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代典籍和文字资料的传承(物遗);
二、历代器物和建筑物的传承(物遗);
三、口述及技艺传承(非遗)。
通过这三条主线来研究,现代的人们就能够比较完整地认识到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法的传承。
第一种传承方式,传承的主体是文献资料;
第二种传承方式,传承的主体是文献资料之外的文物;
第三种传承方式,传承的主体是人。
我们还可以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式,来理解佛教文化的这三条传承主线,换个角度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佛教文化。
文化理论是不断在发展、不断在完善的。近几年兴起的文化理论与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佛教文化。比如现代文化遗产的理论,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一、物质文化遗产(物遗):以上提到的佛教文化的第一种传承方式与第二种传承方式,用现在的文化理论来表述,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以上提到的佛教文化的第三种传承方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教文化,和整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一样、和整个人类的文化一样,都是沿着这三条传承线索而传承至今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三条传承线索,整个人类的文明、整个国家的文明以及整个佛教的文明,才得以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从健康的、正确的佛教角度来看,可以断言:
若无物遗,则无佛法可学;
若无非遗,则无佛教可传。
传承物遗的重要性在于:
1、传承文献资料的重要性,——“诸佛妙法”,必须通过文字资料来探寻、宣传;
2、传承文物及遗迹的重要性,——凭借着古代物体与遗迹,历史学家、佛弟子等,可以令干涸的泉源恢复喷涌,可以使被人忘却的事实为人理解,可以让死去的真相转世还魂。
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在于:
让文献资料、文物、遗迹里蕴含及描绘的很多佛教文化现象一直活到了现在。
今天,在很多人信藏传佛教的人嘴里,“传承”是个时髦、高尚的词汇,很多人总是标榜着自己或者自己仰慕对象的所谓“传承”,甚至用“上师”、“传承”等词来贬低其他文明体系。
可是,任何一种文明,如果离开本文所谈的三条传承线索,肯定不是一个完整的文明。
不知高谈“传承”的“上师”及弟子们,听说过这三条传承线索没有,知道本文所讲的道理不?
如果不懂这些道理,还高谈所谓的“传承”,那就是个笑话了。
甚至不仅仅是个笑话,还是个神话、成人童话:
所谓神话,是指有些人把某些肤浅的、简单的、仪式化的东西,当成神圣的“传承”来吹嘘,然后洋洋自得,自欺欺人。
所谓成人童话,是指有些人把这些肤浅的、仪式化的东西,来欺骗不懂的人。因为术业有专攻,广大老百姓,很多人的视野只限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对很多专业的道理并没有能力深入了解,——其实,每个人都这样,对于自己专业以外的东西,并不是太清楚。广大老百姓,在神圣的“传承”光环前,并不一定能看得太深。而吹嘘“传承”的人,在描绘“传承”的效果时,这些效果恰恰是很多人所希望获得的,于是很多人就乐此不疲,接受所谓的“传承”甘之如饴。就这样,成人童话就形成了。
奉劝高谈“传承”来贬低其他文明的人,别拿着一点(当然,也可能是很多)仪式化的东西,当成神圣的“传承”来贬低其他文化体系。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那无论从佛法的
因果道理上来讲,还是从文化交流的惯性上来讲,都会碰到反弹现象。——因为你所谓的“传承”,在现代文化理论、其他文明体系的镜子面前,自然会暴露出自己的特点。
以上谬论,只抛观点,不写论证。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