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1|回复: 2

大正藏第33册No.170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大正藏第 33 册 No. 170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大正藏第 33 册 No. 170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卷下

  唐至相寺沙门智俨述

  就大段第二约彼行相显三种般若。问此下明行教。与前行教何别。答。前文约见闻已去说。此约成观已去说也。文中大分有三。初陈四疑。问三种般若体相。二佛告须菩提菩萨发下。广答显相。三须菩提发阿耨已下。结成前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问。何故须约行说。答。学者于闻思虽复明了。于修不进不发有迷。故须重明也。就第二段广答显相文中。大分有二。初约行释三种般若体相。二佛言须菩提如来得阿耨菩提已下。约行释其余疑。就初文中。大分有五。初约众生界释三种般若。二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已下。引彼往昔行事证成。第三须菩提若有人言已下。辨行真伪。四须菩提譬如有人已下。显行分量。五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土下。会相入实。今此所以对行广明三种修行者。为前起解我能如是修三种行。不免喧杂分别。为除此惑。故须约行辨三种也。

  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就初行体相门中有五。初总辨生起菩提心。二我应灭度下。明心所趣。三如是灭度下。显其实相。四何以故下。问答显过。五何以故下。举实结成。问。此文内辨三修行及以发心。何故一处通释而不别明者。答。前是解法。须约别论之。今就行门。不得分别。由众生即无。与佛不异。解此法故。即名菩提心。由知众生即无我空故。即名如是住。成无分别智证。即名如实修行。本来无烦恼。即名降伏其心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如是言。摩那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 就第二引往事为证内。大分有六。初审定可不。二须菩提白佛言下。有二句。答显实相。三佛言如是下。述成正义。四须菩提若有法已下。反成其失。五以实无有法已下。以理成事有二句。六何以故已下。问答约佛显成行相。亦即兼释伏疑云若无菩提即无诸佛如来。为决此疑。故文云即实真如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就第三段辨行真伪中有五句。初明言不称实。二举义证言。三须菩提如来所得下。显法同异。不同有为五阴相故。文言不实。无色等相即菩提相故。文言不妄语。四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类成正义。五须菩提所言一切法。结成正义。文言一切法。即真如体故。复一切法。即如来证故。即非一切法。色等相不住故。故名一切法者。即诸法非法。是诸法法。就第四显行分量中。大分有二。初举事显成分量。二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下。结成分量广大。

  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即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非菩萨。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颇有实法名为菩萨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无人无寿者 前文有三句可知。所以成法分量者。为其行体离烦恼障及智障。毕竟具足法身故。此中妙大有二种。一者遍一切处。二者功德大。是故名大身。遍一切大者。真如一切法不差别故。文言即非大身者。离诸相身。名大身者。是真如体。就第二结成大身内有四。初结成大义。二佛言下。审定可不。三世尊已下。显成正义。四是故佛说下。举圣教结成正义也。就第五会相入实中。大分有四。初正明会依正二相。二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下。明行德分量。三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相下。辨行离相。四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已下。显行殊胜。就初文中。大分有二。初会依报相以从实行。二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已下。会其正报以从行实。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国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实菩萨菩萨 就初文中。大分有四。初总显过。二责所以。三答以显是。四举观通达。以结成行相。文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者。论偈云。不达真法界。起度众生意。及清净国土。生心即是倒。故不名菩萨也。又文云庄严佛国土即非庄严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起自智信心。故此信智。通摄世谛菩萨起。及出世菩萨起。是故经文重说菩萨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就会正报文中。五眼即为五段。一一段中。各有二句可知。所以有此教兴。若菩萨不见。即无胜能。为答此疑。故文云。如来有五眼。能了别诸法。见彼颠倒相。毕竟无为。故名五眼。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正藏第 33 册 No. 170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摘自《大正藏第 33 册 No. 170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言须菩提。尔所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住。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是名为心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德聚多。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 就第二行德分量文中有五初问答定其法数。二佛言须菩提下。问答现世多少。三佛告须菩提下。类成心数分齐。有三句可知。四须菩提于意云何下对境成行。有四句可知。五须菩提若福聚有实下。成行分量。文言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者。此句示现远离四念处故。此以何义。心住者住彼念处故。又文言若福德聚有实如来即不说者。有实福德聚。是有漏故。是其颠倒。故不说也。福德聚福德聚者。无漏福德聚。为智慧根本故。即为福德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就第三行德离相文中。大分有三。初有四句。约色身辨离相。有六句可知。二佛告须菩提下有四句。约意业功德辨离相。三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下。约口业说法辨离相。于中有七句。文言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者。色身具足。非法身具足。色身及相身。不离于法身。故文言说名诸相具足。又文言说法说法有二种。一者所说法。二者所有义。故言说法说法。又文言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者。说法不离于法界。说法无自相。故言无说为说法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就第四显法殊胜文中。大分有四可知。又言非众生非不众生者。若有信此经。彼人即非众生。非不圣体故也。非不众生者。以有圣体故。彼人非凡夫众生。非不是圣体众生。又言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故。如来说非众生者。非凡夫众生也 就大段第二释余行疑中有二。初释余疑。二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下。会相入实。就初文中。大分有二。初正释余疑。二三千大千世界下。校量显胜。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初文有五。初审定可不。二须菩提下。答显成正义。有二句。三佛言下。如来述成正义。四复次须菩提下。显正义相。有三文。即为三义也。五须菩提所言善法者下。拣非显是。此义云何。以法界不增减。是法平等。故无证得菩提者。文言善法善法者。初善法者。是有漏善法。非无漏净善法。后善法者是无漏善法。非有漏善法。故名善法也。

  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歌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就第二校量文中。大分有三。所以教兴者。疑者云。若一切善法得菩提。即所说法不能得成佛。以无记法故。为断此疑。故今教兴。虽所说法是无记而能成佛。以远离所说法。不能得佛故。又此无记语。同小乘说。今此大乘。是善非无记。泛言校量胜者有四种。一数胜。二力胜。三不相似胜。四因胜也。数胜者。如文百千分不及一等也。力胜者。如经歌罗分不及也。不相似胜者。此福德中数不似也。因胜者。因果不相似。如经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也。就大段第二会相入实门中。大分有四。初会三相以从实。二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下。校量其德。三须菩提若有人下。显行体深。四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下。显行德分量。所以有此教兴者。疑者云谓行观外解相不入行理故也。就初会三相中。大分有三。一约度众生相会从行理。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下。约其身相会从行体。三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下。约因成果相会从行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就初文中大分有五。初有四句。显成实义。二佛言须菩提下。反以显过。三须菩提如来说下。会其圣意。四而毛道下。明妄不识真。五须菩提毛道下。明会述从正。故论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假名与法界无差别故。如来不度一众生。若度众生者。即是五阴中取相故。文言说非生者。不生圣法。故言非生也。就大段第二会身相文中。大分有二。初长行总显。第二尔时世尊下。说偈别明。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我解如来所说义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 初文有五。初审定可不。二须菩提下。答显实义。三佛言如是下。述成正义。四佛言须菩提下。反成显过。五是故非以相下。顺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藏第33册No.170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续-《大正藏第 33 册 No. 170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摘自《大正藏第 33 册 No. 170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偈文有四。初半行。举过体。次半行。显过义。次半行。举法体。次半行。显法德义。言彼识不能知者。彼凡夫识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说诸法断灭相。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故 就第三会因成果相文中有五。初审定可不。二须菩提莫作是念下。抑见菩提成熟之相。三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已下。成其能感发心过相。四须菩提莫作是念下。呵其谓情。五何以故已下。问答显德。外人疑云。若菩提心不感于果。即谓不依福德得真菩提。为去此疑。故经云。菩萨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以能成就智慧庄严功德庄严故。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就第二校量其德内。大分有五。初举能校量法。二若有菩萨已下。对校量显胜。三须菩提下。显离取德。四须菩提白佛言下。述成前义。五佛言须菩提下。显法同异。结成正义。文言得无生法忍者。有二种无我。不生二种无我相。是故文云受而不取者。彼福德得有漏果报故。彼福德可呵。此福德无有漏报。是故此福德受而不取。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 就第三显行体深文有三可知。初应报化身有用。彼法身诸佛不来不去。故凡夫不解。二何以故。责。第三显法身相常如是住。不变不异。故是深也。故论偈云。去来化身佛。如来常不动。于是法界处。非一亦不异。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复以尔许微尘世界碎为微尘阿僧祇。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何以故。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就第四显行德分量文中有五。初有四句。举碎微尘末之数。显染尽净。于法界中无一住相故。微尘众者。示现非一喻故。二何以故。问答释教兴意。三复何以已下。明圣教所趣。于中展转有五句可知。四佛言须菩提下。显其正义。五但凡夫之人下。会其圣意。于中有八句相生可知。文言若世界及一合相实有者。如来即不说。何以故。凡夫应是。圣人应非故。余者准之。文言一合相者。如分别见一实相也。若欲识其文意。先对文言。约凡圣二位。开其二相。一约众生。见一合相。即是一合相。即非一合相。二约圣者。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依此二门。取解即易。其义云何。众生见一合相者。由依似作实尘解。即不见似尘藉于众缘。及作时不住故。不成合相。迷见实尘唯见一有故。是一合相者。由见实尘定有性。故是合也。即非一合相者。由见尘实即无实理。与无不异故。即非合故。佛说一合相者。佛知似尘假合而成。非有似有。故说合相。即非一合相者。此有二义非一合相。第一非彼凡夫所谓实尘一合相。第二由彼诸缘作时不住不作故故非似合也。是名一合相者。由彼诸缘似合成尘。故非是无。名一合相也。今圣意说一合相。显凡分别是其失明。圣人所见一合相者。是离分别顺其正理。故有此二言。趣入方便。其义云何。有二种方便。一由似作故。离无分别。以见似有。不得是无。若见是无。即是分别。由似不作故。离有分别。以见似无。不得是有。若见是有。即是分别。二由似作故。离无分别。以见似有。不得是无。若见是无。即是分别。由似作故。离有分别。今见似有。非是实有。若见实有。即是分别。由似不作故。离有分别。以见似无。不是实有。若见实有。即是分别。由似不作故。离无分别。以见似无。不是实无若见实无。即是分别。此可思。何以故。由此中义。与后八喻有不同故。就大段。第三结文有五。初正结前分。二何以故。责。三答显正义。四须菩提若有菩萨下。校其德。五云何为人演说下。福德利他。明行胜用。

  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 前文云如是知者。如是知法不生故。即结前行发心。如是见者。即见实相即结前行中如是住。如是信者。信行可成。即结前行中如是修行。如是不住法相者。即离分别故。即结前行中降伏其心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