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观念)内外法皆如幻,但应数数研判确认——真正的外在在里面,真正的内在在外面!
要有这样一种观念:内外的所有事物,它们的本质是如幻、不真实的一种存在。这种不真实的存在,需要我们从意识方面再三地去确证。
那么如何使用有为心来得到无为之用呢?虽然是如幻的,但我们现在的用心多半是有为的用心。有一个善巧的入口,就是你要认识到真正的外在在里面,真正的内在在外面。
“内外”的问题往往延伸成为“自他”的问题。我们不认为外在跟自己有关,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与他人或与环境无关,就把内外相隔离,把自他相割裂。这种问题最大的麻烦是把自己和世界相割裂。
“一人一世界”,是说你所拥有的这个世界,其作者是你自己。如果把关系割裂了,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这个世界,它的作者不是自己。你世界的作者不是你,彼此就没有关联性,那就纯粹堕入到绝对物化的环境里面,对于我们的修为观点来说那是绝对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确认世间是真实有的,那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它跟你是没有关系的。
世界跟自己的关系,怎样才能建立?只能是从我们更加深一层的心灵的领域,精神领域,心地的领域,甚至更深层的如来藏的领域,来建立这种关联。
建这种关联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入口法则,就是你要理解真正的外在在里面,真正的内在在外面。内外关系如果使得自己跟世界的距离拉近,就是正见。这就是“自己不抛弃世界,世界也不抛弃自己”的观念上的决定。
多数人的烦恼、绝望,甚至于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愤怒、极端行为,多数时候是因为忘记了一个根本性的真理:你的世界你要担当,因为你的世界是你自己造的。
如果是自己造的,有什么可能去逃避它?这一辈子逃避了,下辈子还在;下辈子逃避了,再下辈子还在。因为因缘业力就是如此的。所以,内外法皆如幻,但应数数研判确认——真正的外在在里面,真正的内在在外面。
我们有时候用所知障、所知、用我执,用俱生我执的佛教名相来谈这个道理。其实不用那么深邃的佛教名相来说这个道理,话也能说明白,你也能懂。其实蛮简单,就是“真正的外在在里面,真正的内在在外面”。把这个话作为一种观念性的定义,把它作为决定性的观念上的认知,是可以的。
七、(公务)先完成任务、再思考意义——公务当前原则只一个:说生姜是树上长的就是树上长的、让鞋子倒穿就倒穿。上等人,办事不想事(心中无事);中等人,办事也想事(心中有事);下等人,不办事想事(只有心事)故!
第七条,谈公务。
我们具备了以上的行为、参学、择法、趣味、取舍、观念,那么面对自己在大众、在集体中,对于公务的处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思维呢?先完成任务,再思考意义。
我们绝大多数人,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很多;是做的很少,想的太多。事实上,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只要人生在世,公务的当前原则,“诚信处众法则”里只有一个:说生姜是树上长的,就是树上长的;让鞋子倒着穿,就倒着穿。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不是“愚民政策”呢?不是。有时候,我们简单办事,反倒聪明,复杂办事,反倒变得不聪明了。
所谓上等人,办事不想事,因为心中无事;中等人,办事也想事,因为心中有事;下等人不办事想事,只有心事!这样一来,那么还有什么事是不跟烦恼相牵扯的呢?
有很多时候,我们怕浪费,怕担责,怕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多余的,怕自己的“英雄形象”在办事情的过程中变成了傀儡,让自己的出彩的形象变成了献丑,所以顾忌重重。顾得太多,事情就做得太少。
所以在公务方面,我们提出一种对治的新观念,就是先完成任务,再思考意义,做了再说。禅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要有犹豫,放下活,做了再说。这是第七条。公务方面,先完成任务,再思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