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8-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合迳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已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虽在华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此义就抑止门解竟。”
四、从如此愚人下,至生死之罪已来,正明闻法念佛得蒙现益。即有其十。一明重牒造恶之人。二明命延不久。三明临终遇善知识。四明善人安慰教令念佛。五明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六明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七明念数多少声声无间。八明除罪多劫。九明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十明去时迟疾直到所归之国。
五、从于莲华中满十二劫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六、从观音、大势下,至发菩提心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有异。即有其三。一明二圣为宣甚深妙法。二明除罪欢喜。三明后发胜心。
七、从是名已下,总结。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下品下生竟。
赞云:“下辈下行下根人,十恶五逆等贪瞋,四重偷僧谤正法,未曾惭愧悔前愆。终时苦相如云集,地狱猛火罪人前,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三华障重开多劫,于时始发菩提因。”
上来虽有三位不同,总解下辈一门之义竟。
前明十三观以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三福九品名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解正宗分竟。
三、就得益分中,亦先举,次辨。即有其七。初、言说是语者,正明总牒前文生后得益之相。
二、从韦提已下,正明能闻法人。
三、从应时即见极乐已下,正明夫人等于上光台中见极乐之相。
四、从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已下,正明夫人于第七观初见无量寿佛时,即得无生之益。
五、从侍女已下,正明睹斯胜相,各发无上之心,求生净土。
六、从世尊悉记已下,正明侍女得蒙尊记,皆生彼国,即获现前三昧。
七、从无量诸天已下,正明前厌苦缘中释梵护世诸天等,从佛王宫临空听法。或见释迦毫光转变,或见弥陀金色灵仪,或闻九品往生殊异,或闻定散两门俱摄,或闻善恶之行齐归,或闻西方净土对目非远,或闻一生专精决志,永与生死分流。此等诸天既闻如来广说希奇之益,各发无上之心。斯乃佛是圣中之极,发语成经,凡惑之类蒙餐,能使闻之获益。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得益分竟。
四、次明流通分,于中有二。一明王宫流通。二明耆阇流通。
今先就王宫流通分中,即有其七。
一、从尔时阿难已下,正明请发之由。
二、从佛告阿难已下,正明如来双标依正以立经名。又能依经起行,三障之云自卷,答前初问云何名此经一句。
三、从汝当受持已下,答前后问云何受持一句。
四、从行此三昧者下,至何况忆念已来,正明比校显胜劝人奉行。即有其四。一明总标定善以立三昧之名。二明依观修行即见三身之益。三明重举能行教之机。四正明比校显胜,但闻三身之号,尚灭多劫罪愆,何况正念归依,而不获证也。
五、从若念佛者下,至生诸佛家已来,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即有其五。一明专念弥陀佛名。二明指赞能念之人。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希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分陀利为喻。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希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四明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五明今生既蒙此益,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到彼长时闻法,历事供养,因圆果满,道场之座岂赊。
六、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属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七、从佛说此语时已下,正明能请能传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遇餐甘露,喜跃无以自胜也。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王宫流通分竟。
五、就耆阇会中,亦有其三。
一、从尔时世尊已下,明耆阇序分。
二、从尔时阿难已下,明耆阇正宗分。
三、从无量诸天已下,明耆阇流通分。
上来虽有三义不同,总明耆阇分竟。
初、从如是我闻下,至云何见极乐世界已来,明序分。二、从日观下,至下品下生已来,明正宗分。三、从说是语时下,至诸天发心已来,明得益分。四、从尔时阿难下,至韦提等欢喜已来,明王宫流通分。五、从尔时世尊下,至作礼而退已来,总明耆阇分。上来虽有五分不同,总解《观经》一部文义竟。
窃以真宗叵遇,净土之要难逢,欲使五趣齐生,是以劝闻于后代。但如来神力转变无方,隐显随机王宫密化,于是耆阇圣众小智怀疑,佛后还山弗窥委况,于时阿难为宣王宫之化定散两门,异众因此同闻,莫不奉行顶戴。
敬白一切有缘知识等,余既是生死凡夫,智慧浅短。然佛教幽微,不敢辄生异解,遂即标心结愿,请求灵验,方可造心。“南无归命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三宝,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彼土诸菩萨大海众,及一切庄严相等。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若称三世诸佛、释迦佛、阿弥陀佛等大悲愿意者,愿于梦中得见如上所愿一切境界诸相。”于佛像前结愿已,日别诵阿弥陀经三遍,念阿弥陀佛三万遍,至心发愿。即于当夜见西方空中如上诸相境界悉皆显现,杂色宝山百重千重,种种光明下照于地,地如金色。中有诸佛菩萨,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动身手,或住不动者。既见此相,合掌立观,量久乃觉。觉已不胜欣喜,于即条录义门。自此已后,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玄义科文,既了更不复见。后时脱本竟已,复更至心要期七日,日别诵阿弥陀经十遍,念阿弥陀佛三万遍。初夜后夜观想彼佛国土庄严等相,诚心归命一如上法。当夜即见三具硙轮道边独转,忽有一人乘白骆驼来前见劝:“师当努力,决定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