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5|回复: 7

卍续藏第10册No.0250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十(疏二中)(钞七末)

  沙门凊远 述

  [经幻灭亦灭]

  能推破身心之观慧即心所中慧数亦即是无对待之法俱灭无智无得是为法空玄文云因起幻智以除诸幻幻尽智泯觉心圆明今即幻尽智泯之谓也。

  [疏法空]

  前于身心之中推求无我故名我空但于身心中无我未空身心(我有两重总别)上约我为总身心为别若约身为总色心为别(初一是色后四蕴是心)但于五蕴中不执主宰为无我未空于五蕴但床上无人犹执心外诸法自有性故谓心外诸法虽是心造果报不无故(权教我空其次法空云)今以观慧推破身心与境俱空床等亦空故名法空床上无人床亦空也然法空义有多宗所说谓唯识故空情有理无故空?色以明空体色以明空空中无色故空因缘无性故空如次辨之。

  [情有理无故空]

  谓一切凡夫皆谓离心有定实法是为情有理无情有者论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唯识云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见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由是名为情有理无者有三义一折色以明空大钞云以假想慧折至极微则色等空不待刀斧破除也即细末不念二种方便破粗色唯不念方便破细色无著云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细末方便)诸微尘即非微尘(不念方便上二并破粗色即色身)世界即非世界(唯不念方便破细色即名身)然细末不念二方便破色身名身圭山云在此通情器在金刚唯通有情刊定别记等以色身破器界名身方破有情者违圭山意也言折至极微者初折一身为两段段各为二乃至大如一指节又折为七麦一麦折为七虱一虱折为七虮乃至七微一微为七极微极微邻虚不可折不名为色故说极微是色边际诸有对色现有色相以理推究离色尚无况无对耶(况破无对色)是定心中了见细色非肉眼能见即杂集论五种无表色中极略色谓无见无对色也二。

  [体色以明空]

  谓缘生无性故自他共及无因皆无生理故体之即无不待分折故三。

  [空中无色故]

  空谓虚空具三义故必无色无边义无坏义无杂义法界观云会色归空空中必无色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等现见有色者是情有矣道理的无情尽则色空如镜像无碍问无边虚空岂得便是真空耶答欲破所执之色故立无物之空今以破色之理成就义势连环便至真空耳具如大钞(十三)。

  [因缘无性故空]

  大疏无此句者含在体色明空中。

  [外道小乘等]

  一破邪小二破儒道西域十三家外道小乘二十部宗计。

  [所执非实故空]

  外道不出自然邪因无因等计此方儒道亦不出邪因无因大钞广明并如大钞等大疏引唯识云诸心心所依佗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执心心所实有外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钞云二明心空也恐计心等实有故复破之全取破相宗心境俱空之义正约大乘初门所破执情既尽心境皆空故名为法空。

  [注不执我法一毫之相方堪修法界观等]

  修字恐误有本大钞入字为正何者二空观成觉性圆明无妄可断宁必修法界观乎若云入则与二空观成法界圆观理不相返耳然依下文观行无前后则修字理亦可通注权教不说法界观故无实果问今唯拣权教终教说法界观否又二空观是始教法界观是圆教顿教应不说耶答权实言之法界观通三教渐顿言之唯后二教圆顿言之唯后一教有此三势法界观唯圆教者是华严法界故今唯拣权教无实果者权实对论故。

  [疏真心本觉是明]

  今疏是合释据法言之真心是本觉明是始觉镜体有明是修成。

  [经当知身心等]

  四句标印前显后上二句标印前二空观下二句标显后法界观前经云如来藏中无起灭故等即开解二空观今此正修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即开解法界观今正修也。

  [经垢相永灭]

  相即身心幻相垢即六尘又尘污身心即是垢相。

  [疏此由身心]

  大疏此字误也。

  [经诸愚痴者]

  通凡夫外道权小并实教地前。

  [经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摩尼释有三义已见前文(二中)大钞引起信四镜有四义摩尼亦然若释论四镜即是四珠一如实空镜无法可照摩奢趺娑珠镜此云种受此珠前安种种物不现像唯安同类珠则现像性净本觉亦尔远离诸过患现清净功德同此摩尼光明照耀不容有色可对执有五色之对者是我法未除直于珠体不见有法可对遍法界是圆明珠法中亦尔遍法界唯此圆顿觉性不容一法也云何是中更容佗物二因熏习镜能现万像非但不污明镜反显镜明轮多梨华珠镜此云明耀能现同类异类物像悉皆明净性净本觉亦尔一切法悉于中现无别体性故不能污染反显具德为内熏因同此摩尼现色随方各异法中虽现身心无别体性即前种种幻化生于觉心三法出离镜去垢而明出于二碍离和合相智淳净故玻璃珠镜有三德出泥驱浊辟秽性净本觉亦尔离上三过圆满三德同此摩尼体性清净等法中观成而显四缘熏习镜置于高台随现万缘碧中玻璃珠镜对异色珠随应现色性净本觉亦尔遍照众生之心令修菩提随念应现故同此摩尼映于五色随方各现法中现于身心随类各应诸愚痴者以为实有前二自性净后二离垢净。

  [疏五色喻五道]

  问法中身心喻中何故喻五道耶答身心通五道故一直依本配之依此文势直以五色配五道不言修罗者人天中各有修罗故摄属于人天经论多云五道正法念经约别义配六道。

  [心如画师手出五色]

  大疏(三十一)依正法念经手字之下有画字有则为优。

  [余黄配修罗]

  余字通于后三大钞云余则黄配修罗大钞为优。

  [疏若远即前身心]

  大疏云若远取即前身心大疏为优。

  [疏但无计执之人]

  问今云无计执之人何故至相云前教解行之病邪答今约病尽处说问既云病尽后观无执何故真空观云犹有未融通之执邪答彼彰观行浅深故与此无妨。

  [疏前之镜喻但一面明因磨而现]

  问若依释论镜即是珠今何拣二喻引耶答今依贤首本疏以义拣之故镜珠之别以配属经文问摩尼亦有磨义如彼四珠镜后二离垢净岂非磨邪答今经二喻义相别故各以一义拣之在彼约通相而说无不可也。

  [经圆觉净性现于身心]

  若约自体本净净性所现非无净法镜中所现非实有故非但不污明镜抑亦显圆明德用今约愚痴执情而说故彼愚痴者说彼摩尼实有五色故。

  [经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去声)者离也由此即蹑前说有身心自相由此执有身心自相故不能离于幻化即众生妄执之病也。

  [经是故我说身心幻垢等]

  是故者蹑前妄执幻化由是之故我今所说身心幻垢又由此妄执身心为实有故我说身心以为幻垢对所离幻垢之迹说名菩萨问此菩萨是何地位答即上根凡夫当彼终教地上菩萨问对离之智是何智邪答约二空观言之即地上平等妙观二智若约唯破我执言之即成所作智。

  [疏对机之佛亦不可得方见法身法身说经义在斯矣]

  今经能应即佗受用身所对是登地机妄执既无何有对离之智既无对离之智何有对垢之菩萨既无对垢之菩萨何有对机说法之者故云对机之佛亦不可得方见法身问前云是佗受用身说今何故云法身说邪答前约从真起应对登地机即他受用身今约拂迹显理故云法身虽云法身即法报不分之真身不同权教三身历别之理法身也具如前说。

  疏二 钞八 大钞十三

  [疏一真法界]

  问经有一真法界如何不立一真观邪答法界但是克体指觉未明理事绝诸对待故开而言之但为一真之外别无三重三重不出此一真故。

  [强以三谛配者]

  强(上声)勉也如云强詺曰道谓强立名矣皆此之类也谓一真法界迥异余宗绝诸对待非二谛三谛八谛等与此相对勉强配之而已矣。

  [注问天台说一境三谛等]

  此问从非二三八谛能配属而来疑彼一境三谛融摄无碍宁与此别答云不同也以彼不例此第三重故谓事无碍迥异诸宗耳。

  [经此菩萨及末世众生]

  此菩萨者指法会修证观行之人也及末世者指未来修观行之当根也以圆彰法界有异前故蹑前功用起后文势功用者即证得诸幻等诸幻者即前身心客尘及诸幻智证得者即观行成就究竟证得诸幻影像俱灭不但遍计不存依佗亦泯依计俱泯圆成实性现前由是空消觉显故云便得。

  [无方]

  者由无我故无有方所。

  [清净]

  者谓破二执显空理清净即空故问前文云此经于真性上显圆成不同般若心经于依计上辨圆成何故今云遍计不存依佗亦泯莫是破依计显圆成邪答般若教兴为破依计未必不显圆成此经教兴为显圆成未必不破依计具如前说(二初)。

  [经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上句破空下句显觉然最先破虚空者以虚空是成劫之始故问虚空如何可破答由识变故识破则殒(疏唯答意)第八识相分有二一识所变境是本质二识所缘境是影像六七识执之为实今显离识无体是故疏云虚空离识亦非实有。

  [随分别者有虚空相]

  者字多却大钞于相字上有一等字准上文说虚空等名答有等字又注中随字之下阙名起二字谓随名起分别心等大钞为正。

  [注闻佛菩萨说名]

  此是名言习气即因也分别心是缘有虚空相是果。

  [依法性假施设有谓空无我所显真如]

  唯识论说虚空有二初义如钞可见次义法性是所依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真如是能依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然相宗所说真如离碍故为空即带相之空由在六无为之数故然彼六种无为小乘三种俱是虚空皆属所破若性宗直指真如即是本觉。

  [破和合识相]

  问破和合识显现法身即果位观智此是登地观智何得是同邪答与今经观成同佛理无别也又但引首楞识破空亡证此空销觉显钞引起信合释首楞取与别耳问前钞四云二空观至觉所显发及三观终是始觉分齐下文修习此心等是本觉分齐此中何故便指同起信始觉合本及发真归源邪答今但用彼破空识现义若配经文则今云觉显但同彼发真义也却以归源配释始觉合本耳。

  [疏迷情所覆]

  是六七识中我痴计执以为实有即遍计也。

  [疏尘影既销]

  即缘尘之影是前能缘六尘之虚妄心也。

  [上句慧解脱等]

  慧是所知之理慧解脱者觉现也。

  [心解脱]

  者谓妄尽真心显现也唯识云烦恼障障心心不解脱彼是妄心又云所知障障慧慧不解脱彼是慧数属百法收教章云于所知障心得解脱者彼是定心谓二乘障八解脱定言心得解脱者所知障既遣八解现前故含依佗相空前科破识变之空即遍计情执之空正属经文空销觉显今科正破识变之空兼破能变之识故云含色问无边虚空觉所显发空销觉显唯破识变之空何故钞中兼破依佗邪答依佗亦泯之义影在灭影像中疏中已明钞中亦指经。

  [注旋闻普脱]

  若据经文耳根云声脱当用声字今取六根成解脱义故云普脱或云误者非也。

  [疏空身双绝]

  大疏真空妙色亦泯谓外道断空凡夫实色今入观智断空成真空实色成妙色此真空妙色亦泯是依佗法故大钞云然上破空之疏唯识文然今意与彼殊彼破小乘诸部计身外实有三种无为空今即俱对凡愚空相不融色相不泯也问大疏理空俱遣今疏何故唯泯事空邪答今破事空即是理空何者如次前含破依佗相空。

  [钞云心境皆空方显真实圆明觉性非空非有绝待中也]

  疏于今科克体指觉结上绝待云是知空有双绝但是觉心此即空有双非以显中道空病亦遣岂非理空邪但文言简略耳问大钞云前破二执显空理今又超空理至于觉也若尔二空理亦破也何故前云二空观成法界圆现二空理即本觉真如邪答前据观行成就者说今据观行未成者说由观行未成故为真空观前方便也又观行未成义同权教二空耳以彼破执显理俱未明根源故科三重法界等辨疑误云此科误也应合于牒经释中分真空理事周遍二科于真空观分二初略示观门二对释经义于中又分二初会义二释文于中又分二初色相空净等议曰此说颇有理应传写之误耳。

  [疏一真空绝相观]

  真空之绝相真空即绝相真空绝相之观真空绝相即观此观即理法界何不直名理法界观者直观于理不成观智故今约破断空实色故特名真空观又真空者即灵妙心源约不虚妄故言真非色相故言空也绝相者能观之智亦不可得故。

  [疏三周遍含容观]

  前理事无碍法界观如名者理事融即成观智故此观何不直名事事无碍观者直观事事亦不成观智故如十门中前三门理如事事如理事含理事正是观智之境故又由前观显理有周遍含容故今观事随理亦周遍含容方显事事无碍故。

  [疏全同华严法界观门三重行相]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三观全同华严有何优劣耶答但指三观经文同彼故曰全同若指一经但是分同又观行仪式全同约义则此经三观但分圆若一真法界则含圆经依此等说三重义理名三法界也问经说四种法界何故观唯三重邪答今本注云不言事观者事不独立法界宗中无孤单法故若独观之即是情计之境问何以玄镜云一一事法皆可成观略故不言邪答言似相违而意同也由才作事观摄归真实即是真空观等故。

  [注定皆清净绝相是宗法等]

  言等者等于定皆理事融通定皆事事无碍是宗法然今性宗虽说宗因不同因明论三事合集成于比量今但唯举宗因而已具如前说(三初)。

  [注止观熏习造诣]

  或云初止次观三双具今谓玄义章云观观中具止观义熏习玄镜云熏修学习今直注于修字之下今经奢摩佗即止也宴坐静室等观也又下文奢摩佗等三俱名观尔则止观相须也又前文先依奢摩佗行等然后宴坐静室即斯意耳。

  [注所依经]

  止云华严法界观门清凉云略无经字圭山饶舌乃云意不出文有谓不必加此句者今谓清凉在文外圭山表而出之斯观之作不下经字以从略故从略之意在所修观行不在能诠经文。

  [注非余经所说之法界]

  非余经所说者以是华严所说之法界故非是前教群经所说故然就前教唯此经分说余经虽有说者唯上一真法界而已。

  [疏彼观门中有四句谓会色归空观等]

  后二观但各直开十门此观先作四句就四句方开十门诸记各出所以不同今谓正顺般若之四谤故。

  [疏上二皆简情]

  谓会色归空明空即色此二句各四门皆初三简情后一显解初三简情者观注云初句拣断空次句拣实色第三句双拣断空实色今第三拣影像者已知断空实色是真空幻色然犹带幻色之想故此简之谓断空实色两亡即此假想亦不可得故云简影像大钞引经云灭影像故今依圭山(双拣据观影像据经)若玄镜云古有多解都约三种拣之一约简即离初句简离色次句简太即第三句双简即离前三以法简情第四句正显理释云显其正理二简空乱意即宝性论地前空乱意菩萨有三种一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今明色不异空以断之二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今明色即是空以断之三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明空即是色以断之三简形显斥云但简前二足显真空也然心经疏先简二乘疑次简空乱意圭山唯用玄镜初义又缘即离通药病故改为简断空实色以断空实色唯是病故不简空乱意者恐烦观智故但取切当直注之耳大钞不妨亦简空乱意而不用心经疏简二乘疑者连珠亦云此未是经宗并疏主意下第三科便显正义方是也有谓圭山悖师无礼者何孟浪之太甚乎。

  [疏显解]

  观云显理诸记皆云显真空之理或云显二空之理唯大钞(十三末)云道理之理具云言显解者显真实道理令生解也问此简情显解正同二空观何故三观不先入二空观耶答直入观智故问何故此经先作二空观耶答初心菩萨曾未断我故。

  [疏三空色无碍观解终起行]

  同今经证得诸幻灭影像故解绝彼观双简断空实色今双简真空妙色同前第三句简影像问前八门同今经二空观简情显解何故玄镜释彼第四句显理云依佗无性真理即是圆成故此真空该彻性相二如邪答文有前后义无前后也。

  [疏四泯绝无寄观行起解绝]

  同今经虚空觉所显发行起也前八门简情显解第三四句解终起行此正成行体行由解成行起解绝解是闻思二慧行是修慧正是定境然大钞配一心三观观注不用者恐生义解有妨观智故今释经故不妨配之心经疏用之同此意也。

  [言真空者即灵妙心源]

  此即一真法界亦是圆觉妙心于此作真空绝相等三观今于一真法界上约真空绝相一义耳。

  [空中无色有理有文等]

  有理者言水中无火其理可知有文者经中俱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等色中无空文理俱绝者不言是故色中无空理亦不然玄镜观注亦与此同问何故心经疏约三义一相违义准此应云色中无空以色违空故若以互存必互亡等邪答此约依持义彼约相违义又此约真空义彼约理事无碍义又此约泯情说彼约开解说因同宗异是所依故不即色是所依故即是色皆云是所依故因同也不即色即是色示异也。

  [注荡荡无边非心色境]

  色字误也大钞是识字。

  [非言所及非解所到]

  展转拂迹无遣故云非言所及上句不可以识识下句不可以智知是为行境者定心之境也。

  [何以故]

  者徴释以真如自体有真实识知义等别更生心起解悉卒本体。

  [疏清净与空皆绝相义]

  会清净即是空大般若八十余科皆云清净大品即直云空科云色相空净则双收彼二皆言清净等大钞问若此段经文(虚空觉所显发)但同观门泯绝无寄中行起之言其前三句简情显解解绝自同前段(二空观垢尽明现至灭影像故若尔真空观已足)何得以观门配此段(显心清净等)邪答经与观门拂迹泯绝行起等观行皆无前后但文不顿彰故约相由之意似有前后耳若大钞次前云显心清净等文已是观成之相显示此成相令未成者仿而修之故又修二空观何得证真空观者文有前后修之同时故其不体信二空观成法界圆现者可详味此义。

  [能破一切法中戏论等]

  般若离四句谓是损减谤亦有亦无是相违谤非有非无是戏论谤但例义通不例体别义通者心以觉圆明故清净下根识等法例此皆由觉圆明故清净体别者唯此云清净如明镜之体清净余根识等法如青黄等色以空无体故名清净良由清净二字义通体别唯例义通不例体别同引般若八十余科皆谈清净证此根识等无体故清净应般若无体邪答般若之心万法之体如前已说今且取清净一义同此色相空净又色相空净非不显体亦且就空净一义说之。

  [疏心者总相明其我心]

  此即大总相阿梨耶识言总者染净和合故又有漏名赖耶无漏名无垢识通名为心故云总我者是第七执第八为内自我。

  [总即本心]

  大钞云疏心者二字即以通名牒起经文偏约第八指其体详其经文含总别故总即我心别即赖耶然今钞云本心理亦可通今以我心为正既云以通名牒起即真妄和合之心非本净耳。

  [立种种名]

  第八识有多名通三位已如前说(一末)。

  [注于有情有成就不成就此名]

  孔目八识章第六门约赖耶云成就此名谓住有心位者即异生及有学不成就此名谓罗汉独觉不退菩萨及与如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梵云质多此名心也]

  此即正翻依摄论义翻为集起谓集诸种子起现行故。

  [积集义是心]

  下此依大钞脱七字彼云集义是心义起义是心义以能集生多种子故。

  [能集生多种子]

  者集即积集义生即生起义以彼为优今钞义亦可通。

  [或能熏习]

  习字误也大钞用集字谓外境积集于其中余如前说(一末)。

  [注心体第三]

  本识第一意第二心第三云心意识者从末至本故。

  [注凡夫一染义]

  当云一分染义钞脱分字。

  [亦能持根依]

  根即上诸色根谓浮尘根此识能持诸色根亦能为诸根所依。

  [注此所知阿赖耶之别名也]

  知字下脱一依字。

  [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等]

  或云不字之上当有及字以无学即二乘无学不退菩萨即大乘八地二宗既别当以及字简别之然无及字义理极当良由大乘以八地为无学故云无学位不退菩萨今不取前义。

  [杂染法]

  者善恶有漏法也虽具三藏唯取执藏为名余二是别相此是总相故。

  [或名异熟识]

  因通善恶果招无记有漏善恶可记别之法为因能感第八无记之果因果种别故名为异任运酬因故名为熟果异因熟故云异熟谓过去六识中善恶熏习第八识成种招此识果酬引业故亦名总报业所感之身即第八识中相分谓三能变之初也此是善恶业果位即一切凡夫二乘十地菩萨到佛地方舍此名具如要问余如前说(五半)。

  [是无记故]

  有谓当改故字为法字今谓同次前执藏义故并是出没此名之所以岂当改邪此若可改前岂不然。

  [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

  正释三藏义互为缘者释能所藏义识为能藏杂染法为所藏又为杂染法之所覆藏即杂染法为能藏识为所藏谓能藏是因所藏是缘。

  [注有情等者释执藏义]

  为第七染污根所执之以为自内我故此是杂染执藏位即一切凡夫二乘有学及七地菩萨此约相宗八地方舍此名。

  [注能持染种]

  种字之下脱一种字大钞有之。

  [注为染第七等]

  染字上脱一杂字多却等字。

  [注诸有漏法皆名杂染法]

  杂染下脱非唯染三字大钞有之谓有漏善法皆名杂染非法。

  [注不尔二乘无学八地菩萨应有此名]

  大钞脱无学二字谓小乘至无学舍此名以彼无学唯有所知障无烦恼障故大乘以八地为无学舍此名。

  [注三阙即不得此名]

  正出唯以执藏为名所以意云虽具三藏之义唯取执藏名为赖耶余二是别别不离总故(反显云)若云不然者八地菩萨应有此赖耶名耶(若不许执藏为总者如云八地无执藏应不舍赖耶名耶顺显云)大小乘无学不得赖耶名者由无三藏故言三阙者显无执藏阙则三藏阙然谓三藏俱无故不得赖耶名阙者门观也广邪释名曰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若云三中欠一应用欠缺之缺大钞云三藏阙一恐后人改之或取大钞者所见别耳。

  [注因果之外岂更别有乃至故答云]

  有谓宜改云岂更无别又余故答云三字今谓正难能所藏外岂别有执藏之体故答摄能所藏为执藏自体相故答云三字生起次文粗书义势断不可除也。

  [注问前说此识有三位何故于三能变中举异熟等]

  三位者即相续执持等三并属初能变如要问引唯识三能变云初即异熟次即末那三即前六识然此问意何故唯识三能变中初能变即举异熟此中初能变却举赖耶邪故次云三字指示答意云此中不举异熟而举赖耶者对观成同佛显漏无漏迷悟之别故谓以观中不执赖耶正是答意此宗观成觉性圆明没赖耶之名转名心故所以科云释转名所以良由迷真心而为赖耶但约观成而显不同相宗八地方舍此名。

  [若据相宗]

  已下并是对此宗观成同佛料简诸宗之别疏文甚明有谓举字上脱一不字熟字下脱等字意云等所知依等四也辨疑误云大钞无此注今既加此问者应更加执藏之过云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藏识过重是故偏说注中失记引论今为足之然圣教多含亦各言其志也。

  [舍赖耶名]

  问此云相宗八地方舍此名何故孔目一末云初教十地终心舍阿赖耶邪答或云既云方舍即知未尽也地尽方穷今谓八地舍此名者约粗重尽边说十地终心者约佛地方究竟清净故约终教初发心住即舍问何故孔目云终教初地即舍赖耶之名邪答彼约三乘通相而说故。

  [此识中烦恼尽]

  此识即第八谓第七识执第八为自内我至八地时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故云舍非舍识体此宗不立地位故但观行成就没此名非没体。

  [疏觉性圆明故但云心没赖耶名]

  但取在观不执云没不云舍由出观同凡故问无垢识是佛果位既出观同凡何故配同耶答由观成同佛故问佛果位中应云智何故名心耶答由出观同凡故。

  [无垢识]

  演义(二十八)云唐三藏云第九阿摩罗识此翻无垢是第八异熟识至成佛时转成无垢识无别第九今云。

  [慈恩]

  者非基师也(门论疏中称唐奘为慈恩)。

  [今更会之]

  下方是圭山之言所释意同演义。

  [含第七以释见尘]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钞云据见尘之体含我我所通以八含七以六含七二义若据立名意唯约我所即唯以六含七一义若大疏又合本出体即以七合八谓转相是所执七是能执合为此见不带我所然非释名又合末出体以七合六为此见尘见尘意识缘境时必内依末那为染污而得生起故然起信说梨耶三细已便云以有境界缘故生六种相即意识(前六)无别别取六尘故一体成多用也亦名分别事识能分别过现未来种种事相故楞伽亦尔彼经有三种识一真识即自性清净心二现识即第八现相三分别事识即前六彼经自释云攀外境界名为事识即知事识不是末那清凉释云现即第八余七皆名分别事识今疏依贤首起信疏然贤首谓无体故不克局第七但云分别事识清凉约别义含于七故虽取八识备足而说亦无别第七之体二释亦不相违或合转相为见尘谓以七合八合本出体也或以七合六为见尘谓合末出体也正缘义势含隐故今但约能攀能起义以释见尘(同清凉)但约所攀所起事识非末那也(同贤首)良由六七非即非离故前后相望少差然彼经起信今经皆不别出末那体者贤首说有二意故一如前说六八必俱(八起必与末那相应六起必内依七)二无明动真心成赖耶现识为因六尘为缘起执染净第七俱无此义故不别说亦可计我则合转相(计内为我属梨耶即以七合八)计我所则合于事识(计外为我所属六尘即以七合六)第七但是第六细分无别体故不别立末那唯七种识也。

  [第七一向内缘]

  成唯识但排头各各分折八个心识行相故别出第七各别出体六七体六七有异起信前七但第八差别功能然性宗有二意一遮即前说是也二许如本论亦立五末那即三细二粗是也谓业识末那云云后四粗方为分别事识依此不妨还立八种识但别七是第八差别功能无别体也以皆依第八转故八是本识前七是转识虽有七八并是一真心体约分离义约六识各别依根取境故有见闻等名故云约八离义然但是释见闻等名非是释见尘等义。

  [我心计执]

  能执本是第七计内为自我今取即是第八见分故云带八以释见尘即第八是见尘之体非第七也。

  [见一切色相]

  亦是第七计外为我所今取计外即属六尘是第六细分故云带六以释见尘依此则第六见尘之体亦非第七也即见等是尘非别有见尘之体此见等尘之体即是我执之心。

  [疏不离根境识三而有别体]

  科云收别为总大钞云根字七为第六根也境字我我所也识字带六七也谓见尘等体不离此三。

  [疏但牒见字]

  科云正释六根有谓当以下余二字牒科此误也今谓若尔有二不可一前收别为总科中者不得比文二次科既以根清净故属正释六识今何不以见清净故属正释六根耶前后经文皆以蹑前起后并为正科故。

  [疏四大所造净色为体]

  经眼根至身清净即清净四大五色根也此即胜义根以四大所造有对不可见净色为体谓色香味触合四大总八微为体拣异浮尘根也浮尘根者如蒲萄朵者是色声香味触染色为体浮根四尘即见闻觉知今清净四大所造之四尘即色香味触问今云眼根等清净胜义根清净邪浮尘根邪答即胜义根以胜义根清净故浮尘根必清净然浮尘根但是门户见闻觉知即胜义根如人已死浮尘根离在胜义根不在故不能见闻等虽有胜义根亦假浮尘根为缘故方能见闻等如此根损则不能见闻耳。

  [疏意根即第七识等]

  六七同体故取缘内为第七识(意即识持业释)攀外境时名第六识(意之识依主释)虽前六皆依第七转前五各有所依根故唯第六独依第七名为意识能依之识依所依根得名问能依依所依名意识即依主释者眼等何不然邪答意之识言虽依主释是带持业之依主亦名带体依主如金之环等眼等是异类依主如父之子等又所依别故前五起时依眼等根第六起时内依第七染污根故演义云前五依色根第六依染污根七八互依即此义。

  [眼如蒲萄朵至未详是否]

  蒲萄朵卷桦皮等状浮尘根有人将此为胜义根者应同时之辈意不许之不欲指名。

  [准前楞伽起信等意]

  大疏钞在前所引故云准前今当用后字辨疑误云合云准后或谓次文就本科中唯引起信不引楞伽亦不可云准后今谓在后通妨释中。

  [初云随六]

  或云多却初云二字今谓不多由初科总标随根随境次科释义唯约随根得名故曰初云然释显心清净云有八识今唯七者同楞伽起信本识事识之外无别末那故。

  [乃至名青等]

  脱一识字大钞云名青等识注基师彼依瑜伽约未自在位说随根随境之别青等者色识乃至法识色中又分青黄等应云青识黄识等然大钞只说色识乃至法识也。

  [注此第七转]

  即八转声中第七补卢铩(所戒切)是所依声如客依主谓依根方有识等。

  [注此第三转]

  三补卢崽(所皆反)拏是能作具声如由斧破故云具也眼根是眼识之具度故(演义三十四)。

  [迦末罗病]

  亦云迦摩罗即今之大风恶病由眼黄故境亦随根所转故知境无定色。

  [此谓生依非染污依及根本依引发依也]

  此即第三属根之识随逐于根而得生故名为生依次文如次拣异七八及前第二根所发识。

  [此如何等]

  问答或曰只消释义而已不必加诸问答今谓此何等者六种子随七种子生非随色种子生如何齐等邪次以识托根生例难色依识变答以内外不同不可为例然识是所生故随能生起得名意识色是所变属于尘境如何为例难依此则似不当设难但以辨明义理故当然矣。

  [由根含识有所领纳令根损益]

  损漏故名损成无漏故名益。

  [如第六识俱无漏故第七损有漏成无漏故]

  七无漏时必由第六无漏故。

  [疏非彼色法定是有情]

  根识唯内摄是有情也简色法属外非是有情定者决定谓决定非是有情大疏云非彼色法定是无情者误也若云色法非是无情应是有情邪又若云非定是无情应亦通有情与根识如何科简邪或取大疏而非此者不知其可也。

  [疏依心意意识转故]

  虽带七八而释本意唯释前六也心即第八意即五意余如疏释若约次第说者前七依第八转前六依第七转前五依第六转。

  [疏分别六尘名为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未自在位六根别别缘境故若自在位佛地论有二义一至初地六根互用自在以初地无漏五识现前故二佛地方至作佛时成所作智方起故又有一义八地已去互用自在以八地已上烦恼不作行纯无漏故此五前三合八后二合六。

  [疏云意即五意]

  谓依论中标五末那也钞合五意归前后依彼牒释末那无体故具在次前含第七释见尘处各例于余四经既牒觉尘犹云余四者钞牒闻尘为例故即闻尘耳根耳识各例于余四也其见等唯四谓见闻觉知已由觉尘摄嗅尝触三故续次应云觉清净故鼻根清净根清净故鼻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觉清净故舌根清净根清净故舌识清净乃至知尘清净知清净故意根清净等前科见尘疏云闻觉等例此钞云以见尘例指余五今云闻尘例余四谓三觉一知也或云觉尘清净是第七识故牒也又云舌云尝身云触意云知既云闻尘亦例于余四明知具于六也却不出鼻根不云嗅尘之意又指觉尘为第七识者余岂不然邪亦非多着觉尘。

  [疏故论及此经等]

  今以前科出经不立末那之意此科引例义颇隐晦若大疏云此经所例心法无别末那即出经意次云起信楞伽即引例文义显然。

  [以依心意意识转故等注云相是六尘也]

  然此五字或云多却今谓此句属意在前复生六种相简非末那也六种相即是六尘正是前六识所分别之境合于此注如次前疏云意意识转故钞云虽带七八而释本意唯释前六即是此义也辨疑误云当于次前非末那之行相下注之今谓彼是行相恐不敢当此经也。

  [注举粗显细]

  不举业识而举现识者释论云率上达下举粗显细也。

  [注不克体局第七]

  多却体字以第七无体故不配之故云不克体局第七。

  [注前云]

  辨疑误云合转相之说大钞不说不当曰前云应曰次云今谓前云者双通前文二义以七合八合本出体以七合六合末出体前字断不可改也。

  [注攀外境界名为事识]

  或曰当依大钞云起前事识今谓若释名为事识若释生起之义云起前事识每常多见通用恐是校勘之误今既释第六之名拣异第七当以今钞为正何者如清凉云起前事识第七亦在其中故。

  [注以释见闻等尘]

  或曰前唯说见尘多却闻等二字今谓前释见尘义含具故疏云下闻觉等例此也又指闻尘耳根等云上皆释竟故知闻等二字不多也。

  [又说六粗]

  或曰当依大钞云六尘今谓大钞误也前云由第六缘外正是六尘此正约起信说合云六粗若曰不然文相重繁也六粗六尘义虽俱通今以文相简之当云六粗何者今钞初义出不别立末那之意有三一相应第八故二第六缘六尘依第七故三六粗所起亦依第七故若云第三意亦是六尘既已说意何必重言耶。

  [今此经论等本不是欲解释]

  释字下脱诸识二字当依大钞辨疑误云大钞通释此经楞伽起信顺流返流故云今此经论等此钞唯约当经只合标云今此经本不等多却论等二字谓疏中已具正不多也又疏中相蹑生起等八字疏意正约今经楞伽起信相蹑生起无第七义故不立末那对简唯识分折八识行相故立末那也但以今钞唯就当经观行蹑起而说其楞伽等义影略之耳虽今经约观行返流说楞伽起信约顺流说其生起论经不说第七皆不别故。

  [经根清净]

  应云识清净故今云根者必具识也。

  [疏亦云六境此通凡圣]

  尘坌污义坌污心识约凡说今云通凡圣者既云色尘清净等故通圣境。

  [注声香味触]

  辨疑误云合云色香味触此四微故声非报分又不恒有故今钞误也今谓此即外境六尘合云声香味触是无见有对色非色香味触也良由色法有十一疏中释眼所取有见有对色已钞中唯释无见有对色九种(五根四尘)及法处无见无对色有志详诸。

  [注因赖耶执受等]

  以赖耶中根身器界分因执受因不执受之别谓内外四大种之异此即根身种子内四大有情之声也。

  [唯意所取乃至法处等]

  大疏云百法中唯除五尘余皆是法也(依此取九十五法)大钞云百法论以余法各有名位故但举法处所摄唯八十二以十七界(十八界中除法界)已摄十八故(五根五境及八识此之十八各有名位故唯八十二)今唯以六尘所摄故但除五尘余皆总取即九十五也若直就第六心境能缘所缘而言之即九十九法皆是意之所缘法(上皆大钞)然大钞三意于中第三意正释大疏今疏云唯意所取法尘一境通于一切谓摄九十五同大钞第三义以疏中前已配五尘故若详今钞牒疏释义应疏中传写脱文今试于疏一切之下补云百法中九十五法皆名法处所摄色然钞中又顺百法论所释于百法中除十八各有名位唯八十二于中又除八十一有表色法其法处唯摄无表色一法而已良由经说六尘清净故大小疏唯除五尘皆以意所取法通九十五法以顺经文六尘清净之义辨疑误云今钞与大小疏歒体相违应后人将钞改之也议曰今钞于大钞三义中取次义释疏已又取初义以顺百法论复于八十二中唯取无表色也若非疏主自意后人焉敢若此邪。

  [经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

  上明根识境已今明能造内外四大从粗至细从重至轻以为次第。

  [经十二处]

  古云十二入以根境相入故六根亦称六入唐三藏恐滥境实能入根故改云十二处即识所入之处今疏云十二处谓此十二是生识处故亦云十二门是心识出入之门故(疏云处具生义门义)。

  [疏意识常昏]

  约凡夫位说由根尘相入故。

  [经十八界]

  根与识为界非眼与耳界也问根识境三前已清净何故重说十二处十八界邪答约所乐所迷等别故如疏前为六二解(十二处)。

  [疏此是六三观之治我执兼之五蕴即具三科云中外合成等]

  经文即五蕴义故此中略之若诸经别列三科重说者大钞(十四末)云有二意故一三根所乐不同故二三根所迷不同故初所乐不同者为上根乐略唯说五蕴不假分折头数即解界处为中根唯说十二处即解蕴界为下根具说十八界方解诸法又上根能广领解为说十八界中根十二处下根稍钝不能领解且说五蕴二所迷不同者上根上迷心所(五蕴中三)不迷色心故(五蕴初后)唯说一色一识故说五蕴中根不迷心及心所上迷色法故唯断将色开作十一说心所一向不说于心唯说一意故说十二处下根不迷心所俱迷色心故开色为十种半(五根五境及法界半分受想行蕴即法界半分含在七心中)开心为七(六识及意)故说十八界。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疏种族义故]

  如色有多种六根六识六尘各为一类等族即类也。

  [第四禅中第四天分为二路]

  此上脱净居唯圣者一句此句牒疏大钞有之第三天分一岐路今云第四者即以无想天为第四(然不若云第三亦通云第二)如楞严经云于第二福爱天分二岐路一直法路即至第三广果天不入第四无想天直入五那含天谓无烦天至色究竟天二迂僻路于第二福爱天即入第四无想天不入广果五那含便入无色天或入广果天而不入五那含皆凡夫外道便无色还受流转又于五那含第五色究竟天分二岐路一出三界路即回心人履二入无色路即定性人履彼疏九之一。

  [一凡二圣]

  此下脱凡即无想天一句大钞有之。

  [若要广解即检大钞]

  辨疑误云大钞不和会又指在补阙卷中今谓钞中但云若要广解即捡大钞岂当连上文读之而曰不然邪况大钞亦释名辨相具释其义岂所指不当乎如彼具云诸经论皆先举所知之境然始以能知智力连之立名或便云智或便云力或具云智力列名者一智诸法是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欲乐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智处道智力八知宿命无碍智力九知天眼无碍智力十智永断习气智力然彼释甚广已见广解之相。

  [疏无因恶因]

  无因是自然恶因即鸡狗戒等。

  [疏三昧垢净]

  谓爱见等是世间禅即有漏净谓不杂爱见等是出世间禅即无漏。

  [疏知一切道至处]

  善恶漏无漏行所至处名之为道道即善道恶道圣道随念所趣佛悉知之。

  [处是建立义是依义然建立果等]

  依义下脱起义二字又然字即能字故大钞云言处者建立义依义起义能建立果与果为依能起果法故知处者具建立依起三义也以大钞为正。

  [故云处也]

  大钞云故立处名义俱可通。

  [有漏学无漏学]

  大钞云有漏无漏学无学今钞以二学字属在漏无漏言之随漏无漏之别若大钞别作学无学言之学无学并属无漏出世间禅其义颇优又若以大钞学无学属在漏无漏言之与今钞无别。

  [八解脱]

  即小乘定谓空无边解脱识无边解脱等。

  [如禅中分别相说禅摄一切色界定诸解脱摄一切禅定等]

  或云诸字即说字与上文说字义同然若据立名云诸禅解脱三昧智力以疏中诸字贯通禅与解脱并用诸字亦得不妨又亦宛顺若大钞并是说字不妨通立名之义亦通销释文相不若今钞为优禅即四禅解脱即一切无漏禅或曰如释中分别相说者即智论指出处今谓只就禅中别分相说也。

  [而离爱见等]

  大疏钞云不杂此云而义虽俱通不杂为优。

  [分别名诸定中]

  多一名字辨疑误点对甚当然此所引直至名于转治大钞云并是佛所知修禅之病亦具引彼论明行者于定应分行是行非行等。

  [转治不转治]

  此大钞此下脱转治二字若据结云若不尔者名不转治反显此即是转治不须牒转治二字亦得然若取名义俱备有则为优直销文者淫欲人慈心观名转治淫欲人不净观名不转治等。

  [散心中欲摄一心]

  大钞云沉没心中欲摄心然沉没心中欲摄心即转治今钞散字误也又多一字若云散乱心中欲摄心不名转治以大钞为正也辨疑误亦点对。

  [及知生色界无色界及三乘果]

  注云云大钞问曰前明善恶不动业报(初门)不动即诸禅此何重说答前虽说定唯论业报今虽知垢净唯明净之体用谓初门处对非处第二舍非处之邪见唯论是处善恶定散业报之正见第三舍散唯说禅定禅定垢净唯明净之体用现神通等。

  [入见谛道中知集因缘第八无漏心得断见故]

  初果人断三界见惑十六心至第十五道类忍时名初果向至第十六道类智即入修道得第二果四谛各有四心苦谛四心者苦法忍智类忍类智(此是欲界之二合上二界亦二是为四心)集灭道各四心例之然今云第八无漏心者即当集谛第四心也(说苦谛四心故名八也)然至第十五心断见道方尽今第八心只合云得断道今云得断见误也(大钞十七云或十六心俱是见道或已属修道今取后义)。

  [注此后说者多是小乘外道等]

  如实言者是佛沙门等作是言谓佛但知一路涅槃余不知故指现事与因缘以问佛疑佛不知现事即山斤水滴等疑佛不知。

  [注种种因缘]

  谓种种差别因缘此后疑多是小乘外道之疑者指后乃至之文又此后者对前文正指所疑佛不知现事及差别因缘于中指差别因缘为此后以一路涅槃为佛所知。

  [注诸天外道有此疑者]

  前文是举疑难乃至已下并是答难故云佛不见是微畏相岂当此注邪诸天等八字决是传写之误又文云乃至定应超简其义耳若大钞云至诚言安立等辨疑误云当依大钞。

  [注二句各如本文]

  第二云我是尽诸漏及习言我漏尽等如疏云云。

  [名是标举]

  大钞云法是标举然二俱可通。

  [法先义后]

  禅源诠云先法后义即性宗先义后法即空宗云云然疏中法先义后亦指智论者指教义也若钞中云智论先义后法以对华严等法先义后若尔钞所释与禅源诠符契。

  [注此下不具引经文等]

  大钞于诸法自性注云诸法以法无我性为自性于诸法生灭注云诸有为法同以生灭为相谓同无性同生灭故然今钞所注辨疑误云古本无后人妄加大钞甚当况后三段所引皆是经文与前无别今谓此说颇优或曰当云上下皆不具引简异大钞具引经文故今谓此说不然二钞所引经文无别。

  [又一法下三行相]

  大经疏先标云此约时辨法三世迁流故云行相辨疑误云疏中既曰法智此智正当彼第五智相经文今钞不当云第三行相行字误也今谓彼疏标第三约三世迁流今钞中所行经文正是第三行相次经亦云第三岂并错邪然若依彼疏只云是则当世而知名法智即法无碍能知过未法差别即义无碍今疏钞并云法智此智者盖转显法比二智耳正约三世分法义文中既带能知故复显能知之智非错也或云今钞法字下多却智字次文多比智二字少一义字者今谓不然岂疏与经皆钞乎。

  [注一二三六七]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辨疑误云三字当作五字谓正当三字其义以见次前彼疏十相每一相经文具四知一自相约总别分法义二同相约性相分法义三行相约三世分法义(现在是法过未是义)四说相约本释分法义五智相约法类分法义六无我慢相约真俗分法义七大小乘相(今云一乘诸乘)约权实分法义八菩萨地相约十地体相分法义九如来地相约真应分法义十作住持相约能所说分法义又前三约所诠第四约能诠又前四约所知第五亦能知九十约果九约果体十约果用(疏六十五钞四十八)大钞具引十相今钞从略故唯引五相以第三兼摄第五无碍智。

  [庄严四无畏等]

  十力是降伏魔军四无畏是制诸外道四无碍智通而言之。

  [疏力等二乘有分此无分故]

  大经疏云法比等智通大小乘故涅槃说唯菩萨有声闻设有少故名无若就二智所观并通大小乘约能观智唯局大乘钞云涅槃第十六云声闻无四无碍迦叶难佛若声闻无者何以如来说舍利弗等有四无碍佛言如四河入海皆有无量水而言等海者无有是处即少故乃至得一得二得三不得四名无(疏钞同前)然此不共因果分异唯佛有之因位俱不共也力等二乘有分等且约敌对二乘说故具如孔目不共法章。

  [疏无不知已舍]

  舍即舍受谓不苦不乐即是舍若云于种种因缘无不知已然后舍即是行蕴中行舍谓善十一之一也亦是七觉支中舍亦是四无量心中舍。

  [注舍利弗等]

  舍利弗演法分有无碍阿那律天眼分有十力弟子有能师子吼者分有无畏。

  [不退失故]

  大钞失字下有是名无不定心一句却无故字今有故字由是略之或云文脱不然也。

  [欲界有定入定可说法故]

  大钞云论云复次欲界中有定入是定中可说云云故云无不定心今钞从略例前可知然所疑有二谓佛既在定云何游行云何说法是故答亦有二一佛于诸法实相中定不退失故不妨游行二如来入定神通自在故不妨说法。

  [或舍众入禅]

  大钞引智论云佛或时舍众生入甚深禅定一月二月有人疑佛为度众生故出世何故常入定佛言我种种因缘知故舍非是无知已舍云云。

  [疏无见顶相等亦无与共如何不说]

  约小乘不共而问小乘一百四十种不共法无见顶相等亦在其中故大乘不然俱以智慧功德为不共非论自然果。

  [经三十七助道品]

  道品因义此三十七当体是因义即助道也又助止观是因义即正道因品即类也是正道因之流类又道是果义三十七助果故品者因为果类则菩提之流类故次云菩提分分亦因义通是三乘因法故问前云初修曰止观修成曰定慧三十七中亦有定慧何故云助止观深岂助浅邪答前是总门乃是正修三十七中虽有定慧是初方便故不同也或云若以义分有正有助约修不分能所三十七便为正道也然三十七总有七类前三资粮次二加行六是见道修道又大经疏约三宗说又地经谓是声闻所修约寄位故今约通修也必三十七数者对治之法有所表故慈恩弥陀疏云耳。

  [四念处]

  注慧为体取类近名念不直名慧者以念宽通故谓通于染净又是约修方便故未名慧也。

  [根等各一]

  谓根力觉道之四也戒三者正语正业正命即八圣道中三也疏四念处观身受心法配五蕴则一是色二是受三是识四是想五行五蕴不次者依所治从浅至深故由我最深故在后也念处次第具如前文。

  [疏观身不净等]

  此约相观世俗通大小乘修等。

  [疏观身毕究空至对治二乘四倒]

  此约大乘观性空等通后四教上三段并如一味。

  [疏观谓慧也]

  四神足是定何故云慧此是定中之意。

  [疏勤过散乱]

  四勤散乱大过故须定制正叙此科来意耳。

  [已识别名]

  有云识字误当云已释然当用释字。

  [疏七觉支]

  觉谓觉了七种皆是自体而差别者觉为自体余六皆觉支分觉即择法一支数有七谓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舍即行舍是善十一之一非舍受也若瑜伽云已证入正性离生补特伽罗如实觉慧用此为支故名觉支(即见道位具如大钞)。

  [疏八正道]

  正即圣也亦名八圣道为断修道诸烦恼故。

  [疏正止举相]

  止治掉故不容于掉举举治沉故不容于惛沉八正道者离于八邪谓邪见邪思惟语业命精进念定是为八也成正见正思惟等开通涅槃是解脱分善在修道位。

  [疏上之七类]

  辨疑误云科云总明次第误也合于上文大科中作第四科总明次第庶得文理宛顺不当附在第七释正道中然此所辨不亦有理也今谓附在释正道科中上下文多有此例。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1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