,一下子七宝了,一下变成七宝,晶莹琉璃了,特别光明,回来以后他问我说:师父,为什么会是这种现象?我就跟他说了:你所见的是真实的,不是妄境,因为你的心静了,你的心静了以后,这种法性的东西它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原来我们用的是什么?原来用的是分别心,分别心,相和性是分开的,不是性相一如的,说我们这个分别心,我们这个心就有隔碍,她的心突然清净了,意识当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了,这种清净庄严的相,自然的现出来。这种相,就是说这种法性的东西,自然显现出来了,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现在是什么?就靠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依据阿弥陀佛,我们念到我们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的阿弥陀佛的这个本性,性德自然的显现,我们就会明白了,其实极乐世界的一切都是心性的显现,没有分别心,不是意识心的,它都是心性的显现的。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是故号为阿弥陀。前面介绍了依报的殊胜,依报是随着正报才有的,下面就开始介绍正报。正报庄严有主有伴,这里先介绍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非常郑重的在这里问舍利弗,那尊佛,为什么称为阿弥陀?你是怎样理解的,前面我们在别序中,佛告诉舍利佛,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那舍利弗早已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这里为什么还要再重提名号呢?只因为舍利弗在前面,只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并没有真正了解阿弥陀佛这个甚深的含义,再有 本经开示的妙行,重在持名,那这一句阿弥陀,是全经的宗要,是万德洪名,为了让人们深知,阿弥陀不可思议的行愿功德,让听闻到阿弥陀佛名号的人,生起欣求的心,能够深信奉持,度脱生死,往生极乐,所以特意问舍利弗知不知道,这是一个加重的语气,说明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行持、义理全部在这一句阿弥陀上面的。
下面佛接着说了,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阿弥陀名号有两个核心的功德:一个是无量光,一个是无量寿。这里先讲光明,佛的光明有三种,有法身的光明,还有报身的光明,这个法身的光明和报身的光明,是佛佛皆同,应身这是第三种,应身的光明是随机而感所显现的。应身的光明又分为常光和放光两种,释迦牟尼佛的身上,我们看到圆光一旬,一旬就等于我们现在的八尺,这是他的弟子们日常可以看得到的,这个是常光放光。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未说《法华经》之前,从眉间放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亿佛土,这个是放光,在讲经之前为了感应众生,这个是放光。平时常随弟子们这些,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呢,这个叫常光,这里说彼佛光明无量,是指阿弥陀佛的应身光明。
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缺少十善,德行不够,智慧愚痴,福报不够,根机又钝,感得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显现一丈光明。而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净业所感,多善根福德,佛也必然应机所感,显现无量光,这个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的。那从佛的角度来说,诸佛在愿力上各个不同,应身的光明也不一样,法藏比丘在因地放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在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愿,其中第十二光明无量愿中,他说:“设我作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愿力大,他历劫依照自己发的愿修行,在十劫前已经成佛,所以才有如此殊胜的光明,诸佛光明都不能与阿弥陀佛相比的。其他诸佛的应身光明,我们在经中看,有的是一由旬二由旬,有的是百千万一由旬,有的是能照一佛刹,能照二佛刹,或者百千亿佛刹,只有阿弥陀佛的光明,能普照无量无边的刹土,这是因为他发的愿比别人大,他发的愿是平等普度一切的法界众生,所以他的光明遍照法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