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2|回复: 1

[佛教知识] 《僧友天地》学佛的基本德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佛陀告知龙王,对于修习菩萨道的人来说,有一个法门可以断除所有恶道之苦。“诸恶道”指三恶道。佛教认为,有情的生存处境主要有六道,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其中,天、人、阿修罗属于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属于三恶道。所以将之称为三恶道,是因为彼处环境极为险恶,众生在那里遭受无量诸苦,千生千死,万生万死。

  “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恶道之苦令人恐惧,我们又该修习什么法门,才能远离恶道,断除诸苦呢?那就是忆念、思维、观察善法,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时时忆念不忘。在学佛过程中,对念头的把握非常重要,这也是修行的关键所在。世间的差别,人生的差别,乃至众生的流转生死,根源都在于此,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心想异故”。由于心念的差别,引发行为的差别,进而导致有情生存处境的差别。所以说,一切善恶业报、凡圣之别,无不在于心念差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众生的心念千差万别,但所关注的,无非是色声香味触法,无非是衣食住行,无非是名利钱财,无非是人我是非。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就会发现,一切活动都未超出这些方面。学佛修行,就是要训练并改造自己的念头。佛与众生的差别,也正在于此。《六祖坛经》说:“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佛。”从圆满悲智二德的人天导师,到形形色色的六道众生,看似有天壤之别,但究其根源,只在迷与悟的一念之间。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在的恶念。如果我们能将所有恶念转化为善念,将所有杀心转化为悲心,当下的心,就与佛菩萨无异。所以说,佛和众生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关键就是对念头的把握。

  称念佛号的意义,也在于此。持名念佛,念念不离,目的也是为了训练散乱的念头,同时,通过观想将弥陀功德念念融入心行,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而不是一天到晚喊阿弥陀佛来救我,喊阿弥陀佛来帮我。通过这句佛号,将念头专注于此,从而训练心念。若能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贪、嗔、痴三毒就没机会来造成困扰了。一旦烦恼根除,妄心息灭,智慧也能朗然显现。所以说,念佛也是树立正念的有效途径。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六念法门的修行非常重要。所谓六念,分别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一是念佛,忆念佛陀的无量功德,并以佛陀为榜样,见贤思齐,努力使自身行为向诸佛菩萨靠拢。二是念法,时时忆念无常、因果、缘起之理,从而以佛法正见观照世间,指导人生。三是念僧,忆念贤圣僧的清净德行,从而激发希求解脱之心。四是念戒,经常以戒律对照自身行为,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如法,是否符合戒律规范。五是念施,保持对众生的慈悲心、布施心,将众生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将众生的需要视为自己的需要。六是念天,明了天人的福德来自何方,也像他们那样持戒培福、止恶行善。

  修习六念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将念头安住于正见。只有这样,学佛才能相应。反之,若是念头被无明烦恼缠绕,被贪、嗔、痴三毒支配,就会在起心动念间造下诸多恶业。所以佛陀告诫我们,应“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使心时刻与善法相应。

  “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因为我们的心恒常与善法相应,就能使善念逐渐增强,相应的,贪、嗔、痴烦恼及各种欲望、情绪的力量就会随之减弱。最终,没有分毫不善心念搀杂其间。我们可以观察并统计一下自己的念头,在一小时内,有多少念头与贪、嗔、痴烦恼相应,又有多少念头与戒、定、慧,与慈、悲、喜、舍等善法相应。若能时常观察念头变化,就能在烦恼生起之初发现它,进而遏制其发展趋势。通过长期训练,使善念不断增长,最终念念相续,达到“不容毫分不善间杂”的效果。

  “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一旦心念能恒常与佛法相应,恶念自然随之息灭,得到降伏,使善法趋于圆满,时常亲近诸佛菩萨与其他圣贤。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以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前面反复提到的善法,究竟是什么呢?这段经文,给善法做了简单的定义:所谓善法,主要是从其结果来看,以它所招感的果报来判断这一行为的善恶属性。凡能使我们成就三乘果位及人天果报的行为,就属于善法。也就是能使我们来世继续做人,或者生天,或者成就声闻的阿罗汉果,或者成就独觉的辟支佛果,或者成就圆满的无上菩提的行为。反之,驱使我们堕落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法,就属于恶法。

  《成唯识论》中,对善法也有明确定义。所谓善法,即“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是从眼前及长远利益来衡量善恶标准。善的行为不仅对现在有益,同时也对未来有益。有些行为虽能带来眼前快乐,却对未来有害无益,这就不可称为善法。比如饱餐一顿美味,当下虽然吃得很开心,但对未来却没什么利益,就不属于善法。如果还因此造作诸多杀业,就属于恶法范畴。所以说,善法应从两世来理解。比如布施,在帮助他人的当下,就能成就自身善心。同时,这一行为不仅对今生有益,也会给未来生命带来良好结果。这样的行为,就属于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这部经典既然名为《十善业道经》,又是指哪十种善法呢?就是彻底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十种行为。其中,关键在于“永离”,也就是从今以往,永不造作。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造作一些不善行为,很难真正将十善行贯彻得清净,贯彻得圆满。但这些都是学佛者的基本德行,我们必须知难而进,能做多少算多少。

  虽然本经特别提出十善业道,但这并不是说,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善法。事实上,凡能和菩提道相应的一切行为皆可称为善法,如六度四摄、四无量心、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等。

www.sengyoutiandi.com
想阅读更多关于佛教资讯吗?请大家百度搜索:“僧友天地”点击进入官网,即可看到您想要的内容!

您还可以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噢!~每日更新帖

发表于 2016-7-1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