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5|回复: 5

【观察】妙峰法师:梦 话 ——与索达吉堪布讨论会集《法华经》 2016-07-27 石观音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观察】妙峰法师:梦  话 ——与索达吉堪布讨论会集《法华经2016-07-27 [url=]石观音寺[/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活在这个网络时代而不会网络,那就是网盲。我基本上就属于这类人,有时候同参道友们告诉我说网络上发表了什么什么的事,让我自己去找找看,我基本上都找不到;还是他们发个链接之后我才能勉强找来看看。


前几天有位护法居士问我:最近佛教发生什么大事了吗?我说:不知道啊!他说:好像是索达吉堪布(以下简称堪布)会集《法华经》的事。会集《法华经》!听到这话如同晴天霹雳!在佛教史上闻所未闻的事,真有人干这事?我打听了一下,还确有其事。


由于我没能在网络上找到,于是,热心的同参道友们又通过手机把有关资料陆续的发给我看看!


我看到了同道们对堪布的质问,也看到了堪布的回应,乃至“真实的忏悔”。可是,到目前为止,似乎问题并未就这样结束。作为佛的弟子,知道了这事,无论修学得如何,若不表明对这事的看法,那就愧对佛陀!愧对祖师大德!愧对众生!愧对己灵!也愧对堪布的一番苦心了!


因此,就堪布会集佛经之事,与堪布做一番讨论吧!为了避免发生任何负面影响,有几件事必须先声明清楚:


一、我与堪布的此次对话,我不是代表天台宗,也不是代表汉传佛教,因为我还没这个资格;我想堪布是否也不代表宁玛派,也不代表藏传佛教;就我们两个。这样,无论我们怎么说,都不会引起别人的烦恼,浪费别人的生命,引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二、我们讨论的问题就圈定在你曾经著过的《金刚经》和此次会集开讲的《妙法莲华经》。


三、我们彼此发表的观点要引用经、论和祖师大德及佛教史上认同的高僧言教作为依据;没有依据的观点就是自己的妄见,是不能成立的。


四、如有正确的依据证明了我们的对错,都要坦然承担,不可初一错了还要错到十五。


我想这几点声明作为我们讨论的前提,堪布应该没什么反对意见吧?


其实佛教界还有很多能写会说的,他们都没有任何音讯,不知何故?我想他们大概是平时为教操劳,身心疲累,又缺乏休息,也许精神虚弱,失眠焦虑,可能吃点安眠药休息了也说不定……否则,该说的时候为什么出奇的沉静?如果就这么沉静着,与篡改和会集佛经同样可怕……!



一、关于对堪布《金刚经释》的几点看法


堪布于2000年8月15日完成的《金刚经释》,我还是前几天才知道的,真是对不起堪布!我请道友们从网络上购买了一本,但还没寄到。在同道们发的手机信息里看到了堪布写在前面的几句颂文:


其多汉文注疏本,我皆阅尽未满意;

故此发挥自智慧,撰著金刚经义疏。

蒙受文殊加持力,前人为解之深义,

或许此处已明示,具缘智者当细阅。


对堪布的这几句颂,我提点意见请堪布回应。


我对堪布:“其多汉文注疏本,我皆阅尽未满意;”的说法不能相信,原因是《金刚经》在汉语系佛教流通及其广泛,比起藏语系流传的《入菩萨行论》还要广,历代以来的注解超百种之多,千多年来,没有一个祖师大德和其他任何人说过“我皆阅尽未满意”的话。再说,真正参悟和学修《金刚经》,也不一定要看完所有的注解,我在此略举二例讨论:


(一)、《大正藏》T47.x69.No. 1335.傅大士(497—569)传说:大士躬耕而居之,有人盗菽麦瓜果,大士即与篮笼盛去。日常营作,夜则行道。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袭其体。大士乃曰:我得首楞严定。天嘉二年,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唯释尊数顾共语,为我补处也。其山顶黄云盘旋若盖,因号云黄山。梁武帝请讲《金刚经》,士才升座,以尺挥单击,便下座,帝愕然,志公曰:陛下会么?帝曰:不会。志公曰:大士讲经竟。


请问堪布看过这一部了吗?梁武帝不会,请问堪布会吗?若会,合吃祖师三十棒;若不会,合吃某甲三十棒;若亦会亦不会,合当自打三十棒;若非会非不会,合吃阎王三十棒!


请问堪布傅大士这一讲,你还满意吗?在汉传佛教史上,傅大士是弥勒菩萨化身。


(二)《卍续藏》x78.NO.1554《五家正宗赞》:


德山见性禅师(782-865),师讳宣鉴,嗣龙潭,简州人,姓周氏,初讲《金刚经》,名冠成都,时称周金刚。尝与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针,锋利不动;学与无学,惟我知焉。


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细行,万劫学佛威仪,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破其窟宅,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负《青龙钞》(《金刚经》的一部注释)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点心。


婆指担曰:者是什么文字?


曰:《青龙疏钞》。


曰:讲何经?


曰:《金刚经》。


曰:我有一问,若答得,即与点心,答不得,且别处去。《经》中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


径往龙潭,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潭曰:子亲到龙潭。师无对,遂止息焉。


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


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接得,潭便吹灭,师大悟,便礼拜。


潭曰:子见个什么?


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


至来日,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日向孤峯顶上立吾道去在。


师遂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云: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虗;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礼辞。


请问堪布看过这一桩了吗?还吃得婆子点心否?还如德山否?


请问堪布这一部你满意吗?满意的话,还信天下老和尚舌头否?若不满意,还识德山棒否?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亲近善士章中说:“如朴穷瓦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宗喀巴大师在论中所例举的这些善知识对待佛教《史》、《传》中的贤哲是什么态度?


从堪布“故此发挥自智慧,撰著金刚经义疏。”又说“或许此处已明示,具缘智者当细阅”这几句颂文的意思,很明显的指汉传佛教千余年来没有人把《金刚经》说清楚,只有堪布在千余年后才说清楚。虽然堪布如此用心良苦的告诉我们只有你注释的《金刚经》才是最权威的,发古人所未发,说古人所为说。但听到你这话,我就觉得不但不起欢喜的信心,反而毛孔悚然。我记得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昔无论未说,诗韵吾不善;岂敢言利他,撰此为修心。” (如石法师译本)。看看堪布的颂,再看看寂天菩萨的颂,这两者比较一下,还需要多说什么吗?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亲近善士章中说:“敦巴请问大依怙云:‘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获得殊胜德者,何耶?’依怙答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仅凡庸想,由何能生?’有于依怙发大声曰:‘阿底峡请教授。’如其答云:‘哈哈,我却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谓是信心信信。’信为极要。”


再看看宗喀巴大师在论中例举的诸善知识与阿底峡尊者相互的对话,不知堪布看了有何感想?


咦!堪布说话太过轻率,蔑视我等犹可;蔑视祖师大德及古来先哲万不可也!


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1535-1615)在《竹窗随笔》中说:“且古人胜今人处极多,其不及者什一。今人不如古人处极多,其胜者百一。”


而在堪布的眼里表现出的却是“人相皆空,我相实足”。如此的膨胀自我,又怎么能教化众生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


从堪布“有人终身念此经,未知其义真可惜;有人常为他人说,自未尝义真希有!”的颂来看,堪布对念诵未解义、讲说未尝法味者感到遗憾。那么请问堪布你读诵过吗?你讲说时尝到般若法味了吗?若尝到了,请问般若是什么味?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三卷·第六分付嘱品第十七说: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可受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勿令忘失!”


“时,阿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云何受持如是经典?”


“于是佛告阿难陀言:受持此经有十种法: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施他。四者、谛听。五者、披读。六者、受持。七者、广说。八者、讽诵。九者、思惟。十者、修习。依斯十法受持此经。譬如世间一切草、木、华、果、药等皆依大地;如是一切殊胜善法皆依般若波罗蜜多。如转轮王若住在世七宝常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若住在世三宝不灭。”


大乘十法行,在《大般若经》及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辨中边论》等论中都有论说。佛陀说要从十法行受持般若,请问堪布读诵、广说何者为胜?若堪布广说能尝法味者,又怎知读诵者不能品尝法味呢?


《六祖坛经》机缘第七中记载着一位名叫法达的诵经僧与六祖的对话:“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请问堪布你是在转经呢?还是被经转?


由于我还没看到堪布《金刚经释》的本子,只看到了前面的几句颂文,所以只作上面的一点讨论,以后看到了全文再说,毕竟我没有堪布那么大的智慧,没有看到也能臆断。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关于对堪布会集《妙法莲华经》看法


关于堪布对《妙法莲华经》的会集,汉语系的法师们提出了正确的看法,但堪布始终认为那是“校勘”,不是“会集”。在大家多次讨论之后,堪布最终以“真诚地忏悔”了事。我们先把忏悔不忏悔放下,看看堪布的态度,不用大脑想都知道堪布并未承认自己会集佛经是一种错误。这种错误,不同于一般普通人认为的是非善恶之错,完全是一种见地上的错误,这并非对佛教具有正信、正见之人所能了知。


如果堪布不懂汉字的意思,这是可以原谅的;若懂得汉字的意思,那么这是抵赖不了的事实,因此我把汉字的原意找出来让堪布看看:


一、校点


《汉典》:

一、◎ 校点 jiàodiǎn

[check and punctuate] 校正、修订并加标点符号,校点古籍


二、校勘


《汉典》:

◎ 校勘 jiàokān

[collation] 搜集某书的不同版本,并综合有关资料,互相比较、核对,别其同异,定其正误。


《国语辞典》:

◎ 校勘 xiàokān

集合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加以研究審定文字上的謬誤與同異。


三、会集


《汉典》:

◎会集(會集)

huì jí

集合 齐集 集结 聚集

集结。


◎ 集结 jíjié

(1) [mass;assemble;gather;group;rally]∶将部队调集到一个指定地域

集结兵力。

(2) [pile]∶搜集到一起

集结财富。

(3) [nucleate;concentrate]∶集中

把实业公司紧密地集结在一起。


通过上面《汉典》及《国语辞典》来看,堪布把“校勘”和“会集”这个词义混淆了,难怪堪布始终都觉得委屈,“校勘”了佛经,怎么就会被别人认为是“会集佛经”呢?不过,堪布是真的不懂?还是假装不知?这只有堪布自己知道了。


“校勘”,是“搜集某书的不同版本,并综合有关资料,互相比较、核对,别其同异,定其正误”,这里的“不同版本”,指的是同一个译本的不同版本,而不是指不同的译本,更不是不同的语系别译。所以,“校勘”不是把不同的译本互相补换内容,也不是把不同的语系译本掺杂在一起对看、更不是把同一个版本的品题随意调换。


“会集”一词,词书中有四个同义词,这里应该取“集结”。“集结”又有三义,这里应该取“搜集到一起”为妥。然“搜集到一起”在词书中指的是“集结财富”,在此,例知即是“集结经文”。堪布把不同的译本调换掺杂,把原本的品次调换,又说以藏语系为主,那么,这不是“集结经文”,又是什么呢?“集结经文”,也就是“会集经文”,这么明白的事,为什么堪布就不明白呢?世俗的人把不同地方的财富集结归为己有,堪布“会集”了经文不归功自己,却供养给了鸠摩罗什法师,多好的布施心呀!不过,除了堪布自己,其他人都把这种行为叫做嫁祸于人,后人发现了叫做伪造。


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堪布会集经文,我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们看道宣律师《妙法莲华经弘传序》中说: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序历,故所非述……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将非机教相扣,并智胜之遗尘;闻而深敬,俱威王之余绩。辄于经首,序而综之。庶得早净六根,仰慈尊之嘉会;速成四德,趣乐土之玄猷。弘赞莫穷,永贻诸后。云尔。”


从道宣律师的《序》中至少告诉我们两点:一、“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三个译本中,古人选择了鸠摩罗什法师所译,不是古人没看到秦译之外的译本,要等到千余年之后让堪布来偷梁换柱。二、 “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六百余载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四千余轴中选择这部鸠摩罗什法师所译的《妙法莲华经》岂是小小因缘哉!“将非机教相扣”,何能如是?我等应如道宣律师所说“弘赞莫穷,永贻诸后。”哪能如堪布这么随意篡改会集!


我不懂藏文,不能直接读藏文经典,所以也就没有因缘直接读藏文本的《妙法莲华经》,但是,我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亲近善士章中读到了一小段由法尊法师翻译出的经文,我想与汉文本的对照在一起,让大家看看。如说:


《妙法白莲经》云:“智者常应无嫉姤,说具众义和美言,复应远离诸懈怠,不应起发厌患想,智者应离一切慼,应于徒众修慈力,昼夜善修最胜法,智以俱胝阿庾喻。令众爱乐生欢喜,于彼终无少希欲,亦不思欲诸饮食,啖嚼衣服及卧具。法衣病缘医药等,于诸徒众悉无求,余则智者恒愿自,及诸有情当成佛。为利世故而说法,思彼即我安乐具。”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


若欲说是经, 当舍嫉恚慢、

謟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

不轻蔑于人, 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

是佛子说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 愍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 生无上父想,

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

第三法如是, 智者应守护,

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我不想说太多,惹人心烦,大家比较一下这一小段的汉、藏二译看看,藏文本是不是如堪布所说的那样比汉文本译的殊胜善巧呢?


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妙法莲华经》,在汉语系佛教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堪布这种轻率的行为,是在颠覆汉传佛教历史。所以,我们才如救头燃般地护持。堪布可能无法理解我对你会集此经的感受。我举个譬喻让你感受一下——若有人日用千刀刺我的身,历经千年日日如是,我所受苦之痛,比起堪布篡改会集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妙法莲华经》造成的痛,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万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何以故?刀刺伤身命,错会佛经伤慧命故。


这次,首先有学修天台宗的法师们对堪布提出讨论,这是正常的,因为此经是天台宗的不共所依。堪布曾说“《妙法莲华经》又不是天台宗的”,话虽如此,但若离开了天台三大部,能圆满通达《妙法莲华经》,我不信也。智者大师九旬谈妙,判摄释迦牟尼如来一代时教罄无不尽,其中奥妙,非我等牛羊眼所识。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大师(538—597),《大正藏》T47.《智者大师别传》说智者大师初见慧思禅师时,慧思禅师对智者大师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天台九祖传》说智者大师“又诣光州大苏山南岳禅师,受业心观,乃于此山,行法华三昧,始住三夕,诵至药王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思为印可。”


慧思禅师与智者大师曾亲临佛陀灵山一会,亲闻佛陀说此妙法,智者大师在定中亦证见,并得到慧思禅师的印可。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十八说“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悟得法华三昧,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山僧常爱老杲和尚每提唱及此,未尝不欢喜踊跃,以手摇曳曰:‘真个有恁么事,不是表法,尔辈冬瓜瓠子,那里得知。’盖他根本下明,但拙于语言三昧,发其要妙尔。此所谓唯证乃知难可测。”


诚如古人所说:“我辈冬瓜脑袋”,哪能了知此等胜事,只有抱着一颗虔敬之心学习祖师!学习佛陀!


请问堪布曾亲临灵山一会否?能如智者大师在法座诵经中入定证得法华三昧否?


据《六祖坛经》机缘第七载:有个名叫法达的法师诵了三千部《法华经》还未开悟。遇到了六祖一闻便知,给法达法师开示之后,法达法师开悟了,还坚持诵经不断。文长不录,需者自寻。


请问堪布还如法达法师诵《法华经》否?还如六祖一闻便知经义否?


请问堪布如法达法师被《法华》转呢?还是如六祖转《法华》呢?


无论是被转,还是转彼,都不得会集经文。


有人说:“会集”须“结集”。如实地说,佛陀灭度后,除了文殊菩萨及五百结集之后,不可能再有合理的结集了。读过佛教典籍的人都懂的在五百结集时,四百九十九个大阿罗汉齐集一处准备结集经典,但是就差一个阿难尊者。那时,阿难尊者不是不在场,而是他还差一点烦恼没断,没资格参加佛经的结集。但是,阿难尊者是佛陀教法中持经者,少了他,再有一千个、一万个阿罗汉也不能结集佛陀遗教啊!请问:佛经还能结集吗?像堪布这样一个人坐在房间理,不向心道业,却想着会集佛经,这难道不让正信、正见的佛弟子心痛胜刀割吗?


阿姜·查禅师在《森林中的法语》一书中说:“我们已经做够了世间的荒唐事,现在,该是停止的时候了,不是吗?”


《净土圣贤录》卷三记载净土宗第六祖 杭州慧日永明寺延寿智觉禅师(公元904~975)“诵《法华经》积一万三千部。”(永明延寿禅师在汉传佛教中确定为阿弥陀佛的化身)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六:“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净土宗第六祖),余杭人也,姓王氏,总角之岁归心佛乘,既冠不茹荤,日唯一食,持《法华经》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诵之,感群羊跪听。”


请问堪布诵过多少遍《法华经》?能感牛羊跪听否?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载三论宗祖师吉藏大师(549~623):“写二千部《法华》……,讲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一百余遍。《法华》三百余遍。《大品》、《智论》、《华严》、《维摩》等各数十遍。”


请问堪布书写过几遍《法华经》?讲说过几遍?


咦!看看古人行径,智者大师灵山亲闻,并入三昧实证。六祖大师一闻便知。永明延寿禅师诵一万三千部。吉藏大师书写二千部,讲说三百余遍。有哪一位提出过要会集《法华经》了?堪布初涉经文,不是怀疑经文传承,就是怀疑翻译不当。又改又会,真不知意欲何谓?


错了,还要求大家冷静。这好比有人丢了一颗原子弹在人群中,还告诉人家安心呆着。在这种情况下能安心呆着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死人。


净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师(1599~1655)在《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序中说:“此《大乘起信论》,藏有二本:一是梁真谛法师译,一是唐实叉难陀法师译。二译对阅,唐本更为文显义顺,但旧既流通梁本,私心弗敢自专,敬以阄决于佛,拈得宜解唐本;遂殚一隙微明,剖尽两宗迷执,名之为裂网疏云。”


以蕅益大师为例,请堪布看看汉语系佛教祖师在注解经论时是什么态度?


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1861~1940)对会集佛经的看法是:“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於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然此经此论,若真修上士观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以徒效其改经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专精之行耳。观机设教,对证发药。教不契机,与药不对证等耳。敢以一二可取,而遂普令流通,以贻下士之罪愆乎。”——《增广印光大师文钞·卷一·书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会集佛经,错误在于出自私心编造。在近二千年汉语系佛教的历史中还没有出现过出家法师篡改会集佛经的行为,请问堪布你会集《法华经》是不是像丢原子弹一样呢?


以上是初步例举汉语系佛教关于反对会集佛经的讨论,请堪布能否将藏语系历史上关于私自改动佛经的依据和有关问题也给我们介绍一下,让我们互相交流学习如何?如果你的传承中有够量的祖师大德有支持篡改和会集佛经的言教,那我们还是可以原谅你的。


对这个时代,早在上世纪初太虚大师就有很大的感慨!如《太虚大师年谱》中说:“比年天下汹汹,人失其性,莫非值利誉则贪痴即纵,处人己则瞋慢相陵。播流四毒,构成众凶。乃知非先自降伏烦恼,则凡百皆为资福之具耳。宏法!宏法!多少人将假此名以行其恶!语之曷胜痛心。”


我诚恳地向堪布说:我们非常欢喜你能将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的教法翻译或讲解传播到汉语系来。你也可以来到汉地的寺院常住宏法,只要你愿意,我可以把我管理的道场供养给你作为弘法的基地,但是我不愿意看到你发愿弘扬汉语系佛教,却坐在藏地闭门造车。


我更诚恳地呼吁堪布,展现出一个佛弟子弘法、护法应有的真诚,通告你的弟子将会集后已经形成书本的《妙法莲华经》回收如法销毁。


我也真诚地呼吁想护持佛陀正法、护持《妙法莲华经》的所有佛弟子,如果堪布不与我们同道,我们多费点心,只要发现堪布的会集本就立刻收购如法销毁,处于现在这个时代,很多替别人买单的都是无辜者……


说了这么多,都是梦话;你懂得!不懂别发梦!


2016年7月26日

妙峰 于广东惠州永福寺



妙峰法师:广东惠州永福寺住持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7-28 17: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法师!顶礼妙法莲华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5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