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心限则福,旷则功多。○「福」下疏有「少意」二字。「功」下亦有「德」字。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解通人旷,德必无崖,狂乱不信,不足以明道。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
万行渊深,义能难测。○「难」疏作「谁」。
【「果报亦不可思议。」】
菩提妙果,岂有心之所议。第二章讫。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此第三章,明菩萨空也。夫解不顿生,教亦有渐,何者?始开众生空、法空,明境空也;次辩般若,即慧空也。此下云:实无有法,发菩提者,即行人空也。又更料辩二行始终之义,始习众生空为降伏,终得法空为住。然此二空,十地未穷,唯佛乃尽。是为十地通有始终降住之义。故众生空,以自有降住,法空亦尔。是为初地之住,则是二地之降;降亦住也,住亦降也。重问之旨,义兼于此。何以知之?举二行为两问,混一空而并答,一空始终,降住备矣,事以逍遥而非重出,虽幽关难启,善拂易开,岂敢独悟,实希共晓。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何故无灭者?以失明,得理可知矣。见我则非,忘我为是,既无我人,岂得有灭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有我相则非菩萨者何?我法则我能发心,无发心者,故知无我,计我为惑,故非菩萨也。无发心者,即行人空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即引自昔得记之解,以证今记。○「今记」作「前说」。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圣心难测,义推可图,得记由于无相,无相之中,则无所得也。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若见有法,则乖菩提,何容得记?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无法则会理,会理则向极,故得记也。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何以故无法便得记耶?诸法性空,理无乖异,谓之为如;会如解极,故名如来。有相则违,无相则顺,顺必之极,故宜得记之也。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说有如来得菩提者,此俗间人语,非理中言也。
【「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人也,菩提道也,既无人法,谁得菩提乎?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向来辩有得为非,无得为是。寄是以明非,非谓有是。寻言著是,故复遣之。是非既尽,则会菩提。菩提之中,不见是非。非实则无是,非虚无非也。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凡夫以违一切法理为邪,圣人以顺一切法理为正。正则觉悟,故皆佛法者矣。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一切法以何为理,而言皆佛法耶?诸法缘假,自性皆无,会而解者,名得一切法理,为悟佛法矣。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直举人身,类上诸法,缘假故长大,无性则非身。又况下菩萨观众生,如身假名,则可度;无自性,故无灭者;若见实众生,而欲化者,则非菩萨者矣。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合譬也,元无众生,而横见众生,犹无身而见身耳!见则乖道,非菩萨者也。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
菩萨自无,何有众生?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收结上义也。以无菩萨,亦无众生,一切法都无我人也。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虚矜进道,严土济物,济物之行,方便慧也,解空无相,谓之为慧,缘假不著,谓之方便,若言我能庄严国土,众生可化,见惑违道,何名菩萨之耳!○「矜」疏作「襟」。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无存于化而土自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解通非伪,真菩萨也。○「解通」疏作「通达」。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相尽照极,五眼净矣。道成由乎行立,净国本于化物。国净则化周,五眼必净,道极化周,本愿备矣。如来一念照达三世,何用五眼之异乎,于化境别为立耳。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五眼照极,理无不周;略举色心,于境尽矣。心从缘起,识了多端,故若干种也。○「于」疏作「收」。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