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智不依识,识只是表面所见所闻故不究竟,不实在。智即深入其中之前因后果,而研究到彻底的认识,故要依智而不依识。依义不依语。语如手指、义如月亮,我们应依所持之方向见月非见指。所以要依当时所说的意义,不能依语言而断章取义。 著名佛学家吕澂曾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圣者所说的话,纯为天下人民的利益而说,所以没有欺骗没有说错的话,普通人就多多少少都会带有自我吹嘘与名利渗杂的成分,而且所智所识也有限,所以在真正成为圣者之前,还是不要太自信、太自以为是。 佛说法因人因地而说种种法。许多经典都有方便说。所以要依了义之经,不要依不了义之经。若非已证果为圣,就随意妄为,便有愚妇骗夫,成见误人之嫌。
关于《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所译实为最为了义之版本。至于索堪布东拼西凑硬加上去的四句: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我们稍加留心便可知会其意图。
那么多版本,为啥索堪布非要捡这四句强加进去?因为这四句里有“即导师法身”这一句,方便他在讲经时与“上师”联系起来。 看看索堪布平时的宣说和相关资料,便不难明白其“良苦用心”:
堪布说大家要想认识心的本性,“首先要上师的加持”。“从恩德上而言,上师超过了一切诸佛。”“上师的确超过了一切,甚至超过了本尊(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该是多大的妄语?我可从来没见过有哪位禅宗祖师大德这样讲过。断章取义进行歪曲,为己所用,是附佛外道最常用的伎俩。
“大家在评时修行中,一定要祈祷自己的上师。”难道祈道佛菩萨得到的加持还不如祈祷上师?为什么不是叫弟子祈祷佛菩萨,而一定要他们“祈祷上师”?
“在祈祷的时候,应视上师与真佛无二无别。”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时,你的证量真的够吗?
“若把上师视为真佛,将会获得不可思异的加持。”在此索堪布还特意举了个“例子”,先不说霞叶瓦尊者吃龙猛菩萨丢下的鼻涕一事是否确有,即便是有,是否随便一个“上师”就可以拿来效仿?以此来要求弟子? 这不禁让人想到上师们给弟子吃“甘露”的事……至于这“甘露丸”是啥东西做的,本球都有些不好意思说……
索堪布在其开示中,始终强调的一点,便是“上师是真佛”,要弟子“观想上师”、“祈祷上师”,把“上师”极权化,至尊化,地位比佛还高。对此,相信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觉得邪乎,堪怖。但却依然有许多善信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着“佛法”的外衣,成功迷惑、蒙蔽,实在让人痛心之极。
由上可知,“正法的太阳汉弟子的大救星佛父现代版唐玄奘索大班智达大译师三界人天导师”索堪布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地篡改佛经,便是要借此来进一步巩固“上师”的绝对地位,给“上师崇拜”找到“合法依据”,进而把“上师”推上神坛,以实现对信众的精神控制。
把一切“导归上师”,导向个人崇拜,最终达到为自己服务的目,这便是索堪布改经的“终极密意”。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祈愿诸佛菩萨加被,令众生早日觉悟,回归正法! 祈愿正法久住,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宁叫本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