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8|回复: 6

[心得体会] 弥陀要解第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能救众生倒悬之苦。
   “目连初得六通,欲度父母,见其母在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以钵盛饭往飨其母。”目犍连尊者刚刚成就,证得六神通时,用神通看到了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因为其母生时很吝啬,目连尊者用神通力装一钵饭送给母亲,但他母亲怕其他饿鬼来抢她的,即用手来挡,想自己一个人吃,结果变成火炭。
   目连尊者的神通力也没有办法帮到自己的母亲,所以请教佛陀,佛陀说:“这些出家众、大阿罗汉,结夏安居三个月圆满,你应该要做大供养,仗众僧之力能帮助你的母亲脱离饿鬼之苦。”
   《解》「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
   〔摩诃迦叶〕迦叶尊者是修头陀行第一,同时也是禅宗的初祖。译为中文就是饮光,因为他身有金光。
   宿世时,他做冶金师,有个贫困女子去拜佛,看到佛像金像剥落,所以就发心要为佛像贴金,但没有能力,起了这个善心以后就感应道交,捡得金币,找这位冶金师把他打成金箔,这冶金师听了以后很欢喜,也不要工钱,两个人就共同成就这个功德,为佛像贴金。
   迦叶尊者从此以后就感得九十一劫之中身体常有光明。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阿难尊者才出生。佛陀成佛以后二十年,阿难尊者才来随佛出家,跟佛做侍者,之前就是这位摩诃迦叶做侍者。他身体有光,合掌时手的光明会让来拜见佛的人眼睛都睁不开,所以佛陀就特许迦叶尊者不用合掌,这样抱拳,用问讯的方法就好了。
   大雄宝殿里佛像两边的侍者,其中一个现年纪比较大的像,这就是摩诃迦叶尊者。
   〔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这出自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大梵天王以金钵罗花来供佛,“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宗的心法就传下来了。
   〔头陀行第一〕头陀翻译为中文就是抖擞,就是以十二种头陀行来抖擞尘劳烦恼,就是修十二种精进苦行来迅速摧灭烦恼。
   十二种头陀行中,第一种是住阿兰若,就是住寂静处……第六种是过中不饮浆的这种修苦行,过了中午,即午时以后,浆水及水都不喝。第七种是著粪扫衣……第九种是冢间坐,即经常在坟地里打坐。乃至于第十二种是但坐不卧。
   摩诃迦叶尊者因为受到佛陀的嘱咐,要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未来佛——弥勒佛,所以他在教化众生的因缘圆满以后就把禅宗的心法传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就是禅宗的二祖。
   之后摩诃迦叶尊者就自己捧着释迦牟尼佛的衣钵走到鸡足山去入定,鸡足山两个地方都有这个说法:一个说是印度王舍城附近有山叫鸡足山,云南也有一个鸡足山,有个华首门,据说迦叶尊者也是在那个鸡足山里入定。他走到鸡足山,山就自动裂开,迦叶尊者就捧着释迦佛的衣钵入定,然后山又重新合拢。
   《解》「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
   〔摩诃迦旃延〕迦旃延译为中文就是文饰。
   迦旃延尊者用现在的话来讲是评论家,很善于辩论。
   当时有人执持一种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阿含经》里就说:“有外道执此断见。”
   有人就跑来跟迦旃延辩论:“我认为人死了就像灯灭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了。‘我见人死不还,云何说其后世受苦’?如果他后生还有,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个人过来说他生命尽了以后,在饿鬼道,在地狱道里受种种的痛苦?因此知道没有什么后生,没有什么他世。”
   迦旃延尊者就回答:“如罪人被囚,宁得归否?”好像一个人犯了重罪,判了无期徒刑,关在监狱里,你说他能回家来吗?不能。
   这个外道又进一步辩论:“好,就算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有些人可能造了恶业堕在地狱里没办法出来,也没办法回来告诉我们,但也有一些人做了善事生到天上,为什么他生到天上也不回来给我们一个信、传一个消息呢?”
   迦旃延尊者回答:“若生天上,何故不归?”“如人堕厕得出,宁肯更入?”他说天人为什么也不回来传递一个消息呢?这就像一个人掉进厕所很脏,好不容易爬出来,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你说他还愿意再跳进去吗?”
   所以天人看娑婆世界的人间臭秽不可进,像厕所一样,哪里肯再进来告诉你一个消息呢?就这样有种种善巧的辩论。这是迦旃延尊者。
   《解》「大膝尊者答问第一。」
   〔摩诃拘絺罗〕答问第一,你有任何的疑难去请教他,他都能应声解答,博学多才,辩才非常广大、非常机智。
   摩诃拘絺罗是舍利弗尊者的舅父,平时与姊辩论时每次都是他胜利,姊输,但自从其姊怀孕以后,每次辩论都是其姊胜利,他输。
   他就想:“姊怀之胎必智慧过人,如果我不赶快学习,将来定被人耻笑,因为如果是姐弟两辩论我输掉了还没关系,如果将来舅舅跟外甥辩论,舅舅输掉了,我就脸上无光,被人耻笑了。
   他就很有紧迫感,马上离家去参学,总共学了十六年,把各种各样的外道典籍,整个印度可以学习到的所有学问及四吠陀这些经典都学通达了。
   他很精进,精进到用起功来连剪手指甲的时间都没有,手指甲很长很长,指甲长长了以后自己卷起来,所以当时人家叫他长爪梵志。
   他把四吠陀,印度最难的这些典籍都学会、都很通达了以后,认为自己差不多,应该可以教这个外甥了,外甥也长大了,他就回来了。
   结果听说外甥已经随佛出家,他不服气,说:“印度除了我之外,还有哪个智慧能够超过我吗?”就跑到佛陀那里要求佛陀把外甥还给他,跟他来学,不要跟佛学。
   他很傲慢,跑去找佛陀时说:“这样,我们干脆来辩论,如果我辩输了,我就斩头以谢;如果我辩赢了,你就把外甥还给我,让我的外甥跟我学习。”佛陀就笑笑说:“那好,你先说你的论题。”
   摩诃拘絺罗就说:“我一切法不受。”他就立这么一个宗。佛陀只问他一句话就把他卡住了。佛陀说:“那你现在说的这句话,是受还是不受?”他就不敢回答。为什么?因为要是说不受,那你就前后自相矛盾,你要是说受,起码还有一个法是受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跟你前面立的这个宗“我一切法不受”也自相矛盾。
   长爪梵志想了半天,老老实实承认:“我输了,请你斩我的头来谢罪。”佛陀就说:“我佛法之中只有剃头,没有斩头。”这样拘絺罗就心悦诚服来请佛给他剃度,随佛出家学习。因为拘絺罗随佛出家以前对整个印度的各种流派,各种学问都学通了,所以得到四无碍辩,触问善答。人家一提,他马上能回答,很有智慧。因此称为答问第一。
   《解》「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
   〔离婆多〕译为中文是星宿。
   他的父母亲之前没有怀上小孩,向星宿祈祷而生的他。离婆多又译为假和合,他这个名字有个公案:
   他没有出家以前,有天晚上在旷野中走路,比较疲劳,半夜时找了个亭子想休息一下,就看到一个小鬼背了一个尸体跑过来,一个大鬼在后面追,争这个尸体吃。
   两个鬼争来争去,刚好看到离婆多坐在那里,就说:“那好了,我们来请这个人给我们裁判,到底是谁先看到这个尸体,那就应该归先看到尸体的吃。”离婆多很害怕,但他很正直,就实事求是说是小鬼先看到这具尸体先把他背过来的,大鬼就很愤怒说:“我吃不到这个尸体就吃你。”把离婆多的手扯下来吃掉了,小鬼就可怜他,把尸体的手扯下来给离婆多补上去,这样手脚就统统给大鬼吃掉了,小鬼就把尸体的手脚给他补上。补上以后,天亮了,两个鬼跑掉了。
   离婆多心里就不晓得怎么办,怀疑这个身体到底是不是自己呢?如果是,可自己亲眼所见给大鬼吃掉了,如果不是,为什么这些手和脚能跟随自己行动呢?
   所以他回家,路上看到人就问:“你看到我吗?你看到我吗?”有个比丘就知道:“这个人容易度。”就跟他说:“本是他遗体,暂假和合用。”离婆多就真的悟到此身四大假合,即随佛出家。所以是无倒乱第一,没有什么颠倒妄想。
   《解》「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
   〔周利槃陀伽〕译为中文就是继道尊者。
   这个公案大家应该都听过,是说周利槃陀伽尊者,他的哥哥已经先出家,而且也有成就。弟弟也想出家,但他很愚钝,出家人每天要背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提醒自己身语意要三业清净,就这两句他背了一百天都背不来,学了前句忘后句,学了后句忘前句,他哥哥就很生气说:“你这么愚钝不能出家,你回去吧。”他很难过,就哭泣。
   佛陀知道后就悲悯他说:“你这样吧,你赶快要为大众服务来扫地,在这个清净精舍一边扫地,一边就念‘净地’。”(有些说是叫他念“扫帚”)。
   净地净地净心地,三七二十一天之内,他突然之间就能清净心地,豁然大悟成阿罗汉。
   《解》「喜尊者,佛之亲弟,仪容第一。」
   〔难陀〕译为中文就是喜。
   前面的周利槃陀伽尊者,为什么会今生如此愚钝呢?是他吝法的缘故。
   他过去是三藏法师,但人家向他求法时他总要留一手,不肯完全告诉大家,所以得到这么一个愚痴的报,因此要能修法弘法。
   难陀尊者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仪容第一,相好庄严。佛陀有三十二相,难陀尊者也有三十相,他自己的相貌就非常好,但他没出家以前也很贪恋他妻子的美色。
   他的妻子叫孙陀罗,译为中文是艳,(有些经典为了区别,也把难陀尊者叫孙陀罗难陀)。
   他贪恋妻子的美色,不肯出家。佛陀为了方便度化他,就故意到他家里托钵,看到哥哥来了,他马上进去把精美的食物放到钵里,佛陀转头就走,不接他的钵。他没办法,只好把钵送到精舍去。但他的妻子对他也很贪恋,就在他的衣服上吐一口口水说:“这口水没干以前你必须要回来,不然以后你就不要回来了。”他没办法,捧着这一钵饭送到精舍,佛陀就故意说:“这样吧,佛陀要带其他的阿罗汉弟子去应供,你把这钵饭放下,把精舍扫干净,你就可以回去了。”
   他就想赶快扫干净,哪知道以佛陀的神力加持,他扫了东边再去扫西边时,风吹过来,垃圾又吹到东边,他又要从头扫起,扫来扫去也没办法扫干净。佛陀就让一位大阿罗汉给他剃度,虽然剃度了,但他心没有入道,还是留恋家室。
   佛陀就带他游天堂。在去游天堂的路上,看到森林里有猕猴,佛陀就问:这些猴子跟你妻子比起来哪个美丽呢?”难陀说:“当然是我的妻子美丽。”到天堂看了天女(天女非常庄严)之后,佛陀就问难陀:“这些天女跟你妻子比起来谁美丽呢?”难陀说:“如果跟天女比起来,我妻子就像那些猴子一样了。”
   这以后他就去到一个天堂,发现很多天堂都有天子,有很多天女,唯有一个天堂有很多天女,但没有天子。他就问她们:“你们这个天子是谁呢?”天女告诉他:“人间佛陀的弟弟难陀出家修行,将来以此福报能感生天上做我们的主人。”他这个心就开始想修行了。
   但他还是没有正念,所以佛陀就带他去游地狱,也是看到很多众生在受苦,但是有一个油锅还没有烧起来,很多狱卒在旁边打瞌睡。难陀就问那些狱卒,将来是谁在里面受苦,这些狱卒告诉他:“人间佛陀的弟弟难陀,他修行心念不正,享受天福以后将来要堕落,来受此地狱之苦。”难陀由此而真正生起道心。这类故事当然有很多。
   释迦牟尼佛出生以后七天,其母摩耶夫人因降诞佛子,福报很大,人间没办法给她提供跟她福报相应的享受,所以她就在人间命终了,七天以后生到忉利天。太子还很小,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就继续照料悉达多太子,这个摩诃波阇波提跟净饭王所生的就是难陀尊者。
   《解》「庆喜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
   〔阿难陀〕译为中文就是庆喜尊者,他是佛之堂弟,白饭王之子。经典里面,佛陀这个家族有很多年轻的贵族子弟随佛出家,很多王子来随佛出家。阿难陀跟佛陀是堂兄弟,跟提婆达多是亲兄弟,阿难陀和提婆达多都是白饭王之子。
   这个公案很多。我们就省略了。
   《解》「覆障尊者佛之太子,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密行第一。」
   〔罗睺罗〕译为中文就是覆障。
   为什么叫覆障?因为他有三种障碍:
   第一种是障碍自己,他自己在母亲肚子里住了六年才生出来。因为他前生看到老鼠钻到洞里去了,那时候他还是小孩子,他把老鼠洞堵起来,老鼠洞有两个口,他把两头都堵起来,让它出不来。六天以后想想不应该这样,才把那个东西拉开,感得今生在母腹住胎六年。
   第二种是障佛,障碍悉达多出家。
   当时太子想出家,他的父王净饭王就找了个理由说:“你实在要想出家也不是不可以,你有这个志向我也没办法阻挡你,但你要有儿子我才允许你出家。”太子就用手指了一下耶输陀罗妃的肚子说:“当速有子。”这样耶输陀罗妃就怀上了小孩子。
   第三是障母,障碍他的母亲,使他的母亲耶输陀罗受诽谤。
   太子出家以后,耶输陀罗妃子怀了六年才生下罗睺罗,当时有些人就诽谤:“这个妃子肯定生活作风有问题,太子都出家去了,她怎么会隔了几年才生下一个儿子呢?孩子肯定不是太子的”。
   耶输陀罗有口莫辩,她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去跟净饭王说:“父王,这样,请你准备很多檀香木,搞一个柴堆把火点起来。”耶输陀罗就抱着罗睺罗坐在檀香木堆上面,火烧起来,木头烧掉了,但他们母子俩毫发无损。
   妃子发愿说:“如果我作风确实有问题,那我就和小孩子一起烧死掉,如果没问题,我们就不会受伤害,这就证明了我是清白的。”所以我们唱那个赞子:“……火焰化红莲。”这典故就出自于此地。这个国家的人都相信她,所以才止息了这个谣言。
   他出家以后还是个小沙弥,开始很顽皮,被佛陀教化几次,他就真正精进用功。表面上是在玩,内心都在很精进地用功,所以称之为密行第一。
   《解》「牛呞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这位尊者大阿罗汉有个很奇怪的毛病,就是嘴巴一天到晚都在动,这个坏习惯从哪里来呢?是因为他过去恶口的余报。
   过去佛时,他也是一个出家人,做个沙弥,看到一个老比丘在诵经(这个老比丘牙齿掉了,嘴巴一直在动),念经的声音不是很清晰。小沙弥就嘲笑老比丘好像牛吃草一样,其实这个老比丘是已经证果的阿罗汉,马上就呵斥他:“你要赶快忏悔,我已证果,不然你将来要受大恶报。”
   小沙弥当时也很听话,马上就当面发露忏悔,但这个恶业余报还是让他堕五百世做牛。就算今生今世能得到人身,能随佛出家,但他在五百辈之中做牛的余习还在。牛有个反刍,吃下去的草一闲下来就会从胃里吐出来重新嚼一遍再吞下去。所以他也是这样子。
   佛陀恐怕世间人睹形不知观德——只看其外形,不知看他的修行道德,会造恶业,就让他不要在人间受供养,到天上去。所以他就长期住在天上的尸利沙园,受诸天供养。天人有天眼通,知道他是大阿罗汉,不会讥笑他。所以他是受天供养第一。
   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后,大迦叶尊者就想召集五百位大阿罗汉,赶快把佛经(佛陀说的法)结集、记录下来,不然时代久远了,这个经典会难以久传,恐怕传久了会变质。
   大迦叶知道憍梵波提在天上的尸利沙园受供养,也是大阿罗汉。他就派了一位阿罗汉,用神通力到天上请憍梵波提来到人间一起参加汇集佛经。
   憍梵波提看到这个使者以后一问,就知道佛陀已经在人间示现入涅槃了,憍梵波提又问:“我的亲教师舍利弗尊者呢?”(因为憍梵波提是舍利弗给他剃度的,所以是他的亲教师)。
   使者说:“尊者不忍见佛陀入涅槃,他已先佛入涅槃。”憍梵波提就决定不再住世,不再下生人间,他就现种种神变,从天上直接流下四股水,一直流到汇集经典的七叶窟面前,这四股水流声里还念一首偈子:“憍梵波提稽首礼,妙众第一大德僧。闻佛灭度我随去,如大象去象子随”。他现了这种神变之后也示现入涅槃。
   《解》「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就是不动,颇罗堕译为中文就是利根;宾头卢是名,颇罗堕是姓。印度人的名字是先名后姓,跟英文名字差不多,名在前,姓在后,译为中文就是不动利根。
   据说这个娑婆世界,如果供千僧斋就一定会有阿罗汉示现凡夫身在其中来应供,有可能宾头卢颇罗堕尊者也就会示现为凡夫身来接受供养,所以他是应末世供,福田第一。他为什么会久住世间呢?因为是佛陀敕命要求他要久住于世间。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在家居士叫树提长者。他故意要看一看阿罗汉的神通,修行功夫怎么样,就把一个很珍贵的宝钵放在一枝木杆上面高高地立起来,然后就请了很多佛弟子来应供。之后他就故意说:“我家外面庭院里高高的木杆上挂了个宝钵,谁如果现神通,站在原地能把此钵取下来,我就把这个钵供养他。
   宾头卢颇罗堕尊者马上就现神通,大家看他的手越伸越长,一直长到能把这个钵取下来,然后手又恢复原状。我们看五百阿罗汉中有位长手臂阿罗汉就是这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
   当然没有特殊因缘,佛陀是不准现神通的,于是就呵斥他:“你不能这样。”而且命令他说:“不允许你入涅槃,你要在末世之中做大众的福田,要教化利益大众。”
   所以我在1992年时,住在成都,每天都两点多钟起来,开始念一些法本仪轨,其中有一种就叫做《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那上面供养佛陀,在末世之中做众生福田的大阿罗汉就包括这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
   《解》「黑光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
   〔迦留陀夷〕译为中文就是黑光尊者。
   迦留陀夷是佛门里的教育家,他很会教育众生,并且也是摩耶夫人的师父。
   他为佛使者,摩耶夫人已经生到忉利天去了,迦留陀夷就经常上升忉利天去给佛母说法,摩耶夫人也拜他做师父。他在人间也教化了很多的众生。整个家族受他的教化都能信佛,能皈依三宝的这些家族就有一千个,而且统统都是佛化家族;每家有一个,有两个来在他的教化之下能够信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证果的就不计其数,所以他是佛门的大教育家。
   《解》「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
   〔摩诃劫宾那〕译为中文就是房宿尊者。
   他是佛门里的天文学家,是其父母亲向二十八星宿里的第四房宿祈祷而生。
   《解》「善容尊者寿命第一。」
   〔薄拘罗〕薄拘罗尊者译为中文就是善容尊者。
   阿罗汉里白眉毛非常长的那位就是这位薄拘罗尊者,寿命第一。他为什么会这么长寿呢?一个是因为供佛,另一个是因为供养生病的法师,所以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他因为帮助生病的法师获得健康,所以自己也感得长寿健康,而且他持戒很清净。
   在过去毗婆尸佛时,他曾以诃梨勒果供养一位生病的法师,从此以后九十一个大劫中都感得生生世世没有病苦,不会中途夭折,都能长寿健康。又因为他能受持不杀生戒,所以感得五不死报——怎样他都不会受横死。
   他母亲刚刚生下他时是个大肉团,其父母觉得很奇怪,以为生了一个怪物,就用火来烧,没烧死;用开水来烫,没烫死;扔到河里去,水也没有淹死;又喂鱼,鱼看到一个大肉团,大鱼把他吞掉,也没有死,又给渔夫把那条鱼抓起来。
   渔夫看一条鱼肚子那么大,用刀把鱼的肚子破开,是个大肉球,又用刀把肉球砍开,原来里面有个男娃娃,渔夫很高兴说:“哎呀,我们都中年了还没有生儿子,天给我们生个儿子来了,很开心。五种都不死,所以叫五不死报。
   《解》「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
   〔阿(少+免)楼驮〕译为中文是无贫尊者。
   也是佛陀的堂弟,他是天眼通第一。
   无贫是他累生累劫都不受贫穷之报,因为曾经供养过辟支佛,在《首楞严经》里面翻译为阿那律陀。
   在过去饥荒之世,有位辟支佛(独觉)在深山里修道,这辟支佛七天才出来托钵一次,但因为饥荒,剩饭都没得吃,所以没有人供养他。
   当时这阿(少+免)楼驮的过去身是一个种田的人,他知道这个辟支佛出来托钵,如果没人供养他,他又要再过七天。阿(少+免)楼驮就心生悲悯,不吃饭,把自己的那份杂粮饭供养他,就供养独觉一顿饭感得九十一劫之中不受贫穷,而且当生就变得富有起来,福报就增长。中国人说守株待兔,当时这个人就有一点这个味道,他刚刚供养辟支佛,福报马上就来了。
   他正在耕田时,一只野兔跑过来,突然间撞在他的锄头上死掉了,拿起野兔一看,变成金兔子了;而且七辈子都生为天王,又七辈子做人间的国王,生生世世都所求如意,直到这一世又能值遇释迦牟尼佛。
   但他在听佛说法时,听久了打瞌睡,佛陀就呵斥他:“咄咄何为睡,螺蛳蚌壳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一听以后很惭愧,恐惧会堕落,所以七日七夜都精进用功,不睡觉,眼睛都不闭。
   佛陀就劝他:“你还是要中道而行,要适当休息。”他还是不听,还很精进,他的眼睛就瞎了。佛陀悲悯他,教他一种三昧叫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得到天眼通以后,虽肉眼坏掉了,但天眼通看什么都很清晰,他就说:“吾观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中庵摩罗果。”好像我手里的一颗果子一样,看得很清楚。
   我们就把十六大阿罗汉都简略地讲了。
   《解》「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这些常随佛陀的大阿罗汉,都是破无明、证法身的大菩萨,示现来作声闻,在其它法会之中是影响众。什么是影响众?就是说他心里本来就明白此法,但是看到周围还有很多大众不明白,就故意向佛请教,示现做学生,是为了配合佛陀教化众生,好像为了度众生,大家一起演戏。
   在净土法门中,他们是当机众,得到第一义悉檀的入理益。净土法门正对他们的根机,他们依靠净土法门才能真正速成佛道,真正入理益,就是得到圆满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之理。
   增长道业,了断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同时也了断三界外的变易生死——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大阿罗汉,菩萨虽已断尽分段生死,但还有变易生死,所以他们也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四悉檀:悉是普遍,檀是布施,是普遍地布施真实的利益——欢喜益、生善益、灭恶益、入理益。世界悉檀是得欢喜益;为人悉檀是得生善益;对治悉檀是得灭恶益;第一义悉檀是得入理益。
   〔增道损生〕增道是开显中道法身,损生是损无明的生长。
   接下来是讲闻法的菩萨众:
   
   (丁)二菩萨众
   
   《经》【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解》「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次列。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
   这是讲闻法的菩萨大众。
   〔菩萨摩诃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称之为菩萨,登地以上的菩萨称之为菩萨摩诃萨。同时也可以说,三贤位称之为异生位或异生性菩萨,登地以上称之为同生性菩萨。
   〔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大道心成就有情(觉有情),乃悲智双运,自利利他,称之为菩萨。菩萨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时时教化利益众生,修习六度万行,所以称之为悲智双运。
   接下来列举了四位大菩萨作为菩萨众的代表。
   〔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译为中文是妙德,他同佛所证,微妙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圆满的开显,因其本来是佛,示现为菩萨。妙也可翻译为妙吉祥,因为菩萨出生时有十种祥瑞,光明满室,乃至象生六牙。在菩萨众之中,他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萨。
   可见净土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要像文殊菩萨这样的大智慧才能真正地听懂,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地明白,才能证解净土法门。
   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释迦牟尼佛因地都是受文殊菩萨的启发和引导发菩提心。文殊菩萨过去久已成佛,号为龙种上尊王佛,现在也在北方世界示现成佛,名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世他于南方离垢世界成佛,号为普见如来,过、现、未来都已成佛。
   〔阿逸多菩萨〕即弥勒菩萨。《无量寿经》中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当机,后半部就是弥勒菩萨当机。他是候补佛,将来下生成佛,也要说这部《阿弥陀经》。
   弥勒是姓,译为中文就是慈氏;阿逸多是名,译为中文就是无能胜,慈氏无能胜。他修习慈心三昧最为第一。文殊师利菩萨表智慧庄严,弥勒菩萨表福德庄严。
   〔现居等觉〕他在兜率内院候补作佛,当来成佛龙华三会度众无量,有这个《弥勒三经》。
   〔乾陀诃提菩萨〕乾陀诃提译为中文是不休息。
   〔常精进菩萨〕十六位大阿罗汉是劝信。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尚且要信受奉行,念佛求生西方,何况是我等凡夫呢?更加要信受奉行。
   文殊、弥勒是劝发愿,文殊、弥勒是等觉位的大菩萨,他们尚且要发愿求生西方,我等凡夫更应效仿,发愿。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是劝行,要不间断、不退转、常精进、不休息来持名念佛,所以这都具足信愿行三资粮。
   《解》「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深位菩萨〕是位邻极圣,深证等觉的大菩萨,菩萨摩诃萨。
   〔必皆求生净土〕因为他们能不离三宝,所以能迅速成佛。因此他们求生极乐。
   蕅益大师的侍者成时法师加的注解里就说“事是大因缘,理是秘密藏,不可忽过。”事相上来说,不离三宝就是成佛的大因缘,让我们迅速成佛。而且佛陀说本经的无上大因缘就是让十方佛世界的一切的众生都能信愿持名,能一生成佛,不退转,皆是阿鞞跋致,这是无上大因缘。
   理上来说是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三德秘藏,证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之中,乃能速成正觉。
   所以要能不离三宝、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归纳就是不离三宝。为什么这些深位菩萨都要求生净土呢?因为能不离三宝,能速疾成佛。
   莲池大师在《往生集》里有一个比喻:“或疑菩萨道大,似已不必求生。”有些人有这个疑问:“这等觉位的大菩萨都要候补成佛了,还用得着去求生西方吗?”
   莲池大师打了个比方:“譬之爵弥尊而觐主弥密。”是说你做宰相,做大官,地位越高见皇帝就越密、越勤。
   “彼荷担挟锄之辈……绝望于九重,而曰:‘明主不足亲,可哂也夫’。”就是说你地位越高,越做大官,越要经常见皇帝,但如果深山里普通的老百姓,每天就是拿锄头去挖挖地,根本就“绝望于九重”,他根本看不到皇帝,反过来还说“明主不足亲”。我没有必要去见皇帝,大家一定嘲笑此人自不量力,自高自大。所以说“可哂也夫。”被人哂笑。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些大菩萨都要求生极乐世界,因为常不离三宝,速疾成佛。
   接下来讲闻法的天人众:
   
   (丁)三天人众
   
   《经》【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解》「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有很多的诸天大众也来听《佛说阿弥陀经》。列举了忉利天之主释提桓因,即帝释天,道教里称为玉皇大帝,释提桓因译为中文就是能为主。
   释提桓因生天的缘起是,过去迦叶佛时,有个女人发心为迦叶佛的舍利建塔,她邀集了三十二个人一起来成就,所以就一起感生到忉利天,感生为释提桓因。他未来成佛,号为无著尊佛。
   〔等〕包括等下的四天王天(忉利天是第二层天,底下还有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南增长,西方广目北多闻,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山腰。
   往上还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合起来就是六欲天。
   再往上还包括色界十八层天,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舍念清净地定,这四禅定,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色界十八层天。再往上就是四空天,这些通通都包含在“等”字里面。
   〔无量诸天〕是指大千世界之中四禅以下的无量天人。
   有些人不一定信佛,他可能信其他宗教,比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天主、基督相信的是上帝,伊斯兰教相信的是真主,上帝和真主都不过是天道的天人、天神而已。
   上帝就是大梵天王。有些甚至还暂时排斥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认为佛教都是异教徒,所以受到他们的排斥,但其实他们自己不究竟,当然佛教是一切都能够包容。
   佛教是佛陀对于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虽然他们现生信其他的宗教,但他真正信天主(或者说真主、或者说是上帝),真正去做善事,将来就真正能生天上,也能跟他的天主一起接受到佛菩萨的教化,所以很长时间以后仍然还有机会学佛,念佛。
   可见,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是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九法界平等修行,平等成佛。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唯此持名念佛法门是真正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证信序就讲圆满了,接下来就是别序即发起序——本经特别的发起因缘:
   
   (乙)二别序。发起序也。
   
   《解》「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下卷自唱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别序是一部经发起的特别因缘,其他经很多都是弟子们请问而发起,这部《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说。
   因为净土法门但持六字洪名即得三界横超,念佛为因,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得成佛之果。不是大众的智力所能知、所能问的,所以佛陀就自己宣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以作为本经的发起因缘。
   〔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四益是四悉檀之益,悉是普遍,檀是施与,悉地成就。
   一、世界悉檀,得欢喜益。就是把世间一切事实真相向众生宣布,令其生信乐之心。本经里众生听闻到佛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正在说法,心生欢喜,这是得欢喜益。
   二、为人悉檀,得生善益。闻说欲生彼国,亲见弥陀,只要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就知道念佛即能生善。我们信愿持名就是持名念佛,能真正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能生无上清净的善法。
   三、对治悉檀,得灭恶益。能依教专修,万缘放下,单提佛号,念念相续,每一句阿弥陀佛都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观经》里也说:“以念佛名故,能够灭罪,所以我来迎汝?”灭身语意三业之恶,这是灭恶益。
   四、第一义悉檀,得入理益。教令持名念佛,念到功深,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豁然大悟诸法实相第一义谛之理,就能成就理一心不乱,这是得四益。所以佛来无问自说,作为发起序,说有极乐世界、说有弥陀现在说法。
   智者大师为什么要把这句经文判作是发起序,举个例子就是《梵网经》的下卷:“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
   因此蕅益大师也把佛无问自说有极乐、有弥陀说法,把这段经文判作是本经的发起序。这就与古德不相同了,以前的大德把这句经文作为是正宗分。
   《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一段经文有三重意思:
   第一是说依报庄严。佛陀无问自说,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极乐世界的众生福报大,智慧圆满,才有极乐(不是苦乐相对的乐,而是极乐)。如果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往往是富而不乐;有智慧没有福报,就像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安贫乐道,物质生活很缺乏,生活很艰苦,但精神生活很充实,有一点点乐。
   极乐世界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性生活都非常丰足、圆满,都是阿弥陀佛说法的道具,都是提醒他增长道念,所以非常美妙,才名之为极乐世界。
   第二是说正报的殊胜。经文说:“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教主就是阿弥陀佛。
   第三是说事业的庄严。事业就是说法,阿弥陀佛是住世,正在说法的佛陀。
   所以依报庄严,正报殊胜,事业庄严,这一段就有这三重意思。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说过:“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第一是以唯心为宗,全佛是心;第二是以唯佛为宗,全心即佛;第三是以绝待圆融为宗;第四是以超情离见为宗,超凡情离圣见。
   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具此四句宗旨,非语言分别之所能及,故称之为“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六度万行,大愿大行,庄严成就了极乐世界。同样,阿弥陀佛也用他的大愿大行成就了这一句万德洪名,所以说是不可思议。
   〔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一切教法归纳为经律论三藏,一切正法归纳为戒定慧三无漏学。
   净土法门可以三学齐收:正念佛时,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身语意三业清净,不犯众戒,这就是戒无漏学圆满;念到一心不乱而得正定,乃至理一心不乱,就是已经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已是法身大士,当然是定无漏学圆满。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这是空观;而能念之心又念念相续,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这是假观;又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空有见泯,能所双亡,这就是中观。空、假、中三观具足,而成就三观妙慧。
   所以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三无漏学,圆收一切法门,圆收圆超。没有次第,他不需要经历次第,就能一超直入如来地,一往生,哪怕只是薄地凡夫都能圆证三不退。所以说这个法门妙到极处,圆超一切法门。
   《解》「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
   念佛法门,事是帮助十方一切佛世界的众生一生成佛的无上大因缘,理是三德秘密藏,是难信之法,事理都不可思议。因此佛陀特告大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唯有大智慧才能够担当。
   为什么本经之中佛陀要无问自说净土法门呢?有三重意思:
   第一是因为法门深妙难知,无人能问。持名一法,圆收群机,圆超诸法,全体即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乃能究竟,非九法界自力所能测,所以佛陀特告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第二是因为大悲所催,欲拔众生急出生死苦海,故不待人请,便自发起。莲池大师说:“良由此经,救世最急,不俟请故。末世众生,根钝障重,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请。”
   为什么佛陀会无问自说?因为这个法门太妙了!佛陀的大悲心催使他要赶快说出来,尤其是末法的众生,修其他法门都难以成就。《大集经》上所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乃至此时你要成就禅定都不可得,何况是要得解脱就更难了。民国时候的倓虚法师就说,他这辈子有看到修禅宗,得禅定的人,真正开悟的人没看到过。那时候只是看到很少的人得禅定,现在要得禅定就更困难了。
   所以佛陀看到众生难以出生死轮回,所以有这么好的一个法门,是众生危重病人的救命灵丹,所以马上要把她说出来。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所以不待请而无问自说。
   第三是欲彰显佛出现于世的本怀,故特说此持名念佛法门。《华严经》、《法华经》虽然宣说佛的境界,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能入不可思议解脱佛境界,但唯有上根利智才能得入一佛乘的法门。如果不宣说净土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根器不够的众生就难以得度,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普度众生的本怀就不能圆满,仍有郁而不畅的遗憾。
   因此佛陀于很多经典之中,处处指归净土,并且特别地宣说净土三经,来彰显本怀之中的本怀,真正地畅佛意。
   这个是我们略说闻法的大众,还有这个发起序,愿大家同生极乐,我们回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