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1|回复: 4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如何学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

发布:地水火风 [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11/11/29 10:08:00   收藏   微信分享   护持学佛


6
   

诸位同修大家好:

学佛就是学作佛,学习佛的存心,心与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南无阿弥陀佛”,每个人都会念,可是结果却不同,有人能往生,有人不能往生。说实话,往生的人少,不能往生的人多。即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也不相同,有人生实报土,有人生同居土,这些原因何在?就是没有把佛的根找到。佛的根是什么?《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中,世尊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上辈、中辈、下辈乃至一心三辈,都不离此八字。若只有一心专念,不发菩提心,即使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菩提心发了,有人发得圆满,有人发得不圆满,因此往生品位也有所差异。善导大师讲:“往生品位总在遇缘不同。”你遇到的缘殊胜,透彻了解这些理事因果,这一生中可以实报土上品上生;若理解的不透彻,发了一点菩提心,能与菩提心相应,也能往生凡圣同居土。这就是造成往生品位不同之原因。

何谓“圆满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也讲:“直心、深心、大悲心”。所以,菩提心是真实、究竟、圆满、觉悟之心;换言之,菩提心是觉而不迷。为了方便同修体会,我将菩提心写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将这十个字掌握住,变成自己的心,运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中,就是真心,就是菩提心。

何谓“真诚心”?古人讲:“一念不生是谓诚”,真诚心里没有念头,即经上讲的“真心离念”。换言之,有念头是妄心,不是真心。由此可知,我们一念不生时是真心。真心为什么会变成妄心?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用的是妄心,妄心是轮回心,用轮回心不论修什么法,还是出不了轮回。如何将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转的方法,就是决定不用妄想、分别、执著。只要不用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诚心;掺杂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变成妄心。我们用真诚心念佛,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才与佛相应。不是以这种心念佛,就不能与佛相应,只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结个善缘,这一生很难成就。要想一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必须以真诚心、清净心,处世待人接物。

何谓“清净心”?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不污染;污染就是心生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跟外面人物接触,不起七情五欲,那我不就变成木头了?”我们要知道,佛外面的表演也跟世间人一样,看到可爱的喜欢,看到不可爱的也有讨厌,但那是演戏,不是真的,心里决定不染,这叫“离一切相”。所以,“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坏世间法就是表演的时候很生动、很活泼,而且是真心表演。世间人讲的爱、恨是假的,虚情假意,为什么?他的心是假的。佛菩萨虽然表演,但他是真心表演,真心跟镜子一样,所以用心像镜子。我们笑,镜子里的人也笑;我们哭,他也哭。我们笑哭有心,他笑哭没有心,表演得非常逼真,他确实没有情、没有执著,他是高度圆满的智慧。学佛要从这里学起。

以世间人来说,谁有真感情?佛菩萨有真感情,真感情称作“慈悲”。世间人虚情假意,决定不可靠。他说他爱你,你听了别当真;当真,你会生烦恼。他说他恨你,也是假的。所以,世间人用的是虚情假意,绝不真实。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真实,真的决定是清净,决定是智慧,里面没有情识。佛慈悲一切、神爱世人,那个爱都是智慧,不是感情,所以他的爱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

众生感受诸佛菩萨的慈悲,能感受多少,看你的用心。你有几分真诚心,就有几分感受;一分诚敬,感受一分;十分诚敬,感受十分。所以,修行首先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清净心。而清净心是决定没有感情的污染,感情的污染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比七情五欲还要严重。

何谓“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决定不傲慢,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如来。我曾经讲过,我念佛与你们不一样,我心目中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我对一切众生的尊敬、赞叹、供养,跟对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差别。这不是把众生当作阿弥陀佛,众生本来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觉,哪一个众生不是无量觉?哪一尊菩萨不是无量觉?《华严经·出现品》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只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才不能证得。我们透过《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学习,才认识、体会到了。体会到了就要落实,“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要真正做到。学佛就是要学习存心,一定要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个心。菩提心是讲三心,我们现在讲五心,五心就是三心。真诚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决不能分别。

菩提心一发,所有罪障都消除,所有冤亲债主都得福。为什么?发菩提心就成无上道,菩提心不发,你是凡夫;菩提心一发,就入圆初住的位次;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在别教就是初地的位次。我们用这个心念佛,决定往生。

如果再将菩提心落实到生活上,每天二十四小时,念念不失菩提心,念念不离菩提心,你这一生念佛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菩提心如何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贯注在我们整个生命过程中?“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五个科目,作为净宗同学修行的纲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就是菩提心的圆满落实,也就是《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所说的“一念、十念决定往生”,因为你与佛的心、佛的念、佛的行为完全相应。因此,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不是口头上说说就管用,一定要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做到。

一、三福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世尊教导我们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对父母、师长有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法总结来说,就是这两句话。佛法的修学从孝亲尊师开始,大圆满也在此。所以,什么人能将孝亲尊师做到百分之百圆满?诸佛如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孝敬还欠缺一分。因此,佛法就是孝道、师道,孝道和师道是虚空法界的大圆满,决定不能疏忽。

“慈心不杀”,不杀害一切众生,亦不恼害一切众生。若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在任何场合要令人生欢喜心,别人看到我不高兴,我就回避,要与人结善缘,决定不结恶缘。

真正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处世待人接物,一切众生对你无不尊敬、欢迎、爱护。我们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谅解,一定要回头反省,反省就是开始觉悟,发现自己过失要立刻痛改。改正自己的过失,就是真修行。所以,修行不仅是念佛、磕头而已,最重要的是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个人行持最基本的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的三善业。偷盗就是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而非法占有。以佛法讲,贿赂也是属于偷盗。你有权有势,人家不是甘心情愿,而是逼不得已给你的,你收受也属于偷盗。偷盗的范围很广大,所以古人解释为“不与取”,意思很深广。

口的过失最多、最容易犯,所以佛说了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很难听)、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凡是文化艺术作品、戏剧影视,会引导人犯身口意三恶业者,称为绮语)。”用真诚、清净、慈悲心,修十善业道,就是菩萨行。凡圣之差,就在用心之不同,一个用真心,一个用虚妄心。

意三善是“不贪、不瞋、不痴”,这是讲存心。对世、出世间法都不贪,一有贪瞋痴,心就被污染了,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没有了。这五句十个字,每一个字圆圆满满含摄其它四句八个字,一有一切有,一条没有就统统没有。《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一定要认真修“十善业”,以十善业约束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它相应,这就是圆满的佛法。

我们看到佛的画像上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有三个字“唵、阿、吽”(有用梵文写的,也有用汉字写的)。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身口意三业至善。换言之,十善修到圆满,就是这三个字。“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三业清净。《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讲:“三业清净”,并且特别把口业放在前面,“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桩事做得圆满,就成佛了。因此,初学佛从十善业下手,成佛也从十善业圆满,怎么能疏忽?我们起心动念,要时时以十善为标准,观照自心,这就是从根本修。

菩提心是心之根本;“孝亲尊师、慈悲十善”是行之根本,是落实在事相上之根本,若将此根本舍弃,修学任何法门都不踏实。这就是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要从根本修,只要念念不离根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要是忘失根本,念佛一生也不能成就。

(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从这个根本再往上修,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从凡夫提升到二乘,超越六道,进入四圣法界。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再往上提升,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理事统统圆满。净宗祖师大德常教人“三心圆发”,这里的发菩提心就是三心圆发,圆发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统统做到了。

“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是净土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要坚定信心,决定要信净土,决定不怀疑,这就是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我们选择的大乘经典是《无量寿经》,每天都要读诵,并且要深解义趣。如何才能深解?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在经上的教诲,认真努力去做,做到了要保持不失;没有做到的,一定要发心做到。然后你对经的意思愈理解愈深,愈理解愈圆满,天天生智慧。从前六祖惠能大师见五祖忍和尚时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何以常生智慧?依教奉行。我们今天何以不生智慧,常生烦恼?我们没有依教奉行,当然生烦恼。所以,此地“读诵大乘”,并不是叫你所有大乘经都去念,没有这个必要。“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以《无量寿经》为主,如果你们要听《华严经》也可以,就以《华严经》为辅助。《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详细注解,《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这两部经确实是一部经。所以,我们受持以《无量寿经》最好,抓住纲领;理解上,《华严经》讲得详细。我们现在在新加坡开“华严班”,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深入经藏,能讲好《无量寿经》、《观经》、《弥陀经》。

“劝进行者”,就是为人演说,表演给人看,决不是口说。由此可知,世尊很慈悲,真的把菩提心、把念佛教给我们,而我们自己粗心大意忽略了。

二、六和

“六和”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敬”是佛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决定不能违背;违背六和敬,就是破和合僧,要堕阿鼻地狱。

六和敬里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证果,见和同解如何落实?放弃自己的成见,也就是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一切遵循佛陀的教诲,就见和同解。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宫廷里读诵《无量寿经》,以《无量寿经》来达到见和同解,建立朝野共识,所以那时国家强盛。皇帝不用自己的意思,用佛的意思,大家没有话说,个个都欢喜。到了慈禧太后废除宫廷读经制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意见就不统一,国运就衰退了。因此,我们相信佛的话,依照佛的教训去做,所有不同意见都能化解。这一条属于思想问题,其余五条属于事相。

落实在实际事相上,要“戒和同修”。“戒”是广义的,指佛陀的教诲、教诫。我们要养成守法、守规矩的习惯,大家生活在一起有常住公约,应当要遵守。古今生活习俗不一样,一定要因时因地,使我们的生活方便。佛家的戒律,在中国唐朝百丈大师立清规时,将印度戒律中国化,对释迦牟尼佛的戒法,做了一次适合于中国人修学环境的修订。佛无有定法可说,要记住这个原则。所以,每个地区定的规矩,只要符合佛法的精神,在事相上可以变更,原理原则不变。佛法是开放的,特别是大乘佛法,能够适应时代。佛法一定要落实在本土化、现代化,才能普度众生,才能利益众生,如果守住一成不变,只能利益古人,不能利益现代人。

其余的“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好懂。六和敬是我们处众必须要遵守的原则,若离开这六条,纵然是很多出家人住在一起,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团体,不可以称为僧团,僧团是决定修六和敬的。如果你的家庭四个人,每个人都依照佛的教诲修六和敬,这个家庭就是道场,就是僧团。凡是僧团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一定要把这六条做到,如果做不到,你家里供一百尊、一千尊韦驮菩萨,也没有一尊韦驮菩萨真的保佑你。护法善神是依法不依人,不是讲人情的。你心正、行正,虽然没有供护法神,护法神也不离开你,决不是说供他就有保佑,不供就没有。供养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行为,而不是每天用香花水果去供养,那是贿赂、巴结,护法神不会接受。我们要用真心、用菩萨行去供养。

三、三学

三学即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戒学是如理如法,定学是清净平等,慧学是真诚慈悲。

四、六度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是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决定不可违背。

“布施”是放下,般若是看破。放下什么?布施是放下悭贪,持戒是放下恶业。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贪心,没有悭吝心,自己有的,肯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比如说:我有财物,用财物帮助别人;我有能力,用能力帮助别人;我有智慧,用智慧帮助别人。也就是今天讲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称作“布施”。

“持戒”是断绝一切恶业,持戒就圆满了。

“忍辱”是对治瞋恨、嫉妒,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瞋恚、嫉妒,这称作“忍辱波罗蜜”。

“精进”是对治懈怠。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自己修学(就是自己过日子),服务大众,帮助别人,决定不懈怠、不懒散,这就是精进的意思。

“禅定”是对治散乱。世人所谓精神集中、意志集中,就是禅定的意思。禅定不是天天面壁打坐,而是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心有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这叫禅定。《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禅,不会受外境诱惑、干扰;如如不动是定,定是心有主宰,不为所动。内不动心,外不受干扰,这叫禅定。《楞伽经》云:“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是禅定,也就是说行住坐卧都能外不著相、内不动心。

“般若”是智慧,看破世界。《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尊在《大般若经》上讲了几千次“不可得”,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不可得”,得失的念头就没有了。于是在现实境界当中,你得到了,决定不会生欢喜心;你失掉了,也绝对不会懊恼。为什么?不可得。说到极处,生死不可得,所以对于死不恐怖了,这是真实智慧。对于宇宙人生性相、理事、业因果报,样样清楚、明了,觉而不迷,这是般若。

全世界通用的佛教教旗——五色旗,总共六条,前五条是单色的,一条一个颜色,代表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后面一条是杂色的,五种颜色都有,代表般若。这个意思就是说,布施里面有般若,才称作“布施度”;布施里面没有般若,那是修福。前面五度里面没有般若,都是世间有漏的福报。譬如你修禅定成功了,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但不能出六道轮回;如果禅定里面有般若,就超越六道。

般若究竟是什么?世尊在《金刚经》上说了一句名言:“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是般若,“修一切善”,一切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是佛教给我们的,非常具体,这就是菩提心的落实。

五、普贤十愿

菩提心究竟圆满的落实是“普贤十愿”。大经云:“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净宗法门的殊胜,在于落实普贤行,《无量寿经》云:“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行无量无边,整部《华严经》所说皆是普贤行。佛菩萨慈悲,把无量无边普贤菩萨的行持,归纳为十个纲领,就是普贤十愿。

(一)礼敬诸佛

诸佛是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礼敬是平等的礼敬,真诚的礼敬。以真诚、清净、平等心,尊敬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是诸佛。佛在经上说得很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当作佛,这是佛对我们说的。佛在《华严经》、《圆觉经》上讲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我们很难体会。说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我们能体会,他现在是凡夫,慢慢修行将来会成佛。说现在就是佛,很难体会,但是佛所讲的是事实。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怎么能不恭敬?怎么能不尊重?但我们没有做到,不但没做到,甚至连父母、老师、同学都瞧不起,以这种心态念佛,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个个修普贤行,你与普贤行无丝毫相应,当然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土上上品,全是普贤菩萨。我们的行为与普贤行不相应,怎么能进入普贤法界?所以,祖师把“普贤十愿”列入早晚课,就是要天天提醒,时时刻刻不能忘记,起心动念要与十愿相应。

(二)称赞如来

如何落实“称赞如来”?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就落实了。普贤菩萨只有赞叹,没有毁谤,见一切善事称扬;见不善事,心中不落痕迹。而我们是见到人家的好事,忘得干干净净;人家的恶事却记得很清楚,永远不忘,完全与普贤十愿颠倒,怎么能往生?因此,你只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愿相应,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无一不欢迎你。

(三)广修供养

“广”是平等、普遍的意思。不分国土(诸佛如来无量无边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信仰,清净、平等的供养。我们去参加天主教的礼拜祷告,也是修供养,以真诚心、恭敬心、爱心供养。所以,“广修供养”是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执著,尽虚空、遍法界平等的供养。

(四)忏悔业障

如何忏悔?把其它九愿都做到,就是忏悔;若有一条没有做到,忏悔就不彻底、不究竟。忏悔不是做错事在佛菩萨面前祷告,求佛菩萨赦免我的罪过,那是迷信。对诸佛菩萨来说,你求不求他赦免罪过,与他毫不相干,为什么?你造的所有罪过,佛菩萨心里痕迹都不落。佛菩萨只记一切众生的善,决不会记一切众生的恶。你造的恶业,你自己会感受恶报。忏悔是改过,后不再造,即儒家讲的“不贰过”。知道错了,以后不再造重复的过错,名为真忏悔,诸佛欢喜,天龙善神尊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善,就是改过。知道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能将之改过,这是真正忏悔业障。

“礼敬诸佛”是改不敬一切人事物的过;“称赞如来”是改对一切人瞋恨嫉妒的过、专看别人错误的过、专门宣扬别人过失的过;“广修供养”是改悭贪的过,改心量狭小的过。因此,十愿条条都是忏悔法。

(五)随喜功德

“随喜功德”是特别加强改嫉妒、障碍的过失,人家有好事不能嫉妒、障碍,要随喜。随喜就是帮助他、成就他的好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做对社会、众生有好处的事,纵然他是我们的敌人、冤家,也要去帮助。我正面去帮助他,冤家对头不接受,还说我不怀好意,譬如我们帮助他钱财,可以请别人转交给他,不要用自己的名字。将来他知道了,冤结就化解了。所以,要修随喜,不可以有障碍。

(六)请转法 轮

“教学”,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善事,我们疏忽了。现在社会动乱,人心没有归依,原因何在?《无量寿经》云:“先人无知,不识道德”,因为没有人教,才变成这样。所以,我们有责任请转法 轮,请善知识来讲经说法,教化一方,也就是提倡佛陀教育。

(七)请佛住世

如果这位善知识的教导、德行,受到此地大众的尊敬、仰慕,愿意跟他学习,就请他常住在此地,这就是“请佛住世”,这个地方的人也就得利益了。大家在《金刚经》上念到“祇树给孤独园”,就是给孤独长者请佛住世,礼请释迦牟尼佛连带他所有的学生,常住在舍卫国,弘法教学,利益众生。如果没有人请,佛就不会来了。所以,要懂得请法师讲经,请有德的高僧或者大德居士,常住在此地教学。普贤十愿这两条太重要了!

普贤十愿,“愿”只有这七条,后面三条是回向。第八、“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第九、“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第十、“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就是回向自性。所谓“回向”,即拓开心量,也就是大乘法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八)常随佛学

常随佛学,哪个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一切众生的善,我们要学;一切众生的恶,我们要反省、改正。所以,善恶都是善知识、老师,都是菩萨学处。

(九)恒顺众生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要现代化、本土化。两千年前,佛教刚传入中国,印度高僧大德就能随顺中国人,将道场建成中国宫殿式的,而不是印度式的。如果把印度式的建筑搬到中国来,中国人不会接受。佛教到中国能够生根,能够弘扬,而基督教(唐朝时称作景教)也是那个时候传来中国的,为什么不能像佛教这么兴旺?就是它建的教堂是外国式的,我们一看就不喜欢接近,这是不懂得恒顺众生。再看佛的造像,在中国,一定是中国人的容貌;在日本,日本人的容貌;在西 藏,西 藏人的面孔;在泰国,泰国人的面孔,这叫恒顺众生。

很多中国法师到美国建道场,建成宫殿式的,结果只有几个老华侨进去,外国人一个都不进去,因为外国人一看到,“你们是外国文化”,他有抵触情绪,这样就不能度众生。因此,我极力提倡,希望这些法师在美国建道场,要建成白宫的样式。为什么?中国的道场建宫殿样式,因为宫殿是从前皇帝住的;而美国总统住在白宫,所以到美国就要建白宫的样式。而且佛像面孔一定是美国人,美国人一看很亲切,他就来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众生喜欢什么法,就跟他说什么法,这是恒顺众生。我们的过失就是分别、执著,这是破我们分别、执著的过失。

(十)普皆回向

这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拓开心量,改我们小心量的过失。

这是“发菩提心,一心念佛”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上,统统是念佛,不是口念;与普贤十愿完全相应,你的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应酬是念佛,无一不是念佛。现在人学佛,真的是愈学心量愈窄小,愈学愈执著,完全违背了佛陀教诲,还自以为是佛教徒,自以为很如法,自以为天天在修积无量无边功德,真正原因是不读经之过,不研教之过,不能深解义趣之过。

以上是净宗同学修学的五个课程。佛讲的方法太多了,我们只要抓住这个纲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之相应,就是真正念佛,把念佛落实了,而不是口念。你是心念、身念、行为念,这是佛心佛行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真念佛。如此念佛,生活是功德,工作是功德,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功德,只要与这五个科目相应都是功德,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净土,决定得生,真的是古大德讲的“万修万人去”。末后,“归心净土”,世尊教化能事就圆满了。

最后,我特别节录出《净土指归》所讲的十种信心。

一、佛所说法,金口诚言,真实不虚。

我们决定相信佛的话,佛用的是真心,我们用的是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自己的意见不可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不可相信,一定要相信佛陀的教诲。

二、凡夫识神不灭,六趣循环不已。

识神就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忘掉,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

三、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轮回。

“道果”即阿罗汉果。你不能证阿罗汉果,就决定不免轮回。阿罗汉果是见思烦恼断尽了,也就是分别、执著断尽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起分别、执著的念头,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还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就决定脱不了轮回。

四、未出轮回,虽生天上,不免堕落。

这是讲修行不错,有成就,不求往生极乐世界,你所修积的功德,果报在天上。你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在欲界天;你修禅定,功夫成就了,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天的寿命虽然长,毕竟还有到的时候,寿命到了还要堕落,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后,还是要堕落,所以不是究竟的。

五、极乐世界,众生生者,永无退转。

这种功德利益,我们要清楚明了。真清楚了,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惠能大师说得好,“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人家有没有过失,我们不知道,如果相信自己意思就铸成大错。为什么?说不定做错事的人,是佛菩萨化身示现的,我们怎么会知道?五浊恶世龙蛇混杂,造罪的人多,佛菩萨在其中示现的也多。佛菩萨先示现造业,然后示现被法律判刑、枪毙,这是教诫众生,你们要是做错事情,就是这种下场。他是示现来教化众生,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我们如何会晓得?所以,佛一再劝勉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众生发愿,愿生净土,决定往生。

关键在发愿,发愿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愿生净土。菩提心的落实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否则你的菩提心是嘴皮上的菩提心,不能落实。这五个科目做到了,菩提心才能落实,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往生。

七、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这是经上常说的,可是我们每天念十万声佛号都灭不了罪。什么样的人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发菩提心的人,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相应的人。这是指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人,而不是平常人。所以,佛经的意思不能错解,错解了不但不得受用,反受其害,以为自己修得不错,到临命终时不能往生,还要怪佛菩萨,怪经上讲的不灵。其实是自己没有依照方法修行,错解佛的意思。

八、念佛之人,弥陀神通光明摄取不舍。

真正念佛人,佛菩萨常常在他旁边,照顾他、保佑他。

九、念佛之人,十方诸佛同以神力护念。

“念佛”不是口念,念是“今心”。你现前的心与佛心、佛行相应,就是念佛人。如果是口念,心行不相应,就是古大德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心行相应才是“念”。你的心是佛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的行是佛行,“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如此念佛,方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

十、净土寿命无量,一生当得无上菩提。

不管你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或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都是无量寿,决定一生圆满菩提。

对这十种信心,决定没有疑惑,你是真正念佛人,虽然你现在还没有到极乐世界,你在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你现在就是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凡人,所以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